攀親附貴
書迷正在閱讀:斗羅大陸之冰凰斗羅、至尊兵王在都市、從斗羅開始的位面之旅、戀卿(高干)、蟲師、極品妖孽強兵、我怎么可以這么強、俠女來襲:本王妃你不可、不離不妻:總裁復(fù)婚我不約、山野小神醫(yī)
隔一天,肖琳的父母便提了魚翅燕窩來回拜。 按風(fēng)俗習(xí)慣,初一崽給父母拜年,初二女婿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婆家外甥給舅父舅媽拜年,初四娘家侄子給姑父姑媽拜年。 初二女婿給岳父拜年是該禮節(jié)所當(dāng),初四哥嫂帶著侄子給姑媽拜年也是理所當(dāng)然,但凡辦酒席,妻黨,舅黨,姑黨,是至尊至親,排席要排席首,坐席要坐上席,逢年過節(jié)的拜訪,自是不敢怠慢。 但初三,肖琳的父母竟不惜屈尊紆貴給女婿拜年,不僅降低輩份的倒拜,與禮節(jié)和風(fēng)俗有悖,就算拜親家年也有些自掉身份了。況且,按順親倒親的說法,先是男方父母到女方父母家拜年之后,女方父母才到男方父母家回禮,若是男方父母不去,連個腿都不肯向前邁一步的話,你沒誠意,我也不必回饋,你先不尊我,我后不敬你,你不遵從這種禮節(jié),我也不必遵守此類規(guī)范,那么女方父母也就不必來回拜,樂得省略這種奔波勞累。 謝家父母就是不講究這種禮節(jié),也不遵循這類規(guī)矩的親家,從來不曾到女方父母家去拜過親家年。除了肖琳的父母,其它幾個兒媳的父母,也從來不曾到謝家來拜過親家年。 肖琳的父母這樣,降尊屈貴,有人說是開明寬厚,也有人說是低三下四,還有人說是男方捏住了女方的重大過錯,連累父母都要來低頭賠罪。 后來初六,袁春花夫婦帶著小孩子,提著禮物來給袁秋華夫婦拜年。袁春花夫婦拿了禮品,登謝家二老的門,給伯父伯母拜年,卻沒讓孩子們給姑媽肖琳拜年。肖琳與袁秋華同廳而住,隔墻而居,哥和妹抬頭相見,僅止于點頭微笑,話都不愿多說,姑和嫂廳內(nèi)相逢,不言不語,緘默避讓,笑臉都不肯露一個,形同陌路。 這刻意的隔絕,包含著老死不相往來的心思,等于告訴大家,兄妹已經(jīng)徹底鬧翻,臉面都撕破了,連禮貌都不忌憚了。想起肖琳在娘家的作為,闖下的禍,人們倒同情和理解袁春花夫婦,同時更瞧不起肖琳。院子里,鄰居和袁秋華姐妹圍坐在一起,喝茶磕瓜子,曬太陽聊家常,談天論事,說說笑笑,對進出晃悠的肖琳似都視而不見了,間或眼角余光斜睨,翻個白眼,鄙夷的鼻哼一聲,“吃閑飯的廢物”。 藍火蓮壓低聲調(diào),耳語般發(fā)感慨:這賤人哈,為了爭娘家產(chǎn)業(yè),動了歪腦筋呵,使了陰招哩,跟哥嫂鬧得跟仇人沒什么區(qū)別哦,怪不得張家二老要提前來拜年,原來是因為娘家侄子不愿給姑媽拜年??!親家若是不來拜年的話,這門親就斷絕了關(guān)系,沒人走動聯(lián)系了咧!老一輩要是閉了眼伸了腿,這親戚間,還怎么聯(lián)綹感情呀? 袁春花說:她倒是聰明,也靈光,就是太貪得無厭了,把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卻偏偏不會賺錢,只有厚顏無恥,胡作非為了,讓人越來越厭惡,看不起,甚至大家都不愿和她一起來往。老實說,做人做到了這個份兒上,也是沒救了。 王曼君說: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貪婪的人,因為品格和眼界,就注定成不了大事,最沒前途,一輩子也發(fā)不了大財,也走不了大運。即便有這樣的實力與機遇,最終也守不住這份福氣。 