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揚帆出海
四月的北平郡正是仲春時節(jié),鶯飛草長,綠意盎然,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覆蓋在這片遼闊而又肥沃的原野上,森林邊,濡水如一條寬闊的玉帶,蜿蜒盤轉(zhuǎn),流向遠方大海。 在濡水兩岸,一座座廢棄的村莊里又漸漸出現(xiàn)了生機,炊煙裊裊,被廢棄的耕地隱約可見忙碌的農(nóng)人。 在濡水旁的官道上,一隊數(shù)百人騎兵疾奔而至,激烈的馬蹄聲驚破了寧靜的清晨,遠處農(nóng)人紛紛放下鋤頭,好奇地望著這隊疾奔的騎兵。 經(jīng)過數(shù)天的日夜兼程,楊元慶又再次來到了這片人口稀少的土地,他位于騎兵隊的最前方,在五百騎兵隊的護衛(wèi)下疾速向南奔馳。 次日中午,騎兵漸漸抵達了造船所地處的濡水河口,和上一次看到的荒涼相比,這一次造船所四周明顯有了生機。 不少南遷的農(nóng)民特地將家園安在造船所附近,原野里出現(xiàn)了三四個村莊,人口聚集成一片,漸漸形成了一個市鎮(zhèn),叫做濡口鎮(zhèn),周圍有大片的農(nóng)田。 盡管市鎮(zhèn)還是比較簡陋,但幾家商鋪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賣一些日常用品,造船所的重新開工,給不少人帶來了商機。 離市鎮(zhèn)約兩里,是長長的圍墻,大門已重新修繕,原來的鐵門不見了,變成了一座城樓似的大門,上面有士兵巡邏,門口也站著幾名士兵守衛(wèi),不準異常人進入。 在大門兩邊則擺滿了賣菜的農(nóng)民,各種蔬菜、新鮮的禽蛋以及雞鴨、還有早晨從濡水中捕來的魚。以及各種獵物,百余名主婦和老人正拎著籃子買菜,大門口熙熙攘攘,格外熱鬧。 幾名士兵發(fā)現(xiàn)了遠方有大隊騎兵到來,連忙將賣菜的農(nóng)民驅(qū)趕到一邊,讓出一條道,片刻騎兵隊飛馳而至。 由于大門口有不少孩童奔跑。楊元慶放慢了馬速,他望著兩邊熱鬧的自發(fā)市場,眼中并沒有什么惱火之色。相反,這種熱鬧和生機讓人心中生出對未來的希望。 駐防造船所的軍隊約一千人左右,將領(lǐng)是一名鷹揚郎將。姓虞,他聽士兵稟報,楚王殿下到了,嚇得他連忙飛奔出來,單膝跪下行一軍禮,“卑職虞振伍,參見總管!” “虞將軍免禮!” 虞振伍站起身,他見兩邊賣菜的人著實有點過多,將道堵成狹窄一條,他心中有些忐忑。連忙道:“卑職立刻把他們趕走?!?/br> 楊元慶擺擺手,“這倒不用,你們可以在外面搭建一些大棚,讓他們在大棚內(nèi)賣菜,這樣既維持了秩序。也方便了造船工匠,而不應(yīng)粗暴地將他們趕走?!?/br> “卑職明白了,立刻安排士兵搭建棚子。” 楊元慶翻身下馬,走進了造船所,負責(zé)造船所的署丞趙廣才也迎了上來,躬身施禮。“參見楚王殿下!” 趙廣才約三十余歲,豐州科舉出身,原是羅士信軍隊中的倉曹參軍事,被羅士信推薦為造船所署丞,全面負責(zé)造船所的各種事務(wù)。 楊元慶笑著點點頭,“趙署丞免禮,我接到了你寫來的報告,所以趕來巡視船只建造進度?!?/br> 趙廣才是十天前寫的報告,沒想到才僅僅十天時間,楚王便趕來了,這讓他心中有些緊張,他由此也知道了楚王對造船所的重視。 “卑職愿為楚王殿下詳細匯報?!?/br> 楊元慶點點頭,走進了造船所,遠遠便看見河口和海岸水面上停泊著的數(shù)百艘海船,和上次相比,很多大船都已修復(fù)完成,一根根大桅桿豎了起來,上面掛滿了船帆。 楊元慶后來才知道,濡河口的船場一共停泊有四百余艘戰(zhàn)船,其中一半是未完工船只,而另一半則是參加過高麗之戰(zhàn)的船只,有部分破損,便停泊在濡河口船場修理,這部分船只只要稍微修理便可使用,這就是不到兩個月,便有大量船只修復(fù)好的原因。 遠處靠河邊一片曠野里修建起了一排排房屋,河邊擠滿了洗衣服的女人,一群群孩子在河邊奔跑嬉戲,再遠處幾艘大船上,有船匠的身影在忙碌。 “現(xiàn)在有多少船匠?”楊元慶問。 趙廣才連忙回答:“回稟總管,一共有一千九百戶船匠,工匠二千多人,連同婦孺老人,近六千人,基本上都是來自東萊、北海和高密三郡?!?/br> “有六千人?!?/br> 楊元慶眉頭微微一皺,他也沒有想到會來這么多人,“這樣就需要派官吏了?!?/br> “是需要派官吏,卑職建議筑城建縣,有造船所為依托,縣城很快就會繁榮起來?!?/br> 楊元慶沉片刻,這個確實有必要,他會考慮,這時,張龍和張虎兄弟二人聽說楚王到了,立刻飛奔而至,跪下磕頭,“小民張龍、張虎參見楚王殿下!” 