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12 章
。她是賢宗皇帝的嫡女,是當(dāng)今康帝的姑姑, 素來尊貴, 人品端正,說出來的話極有分量。 襄王心思幽深,這會兒怕是早已巴結(jié)上了。 蘭茵聽了祁昭的建議,只送了他出門上朝,立馬回安王府截下了正要與文淵閣的毓成。 這一路自是曉以大義, 將毓成的行為剖析分之, 跟他將道理講了一大車。毓成只低垂著眼眸,無甚表情, 看上去倒像是知錯虛心的模樣。 等到馬車進了永安巷, 將要駛到公主府門口, 毓成突然抬頭道:“jiejie,他日若是我遇難, 你可是會顧忌所謂仁義而將我置之不顧?” 這一問卻將蘭茵問住了,她正不知該如何答,馬車驟然停下。小廝將錦蹋鋪下, 毓成利落地掀簾下車,也不在方才的問題上過多糾纏。 蘭茵在后面看著毓成的背影,突然發(fā)覺他長高了許多,且脊背挺直,闊袖曳地,漫步而行的樣子再不是那個稚嫩懵懂的孩童。 岑武跟著她,道:“郡主莫要太責(zé)怪殿下,實在是他如今入了文淵閣,與過去在家里和國子監(jiān)不同……” 蘭茵一滯,反應(yīng)過來,問:“可是有人給他閑話聽了?” 岑武道:“老奴知之不詳,只是眼見有許多日子殿下自文淵閣回來便是悶悶不樂的樣子。老奴心想,從前的國子監(jiān)雖說人也多且雜,但都是些一心求學(xué)的監(jiān)生,為人單純,入世不深,不會有多是非。但國子監(jiān)不同,畢竟是朝廷官署,里面人精且見過世面,難免會有勢利的……” 蘭茵聽在心里,一時五味陳雜。他們父母早殤,無根無憑,多年來頂門立柱的是蘭茵,嘗盡了世態(tài)炎涼的人也是蘭茵??扇缃褙钩傻米约鹤叱鐾醺リJdàng,那些輕慢的、不堪入耳的話自沒有人替他擋著了,乍一入耳,確實不太好聽罷…… 她心情低沉,待要去拜見如意公主才發(fā)覺襄王府和靖王府的人都來了。 蕭毓常正端著一碗剛熬好的芥麥茶仰頭狂飲,一旁靖王妃寵溺地低頭看,絲毫不覺這般行徑在別人家做客有失禮數(shù),只道:“不許你吃那么些油膩的炙rou,你偏不肯,快多喝些,待會兒大姑姑跟前可不能造次。” 蕭毓桐由襄王妃領(lǐng)著,兩人并非親生母子,自然不如一旁的蕭毓常與其母熱絡(luò),只是遠(yuǎn)遠(yuǎn)望見她,蕭毓桐的禮數(shù)倒是周到,忙上來與她見禮,喊著“jiejie”。 蘭茵私心里挺喜歡蕭毓桐的,他素來乖巧懂事,特別是與他那個大哥蕭毓希做比,簡直宛如天上斛珠明月。 她將蕭毓桐半躬的腰身扶起,笑著道:“弟弟不必客氣。”又忙小步走到襄王妃跟前,鞠禮道:“見過伯母?!?/br> 襄王妃出身京兆謝家,雖然青春已逝,但面容仍然端莊秀雅,兩側(cè)鬢發(fā)以赤金縷雕扇羽篦住,云髻高挽,配上蜀錦棉袍和雪裘領(lǐng)子,遠(yuǎn)遠(yuǎn)望著,若看不清臉上微起的褶皺,站在廊下亦如瓶上彩釉美人般窈窕動人。 襄王妃待蘭茵不算親近,卻也客氣,虛扶了她一把,與她清清淡淡地說了些家務(wù)事。 自蕭毓希和吳連月成婚后,蘭茵與溧陽公主府的關(guān)系便淡了,只是年節(jié)尋常走動,平日里并沒太多jiāo往。 她自知蕭毓?;奶?,不敢多問,怕觸了眼前這位蕭毓希生母王妃娘娘的霉頭。只是留下她說起內(nèi)帷之事,眉宇微蹙,似是有些不豫在里面,心中又暗暗擔(dān)憂,怕連月在襄王府過得不甚舒心。 兩人正各懷心事,沒發(fā)覺靖王妃已走到了跟前,她手里抱著暖爐,滿鬢的金釵嵌珠,儀態(tài)偏偏,好不雍容。因襄王的封爵被降到郡王,靖王家里又素是愛挑禮的,襄王妃只有同蘭茵一起向她見了禮。 靖王妃早在遠(yuǎn)處打量了她們一番,見她們遲遲不肯到她跟前請安,滿心里不屑,但礙于顏面,不好發(fā)作。這會兒夾qiāng帶棍地說:“蘭茵看上去好氣色,可想知祁尚書是個疼人的。這門婚事原本是溧陽公主家的,那連月也是福薄,哪及得上蘭茵福澤深厚?!?/br> 話音落地,襄王妃的臉色刷的變了。 蕭毓希和吳連月的事當(dāng)初鬧得長安城中人盡皆知,固然這其中有靖王和祁長陵的推波助瀾,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