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穿越五零搶夫記、我,異能女主,超兇的、兄奴、服軟、尋歡作惡、穿成六十年代女炮灰[穿書]
可就在這時,那穿著紅棉襖的女童,忽然抬手一指。 “才沒有,就是那座山,叫虎源山,我千年跟著我爹去大名府送鐵的時候,因為追兔子,在那座山里迷了路,巧合下,找到的那個山洞……” “還聽到了虎嘯……幸虧我爹帶人及時把我找到了,我爹說,那個山洞,是老虎過行,捕捉獵物的,穿過山洞,就可以直接抵達大名府前的北官道,不信你問我姐。” 李凝幽幽的聲音也在這時傳來! “此事,我爹的確說過,但是胡源山,有猛虎,所以雖然知道詞條小道,但要去大名府送鐵,幾乎從不走此路?!?/br> 林玨在馬上略微沉吟。 而就在這時。 女童的聲音忽然傳來。 “看,就是那座山。” 林玨抬起頭。 果然看見,前面不遠,一處山巒。夜色下,群山起伏,如犬牙交錯,怪石嶙峋! 林玨來不及多想,拽起黃驃馬的韁繩,調(diào)轉(zhuǎn)馬頭,直奔群山。 黃驃馬發(fā)出嘶鳴,似乎感受到了前方的危險。 但是林玨踢著馬腹,不斷催促。 黃驃馬也只能帶著林玨他們繼續(xù)向前。 經(jīng)過一條幽森山間小島,又過一處山澗,林玨果然看見,一處微光。 架馬走進,果然是一處山洞。 黃驃馬嘶鳴的更加厲害,似乎驚恐到了極點。 但是林玨嘶啞的聲音,傳來。 “往前!繼續(xù)往前……沖鋒,不要怕,你怕猛虎,就不怕我嗎?” 黃驃馬渾身戰(zhàn)栗,馬腿顫抖,但此刻,還是帶著林玨他們向著山洞跑去。 山洞里,彌漫惡臭,初極狹,林玨他們,堪堪能夠通過,而后開朗……不多時,便見熒光……穿過山洞,竟然真是一片開闊地帶,甚至可以眺望到,不遠處的寬闊官道,以及更遠處的城邦。 可就在這時,黃驃馬上的三人,面色忽然同時一變。 林玨的面色瞬間猙獰。 第334章 虎在吼,馬在叫!長刀出鞘,燕云何時收 此刻,天光破曉。 天色亮起。 月亮在晦暗的天空,已經(jīng)找不到了。 而山洞前。 借著那稀微的天光。 黃驃馬上的林玨,能夠望見。 距離山洞不遠,竟有一批兵馬駐扎。 兵馬應(yīng)該是昨夜抵達。 在這片山巒,背靠山林,直接安營扎寨。 而看這支軍隊,兵馬的裝束。 絕不是宋軍。 和金人裝束,似乎也有些差異。 但是應(yīng)該也是異族。 林玨,身后,李凝幾乎屏住呼吸。 他們距離那支部隊的駐扎地太近了。 只要一點聲響,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已。 李凝好一會兒才放下捂住嘴巴的手掌,在林玨身后,聲音瑟瑟發(fā)抖。 “他們是誰?怎么辦?” 林玨瞇縫起雙眼。 “不是宋軍,那就是敵人!” “金國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時,據(jù)說只有金兵兩千五百人……但是他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先滅大遼,穩(wěn)定高麗,結(jié)交西夏,聯(lián)合北宋……不斷吞食周邊戰(zhàn)力,比如渤海國……還有被占領(lǐng)的,遼東五十余州的地盤,再加上,此前,曾經(jīng)投降宋朝的燕云漢將!” “那些燕云漢將,一直被朝廷輕視,甚至被大宋朝廷,稱為“胡”或者“番”。遼國亡了,宋人歧視他們,如今金人南下,他們趁此機會,大批投靠金人?!?/br> “這就是金國主要兵力來源,各方混雜……但因為金國,論功行賞,戰(zhàn)土因此都彪勇!我們面前的這支軍隊,不是傳統(tǒng)金軍,那可能就是投降金國的遼人,或者渤海人……但目的肯定是進攻大名府?!?/br> “此地,距離大名府,不足三十里,戰(zhàn)馬奔騰,半個時辰,就可以抵達?!?/br> “這支隊伍,應(yīng)該也是攻占大名府的隊伍之一?!?/br> “我們現(xiàn)在,需要偷偷的繞過他們,能成功抵達官道……就還有希望!” 林玨此刻,不自覺的吞咽了一日唾沫。 他竟然也有些緊張。 眼神不自覺的眺望,遠處,只能望見影子的城市輪廓。 那就是大名府。 后世的京城! 而在此之前很多年。 京城一直是遼國的所屬地。 大名府也一度被稱之為北遼的西京。 林玨一邊讓黃驃馬,輕步向前,一邊止不住的低聲喃喃。 “大名府……在這個時代,本來就是邊關(guān)重鎮(zhèn)。大宋,曾經(jīng)的北遼,金國,三國交戰(zhàn)之地,燕趙大地和大名府,也多次易主。百姓苦不堪言……燕云十六州更是一直落在遼國手里?!?/br> “直到此前,宋與金,結(jié)……海上之盟,大宋朝廷,想要采取,聯(lián)金滅遼的戰(zhàn)略,奪取五代后晉割給遼朝的燕云十六州,以建立“萬世功業(yè)”……大遼覆滅之后,幽州也短暫的被歸還到漢人手里,宋朝,加緊時間,往燕云十六州,遷兵移民……結(jié)果沒幾年,金人就撕毀合約,金兵南下,勢如破竹,攻打進入開封……搶掠金銀,欺辱百姓,靖康之恥……” “僅僅奪回兩年的燕云十六州,轉(zhuǎn)眼又丟。而在原本的歷史里,這丟掉的燕云十六州,直到大明,才被收復(fù)……而宋朝的將軍也好,墨客也罷,都在喟嘆,燕云何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