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57 章
考題貼板,在考場中來回巡回,確保每一個人都能看到考題。[注] 黎錦首先打量自己的試卷,是帶有紅線橫直道格的宣紙,每頁十四行,每行規(guī)定寫十八字。[注] 另外還有兩張素紙,可以起草。 他想到宋先生的jiāo代,千萬不能涉及已故和當代皇帝的年號以及名諱,否則這就算以下犯上。 黎錦定了定心,正好舉著考題貼板的人也走到他這邊,他提筆開始抄寫考題。 這是第一場,也叫正場。考題還算簡單,試四書文二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總字數(shù)不得超過七百字。[注] 試四書文就是用八股文的寫法,把自己背過的四書文融入在內(nèi),以考驗學生功底是否扎實。 黎錦自打進入考場,就端正心態(tài),不去顧及得失,面容嚴肅中透著認真。 他抄完題目后,沒急著動筆,思考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他把題目的核心抄在起草的素紙上,然后用上輩子所學的‘頭腦風暴思維導圖’,把《四書》《五經(jīng)》中跟題目相關的部分都一一列具出來。 這樣,一會兒寫起八股文來,也能自圓其說。 八股文雖然對平仄、格式要求到了嚴苛的地步,但一篇文章能否寫的讓人滿意,最重要的還是提出問題并解決。 或者直接用四個字概括,自圓其說。 正場考試較為簡單,每一篇八股文最多也就三百字。 黎錦先列了草稿,又修飾了語句,這才謄抄上去。 等到他寫完第一篇試四書文,又把第二篇的草稿寫了一半。時間已經(jīng)到了正午,衙役不斷地端進來熱湯,有人需要的話,可以舉手,但不得喧嘩。 這熱湯是不收銀子的,黎錦倒是詫異了一下。 一早上消耗了太多腦力,穿的也不厚實,黎錦覺得自己很需要一碗熱湯。 熱湯端來的時候,黎錦詫異的發(fā)現(xiàn)這居然是骨頭湯,雖然味道很淡,但也比白開水要好不少。 可見如今國泰民安,官府也挺有錢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此前考試報名兩百文,大概也包括宣紙、桌椅和熱湯的費用了。 黎錦饑腸轆轆,雖然很不想吃那饅頭,但想著后面還有四天考試,總不能每天都不吃。 于是忍著潔癖,把那被掰碎的饅頭去了皮,泡在熱湯中。 原本被凍得結實的饅頭很快被泡軟,一碗下肚,黎錦覺得渾身都熱了起來。 正午過后,還有熱湯供應,但這就收費了,一碗四十文。 陳西然坐在黎錦的斜前方,黎錦寫完第二篇文章,只剩下一首詩的時候,看到陳西然舉手又要了一碗湯。 黎錦想提醒他,但此刻又不能出聲,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喝完了一碗湯。 黎錦想,縣試每一場只有一個白天,這可不允許如廁的,喝這么多,等到考完還不得憋zhà了。 最后一首試帖詩沒有難道黎錦,他如今作詩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貼合農(nóng)家生活的樸素田園風就很適合他。 但若是主考官喜歡辭藻華麗的類型,他這樣就和不吃香。不過也沒有太多錯就是了。 黎錦寫完后,又仔細的檢查一遍錯字。然后舉手,等人收卷。 他收拾了自己竹籃,還得端坐在原地,等到最后‘放排’的時候才能跟其他人一起出考場。 縣試中,縣官作為主考官,只能坐在最前面,并不能巡查學生的試卷,以免他認出某些人的字跡,刻意給高分。 所以說,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家庭背景雖然差距巨大,但所有考試內(nèi)容和評分卻是最公平的。 這也是寒門士子出人頭地的唯一方式。 陳西然跟黎錦出了縣衙,直接讓黎錦等等他,自己則捂著肚子跑去找茅廁了。 隨后回來發(fā)誓:“我再也不花錢買罪受了!” 第二場考試,人數(shù)比第一場少了數(shù)十人。很多人天不亮就來排隊,卻被告知自己第一場字跡太丑,沒有通過。不得參加第二場考試。 這也就是說,縣官連夜篩查了所有考生的字跡和答卷情況。 內(nèi)容自然沒時間細看,要不然篩下來的也不止這些人了。 黎錦看到這些人大多年紀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