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順道滅二戎
身在臺谷城中的鄭忽,怎么也不會想到,他正在陷入一個陰謀的漩渦當(dāng)中。 這個漩渦的中心是他,推他進入這個漩渦的人則是蔡侯、宋公和周天子! “世子,大喜??!惡金已經(jīng)尋得,去臺谷城二三里之遠,臣已遍問廧咎如之狄人,其人皆言彼地惡金取用不竭應(yīng)是世子所言之地?zé)o疑!” 井友也不知道鄭忽為什么會這么熱衷惡金。 在他看來,惡金的用處實在不大。 不過,話雖如此,卻也無法阻止他的喜悅之情。 因為他知道,鄭忽此次之所以會先拿廧咎如氏開刀,就是貪圖臺谷城外的惡金。 現(xiàn)在惡金已經(jīng)找到,那么接下來自然就要攻打二戎。 這才是他喜聞樂見的! 要說陘人與哪部戎狄結(jié)仇最深,應(yīng)屬二戎無疑。 馬上就要攻打二戎了,他怎么能不為之頓足、歡呼! “確是喜事一件!”鄭忽矜持的笑了笑。 他費了這么大的力氣,先伐蘇子國,而后又攻打廧咎如氏,最終的目的不就是臺谷的惡金嗎? 這也是鄭國北進的第一期目標,完成了這個目標,通過打造鐵質(zhì)犁具進行深耕,糧食才能夠增產(chǎn)。 有了更多的糧食,就意味著有了更多的人口,這才爭霸天下的資本所在。 不然,說一千道一萬,人口少,一切都是空談! 像吳楚之間的戰(zhàn)爭,吳王闔閭之時,吳軍打得楚軍豕突狼奔,柏舉一役后,楚昭王也不得不棄郢而倉促逃往鄖國避難。 最后全靠申包胥哭秦庭,搬來秦師助陣,這才擊敗吳國。 但最終,楚國還是那個楚國,即便到戰(zhàn)國時期,也算是超級大國之一! 而吳國呢?被越國給滅了,越國除了勾踐時代風(fēng)光了那么一段時間,最后的結(jié)果呢?被楚威王給滅了楚威王滅越后,越國一片散沙,有稱王的,有稱君的,都向楚國稱臣。。 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吳、越二國人口少。 即便強行稱霸,也不過逞一時之天眷,其勢難久! 無論什么時候,沒有人口,國家就談不上有什么前景。 這是被歷史證實了的鐵一般的事實! 鄭忽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不然他也不會拼了老命的鼓動鄭莊公發(fā)兵攻打赤狄,取惡金。 第一期的任務(wù)到此算是順利完成了,接下來就要收尾了。 大軍已出新鄭二十余日,再晚就趕不上打制鐵農(nóng)具,影響春耕了! “既如此,明日便啟程伐二戎!” “唯!”井友高興的應(yīng)道。 第二天,鄭忽與井友帶領(lǐng)鄭卒四千人離開臺谷城,留下祝聃及鄭軍二千人鎮(zhèn)守臺谷城。 井友引著大軍先至驪戎的領(lǐng)地。 此驪戎非史書上所謂“獻公伐驪戎,得驪姬、驪姬弟,俱愛幸之?!钡哪莻€驪戎。 此驪戎乃麗土之戎,古代驪與麗相通。 晉獻公所伐之驪戎乃犬戎的一支,在驪山下,故名。 驪戎之君得知鄭軍已經(jīng)得勝而歸,心中說不高興是假的。 廧咎如氏未滅時,可沒少打驪戎部的秋風(fēng)。 但奈何拳頭小的沒話語權(quán),即便反抗,也只是讓廧咎如氏摁在地上胖揍一頓,自取其辱罷了! 現(xiàn)在鄭軍為他們?nèi)ヒ淮髷?,驪戎之君有種終于能挺起腰桿子做人的感覺。 所以,當(dāng)下面的人來報,說鄭軍要再次借道返回陘邑的時候,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或許是得意忘形了,竟然要邀請井友前來一敘,他要設(shè)宴款待。 鄭忽和井友二人得到這個消息后,皆是在心中愣了片刻。 他們本來打算進入驪戎領(lǐng)地后,迅速出擊,以最快的速度將驪戎平定,然后馬不停蹄的趕往草中戎部,再將草中戎拿下。 謹防行事拖延,讓草中戎部有了防備。 現(xiàn)在,驪戎之君搞的這一出,反而讓二人有些不知所措。 他們實在搞不明白驪戎之君意欲何為? 難道是知曉了他們的意圖,想先發(fā)制人,還是準備將井友質(zhì)押下來,藉此擊敗鄭軍,或是要挾鄭國。 這也說不通啊,鄭軍的統(tǒng)帥是鄭忽,即便是將井友扣押下來,對鄭軍的影響也不大。 “汝回稟汝君,言吾隨后就至!”反應(yīng)過來的井友立刻回道。 他已經(jīng)明白過來了,或許是驪戎之君崇拜強者的心理又發(fā)作了。 畢竟,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滅掉廧咎如氏,這對戎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戎狄本就是以強者為尊,對于強者,他們都是懷著十二分的尊重之心。 而且他們也并不知道此次統(tǒng)領(lǐng)大軍的乃是鄭世子,以為統(tǒng)軍的乃是井友。 所以,有此邀請并不奇怪! 傳信的戎人得到井友的答復(fù),唯唯而退。 在整個部落里,就沒有人不認識井友。 他在井友面前總有一種難以訴明的壓抑之感。 這當(dāng)然是心理作用,但問題是傳信的戎人并不懂得。 傳信的戎人走后,井友對鄭忽道“世子,驪戎之君邀臣赴宴,此天賜之機也,臣必挾驪戎之君以請大軍入,大軍入而直攻草中戎,如此,即可一舉而定二戎!” 鄭忽點點頭,他本來就擔(dān)心攻打驪戎會引發(fā)草中戎的戒備。 雖然他不懼二戎,但是能以最小的傷亡獲取最大的勝利,何樂而不為? 井友拿下驪戎之君后,鄭軍完全就能像剛借道那般裝作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進入草中戎的領(lǐng)地搞偷襲。 不然,在井友赴宴期間,鄭軍是進入不了驪戎的領(lǐng)地的。 驪戎又不傻,幾千大軍停留在他們領(lǐng)地內(nèi),萬一出點什么事怎么辦? “善,便依大夫之言!” 鄭忽說完,親自抽調(diào)了五十名精銳士卒,讓他們隨行保護井友。 即便發(fā)生變故,有了這五十的保護,也足夠讓井友撐到大軍前去援助的那一刻。 “井大夫此行,若一切皆順,半個時辰應(yīng)已足夠,半個時辰后若無人前來接引大軍,吾便率軍殺入!” 井友想了想,感覺半個時辰應(yīng)該差不多,便道“那便以半個時辰為限,半個時辰后,若臣仍未遣人前來,即事有不虞!” “大夫此行如有不逮,應(yīng)以保全己身為要,戎狄伐之無礙鄭國,鄭國獨不可缺大夫!” “唯!”井友聽到鄭忽如此說,確實挺感動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