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500 章
的點點頭,又問道:“如此,主公可有緩解編戶怨言之策?” 張遼呵呵笑道:“編戶,會讓那些原本托庇于豪強的百姓多jiāo口賦和算賦,所以心生怨言,如何能讓他們自愿主動jiāo賦,那便是我們該采取的手段?!?/br> 郭嘉不由奇道:“卻不知有何手段?” 他的思維雖然天馬行空,但對于一些弊政卻也是茫然,這關(guān)系到朝政、民生多個方面,是很多大臣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張遼這個從后世來的人才能看的清一二。 看著郭嘉期待的眼神,張遼道:“讓納稅之民享受到納稅者應(yīng)有的待遇,特別是區(qū)別于非納稅百姓,這才是讓百姓甘愿jiāo稅,化解他們怨言之法?!?/br> “應(yīng)有的待遇?”郭嘉若有所思。 張遼呵呵笑道:“比如說學堂,凡編戶納稅百姓的子弟,有進入學堂讀書識字、并被舉薦做官的資格,而未編戶百姓卻不行?!?/br> 郭嘉眼睛一亮,不由贊道:“此舉大妙?!彼墒侵?,對于尋常百姓而言,要讀書識字做官是何等之難,他們更是何等的期望。 他相信,張遼此舉一出,河東郡里那些未編戶的百姓必然爭相編戶,甚至連外來百姓也會過來也說不定。 張遼又道:“再比如說,我準備在河東設(shè)置敬老居養(yǎng)院,孤兒院,讓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教,但只有編戶百姓才能享受這些資格……再比如說,凡災(zāi)年賑濟,編戶百姓將優(yōu)先得到賑濟……” “主公,足矣!足矣!”郭嘉不由大笑:“恩須從淡而濃,編戶之怨可消矣?!?/br> 張遼呵呵而笑。 事實上,對于郭嘉先前所說的減稅之策,他也不是沒想過,甚至想更進一步,改革稅法。 兩漢以來的稅法有個很大的特點,田稅輕而人頭稅重。 漢高祖劉邦建國后,吸取秦亡的教訓,為了與民生息,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十五而稅一,及至文景之時,又有“田租減半”之詔,采取“三十稅一”的政策,東漢光武帝劉秀曾經(jīng)實行過“十而稅一”,但不久又恢復(fù)“三十稅一”的舊制。 縱觀兩漢賦稅制度,除桓帝、靈帝增加畝稅十錢以外,一般通行“十五稅一”或“三十稅一”的實物田租,這個田租實在是很低了,比歷代都低。 但兩漢的人頭稅卻極重,人頭稅起于商鞅變法,兩漢沿襲,最主要的是口賦和算賦。 口賦是對七歲至十四歲的未成年人征收的“人頭稅”,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繳納“口賦”二十錢,到了桓靈之時,口賦漲到二十三錢。 算賦則是對十五歲至五十六歲以下成年人征的“人頭稅”,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一百二十錢,謂之“一算”,對于商人與奴婢則加倍征收,每年二百四十錢。為鼓勵生育,女子十五歲到三十歲不結(jié)婚者分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fu女懷孕者,免其夫算賦一年。 口賦和算賦是人頭稅,什么叫人頭稅?一句話,只要你這個人活著,就得jiāo稅!小時候jiāo的是口賦,長大了就得jiāo算賦! 人頭稅是jiāo給了大司農(nóng),納入國庫,用于治理國家各項費用。 除此之外,還有獻費,卻是jiāo給皇帝大管家少府的,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獻給’皇帝六十三錢,以供宮廷費用。 再者還有關(guān)稅、酒稅、鹽稅、車船稅等一些收入所得稅和勞役。 不過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所承受的主要就是沉重的口賦和算賦。 漢朝的體制多是仿照秦朝,稅法改革不大,而從后世來看,這種稅法的弊端極大! 降低田稅而實行人頭重稅,雖然能在初期迅速恢復(fù)發(fā)展生產(chǎn),但很快就造成了一個大問題,也是引發(fā)朝代滅亡的問題,就是加劇了土地兼并! 田稅輕而人頭稅重,刺激了富戶豪強瘋狂兼并土地,因為富戶豪強一家的人口是相對固定的,只需繳納固定的人頭稅,但兼并大量土地,只需繳納較少的田稅,自己便能獲得薄稅的大量收入,所以他們越來越富,土地也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少地或無地的農(nóng)民收入微薄,但一家人口卻不少,收入難以支撐相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