袁春花說:俗話講,救急不救窮,親人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誰都要養(yǎng)家糊口,先顧自家,有余力再幫別個,幫是情義,不幫是本份。 袁秋華說:事事玩心計,機關(guān)算盡,眾叛親離,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才最蠢! 藍火蓮說:做人做事,最好還是老實本份,厚道誠心。 袁秋華說: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畢竟有限,如今不興單打獨斗,講團結(jié)合作,共贏分享,眾人添柴火焰高,眾手劃船行得遠。若是眾叛親離,等于自尋死路。 此是后事,扯遠了,偏題了。話說初三那日,聽說張家二老要來拜年,宮喜鵲早早吩咐袁秋華殺魚宰雞,燒炭盆火,要熱情接待,盛情款待。她出門恭候,數(shù)九寒天下大雪,三進三出,搓手頓足站嶺頂觀望,嘴里叨嘮:來么?怎么還不來?肯定來么?能來么?不會不來吧? 遠遠望見人影,她迎接上去,樂顛顛小跑一百米。親家見面,她搶先拱手作揖,給親家拜年,客氣得簡直不象親家母,而像晚輩給老人請安,笑臉里無一例外帶著討好的諂媚意味。官有十條路,九條民莫知,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她沒品沒級平民老百姓一個。說白了,是她沒深交攀附過大干部,甭管是誰,只要是官,心里先就怯了三分。人死得,窮不得,富人一餐飯,抵窮人一月糧,這也是窮人心態(tài)。宮喜鵲那貧窮落伍的生活,井里的蛤蟆只看見碗大的天,讓她對一切非富即貴的人,都有著本能的避諱和謙恭。 遵世情常理,循人情客禮,不管多大的官,既是親戚來往,而非坐辦公室辦公事,純粹屬于私人感情的拜訪,同為親家,輩份相等,原本無尊卑貴賤之分。依著老規(guī)矩,庭訓(xùn)家教,宮喜鵲應(yīng)該是端端正正,穩(wěn)穩(wěn)重重,靜坐家中,耐心等待客人上門拜年,見客人進門,最多站起來笑臉相迎,熱情讓座,吩咐晚輩倒茶。這樣相見,隨和而不失身份,就像丈夫謝清泉那樣,挺規(guī)范,挺正常。 宮喜鵲實不該到門外去拋頭露面,似乎是沒覺悟的鄉(xiāng)下佬,死乞白賴上趕著巴結(jié),好像富親戚能進窮親戚的門,還是高抬厚舉呢,越鄭重其事,受寵若驚,便越跌價,越熱情洋溢,感恩戴德,越掉份。由此可知,她根本就不懂禮數(shù)這一套傳教,始終也沒搞明白,他官再大,家再富,到這也是親家,按常規(guī)是禮尚往來,平起平坐,這怕是至死也改變不了的關(guān)系。 張森林不茍言笑,作林中居士式,孤傲淡泊樣,跟親家握手,問:嗬嗬,新年好哇!嗯嗯,年過得可好? 那皮笑rou不笑的臉容,那正兒八經(jīng)的作派,那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絕對是大官接見群眾的親民態(tài)勢,恰如電視新聞中官員下鄉(xiāng)慰問孤寡似的,一點也不新鮮。誰都看得出,假模假式而裝親切的僵硬之笑,裝腔作勢而佯友好的冷漠之問,都是寒暄的假熱情,湊數(shù)量。而張森林他,本身只不過是輕工機械廠的一個門衛(wèi)而已,日常工作就是給領(lǐng)導(dǎo)送送報紙,打打開水,給車輛開開電動門,還有來客登記,打掃門口衛(wèi)生。在城里,論身份地位,充其量只算草芥一般,蚊蟻一樣的小人物,其活動能力比鄉(xiāng)下的村干部都不如。 