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90 章
皇帝陛下:…… 第117章 眼看著愛妃將他畫上的“龍和燕子”擦洗掉, 皇帝陛下深受打擊, 決定找個畫師好好學學畫畫, 一定要叫愛妃刮目相看。然而沒等他召來畫師,就發(fā)現(xiàn)自己壓根沒時間好好學畫畫。 政務(wù)一日比一日繁多, 自從他親政以后,不惜財力物力減免賦稅、推廣水車、鼓勵墾荒等等,還清理了一波貪官污吏, 命人審查了往年的冤假錯案……就因為事情如此多,所以他手里頭人總不夠用,六部經(jīng)常有人來他這里哭訴缺人, 可皇帝陛下又不會生,哪里去搞那么多人才? 因為事情又多又雜, 半夜還總是偷偷起來給愛妃按腿, 皇帝陛下年紀輕輕就熬得眼下青黑, 但當他看到下面人呈上來的成績時,還是覺得頗為欣慰。只是最近一件讓他感到不滿的事, 便是陳國和吳國打仗, 不少吳國逃難的災(zāi)民涌到了齊國附近。 而齊國百姓生活漸漸好了起來,看到從吳國涌過來的災(zāi)民, 見他們衣衫襤褸滿身落魄的樣子, 就不免起了幾分同情心。就算守城將士不讓那些災(zāi)民進來, 也有人時不時往城外送些吃的,還有城中富戶在城外施粥。 皇帝陛下見到這些消息時,有些不太高興。為了治理好國家, 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他覺得他已經(jīng)傾家dàng產(chǎn)了,最近為了平州和玉州受災(zāi)一事,他甚至把最后那點錢都掏了出來,如今他的小金庫里只剩下五萬兩銀子,那是為了以防萬一,留給愛妃和孩子的。 他這么辛苦,結(jié)果呢,這些百姓自己都算不上富裕呢,還去接濟吳國人?一想到他們接濟吳國人的錢糧里可能有自己的一部分,皇帝陛下心里就覺得悶得慌,仿佛有人從自己小金庫里偷了錢。 封元知道他的想法后,就提議道:“陛下,這是好事?。 ?/br> 皇帝陛下目光幽幽地看著他。 封元撫著胡須笑道:“吳國君主昏聵無能,與百姓早已離心離德,否則白舟他們也不會舍棄國籍前來投效。那些逃難的吳國百姓寧愿背井離鄉(xiāng)來到我大齊,也不愿意前往吳國其他城池尋求庇護,這說明,陛下勤政仁德的美名已經(jīng)傳播到了吳國,在吳國百姓的眼里,陛下您遠比他們的君主更值得托付?!?/br> 皇帝陛下眉心微微擰了起來,“先生的意思是?” 封元拱手道:“陛下,我國地廣人稀,南地和北地均有大片土地荒蕪,既然有吳國人逃難而來,不如將他們納入國內(nèi),編丁入戶,分配土地,令他們墾荒種地,把他們變成我齊國子民?!?/br> 皇帝陛下微微一愣,他這段日子以來這么勤奮,只是想讓國家變強,讓子民過上好日子,但這個“子民”只是限于他齊國人而已,在他眼里,吳國人并不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可現(xiàn)在聽一心先生這么說,他卻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齊國的土地比吳國大上一半,百姓數(shù)量卻和吳國相差不多,跟陳國比就差得更多了。人一少,出人才的概率就低,軍隊征兵就更比不上陳國了。因此他才出政令鼓勵寡fu再嫁,鼓勵百姓多生孩子,但是陳國野心昭然若揭,等百姓生孩子長大,又不知要過多久,如果將吳國涌來的災(zāi)民收下,豈不就是多了一大批勞動力? 真不愧是一心先生,這就把那群累贅變成了可用之人! 皇帝陛下和封元商議了一番,就將收容吳國災(zāi)民的章程定了下來。 ****** 齊國南地,臨川城。 臨川城是齊國距離吳國最近的一座城池,算不得繁榮,但相較于其他苦寒之地,已經(jīng)算是富庶。 此時城外那片荒地上,已經(jīng)有人用茅草和撿來的木頭搭起了一個個棚子,雖然簡陋至極,好歹能稍稍遮風擋雨,成為這些難民的棲身之所。 “爹,今天還會有大善人來施粥嗎?” 一個衣衫破舊的六七歲小童,正站在其中一間棚子里,仰頭望著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本是個身強體壯的高大男人,但忍饑挨餓了多日,此時面色也顯出幾分憔悴來。他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還沒來得及回應(yīng),就聽棚子里頭傳出一陣陣壓抑不住的咳嗽聲。 男人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