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57 章
心中不免感慨萬分。 留守姑蘇的李姨娘早得了消息,船行靠岸時林黛玉從船上才下來,李姨娘就帶著林家的人迎了上去。 岸上來接船的人倒是很多。 林如海是在任上去世的,前不久朝廷下旨嘉獎,承圣帝親自擬了謚號文忠給林如海,這于林如海及林家的人來說是莫大的殊榮。 縱然林家支庶不盛,幾個遠房的堂族叔伯兄弟與林家也沒什么頻繁往來,但因朝廷嘉獎,他們還是趕來碼頭接林如海的靈柩了。只不過因林黛玉是女孩兒,本家主事的又是李姨娘,他們不便上前,只遠遠站著遙遙致意罷了。 林如海靈柩回鄉(xiāng),姑蘇的父母官自然是不能不來的,何況,這回送林如海靈柩回來的不但有林黛玉,還有林澗。 姑蘇縣令領著一眾大小官員也遠遠候著,見林澗下得船來,他忙帶著人就迎了上去。 林澗這邊人多,加之又在碼頭上,林黛玉不便掀開帷帽,也就只得隔著帷帽紅著眼睛望著李姨娘,她眼含熱淚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手卻緊緊握著李姨娘的手,一刻也不肯松開。 林澗注意到林黛玉這邊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情形,他抿了抿唇,往那邊看了片刻,便當先帶著姑蘇縣令一眾人走了。 他在這里,林家的人只怕也不能自在敘舊。他尚有些事情要與姑蘇縣令商議,況他此來雖非公差,但姑蘇一地也屬皖南,他也不能大喇喇的將人打發(fā)走,干脆將一眾人都帶走,給林家的人留個清靜罷了。 林澗只帶了兩個護衛(wèi)走,其余的人都留給了錢英,讓錢英在碼頭處理相關事宜并隨林黛玉回林家老宅,而他則在見過姑蘇縣令后就回去林家老宅與他們會合。 翌日,林如海的靈柩就與賈敏的合葬在墓中了。 封墓之前,林黛玉特意將手上的三個金鐲子取下來放在棺木上,然后淚眼盈盈的退后一步,讓人再封墓。 孫姨娘和李姨娘都哭成了淚人兒,見此情景,都頗為動容:“姑娘,您怎好把這個取下來呢?” 林黛玉淚眼模糊道:“這原是母親的嫁妝,母親很喜歡便一直待在身上,一共是六只四季如春繁華秀景的金鐲子。母親去后,父親留下三只,另三只給了我做個念想。這些年我一直帶著從不肯離身。如今我既不能隨了他們去,就讓我戴了這些年的東西在這兒陪著他們吧。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了。” 林澗在一旁上香,又替林鴻喬氏祝禱,他以后輩身份來送林如海入葬,聽見林黛玉這摧人心肝的話,也忍不住一陣鼻酸。 林黛玉這些天瘦多了,哭得也多,以至于水靈靈的一雙漂亮眼睛都腫得像個桃子似的。 在這個時候,任何安慰xing的話語都是蒼白無力的,林澗覺得自己就算說一萬遍讓林黛玉節(jié)哀的話也是徒勞無益的,他便生了個分散注意力的法子,請林黛玉陪他去那位周伯那里看看那真賬冊是不是在他那里。 林黛玉心里還一直惦記著這件事,這兩日一直忙著林如海入葬的事情,她都沒來得及同林澗提,此時聽林澗提出來了,林黛玉心知此事不能拖延,當下便點了頭,然后捏著帕子擦了眼淚領著林澗就往周伯住處去了。 那本失蹤多日的賬冊還真就在周伯那里。 據周伯所說,確實是林如海悄悄將賬冊給了他,命他悄悄回姑蘇,將這本賬冊妥善保管的。 “老爺說,不管揚州如何天翻地覆,都叫我不必管,只要守著這本賬冊就好。除非,除非新任的巡鹽御史敢跟王大人翻臉,否則叫我永遠都不要將賬冊拿出來,就當這本賬冊不存在。” 周伯的話已經證實了林黛玉的判斷和林澗的猜測是正確的。林澗翻看賬冊時,里頭還夾著林如海寫給新任巡鹽御史的一封信,信封口很完整,證明周伯沒有拆開過,旁人也不曾動過這封信。 看著信上林如海那幾個端端正正的新任巡鹽御史親啟的楷體字,林澗微微勾了勾唇,林如海大概怎么也不會想到,繼他之后,揚州沒有迎來新任的巡鹽御史,卻來了他這么個專案巡檢吧? 林澗沒有當著周伯和林黛玉的面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