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444節(jié)
新君又沒有舉辦什么喜慶的儀式,而岳皇后也確實是新君的元配發(fā)妻。她進皇宮時,是配得上走正門的。 一國皇后一生中可能就只有大婚當日有機會走皇宮中門進宮,將來可能就要等到她成為太后的時候,才能走第二回 了。這一次岳皇后進宮,雖然不是在大婚儀式的場合,卻也算是補上了這一個小小的缺憾。 這是新君特地給自己的妻子準備的。 岳皇后心里明白丈夫的用意,滿腹柔情與感激。夫妻闊別多時,終于能再相見,兩人執(zhí)手對視,什么都不用說,就已是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朱瑞與謝慕林自然不會沒眼色地做他們夫妻之間的電燈泡。完成了護送岳皇后進宮的任務后,兩人便十分知趣地行禮告退了,把空間讓給了這對久別多時的夫妻。至于打聽北平燕王府的近況,還有吳瓊葉姑姑可以提供消息呢! 朱瑞與謝慕林在外間與吳姑姑聊了差不多有半個時辰的功夫,新君朱晟方才扶著岳皇后從屋子出來了。他們打算去拜見太后娘娘,就把朱瑞與謝慕林也叫上了。 岳皇后有些不安:“我是不是該先去給大行皇帝上個香?” 新君則道:“先去見了母后,再去祭敗皇兄,也是一樣的。如今奉天殿那里還有許多人在呢,氣味難聞得很,這時候過去做什么?沒得叫他們熏著你。”不過可以給侄兒朱珞遞個信兒,讓他一會兒到慈寧宮去拜見皇嬸。 岳皇后聞言便依了丈夫之意,一行人又往慈寧宮去了。 太后在慈寧宮早就得了信兒,也穿戴好了等待著小兒媳的到來。 岳皇后依禮拜見了婆母,言語得體,態(tài)度殷勤,還獻上了親手做的幾件針線與親手抄的佛經,都是專門預備著孝敬太后的。太后看了以后,十分滿意,再打量岳皇后幾眼,見她氣色還好,只是略帶幾分疲倦之意,卻沒什么病容,舉手投足間也是落落大方、不失雍容的,就跟從前在北平燕王府時沒什么兩樣,卻不象是多年前帶著年紀還小的永平郡主進京時,在人前總忍不住畏縮的樣子。 太后心里很欣慰。她自然知道小兒媳當年為什么會表現(xiàn)得如此畏縮,只是她能體貼小兒媳的難處,卻更希望小兒子的妻子是個大方端莊的女子。明明岳云笙也是世家名媛,品貌雙全,教養(yǎng)不差的,怎么就變成了那副模樣呢?幾句閑話有什么要緊的?那些喪家之犬還要看他們母子三人的臉色活命,又能拿她的兒媳婦怎么樣?! 如今,岳氏總算表現(xiàn)出了她所期待的氣度風范,配得上做小兒子的皇后了。 太后露出了慈愛的微笑,親切地問候起小兒媳路上的經歷:“這一路可辛苦?都是阿晟粗心急躁,明知道你身子不好,還催著你盡快趕路,也不怕你路上顛出個好歹來。” 岳皇后連忙替丈夫辯解:“兒媳的身體如今已經大好了,況且這一路都是走運河,比坐馬車要平穩(wěn)許多,一路行來并不辛苦,勞母后牽掛了?!?/br> 太后微笑著點點頭,又問起了孫女兒與孫女婿。她本來其實以為永平郡主會跟著母親一塊兒過來的。 岳皇后便告訴了她一個好消息:“永平本來也說了要陪兒媳上京的,臨行前身體有些不適,兒媳有些懷疑是喜脈,但月份還淺,府醫(yī)也不敢給準信。為防萬一,兒媳就讓她留在北平休養(yǎng)了,免得趕路趕得急,她水土不服,有個好歹。” 太后忙道:“這話是正理!倘若真是喜脈,頭幾個月最是兇險不過的,萬事都要以安養(yǎng)為要!”雖然惦記著孫女兒,但如果孫女兒當真有喜了,那便是她要添曾外孫了,那可是大喜事!雖然她已經有過曾孫女兒了,可不太喜歡的孫子跟惹人生厭的女人生下來的曾孫女,如何比得上心愛的大孫女兒所生的小寶貝呢? 太后樂呵呵地對岳皇后說:“你也放心把她一個孩子丟在北平,不過她姑爺是個穩(wěn)妥的孩子,聽說家里長輩也靠譜,想必能把永平照顧好。哀家再打發(fā)幾個做事細心有經驗的嬤嬤過去照看好,那就更加萬無一失了!”至于這幾位嬤嬤,自然是要跟朱瑞、謝慕林夫婦一起北上的了。 岳皇后雖然已經給女兒安排好了侍候的人,但此時也不會蠢到婉拒婆婆的好意,便與新君一塊兒向太后謝了恩。 太后今日得享天倫之樂,心情正處于近一個月來最好的時候,還樂呵呵地打趣朱瑞與謝慕林:“你們倆也要抓緊了。如今竟叫meimei趕在了前頭。這幾個月事忙也就罷了,哀家也總有差使要交給瑞哥兒媳婦去做,害她忙得不可開交。等你們小兩口回了北平,國喪也過去了,就趕緊把身體養(yǎng)好,爭取明后年給哀家添個曾孫吧!” 朱瑞與謝慕林對視了一眼,想起兩人關于生孩子時間的約定,都不約而同地紅了臉,干笑著應了。 反正等他們回了北平,太后就鞭長莫及了,幾時生孩子還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嗎?如果太后來信催促,大不了就拿父喪三年孝的說法搪塞過去。國孝只有百日,但家孝是可以算三年的。三年后他們小兩口再要孩子,那時間就正好合適了! 