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jié)
對外聲稱,培訓工匠需要時間,最近已經在大量招人了,等培養(yǎng)出一批人手才會考慮。 要問他們怎么確認工匠培養(yǎng)好了? 簡單啊,送去胤祜莊子上干活??!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很多官員為了還錢在賣地,太子手里有錢,把胤祜莊子周邊的地都買了下來,胤祜已經是個超級大地主了。 周邊的農戶都是租了他的地在種。 地多了,灌溉問題也要解決一下。 太子再一次大手筆地砸錢,培訓工匠的場地就選在胤祜的莊子上,讓工匠在胤祜莊子上修水渠,挖水渠這種費時費力的活是農戶在做,他們只要砌上水泥,再隔一段距離修個小水閘。 胤祜沒出什么力,材料和人手費,太子全包。 太子很想把京城連通莊子上的路也修一修,但又怕弟弟的行蹤暴露在亂黨眼皮底下,到時候埋伏在路上會給弟弟帶來危險。 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不修路。 除水渠,還有水泥砌的曬谷場,又在他屋子里鋪了瓷磚。 沒錯,詹事府把瓷磚也燒出來了,只是沒有對外公開。 胤祜是第一個享受到的人。 …… 過了半個月,詹事府還不接受預定。 水泥的熱度消退了一點,康熙微服出宮,親自踩上了玻璃鋪子前的水泥地面感受了一下。 宮里的地磚是特別燒制的,肯定比水泥地面要好。 但是成本太高,普通人家用不起,用來鋪路更不用想了。 如今有了水泥,康熙腦子里閃過很多個念頭。 又派人打探了一下消息,得知瓜爾佳一族的幾個人被太子踢了出去。去年的鐘表生意,太子在提攜二福晉的兄弟與堂兄弟,很照顧妻族,今年悄無聲息地將那些人全都踢走了。 康熙哂笑一聲,太子在秋后算賬。 說起來,他對太子看似挺放任的,實際上要求又多又矛盾,有時候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 就比如去年年底的事。 二福晉的額娘在擠兌胤祜,康熙屢次表示自己對二福晉不滿,太子晾著二福晉,他會罵他,會說他對弟弟不好。 但如果太子對二福晉什么,康熙又會忌憚他。 反正里外不人。 還有二福晉的娘家,太子若為了幾句閑言碎語就對妻族動手,康熙會覺得他心胸狹隘,沒有上位者應有的胸懷。 太子怎么做都不對,都不會讓康熙滿意。 現(xiàn)在秋后算賬,也沒有把事情做絕,康熙倒是不反感。 康熙走進玻璃鋪子里,大掌柜從來沒見過康熙,但瞧著他一身氣勢便知不是凡人,也不敢輕視他。 “貴人要買點什么?” “水泥怎么賣?”康熙指了指門口的水泥地面。 “工匠還沒培養(yǎng)出來,暫時不接受預定?!?/br> “要等到什么時候?” “還要等六爺那邊消息。” 康熙一時沒反應過來六爺是號什么大人物,能讓太子的人管他叫爺,心有所想,便問了出來:“誰家六爺?” 大掌柜解釋道:“六爺是太子爺?shù)挠H弟弟嘉郡王?!?/br> 康熙:“……” 六兒子就一半大的小孩,在外面也能當爺了? 回宮后,就把太子找了過來。 太子話不多說,請他去胤祜的莊子上看看。 水泥怎么應用是件民生大事,康熙十分上心,文武百官也很好奇怪,他不止自己要去,還帶著文武百官前去參觀。 于是,胤祜的莊子上迎來一大群人。 加上后來買的地,胤祜的莊子有五百多畝地,修水渠又是個大工程,絕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目前還在分段修,雖然有很多工匠,但還等要一兩個月才能完工。 胤祜領著他們參觀,又帶他們看水閘。 所有前來的參觀的人心頭一陣火熱,不少人在偷瞄太子,詹事府從來沒有失過手,做出來的東西一次好過一次。 前兩次只是為了撈錢,雖然那些錢都用在了國事上。 