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英美]狐貍老祖與甜心大兵、戒指也瘋狂、應許一生千重歡、異世之封印人生、[綜漫]審神者中原中也、嬌美奶娘為帝后、創(chuàng)神、[重啟之極海聽雷]貪歡、[海賊王]cp是卡塔庫栗、[綜]王權者的我在橫濱打白工
他哪里料到,自己尚在為是否要處死前秦王子嬰一事上猶豫不決時,就有人捷足先登,代他做了這決定? 當劉邦從大驚失色的衛(wèi)兵口中得知,幽閉殿中的嬴子嬰遭到暗殺,且人頭都被殘忍割下的消息時,頓感不寒而栗。 當他急匆匆地感到子嬰殞命的殿前,望著門外那兩名神色平靜、顯然是在反應過來前就被人擊碎頸骨、一下斃命的漢軍精兵時,更感到頸后陣陣發(fā)寒。 雖不知一個基本上已毫無用處的前秦王,究竟是招惹了哪方仇家,才落得在宮中遭暗殺割首的下場…… 光是看著那干脆利落、殘忍無情的手段,便讓他心有余悸。 這等計劃周密、敢于潛入重軍把守的宮中,簡直來無影去無蹤,武藝極為高強的殺手,倘若是沖著他來的,那還得了? 理智上知曉自己身邊護衛(wèi)眾多,饒是荊軻在世也難有機可乘,但劉邦還是結(jié)結(jié)實實地捏了一把冷汗。 相比起暗暗后怕的劉邦,晚一步趕到的張良則在起初的錯愕后,就在那具徹底失去溫度的無頭尸前迅速冷靜了下來。 與光看這具無頭軀體所著服飾、就認定是嬴子嬰的旁人不同,他明顯要慎重得多。 為防止是有心人以其他體態(tài)相仿的尸身所演的一場李代桃僵的戲碼,他先將舊秦宮人一一傳來,問清楚子嬰體貌特征后,再讓人逐一進行核對。 一番折騰,很快得到了明確答案:確為嬴子嬰。 張良不禁蹙眉。 他十分清楚,此刻浪費兵力去追查那已然蹤跡全無的刺客實是毫無意義,現(xiàn)今重點是加強劉邦身邊的守衛(wèi),再便是該如何善后。 畢竟世人皆知,在巨鹿之戰(zhàn)中大顯神威的項羽被攔在函谷關外,把守關中的不是別人,正是劉邦的十萬漢軍。 如果叫世人知曉,看似嚴密的漢軍實則守備無能,竟讓前秦王子嬰在劉邦眼皮底下,被一刺客刺殺得手……即使不至于顏面掃地,也無論如何都稱不上光彩。 既然尋不著那刺客,索性便以劉邦順應諸侯王的心意、親手將象征前秦六國的最后血脈誅殺,對外認下此事。 劉邦頓覺惴惴不安:“當真要認下?” 他原還想著以子嬰為傀儡相國,來彰顯漢軍仁慈,也便于他更好的吸納前秦兵士,待用途耗盡,再將人給暗中解決掉。 結(jié)果一覺醒來,美好計劃泡了湯不說,還得捏著鼻子認領誅子嬰之事,實在叫他難以甘心。 見劉邦猶豫,張良不免多勸幾句:“子嬰為國相一事,歷來不可取。須知秦滅六國,各國血脈投降之后,無不遭到迫害,克死秦國,就以倍受楚民同情的楚懷王為最,哪有保全性命的?先祖血債累累,若子嬰妄想茍活、不以死來償還,將軍又要如何去平息諸國百姓之怒?況且秦都宮室巨大,不成體統(tǒng),將仿造六國宮室的離宮用于囚禁六國宮人,如此奇恥大辱,諸侯豈會輕易原諒? “子房所言極是?!眲钭灾饕忸H餿,不免有些訕訕,狡辯道:“可惜我原想著以啟用子嬰做幌子,激怒項藉,叫他犯錯,眼下卻不成了?!?/br> 張良皺了皺眉,不認同道:“項羽軍盛勢大,以將軍之力,絕非楚軍對手,貿(mào)然激怒于他,恐會惹來滅頂之災。” 莫說項羽此時足有四十萬士氣高漲的楚軍,劉邦僅有十萬,單是主將運籌帷幄、沖鋒陷陣的本事,就無法比肩。 劉邦面上點頭,卻偷偷撇了撇嘴,對此不以為然。 直到三日之后,項伯連夜來訪張良,告知項羽盛怒之下欲要出兵伐漢時,他才驚慌失措,知曉大難臨頭,攥著張良手連連問“為之奈何”了。 盡管對劉邦不聽勸告、過早暴露真實野心、利令智昏的莽撞感到無奈又失望,但張良此時見他愿意及時悔改,還是心下稍安。 既有這個主動送上門來的糊涂蟲項伯,他便放手以‘義’相壓,加上劉邦放下身架,厚臉皮極力配合,總算齊心協(xié)力,暫把這殺身之禍給暫時蒙混過去。 為能更有效地取信于項伯,也為了揪出那個告密的內(nèi)jian,劉邦靈機一動,將嬴子嬰浸透血的袍服交予項伯,口中道:“……至于立嬴子嬰為國相之事,實乃jian人信口雌黃!秦與將軍一族有血海深仇,我豈會予以重用?早命人將他首級斬了,尸身尚存于棺槨之中未曾下葬,可隨時鑒看。” 不然倘若項羽要求看一眼嬴子嬰的尸身,他們卻只交得出一具已然發(fā)臭的無頭尸,而拿不出頭顱來,定要令其生疑。 只有利用項羽那股子自認無人膽敢愚弄于他的心高氣傲,來試圖蒙混過關了。 張良在旁看著,隱約感到不安,卻未來得及阻止劉邦遞出這件在他眼里猶如雙刃劍的血衣,只得淡淡微笑。 應無礙罷…… 張良暗忖,畢竟這三日間,觀楚軍反應,項羽仍是焦躁不安,日日派使者來譴責怒罵劉邦,回回提及誅子嬰之事。 倘若刺客是楚軍中人,那作為指使者的項羽,應正為先祖報仇雪恨而大感快意、甚至羞辱劉邦軍中看似嚴密、實則疏散的守備才對。 實在是既無必要、也不似有那城府會在此事上揣著明白裝糊涂。 既非自楚軍手筆,那樣凌厲嫻熟的身手,恐怕真是哪位深居淺出的隱士高人,來秦宮專程手刃仇人的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