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何霜順著他的視線也往那桌看去,找了一圈,除了徐元禮一個年輕人外,其余都是老人家,而就像是識破她此時心中所想似的,耳邊聽見元軫說:“徐元禮是個異數(shù)?!?/br> 隨著老先生入座,排席眾桌開始陸續(xù)上菜。得益于周圍村民的反應,接下來的時間,何霜看出元軫父母在當?shù)睾苡械匚?,徐元禮的父母在當?shù)睾苁茏鹁矗送?,徐元村的生子宴請的大都是徐元村的人,少量其他村但在?zhèn)上有聲望的老人都在主桌落座。 何霜還注意到元春,她自然沒有和徐元禮同席,她甚至沒有坐席,一直在幫廚房傳菜。即便如此,何霜還是看出女孩對徐元禮不加掩飾的好感,至于徐元禮對元春—— 受限于視角緣故,她看不十分完全。但從兩人短暫接觸端菜遞菜的動作來看,徐元禮確實是憐香惜玉的,不然,那甜妹也不會一直甜甜地傻笑。 原來徐元禮也是雙標狗。 12、吃瓜 元生家生子宴,開席前由蔣升老先生致辭,何霜隔了三四桌的距離聽老先生中氣十足地說些之乎者也,確是大儒風范。 之乎者也何霜聽不大懂,關鍵詞和中心思想她倒是敏銳地提煉出來了,一個是月神,一個是舟口鎮(zhèn)正統(tǒng)。 何霜從前讀過些雜書,說到古埃及人奉牛為神,各種儀式、祝禱都要提及牛神,推想到舟口鎮(zhèn),何霜記得昨晚新生兒剛出世,在場的村民就齊刷刷地跪地叩謝月神。她仔細回憶自己生平所學,沒有想起任何書籍曾提到過關于月神的信仰。 舟口鎮(zhèn)這片世外桃源,似乎不在歷史書的記述范圍內。 老先生在主桌致完辭,轉身接過徐元禮遞來的藍色小盒,老先生打開盒子,從里面掏出一張紙,小心而莊重地將這張紙展開面向眾人。 那是個筆畫復雜的繁體字,何霜看著眼熟,差點就要想起來是什么字,就聽見老先生朗聲道:“齊,整也、肅也、速也,猶言辨也。古人說齊,多是大義,望元齊今后能揚舟口鎮(zhèn)之大義,護祖宗之正統(tǒng),造福地方?!?/br> 眾人道好。 老先生將賜字裝回盒子,轉交到元生手里,何霜以為接下來元生也要說點什么,結果他只是招呼眾人開席,貼心極了。 直到陸續(xù)有熱菜上桌,鄰座的母親給旁邊孩子講菜名時,何霜才將注意力轉到桌上,聽那母親介紹,竟然漸漸聽入了神。主要她過去久居都市,自進入社會工作以來,極少吃到什么家常便飯,多是外賣解決,即使和朋友外出,也只是在商場吃連鎖餐飲店。當然偶爾也會和朋友開車去找些蒼蠅館子、私房菜之類,無奈近些年越來越經(jīng)常地碰上西圖瀾婭餐廳排隊,對何霜這種凡事追求效率的創(chuàng)業(yè)一族來說,花時間排隊吃飯就是浪費成本,她便不再外出尋找美食了。 來舟口鎮(zhèn)之前,何霜吃過的酒席無外乎大魚大rou外加海鮮之類,以為本地也是這種風俗,沒想到席上卻都是些真正的山野風味,春筍、山菌,還有些叫不出名字、形狀奇怪的藻類植物,大概因為小鎮(zhèn)沿河寄居,桌上也有許多河鮮。舟口鎮(zhèn)菜肴的做法比較簡單,極少著色,整桌菜,也就居中那道紅燒蹄膀顏色最深,其余都是保留食物本來的顏色。 畢竟在地里勞作了一上午,此時聞到紛繁各異的食物香氣,何霜一下子忘了前序的不愉快,若t非顧及桌上其他人,差點就要食指大動了。 “何姑娘可以動筷子了?!痹F說。 “不行,我們那邊也很講餐桌禮儀的,長輩不動筷,晚輩也不能動?!?/br> 元軫微笑,示意何霜往右看,“你看,老先生都動筷了?!?/br> 何霜打眼一瞟,本意絕不是想看徐元禮,可就跟老天臨時開了眼似的,她才剛往老先生那邊瞟,就見老先生旁邊的年輕人倏地抬起頭,好似飛鷹捕兔,一眼捉中了何霜。 何霜暗道不好,這下,徐元禮又該誤會了。 “母親,上次元澤去山上采蕈,誤食中毒,鎮(zhèn)上不是說不許再吃蕈了嗎?為何又有?” 這問話發(fā)生于何霜夾了一筷子菌菇之后,聲源來自她旁邊那對母子,何霜不確定他們說的是不是自己嘴旁這一筷子食物,但她知道“中毒”兩個字的意思,她將那筷子菇放回自己碗里。 鄰座母親見狀,朝何霜遞了個不好意思的笑,雖然自家孩子干擾了客人的用餐,這位母親并未發(fā)火,仍然是那副溫良寬厚的表情。“蕈分很多種,不能一概而論。你若感興趣,可以去問元禮哥哥借箘譜來讀,上面有他手繪的圖樣,有毒無毒、有毒的怎樣解毒之法、無毒的有哪些功效,上面都有。” “好的,母親。” 何霜確實沒想到,那邊剛避開徐元禮,這邊還是逃不開此人的存在感,又想到元軫說他是異數(shù),使何霜禁不住好奇。 “為什么說徐元禮是異數(shù)???” 何霜刻意壓低的話音剛落,甚至沒來得及看到元軫的反應,忽然聽見右側主桌的方向傳來一聲清亮的瓷器摔桌聲,緊隨其后是一道沉悶的怒吼:“我沒多少年頭可以活在這世上了,你們要想鬧,不如等我死了再折騰!” 怒吼聲來自主桌的蔣升老先生,他這一語音落下,整個排席瞬間鴉雀無聲。 何霜一心抱著吃瓜的表情往主桌看,這回她是光明正大地看,也不怕徐元禮撞見——顯然他此時也是無暇注意其他人的,老先生拍案而起地站在那兒,整個主桌上的人都是如臨大敵的表情,連勸慰聲都帶著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