宮喜鵲跟家人說話的口氣,是命令式的,沒有商量的余地,也不管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合不合理,任務(wù)下了就得無條件地完成。譬如今天,她把做飯的任務(wù)交給袁秋華,讓肖琳專職陪父母聊天。直從結(jié)婚后,家里的飯,本來就是袁秋華做的,但肖琳的娘家來人,該由肖琳招客待飯才對,就算是拜親家年,親家陪親家吃飯,伙食不必肖琳提供,可搭把手總應(yīng)該吧,幫一次廚,總可以吧,況且她一家也在這搭伙吃飯呢。再說,父母來時,不僅提禮物給親家,還提煙酒給女婿,還提牛奶給外孫。按世情常理講,只要客人提禮物上門,主婦就該招客待飯,客人拜了幾家的年,就會吃幾家的飯,多半是吃了這家,再接著吃那家,即使家數(shù)多,客人吃不過來,主婦也會簡單地做幾樣,然后端到客人正在吃的飯桌上,哪怕客人不動筷子,可主婦的禮數(shù)仍然是要做到位的。 袁秋華原本是心甘情愿做飯的,沒有客人,自家人也是要吃的嘛。婆婆不懂禮數(shù),肖琳的母親也不懂,未曾*,不會點撥,仍然讓肖琳一毛不拔,還像客人一樣靜坐不動,守著炭盆烤火,只等著飯來張口。經(jīng)婆婆這么一撥拉,待遇尊卑,貴賤區(qū)別,一看便知,重用就是多干活,庇護就是享清福,她的福卻是建立在自己多干活的基礎(chǔ)上,婆婆的護也是表現(xiàn)在自己替她干活的命令上。 能者多勞,無能者不勞,千里馬死在戰(zhàn)場上,淘汰馬養(yǎng)在動物園。精壯強健,吃苦耐勞,落不下好,只得到壞,哎喲,原來聰明能干也不是什么好事??!看出門道,袁秋華心里就不是滋味,但她什么也沒說,就去履行做飯的任務(wù)了。即使冷暖態(tài)度不表現(xiàn)出來,當(dāng)事人豈能沒有察覺?看得多了,聽得多了,蓄積在心,如同洪水猛獸,總有一朝會決堤,總有一日要咆哮。 宮喜鵲好像很興奮,不停地說夸贊肖琳的好話,為了襯托肖琳的孝順,還不斷地說其他兒媳,其他親家的壞話,主要是大嫂及她的父母,和她的兄弟姐妹,還有二嫂娘家的親戚朋友們,捎帶也抨擊一會馬惠蘭的娘家人。她對張親家?guī)缀蹙慈羯耢`,大夸如何有德行,如何有本事,如何攤了門好親戚,毫不掩飾對他降貴紆尊來到的感動,也隨心流露對他高風(fēng)亮節(jié)的佩服。 她不僅不講究得厲害,不懂什么是規(guī)行矩步,也看不出好壞習(xí)慣,腦袋瓜子里只裝下私念,所謂遠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和尚無權(quán)卻名氣大,城里來的和尚自然比土著道行更深,簡直正宗能做主,說話可算數(shù),一旦有事相求,必定吉祥如意。逢年過節(jié),迎來送往,動真格的,加倍回禮呀,雞鴨及蛋一大袋,干菜土特產(chǎn)一大包,也是為了日后幫忙打基礎(chǔ)。攀附可是件大事,禮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臉人,切不可掉以輕心,關(guān)系到晚崽全家的福祉呵,像肖琳的招工進廠,像謝雄領(lǐng)城關(guān)的結(jié)婚證,像在城區(qū)辦理準(zhǔn)生證,像孫女謝云翔上城市戶口,像肖琳的買斷工齡,及辦理下崗再就業(yè)優(yōu)惠證,像肖琳母女吃城關(guān)的低保,統(tǒng)統(tǒng)都靠他才辦得成耶。 本書首發(fā)來自百書樓(m.baishu.la),第一時間看正版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