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51 章
浙商自古以來就是一股龐大的勢力,想來這地方分一杯羹吃,以梁一飛現在的財力實力而言,差得太多。 如果僅僅是幾十萬的‘小買賣’,在哪做沒區(qū)別,濱海市也是一線尾的城市,自有它的一片天空,倒是不必專門跑到浙省來。 臨走之前,陳康健喝得有點大,說有個首都來的記者,晚上去賓館采訪他。 是‘今年報’的記者。 梁一飛當時也喝得頭暈,沒太留意。 什么今年報?不知道是哪家小報的。既然是陳康健的關系,來就來吧。 …… 回到賓館隨手拿了一份商報,回到房間,打開窗戶,跑了杯nongnong的茶,一邊醒酒看報,一邊等什么今年報的記者。 這年頭沒網絡,所有重要的信息,除了新聞聯播就是報紙; 第三版上有條不太起眼的新聞。 特區(qū)有一家叫做‘南華’的私營企業(yè),依靠自行研發(fā),研究出了能夠容納500個電話用戶的hjd48jiāo換機,一舉突破了我國在電信市場的技術空白。 新聞很短,可見編者并沒有太重視。 然而梁一飛卻從這條新聞里,看到了一個即將騰飛的民族巨龍。 80年代末、90年底初,電話還是個稀罕物,技術、設備,幾乎都被外國壟斷,依靠代理進口,電信市場上主要是來自于七個國家的八種設備,俗稱‘七國八制’。 這也是當前電話裝機費用特別高的主要原因! 正是有了南華集團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走‘技工貿’的路線,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借高利貸也要保證研發(fā)資金,這才有了二十年后的世界五百強,電信民族產業(yè)的脊梁。 這是一家即做強,也做大,先做強,繼而順利做大的企業(yè)。 不過,就這幾年而言,南華其實十分坎坷,不止一次走在崩潰破產的邊緣。 頂住賺快錢,一夜飛天的誘惑,踏踏實實的內功,這不僅需要堅定的意志力,更會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 拿著報紙,梁一飛心里琢磨著,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機會能參與進去? 想了一會,自嘲一笑。 還為時過早,南華已經是年營業(yè)額上千萬的企業(yè),雖然還不能和北聯這種91年就以漢卡、計算機等產品年銷售18億的巨無霸相比,但以自己現在的實力,現在想要有所圖,未免癡人說夢。 先把補習學校和出點子兩門生意做好了,一個快錢,一個穩(wěn)錢,有了積累之后,再圖其他。 正準備睡覺,房間電話忽然響了。 接通,是總臺打來的,有個首都來的‘林記者’,約好了采訪。 第032章 林之嫻 重新穿好衣服,在房間等,過了有三四分鐘,門鈴響了。 過去打開門。 眼前微微一亮。 門口站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大晚上的,卻一絲不茍穿著一身職業(yè)裝,短發(fā)留海,時髦當中透著一股干練。 個頭挺高的,一米七八的梁一飛幾乎要平視她。 不過,以梁一飛看人的眼光,能看得出來,這個姑娘,干練的外表下,其實透著一股職場新人的稚嫩。 真正的老手,深夜來賓館采訪,絕對不會擺出這么職業(yè)化的一面。 這會讓采訪對象有生疏感、距離感。 梁一飛在打量這個女人,這女人也在打量他,兩個人四目一對,女人又很職業(yè)化的從提包里拿出一張名片,雙手遞了過來。 “是梁一飛先生吧,你好,我是林之嫻!” 名片上有股淡淡的茉莉花香。 無論是名片上灑香水,還是‘先生’的稱呼,還有她的職業(yè)裝,在當前職場女xing中,都十分的前衛(wèi)。 但梁一飛的注意力,卻是在名片上的‘青年報特約記者林之嫻’幾個字。 微微一愣。 這個陳康健,喝多了大舌頭! 還說什么‘今年報’呢,原來是‘青年報’! 青年報可不是什么路邊攤小報紙,正兒八經的全國xing大報,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黨報,但也不遑多讓,當前年輕人的先鋒刊物。 原來時空里,真正點子大王張陽的事跡就是在青年報報道之后,一pào而紅!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