但這一次,實打實是憂國憂民。 原本就無人能撼動太子的地位,有了水泥這個大殺器,太子在民間的聲望還能再漲一漲,沒準就超過皇上了。 也有人在瞄康熙。 從去年的國庫欠銀讓太子的名聲空前高漲,但只在京城。 水泥就不一樣了,但凡需要修河道鋪路的地方,就能用到水泥,說不準他在民間的名望還會蓋過皇上。 同行的索額圖還有幾分擔心。 康熙見了新修的水渠,水泥還未凝固,但是看起來十分平整,隔一段距離的小水閘也像模像樣。 他龍顏大悅,連贊了三聲,“能修水渠,也能修河道。太子又干了件大事!朕后繼有人,也是大清之福!” 胤祜還不忘幫哥哥刷名聲,又指指遠處干活的工匠。 “那邊的工匠是山東來的難民,還有一些婦女幫著做飯,管吃管住有工錢,還不收培訓費。親哥的意思詹事府不做水泥生意,交給工部和戶部。等這一批人培訓完,就歸工部管?!?/br> 工部的存在感向來不高,在六部里是墊底的存在。 除了修路、修房子,很多活動都不帶他們一起玩。 太子將水泥交給工部和戶部一起打理,工部的存在感瞬間飆升,工部尚書李振裕趕緊領了這個好意。 他立刻上前說起了太子的好話:“能修河道,能安置難民,還能讓難民有一技之長。等朝廷修完橋鋪完路就該推廣到民間了,到時候他們有一門手藝在也不怕沒飯吃。” 康熙再次夸贊太子,“保成有一顆仁心,不負朕的教導!” “召河道總督進京,盡快將水泥利用在河道上!” 又匆匆忙忙地走了。 親眼看到過胤祜莊子上的水渠,康熙要將水泥用到河道上,朝廷上難得沒有一個反對聲,水泥的消息很快就傳到各地。 地方的折子如雪花般涌入京城。 一個個地方官員都在折子里哭求想修河道想修路。 康熙也陷入忙碌中。 河道不僅要修,還要修遍全國各地。 必須在各省建水泥廠,這些是工部的問題,戶部只要掏銀子就行了。 暫時不用擔心銀子,從東瀛國庫抄來的銀子還沒動過。 棒國已是大清的北參省,也不需要所謂的國庫了,又會有大筆銀子進賬,修河道的銀子暫時不用從大清的國庫掏。 抄別人的國庫養(yǎng)大清的百姓,還一抄就是兩回。 大清地域廣闊,想修遍大清的河道,光是那兩個國庫就不夠看了。抄國庫這種事干過一回兩回,就不差三回四回了。 康熙再次找來太子。 東瀛和棒國國庫的銀子撐不了多久,下一個掏誰家國庫?! 第136章 、一起來吃瓜 太子聽后也不糾結,他早有個小本本,先打哪里都有計劃。 只是,比起打仗還一件事挺急的。 “皇阿瑪,打仗重要,還有一件事。大清地域廣袤,但人口增長太慢,應當大力推廣玉米、紅薯和土豆,這三種產量高的糧食?;拾斚瓤纯催@折子,利弊與注意事項都寫在折子里?!?/br> 康熙接了過來。 玉米和紅薯寫在前面,他迅速看完又去看土豆。 看到土豆產量時,康熙眼睛亮了亮,卻在最后看到土豆的注意事項比前兩種都多,抬眼瞥向太子。 “小六讓你寫的?” 胤祜不想寫小作文,只能太子寫折子呈上來。 他回道:“是小六。” 康熙心下了然,太子沒有種過地,只有六兒子一天到晚想呆在莊子上種地,聽說去年他莊子上樣樣都種了。 收起折子,才點點頭,“朕心里有數(shù)了?!?/br> 太子又道:“另外,兒臣以為在周邊打下來之前,暫時不宜動到西方國家,西方的銀子也要摟。是時候再組商隊出海了?!?/br> 先打阿三,旁邊的南羅是屬國。 等打下阿三,再去南羅威懾一番,就看南羅懂不懂事了。 有北參省的先例在,也算給南羅國樹了一個榜樣,若是南羅不懂事,就只能兵戎相見了。 太子又將周邊的國家扒拉了一遍,最后說:“南羅的氣候適合種稻子,到時候可成為大清的糧倉。” 一個南羅,一個東瀛,都可作為糧倉。 東瀛今年開始了,最遲五年,南羅也逃不掉當糧倉的命運。 太子預計的時間是五年,打仗不是一句話說打就能打,而且要打的國家太多了,當務之急是發(fā)展人口。 三種糧食的推廣刻不容緩,盡快把人口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