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C位,逆襲、這個學(xué)長有點撩、狐妖[百合]、嬌妻(出軌h)、釵枕錄、后宮情事錄、有幸相逢gl(百合abo)、逆行 (現(xiàn)言公媳高h)、怪他太誘人(偽父女高H)、云景養(yǎng)成日志
于是,這個新年,宮里氣氛慘淡,并不曾好好歡慶,就草草收了場。 前些日子,因湯斌等人的事,胤礽雖無師傅授課,還是日日泡在懋勤殿里,后因孝莊病勢沉重,康熙日日侍奉在慈寧宮里,胤礽也跟著一道前去,同康熙一起侍奉孝莊,同樣是早出晚歸。 而能夠這樣做的人,除了康熙父子倆,就只有仁憲皇太后了。 半個月下來,康熙、胤礽、仁憲太后,三個人全都瘦了一圈。 康熙篤信孝道,自來對孝莊便是事誠至孝,眼見著胤礽也是如此,心中自然感動,覺得自己沒有白養(yǎng)了這個兒子,可是,眼瞧著胤礽如此消瘦,他還是心疼自己的兒子,遂在孝莊昏睡之時,讓胤礽回去歇著:“有朕在這里,你且回去休息吧。你年紀小,比不得朕正值壯年?!?/br> 胤礽執(zhí)意不肯,這正是值得表現(xiàn)的機會,讓康熙對他所行孝道印象深刻的時候,他怎么能走呢? 要知道,后世那些人,評價歷史上的太子,有一條便是太子對康熙毫無至誠至孝之心。他既知此事,肯定是不能讓自己也淪落到這樣的地步的。 何況,他之后還對康熙有所求,若此時不叫康熙感動,往后他的所求恐也不會那么順利。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稍微用一下苦rou計也無妨。 再者說了,相處這幾年,撇開這些算計的心思不言,他對孝莊還是有一些感情存在的,而他既然做了這個皇太子,成為了胤礽,又是孝莊的曾孫子,做這些事情,本來也是理所應(yīng)當,本分行事的。 因此,胤礽道:“阿瑪不用擔心兒子,兒子年輕,能行的?!?/br> 康熙點點頭,父子一同給太皇太后盡孝,這樣的事傳出去,也是有好處的。對他以及太子的名聲都有好處,這也說明皇室內(nèi)部和睦,得以做天下人之榜樣。因此,他便不再勸胤礽了。 只是仁憲太后年紀也不小了,這樣日夜勞苦,終究是累病了,不得已,才回了寧壽宮去休養(yǎng)去了。 孝莊昏睡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少,這日正巧仁憲皇太后和胤礽都不在身邊時,孝莊醒了過來,一睜眼,就瞧見了康熙守在她的病榻前。 看著幾乎瘦脫了形的孫兒,孝莊眼睛一紅,啞聲道:“這段時日,辛苦皇帝了……你該多歇歇,我是年老之人,早就不中用了,皇帝不必如此掛心?!?/br> 她病中雖昏睡時日多,但康熙奉養(yǎng)她的孝心,她是都知道的。 康熙見孝莊醒了,聽見這個話眼圈一紅,差點落淚,卻笑問孝莊道:“皇祖母想吃些什么嗎?您想吃什么用什么,只管吩咐孫兒,孫兒都能即刻給您弄來?!?/br> 孝莊這些時日,進食很少,脾胃極虛,其實她是什么都吃不下的,但看康熙望著她的殷切之意,她到底不忍回絕,只笑道:“……倒也不要別的,只要一碗清粥就好了?!?/br> 她沒想到的是,她話音剛落,康熙便吩咐了人送清粥來,而且除清粥之外,康熙還加了一些年老久病之人易于咀嚼的小菜,不過是片刻的功夫,熱騰騰的粥菜就全都齊全了,整整齊齊的放在孝莊榻邊。 孝莊瞧得驚奇,忍不住問道:“你是一直讓膳房的人預(yù)備著嗎?” 康熙笑道:“自祖母病后,孫兒一直就讓膳房的人日夜預(yù)備著,就怕祖母醒后不能吃上一口熱的。其實不止這些,祖母愛吃的,我都讓膳房預(yù)備了。只要祖母想要的,我都能即刻給祖母送來?!?/br> 康熙雖笑著,眼中卻隱約含淚,他之所以這樣傾盡一切對待孝莊,只因孝莊的日子不多了。若能做到祖母所求,他情愿付出一切,只因為這樣能讓祖母舒心多留下一刻也是好的。 這些年屢次失去心中重要的人,他還以為自己于心痛已經(jīng)麻木,但每來一回,他都忍不住心中痛意,若非自知身為帝王不可失態(tài),他早就痛哭失聲了。 ☆、第89章 康熙之于孝莊,是從心底深處敬重她依賴她感激她的。如果沒有孝莊,即沒有他的今日。 他早年失恃,他不僅僅把孝莊當做親祖母看待,還因為孝莊將他自幼撫養(yǎng)成人,他得到了從未在阿瑪額娘那里得到的疼愛,所以,他對孝莊有孺慕之情,將本該投注在阿瑪額娘身上的感情全部投注到了孝莊身上。 因此,孝莊的即將離世,對于康熙的刺激和打擊是巨大的。他心里的痛,遠遠要比之前失去那些人所產(chǎn)生的痛苦都要深。 孝莊聽了康熙這話,心里不可謂不感動,不可謂不高興,她這些年的心思,也算是沒有白費,養(yǎng)出的孫子要比兒子待她好得多。 因著高興,孝莊將那碗清粥都吃了,還略微吃了些小菜。 康熙見此情景,心里極為高興,之前進食極少,又昏睡,御醫(yī)都說不行了,如今瞧著孝莊面色紅潤含笑,還吃了這許多的東西,康熙心里不由得升騰出一股希望,祖母是要好起來了吧? 殊不知,瀕死之人,皆有一段回光返照。 康熙不知,孝莊心里卻是清清楚楚的,她眼下進食了,身上有了些力氣,便想把心里的話與康熙說一說,免得到了臨去的時候,要交代的話未說完,徒惹遺憾。 “孫兒啊,我知你性子仁厚,凡事皆肯寬待人一分,這也是你的好處,但是為帝者還是要寬嚴相濟,你一味行忠恕之道,不知你苦心的人未免會辜負了你的一番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