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四章 修墻
高密縣城因為是郡治所,所以城墻的規(guī)制要比一般的縣城高出一級,墻基寬度約為十米,高在九米六左右,城墻頂上甬道的寬度約在四五米間,四門都設有甕城,城墻的拐角都有角樓和馬面。 然后,黃小剛對城墻的改造就很有他的個人特色,首先他就想不通為什么古代人都這么腦殘,非要把城墻頂部給修成開放式的,這既方便敵軍攻城,又不利于自己防守,活妥妥的腦子缺根弦?。?/br> 然后,古代的軍隊攻城,為什么非得懟著城門來攻,并且還偏偏只在城門處設置甕城,然后攻防雙方就在甕城這個地方互相死懟,一旦敵軍來個聲東擊西,在其他方向攻上城頭以后,整個城墻的防御陣線便宣告崩解,守軍有功夫耗死在甕城上,為何不直接在主城墻后面套上一層內(nèi)層墻不就可以退守第二道防線么? 所以,他決定就拿高密城墻來做試驗,研究出一種冷兵器時代無法攻破的“傳說級城墻”當然了,以天鳳軍現(xiàn)在的實力和能力,短時間內(nèi)建造新的城墻肯定是不用想了,最多也就是在原有城墻的基礎上,以極小的成本和較少的人力來進行改建,否則以如今天鳳軍只有不到六百人的基礎戰(zhàn)力,根本無力據(jù)守高密。 雖然截止到了九月十六這日,高密周邊已有一千一百多人來投效天鳳軍,但是這些人連新兵都還算不上,也就別指望他們能在三個月內(nèi)提供多少戰(zhàn)斗力加成了。 反正舅侄倆早有分工,練兵整軍的事情交給黃娜,黃小剛只要搞好后勤保障也就成了,而加固改建城墻自然也算后勤保障的一部分。 在實際研究了總共七天,并且黃小剛自己悄悄用粘土做出微縮模型反復驗證之后,便也決定了改裝方案,整體來說倒也非常簡單,第一步就是將高密城頭加高,把女墻、箭垛朝外一面往上再加高一丈五尺,然后順著墻頭搭建一個斜角達到35度的a字型磚質(zhì)斜頂,把原本開放式的城墻頂部遮擋住。 而且,在建筑斜頂時,首先斜頂將采用梁木支撐青磚本底,然后用蘆山呂瓷作坊燒制的簡易瓷磚鋪設在斜頂表面,填平瓷磚之間的縫隙,不留任何可供抓撓的地方,在戰(zhàn)時還要讓人在斜頂上澆淋油脂,使之油滑。 第二步,就是在內(nèi)部城下堆積松軟的沙土,并配置好負責捕獲的軍士或民壯,戰(zhàn)時一旦敵方攻城,用云梯或樓車攀登城墻時,只要一個不慎,悶頭悶腦的翻過墻頭一躍而入,百分百的不可能在a字型的斜頂上站住腳跟,會直接滑倒掉落城頭,想想看高密的城墻基高可是足足有三丈二尺,換算下來接近十米,從這么高的高度掉落下去,就算墻底有松軟沙土緩沖,怎么也得跌他個七葷八素,此時城下負責捕獲的軍民,就會用類似套馬桿和網(wǎng)兜的捕獲工具上前抓捕,遠遠的用繩索套住手腳頸脖拖拽處置,自然也就將這些突入城內(nèi)的敵軍一網(wǎng)打盡了。 如果說不想抓俘虜,也不怕造成太多殺戮的話,也可以直接在城墻腳下埋上尖刺木樁,這樣掉下來的敵軍十有**就會變成……rou串兒!呃! 決定改造方案之后,黃小剛便也另外在縣城張榜高薪募集了五百民夫,并且也派人返回蘆山給陶瓷工坊下訂單,火速調(diào)集人力燒制瓷磚,反正瓷磚這種建筑材料黃小剛早在去年搞暖房的時候就已經(jīng)弄出來了,而且先期工程會用青磚鋪設作為本底,湊合著也能使用,還有大把時間慢慢燒制。 房圭作為主管采購的掌柜,雖然不是高密本地人士,但他的專業(yè)能力卻是很強,也不過就是五天的時間,便叫他在縣中尋著了門路購買了大批的青磚、木料,甚至聽聞是修葺城墻,還弄來了大量的糯米。 當然糯米可不是用來吃的,而是古代建城多用糯米汁混合泥灰來作為磚石的粘合劑,據(jù)說這樣建筑,結構會比單純用粘土要強,本來黃小剛早已經(jīng)在蘆山制出了水泥,并不想用什么糯米,只是如今怕是物資一時難以從蘆山調(diào)運,也就事急從權了。 對了,蘆山的煤礦和瓷器作坊在生產(chǎn)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煤灰渣和粘土廢料,用上這兩種材料再加上石灰和石膏后簡單燒結研磨,也就得到了土制的水泥。雖說無法通過科學化驗來確定這種土制水泥的強度如何,所以萬萬不敢用來進行混凝土的澆鑄,但用來當做粘合劑砌城墻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次前來偷襲高密,以驢騾隊的運力也就堪堪帶上行軍的輜重和備用的武器裝備,水泥這種既重,體積又大的物資,自然是沒帶。 也就在房圭搞采購,黃小剛忙著修葺城墻的同時,其他四位掌柜也沒閑著,也都各自展開了工作。只是黃小剛安排給他們的工作,看起來不太容易展開,兜兜轉轉的還是得需要黃小剛給他們出謀劃策。 首先就是負責籌建“華夏商行”的陳啟泰遇到了麻煩,這陳啟泰本是下邳郡徐城人士,是年不過三十五歲,早年讀書不成便隨族人出門經(jīng)商,后來得了一位江南瓷商的賞識,慢慢做到了掌柜,被分派來高密經(jīng)營一家瓷莊,轉眼就在高密待了十余年,正妻在高密去世以后他便也在本地納了兩房小妾,并在城邊賣一些土地,也算是在高密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然而也就是去年,江南的東主因病去世,由其族人繼承了全部的產(chǎn)業(yè),便也另派掌柜來把高密的瓷莊接管,于是陳啟泰便也賦閑了下來。 只是,陳啟泰雖然做瓷莊掌柜多年,但他做事也算克己奉公,所以并未存留多少積蓄,如今沒了工作又有兩房小妾和一大家子人要養(yǎng)活,光是靠一點地租根本無法維持,加上他對天下大勢也有一點自己的看法,所以這也才大著膽子來應聘掌柜,與黃小剛一番擺談之后,倒也算是現(xiàn)場應聘成功了。 只是,籌建“華夏商行”分號的整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招募伙計、設置貨棧、庫房等等環(huán)節(jié)都還好說,唯獨尋覓鋪面這個事情一連三天都沒辦下來,主要是高密城中稍好一點的通衢鋪面根本沒有人愿意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