張龍、張虎兄弟因招募船匠得了巨賞,他們二人人緣極好,頗有管理能力,目前兩千船戶就由他們兄弟統(tǒng)管。 楊元慶微微一笑,“兩位免禮,趙署丞的報告中對兩位的配合贊譽有加,辛苦你們了。” “這是小民應(yīng)該做的事情。” 兄弟二人對趙廣才又是感激又是慚愧,其實他們也并不是配合得很好,剛開始時還因居住矛盾和趙廣才大吵一場,后來才慢慢配合默契。 一行人向河口走去,趙廣才在一旁低聲道:“啟稟楚王殿下,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工船只一百一十四艘,不知幾時能成立水軍?” 成立水軍一直是楊元慶在考慮之事,只是現(xiàn)在沒有合適的將領(lǐng),隋朝最好的水軍大將來護兒現(xiàn)在蕭銑處,而且已年邁,但他的幾個兒子倒繼承了父業(yè),頗能率領(lǐng)水軍,他已經(jīng)派人去接觸了,應(yīng)該很快有結(jié)果。 楊元慶沉吟一下道:“水軍暫時不用急,你們這里可有善于駕船之人。” “有不少人,張氏兄弟就是駕船的高手,有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br> 楊元慶回頭看了看身后的張氏兄弟,笑道:“等會兒,我想乘船出海,還要煩請你們兄弟二人駕船?!?/br> “愿為殿下駕船!” 眾人上了一艘最大的戰(zhàn)船,這是一艘體型巨大的運輸船,高四丈,長十五丈,可運送士兵八百人,這艘戰(zhàn)船也是當年來護兒進攻高麗的旗艦,現(xiàn)已經(jīng)修繕完畢。 大船上還有幾名船匠在忙碌地給船只涂上桐油,船上有三層樓,底艙還可以運載糧食和牲畜,船帆、纜繩、鐵錨都已裝備完畢,隨時可以出海,楊元慶走出船舷邊,海風(fēng)拂面而來,一群群海鷗在水面上鳴叫,令人心曠神怡。 “總管,要不要出海去走一圈?”鷹揚郎將虞振伍在一旁笑著建議道。 楊元慶望著遠處無邊無際的海洋,心中也勇氣一種破風(fēng)迎浪的沖動。 “好吧!出海走一圈!” 大船上下立刻忙碌起來,趙廣才去船匠中找了一百余名優(yōu)秀的水手,虞振伍率領(lǐng)一百余名水性高強的士兵上船,張龍親自掌舵,船帆掛上,纜繩解開。 隨著一聲高喊:“起航!” 大船搖搖晃晃離開了岸邊,不多時便駛出了河口,駛進了蔚藍色的大海,海面上微微有些風(fēng)浪,大船起伏,在海面上劈波斬浪,一群群海鷗在船尾盤旋。 虞振伍在一旁介紹道:“總管,這里是渤海,向南直走,大約四天后能抵達東萊郡,西面是河間郡,東面數(shù)百里外是一座大半島,最南端是畢奢城?!?/br> 楊元慶點點頭,畢奢城就是后來的大連,現(xiàn)在整個遼水以東都是高句麗的土地,他回頭向北邊望去,北面便是遼東灣。 “從這里到平壤還有多遠?”楊元慶沉吟一下問道。 “大約要走十幾天,向東穿過渤???,再行駛七八天便可抵達平壤河口。” 虞振伍心中有些激動,難道總管重啟造船所是為了攻打高麗嗎?但他卻不敢問,楊元慶背著手凝視著東方,陷入了長久的沉之中。 。。。。。。。。 燕郡懷遠鎮(zhèn),這里曾是楊廣東征高麗的后勤重地,建造了數(shù)百座倉庫,儲存著大量的糧食軍械,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巨大的倉庫早已被廢棄,倉庫內(nèi)空空蕩蕩,雜草叢生。 而熱鬧一時懷遠鎮(zhèn)也變得冷清下來,最繁盛時,這一帶曾集中的上百萬民夫和軍隊,而現(xiàn)在只有百余戶人家,靠種地和往來的商人謀生。 這幾天懷遠鎮(zhèn)再次熱鬧起來,一支千余人的軍隊開到懷遠鎮(zhèn)旁,這是高開道的軍隊,高開道親自率領(lǐng)一千親衛(wèi)來到懷遠鎮(zhèn),和高麗的使者會談。 由于隋軍在河北大勝,使割據(jù)遼東的高開道深為恐懼,他知道下一個就輪到自己,為了自保,高開道最終選擇投降了高麗。 大營內(nèi),高開道憂心忡忡,他得到快報,隋軍大將羅士信率軍五萬屯在臨榆關(guān)外,很顯然,他們即將對遼東發(fā)動進攻。 雖然高麗已經(jīng)答應(yīng)支持他,但這只是口頭上的支持,這遠遠不夠,他要的是高麗國對自己實質(zhì)上的支持,要出兵來幫助自己。 但高開道也知道,高麗人是狼,一旦他們的軍隊進入遼東,就不會再離開,高開道有些遲疑不定,但隨著局勢越來越緊張,他毅然決定,引高麗軍入遼東,幫助他對抗隋軍。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