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竹馬青梅、超級房東系統(tǒng)、大冒險、猜猜、[綜]今天也想從港黑辭職、好好學習,天天戀愛、清穿之咸魚皇貴妃、我寫的綠茶跪著也要虐完[快穿]、[綜名著]全能莉迪亞、[綜漫]異能不是卯之女神
宣妃抱著皇十四女,“可惜了,大福晉連生兩個小格格,嫡長孫女有什么用?皇上連自己的女兒都不大看重,別說是孫女了?!?/br> 皇十四女出生,他連看一眼都沒有,前頭的公主也沒有。 看著對著她吐泡泡的女兒,她自然心里不爽。 富察舜華翻個白眼,“你可小點聲吧,真是個祖宗!” 以前總罵重男輕女的,家里是不是有皇位繼承?土坷垃做的,還是屎做的?可對著康熙,人家是真有皇位要繼承,她反倒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心里真是堵得慌。 宣妃不服氣,剛要說什么,就見到富察舜華朝著外頭招招手,“袁貴人來了,是來看公主的?快進來吧。” “你來了?”宣妃將公主抱給她,袁貴人行禮過后,小心接過去,“你瞧瞧,睡的正香呢,是不是又重了?” 袁貴人小心翼翼地抱著女兒,宣妃就笑道:“你把公主抱到你那兒去先照看著吧,我這兒還有些話要和靖妃說?!?/br> 她自是感激不已,連連道謝。 看她回了屋子,宣妃就道:“你說,當初我千挑萬選的,選了個好看的,以為能有個孩子,也能叫這咸福宮熱鬧些,結果倒不如別人最后胡亂塞給我的。” “懷孕這事兒,玄得很,有的全靠運氣,再就是體質問題,看看榮妃,看看大福晉,她們許就是易孕的體質……而且吧,在咱們這后宮,像她們這樣的低位宮妃,有沒有孩子,全看命了,后宮年年進新人,宮女,秀女,里里外外多少女子呢,皇上若能想起來,那真是大運氣?!?/br> 富察舜華不再說這個,“皇上什么時候會御駕回宮,這場仗,得打多久啊?離宮前,他叫我選出適齡的大姓貴女,性子也要穩(wěn)重……” “兩位主子,剛剛行宮傳來消息,說是皇上病危!”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見 第125章 富察舜華猛地站起身, “病了?怎么會?還不快去通知……”她一皺眉,“太子他們知道了嗎?” 宣妃便上前道:“別的不說,這事兒啊, 太子肯定比咱們先知道,不用咱們通知?!?/br> 外面的宮人笑道:“梁總管先給毓慶宮傳了信兒,才命人將消息傳給各位娘娘的, 如果奴才所料不錯, 此時太子殿下與三阿哥應當已經快馬加鞭前去行宮了?!?/br> 富察舜華微微頷首,“那就好, 皇上素日最疼愛孩子,他們匆匆就去行宮, 實在孝心可嘉, 皇上心中也會欣慰?!?/br> 可沒等到康熙痊愈的消息,倒是等來了太子被斥責無忠孝之意的信兒, 姑且不說惠妃榮妃如何高興,富察舜華卻是一嘆。 彼時她正修剪著花枝, “太子打小就情緒不外漏, 對誰都是溫和的,也才十六歲啊……” 在她眼里,還是個小孩子。 可惜啊, 時也, 命也。 # 這一日,富察舜華剛從新落成沒多久的寧壽宮出來, 就遇見了精神有些萎靡的太子。 太子行禮,“見過靖妃妃母?!?/br> 一朝太子,她一介嬪妃,哪敢受全禮, 因此閃了開,回禮道:“太子有禮了,您是來看皇太后的?” “卻是不巧了,她老人家今日偶感風寒,清醒時候不多,剛剛又睡下了?!?/br> 太子一愣,“那孤只在宮門口行禮即可?!?/br> “太子還為著行宮之事迷惘傷心?看起來精神不濟。” “妃母也瞧出來了?只是孤至今還未想明白。” 富察舜華看著他行了禮,回頭,輕輕搖頭道:“太子殿下,人生病了,是會變得脆弱的,有時候因為一點小事,可能就會情緒崩潰,皇上也是人,也不例外,他有的時候,也只是個愛孩子也希望孩子有所回應的父親而已?!?/br> 她抬眼看著太子,“你對他的病情毫無反應,他自然也會傷心難過,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只是多年儲君的習慣,叫你不善表達?!?/br> 太子心中大為震動,微微垂首,“多謝妃母提點?!?/br> 他原以為,這位也是來看他笑話的。 “不必如此,不過幾句話而已,是你的悟性好?!?/br> 富察舜華搖搖頭,嘆息道:“他既是帝王,也是父親,你既是兒子,也是臣子,你如今擁有的一切,都來自于他,太子殿下啊,這中間的度,你要把握好啊?!?/br> 她知道,就算自己提點了他,他被廢的命運也是必然,皇帝與儲君,其實代表著權利的對立,權利就那些,此消彼長,日后發(fā)生沖突,是可預見的必然之事。 康熙越發(fā)老邁,便會越加疑心太子,猜忌、打壓,捧起一個又一個的皇子與太子打擂臺。 饒是知道最后的結局,可她還是想幫幫那個幾年前記憶中溫溫軟軟的孩子,哪怕微不足道,杯水車薪。 他注定被廢,但她只希望他那段日子能好過些,不至于到人格分裂的地步。 太子驚愕不已,細細思忖,良久后,問道:“您為什么要幫我?” 他身為元后嫡子,霸著儲君之位,后宮里,有兒子的宮妃沒幾個看他順眼,巴不得他太子之位不穩(wěn),她們好扶持自己的孩子上去。 后宮的傾軋,絲毫不比前朝遜色,因此,他心中搖擺不定,實在不確定她是好心還是裝作好心,引他下套。 久久得不到回答,他抬頭,卻發(fā)現(xiàn)人已經在他前面了。 回了毓慶宮,太子沉思許久,總算是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