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4 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女主總想搶我爹![穿書]、穿成純情小言的惡女配
在秦伯璋面前提過之后,秦伯璋便真地開始考慮不立后的可能xing,然而他之前提出要立兩個皇后,又突然說不立后了,這很容易被人詬病他反復(fù)無常。 大朝會上,在眾人為立后之事爭吵不休時,羅峰站出來用那在戰(zhàn)場上與敵軍叫陣的大嗓門壓住其他人的聲音嚷嚷道:“吵吵吵!每日就知道吵吵,那街上的長舌fu恐怕都沒你們吵得厲害!先皇后被前朝余孽暗殺,人這才沒了多久?余孽都清除了嗎?皇上如今哀痛不已,尸骨未寒你們這些人就讓皇上另娶,到底有沒有良心!一個個的都要bi皇上做那負(fù)心漢不成?要我說皇上要不就別立后算了,還能落得個清靜!” 他說完,朝堂之上便一陣安靜,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出話來,也是,這時候他們還能說什么?一說話那不就成故意bi皇上當(dāng)負(fù)心漢了么? 秦煊站在二皇子秦飛身后,暗暗觀察著秦伯璋的表情,只見他面露凄愴之色,似乎真的還沉浸在皇后薨逝的悲痛中無法自拔,然而他的眼神在掃向階下眾臣時,卻在某大臣身上比別人多停留了一秒。 那大臣緩步上前:“臣以為,羅將軍所言極是?!?/br> 這時候秦煊哪能不趁機(jī)攪一攪渾水:“兒臣也認(rèn)為羅將軍說得對,不除凈前朝余孽,母后怕是要死不瞑目啊!” 秦飛眼珠子一轉(zhuǎn),也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關(guān)鍵,順勢附和秦煊的話。 而秦裕則是愣了愣在接到一謀士的眼神后,才隨聲附和。 貴妃有暗害皇后的嫌疑這種皇家丑聞,秦伯璋自然不會將其公之于眾,只能暗暗調(diào)查,但皇后的死,總該對大臣們有個jiāo代,然后前朝余孽就背了這口黑鍋。 不過前朝確實(shí)還留有余孽,聽羅峰說起這個,秦煊便覺得這是一個搞事情順便給自己拉攏人手的好機(jī)會。 因秦伯璋當(dāng)上皇帝而跟著雞犬升天的大臣們,此時自然不約而同地站在了同一戰(zhàn)線。 很快朝堂上又被分為兩個陣營重新爭吵起來。 一眾大臣圍繞立不立皇后、立皇后的重要xing、君才是故國之本,只要君主賢明,立不立皇后其實(shí)無所謂這三個論題展開激烈辯論。 挑起事端的羅峰和暗中搞事的秦煊則躲在一旁,看其他人懟得唾沫橫飛,差點(diǎn)上演朝堂全武行。 而秦伯璋,他此時正演繹一個沉浸于皇后沒能跟這自己享福就早逝的悲痛之中的皇帝,哪個大臣吵架是敢拽上他,叫他評理,他就掩面哀嘆皇后,順便再訓(xùn)斥那大臣不懂體諒君王。 大臣們自然就不敢再拽上他,只能站在自己的陣營跟另一個陣營繼續(xù)爭辯。 秦煊在暗暗觀察秦伯璋的同時,也在觀察羅峰,看來羅峰明白了自己在營帳中跟他說的話? 不,不對。 看到羅峰的眼神跟一個清瘦的文官對視幾秒才移開,秦煊似乎明白了什么,那個清瘦的文官,好像叫……張正則? 第11章 下朝后,秦煊回到自己的住所,打開箱籠取出一件衣服,這件衣服是啟程往帝都之前,母親說要幫他縫補(bǔ)的夾衣。 在王淑琴下葬后,秦伯璋讓人將王淑琴的嫁妝以及她帶來的秦家的財務(wù)分成四分,分別派人送給四個兒子,說是給他們留個念想。 秦煊收到的東西中便有這件衣服。 那些日子王淑琴忙著處理搬家的事情,這件衣服她只補(bǔ)了一半,秦煊在拿到這件衣服后,將它拿在手上端詳了許久,他越看越覺得這衣服不對勁。 然后他就在衣服的夾層發(fā)現(xiàn)了一張寫滿名字的紙張,上面還有王淑琴的一句話:此乃你外祖門生,到帝都后,可與之jiāo好,望吾兒好生照顧幼弟,望自珍重。 這張紙條上,排在第一位的名字,便是張正則。 秦煊一列一列地看下來,這張紙上面寫著的人,在王淑琴停靈期間,都曾主動安慰過他。 不過這其實(shí)也說明不了很多東西,母親在信中也說,讓他與這些人jiāo好,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都是在相處中處出來的,目前這些人他還不能完全信任。 至于這個張正則,想必羅峰這個直腸子能想明白自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