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新鄭事(1)
新鄭最近一段時間有些詭異! 西城、東郭雖然僅有一墻之隔,但是其中的景象卻是截然不同。 與西城區(qū)的冷清、肅穆相比,東郭區(qū)卻是熱鬧非凡,手工業(yè)者、商人、國人甚至過路的行人都會經(jīng)常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小聲的討論著這段時間發(fā)生在新鄭的大事。 “聽說了嗎?甫假大夫自盡了!” “哪個甫假大夫?”有人一時沒有反應(yīng)過來。 “當(dāng)然是我國六卿之一的令正甫假大夫!” “??!”還沒得到消息的人都是一陣驚訝。 “這……這是什么時候的事?”反應(yīng)過來,立刻有人低聲詢問道。 “就在三日前!” “可是出了什么事?”自然有好事者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消息靈通的人當(dāng)然不會放過這個露臉的機會,壓低聲音對眾人道“此事出我口入諸位耳,不可再言于其他人!” 眾人已被勾起了好奇心,都道“大兄放心便是,你我相熟多年,還信不過我嗎?” 此人聞言,往四周瞄了一眼,覺得其他人應(yīng)該沒有注意到他們這群人所談?wù)摰慕稍掝},這才道“我家有子侄在軍中,聽說是甫假大夫里通外國,君上命人士卒圍其宅邸,方欲執(zhí)其聞罪,不料其已經(jīng)畏罪自殺!” “??!竟是如此,那這甫假大夫也真是該死!” 大多數(shù)聽到原因之后,立刻同仇敵愾起來。 不過,也有小部分人對此心懷疑惑“大兄莫不是以大言欺騙我等,這甫假大夫位于士大夫之列又兼令正之位,即便是叛國,其罪也不致死??!怎么可能畏罪自殺?” “這我就不知道了,可能是其心未泯,羞愧難當(dāng),這才自盡的吧!” 那人方欲再反駁,旁邊卻有人反感他有些陰謀論的說法“小子休要胡思亂想,難不成還能是君上殺了甫假大夫不成?” 此言一處,立刻有不少人跟著附和。 那人見狀,神色訕訕,不敢再多說。 不過,事情也確實如此人所說,并沒有那么簡單。 這事還得鄭莊公回到新鄭開始講起。 自從鄭莊公回到國中,立刻開始了對三公子勢力的清洗。 說是清洗,其實規(guī)模并不算大,畢竟在鄭莊公已經(jīng)明確認(rèn)同鄭忽嗣子地位的情況下,很少有家族愿意再趟這一趟渾水。 當(dāng)然,有人認(rèn)為這是一汪渾水,也有人認(rèn)為這或許是家族將興的預(yù)兆,暗中對三公子表示了效忠之心。 也有不少家族是存著騎墻觀望的心思,按兵不動,還有小部分的家族是存著左右逢源的心思,派遣家族的庶子與三公子攪到一塊。 而這些無一不是與鄭國公室關(guān)聯(lián)不大的士、大夫之家。 鄭國公室的近親旁支則是旗幟鮮明的站在鄭忽這一邊,對三公子拋出的橄欖枝視而不見。 這也很好解釋,鄭國立國日淺,公族的勢力并不大,而且由于是寰內(nèi)變寰外,為了能在中原立足,公室之中相對團結(jié)。 再加上共叔之亂未遠(yuǎn),很多人也都能引以為戒! 而國內(nèi)的士、大夫之家則不同,他們的根基淺而且與鄭國公室的關(guān)系不大,他們想要更進(jìn)一步,無非只有兩條路。 其一就是熬,把自家的根基一點一點的打牢靠,讓自已家族的底蘊一點一點的厚實起來。 但是,這條路要經(jīng)歷的時間太長,面臨的不確定性太大,若是其中有一個不肖子孫就有可能將自家的基業(yè)全部敗光。 所以,那就只剩下第二條路了,那就是扶立之功,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功勞所獲得的收益比這個功勞還多。 按說鄭忽的嗣位已定,他們這些人該向鄭忽靠攏才是,但是,在局勢這么明朗的情況下,向鄭忽靠攏的人又怎會是少數(shù),他們即便靠攏過去也得不到重視。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劍走偏鋒,搏一把還說不定真能搏出個富貴榮華。 一旦事成,整個家族至少可以少奮斗三代。 這個誘惑真的是太大了! 大到可以讓人不避生死。 有不避生死的,自然就有貪生惜命的,也有既想規(guī)避風(fēng)險又想得到收益的,總之,在鄭莊公離開的這段時間,新鄭算是百鬼夜行,群魔亂舞! 留在新鄭監(jiān)國的祭仲對此更是不聞不問,仿佛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除了每天例行處理些國事外,其余時間就宅在自己的宅邸中,誰來都不見。 有人從中看出了不對勁的地方,也有人對此心領(lǐng)神會,覺得祭仲是在默許,還有人認(rèn)為祭仲這是準(zhǔn)備先觀望一二,再做決定。 反正是各家有各家的想法,不一而足! 于是,在祭仲的默許下,新鄭的這潭水愈加渾濁。 直到鄭莊公回到新鄭之后,各家這才收斂起來。 收斂是收斂了,但是之前各家的小動作又怎么能瞞的住祭仲的眼。 果然,在鄭莊公告廟之后的第二天,祭仲就將所有的情況一一匯報。 鄭莊公為了讓各家放松警惕,故意緩了八天時間,畢竟,此時來說,各士、大夫家族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私人武裝。 如果在他們的警惕期動手,一旦不能一鼓作氣的將之全部拿下,拖延起來會很不利,會造成城中恐慌。 終于在八天之后的夜里,鄭莊公命令祭仲率領(lǐng)城中的駐軍將所有與三公子有秘密往來的和左右逢源的家族給控制住。 祭仲也不負(fù)鄭莊公之托,趁著漆黑的夜色,迅速的將各家拿下。 拿下是拿下了,如何處置卻讓鄭莊公犯了難。 拿下的家族雖不多,但是總不能全部處死吧! 自三王治世也沒有這樣的先例可循,在講究少殺慎殺的此時,戰(zhàn)場上都不欲多殺人,更逞論因為政治斗爭失敗。 若是驅(qū)逐出去吧,先不說這些人是否會因此到處興風(fēng)作浪,對鄭國不利,單是傳出去的名聲也不好聽。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寤生在國內(nèi)鏟除異己,致使國內(nèi)士、大夫家族離心離德,紛紛出逃。 這不但對鄭國的國際名聲不利,而且還有可能導(dǎo)致有些賊心不死的諸侯打著伐無道的幌子來攻打鄭國。 就在鄭莊公左右為難之際,祭仲為他出了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