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51 章
著筆尖的位置輕輕洇開,泛成隱約的梅花狀,定了格,成了形,擦不掉,改不動。 “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嗎?”葉知秋難以下筆,心情復(fù)雜。大約是何德何能,我竟比你眼前明光更重要。 阿彌很確定的點點頭。 要不是遇到葉知秋,她或許也想不到治眼睛的事情,這些天醫(yī)院里邊的手續(xù)和資料都是葉知秋幫忙弄的,不然她一個瞎子也是沒有辦法的。 再說要是眼睛好了卻不能看到知秋,不可以和知秋像現(xiàn)在這樣子開心,似乎也沒什么了不起。 這是阿彌的祈愿薄,葉知秋只能照著落筆。 一八年農(nóng)歷七月十七,求我佛慈悲,佑成阿彌所愿得償。 第一樁,求菩薩佑我與葉知秋此生永好。 第二樁,求菩薩保佑早日手術(shù),從此便能看見葉知秋。 第三樁,求菩薩保佑世人少病,知秋便可以少些辛苦。 落筆三行。葉知秋也不知道這算不算許愿,字里行字竟都與她有關(guān),可無論她如何勸說阿彌,阿彌都執(zhí)意如此。 好像除了知秋,她就想不到別的了。 葉知秋歇了筆,盯著自己面前的薄子,靜思小會,提筆落下:“秋今年所愿唯一樁。愿我佛慈悲,保佑阿彌諸事隨遂,所愿有所償?!?/br> 每回林嵐來了廟里都總要呆上個一天,一是與師太聊天品茶,二便是在廟里看落日。 這座山名叫回轉(zhuǎn)峰,處于山脈中端,地勢高視野極好,許多香客便是專門為這而上山參佛的,順便看看落日。 唐叔他們可沒這份心思,早早便要走。阿彌坐不習(xí)慣三輪車,葉知秋便將送她回家的事包攬了下來,讓唐叔她們先回去。 看落日的時候,大家都三三兩兩的聚在山頭。 林嵐與師太在后廟的閣樓上,隔著窗便能將山頭的美景與人收入眼底,她這略是一瞟,便將葉知秋和阿彌收進了眼眸。 葉知秋和阿彌坐在離人群稍遠(yuǎn)的條石上。 阿彌眼睛上的白色紗布在金色的夕陽下,散發(fā)出淡淡的折shè光,脊背直挺挺的,臉稍稍側(cè)向葉知秋。 而葉知秋大部份目光都集中在阿彌的臉上,她的微笑比落日余暉還要溫暖和柔軟,唇齒輕動,應(yīng)該是在和阿彌說話。 葉知秋在給阿彌講著山頭落日的模樣,對于眼前美景她也不是看過一次兩次了,早已熟記于心頭,她告訴阿彌,太陽藏到了山后面,金色的光芒直拋向天際,shè向四面八面。 “你現(xiàn)在也被光罩住了。”葉知秋手肘支在膝蓋上,托著腮,有些沉迷地注視著阿彌:“好美?!?/br> “嗯呢,千歡也說過落日很好看,金色的大地很美?!?/br> 葉知秋微笑著搖了搖頭:“我是說你好美?!?/br> 比天地還要讓人覺得恍惚。 作者有話要說: 有點延遲。會盡快恢復(fù)穩(wěn)定。 第22章 我那個朋友 不只是唐果,長勺街的孩子們都上學(xué)去了,本來就算不得熱鬧的街道顯得yu發(fā)地安靜和空曠。幸好千歡總是在的。 千歡長阿彌兩歲,她們一家不是長勺街上的人,七歲那年在這里租了房住,前幾年在市里買了房。 千歡脾氣大,力氣也大,一來就成了長勺街的孩子王。最主要是她爸媽是專門推小吃車去外邊擺賣烤串的。那個年頭,沒幾個孩子能拒絕千歡家的烤串,所以誰也不愿意成為千歡的敵人,只能事事順著她。 阿彌才五歲,剛懂點兒事的年紀(jì),大家也不敢惹她,因為她有個兇得能吃小孩的外婆,自然的,大家也都不跟她玩。她每天就扒拉在自家二樓的窗臺上,看著千歡時不時拿著串面筋用小刀截著好幾段在那和一伙小孩分。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好長一段時間。有天,阿彌終于忍不住下了樓,就站在街對面扒在電線桿后邊瞧著千歡手里的烤串暗自抹口水。 瞧了幾天,千歡總算是注意到了她。 “喂,你外婆那么能說,你怎么跟個啞巴似的?!边@是千歡同阿彌說的第一句話。 千歡說的第二句話就是:“不過你和你外婆太不一樣了,她那么兇那么臟,你卻這么白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