朱瑞非常機靈地向岳皇后打聽起了養(yǎng)母靜明師太的消息,把話題給轉移開了。 靜明師太沒有隨岳皇后進京。雖然岳皇后一再相邀,她還是婉拒了。京城對她來說是個傷心地,雖然很想親眼看到舊主蕭明珠正式遷墳下葬,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逃避。 等到岳皇后船駕走到半路,聽說了丈夫繼位登基的消息后,又再一次打發(fā)人回北平去給靜明師太送了信。 岳皇后認為,丈夫成為了一國之君,一切就不一樣了。他很有可能會考慮追封那個還未出世就夭折了的兒子。這種時候,靜明師太——或者說是李瑤枝——身為孩子的母親,怎能不出面呢? 這一回,靜明師太終于動搖了。 第1669章 朱玦 李瑤枝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以及最大的遺憾只有兩件事。 一是她的故主蕭明珠,二是她那個懷胎七月就夭折了的孩子。 她本是懷抱著滿心愛意期待著這個孩子的出生,然而在曹氏命人前來襲擊山中別院的時候,她與蕭明珠主仆二人同時受了傷。后者艱難產下孩子后,掙扎了幾日便喪了命;而她本人則是當天就早產,生下了一個只來得及發(fā)出兩聲虛弱哭聲便咽了氣的男嬰。 這個孩子的死令她悲痛欲絕,而蕭明珠的死更是帶走了她全部的希望。她的人生從此只剩下兩個信念,那就是把蕭明珠的兒子朱瑞養(yǎng)大成人,并且殺死曹氏為蕭明珠與她的兒子報仇。她連心上人燕王朱晟都拋在了腦后。若不是因為對朱晟的愛意已經被悲傷與仇恨蓋過去,她是不可能安心留在蕭家做了那么多年的姨娘,哪怕后來可以跟朱晟聯(lián)系上了,也沒想過要與他再續(xù)前緣。等朱瑞的身世有了歸處,她甚至直接落發(fā)出家去了。 可是,如果說朱晟成為皇帝后,有可能會追封當年那個可憐的孩子,讓他在這世上擁有一個身份,可以為世人所知,甚至還能享有身后的香火供奉李瑤枝,也就是如今的靜明師太,是不可能不動心的。 她雖是出家人,但心里其實還無法拋下塵世的所有。她還沒辦法忘記一個母親最大的痛苦。 岳皇后提起靜明師太,并沒有半點妒忌之意。她跟新君朱晟成婚的時候,靜明師太與后者的愛情事實上就已經結束了。她每每看到對方,只會想到對方是蕭明珠視若姐妹的心腹侍女,是與自己同病相憐的蕭明珠故人。她也知道靜明師太出家后,精神狀況其實并不是很好,如果能夠幫助對方解決心結,她愿意盡自己最大的力量。 因此她十分懇切地向太后進言:“兒媳想著,靜明師太當年的那個孩子,其實是皇上生平唯一的子嗣雖然他只來得及在世上哭兩聲,便又走了,可好歹也是在世上走過一遭,怎么也要給他個名字才是!孩子有了名字,再追封個王爵之位,牌位可以受香火供奉,那么他在九泉之下,也不會過于清苦了。靜明師太身為母親,最盼望的,不就是孩子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能過得康泰么?” 太后素來是個慈愛的長輩,原本不知道內情也就罷了,當她知道小兒子原來差一點兒就能有一個兒子,心里對那個孫子的夭折也是悲痛遺憾不已的,如今聽了兒媳婦的建議,更是覺得十分在理:“這話很是。倘若將來他母親同意的話,再給孩子過繼個嗣子,那便能讓他長長久久受香火供奉了!” 這就是后話了。岳皇后還沒跟靜明師太商量過,自然不會越過她替她做主,便轉頭看新君朱晟的意思。 朱晟并不反對,只是有一點:“靜明已然出家,那該如何在玉牒中記錄孩子的生母呢?” 太后道:“封她一個昭儀之位就是了,只說是昭儀李氏,寫明孩子生卒年月,任誰來查,都會知道那是皇帝娶妃之前的侍妾所生。也不需要特地點明這李昭儀后來去了哪里。九嬪以下,若不是哪個入主了東宮的皇子生母,朝臣們也不會特地在意的。倘若靜明以后有意還俗,進宮來陪伴圣駕,到時候只需要當她是李昭儀便是了?!?/br> 朱晟嘆道:“她只怕早就對兒子死了心,兒子也不愿勉強她。她既然視京城為傷心地,不肯回來,那就讓她留在北平吧。有重林夫婦就近照看,想必她也樂意?!?/br> 太后想了想:“無論她出家與否,到底是曾經為你孕育過子嗣的女人,留她在北平清修倒沒什么,只是她待的那庵堂時常有外人往來,若有誰知道她的身份,前去打攪,反倒不好了。北平行宮紫禁城地方極大,平日里也不住什么人,白放著可惜了。讓人過去擇一處宮殿,挑那寬敞舒適些的地方,改建成一處庵堂,讓靜明搬過去吧。她橫豎不愛出門,只一心念經祈福,在紫禁城里既得了清靜,也方便瑞哥兒兩口子去看她。” 朱晟頓了一頓,轉頭看向妻子岳皇后,又看向朱瑞,用眼神征求他們的意見。 岳皇后沒有意見,朱瑞有些猶豫。雖然靜明師太從沒想過要走出慈云庵去看看外頭的風景,但能去而不去,與住去紫禁城后想去都不能去,是兩回事。不過他很快又想到,如今他已經成為了燕王府的主人,而燕王府與紫禁城就挨著。若他想要把養(yǎng)母接出紫禁城來散散心,還有誰能阻止他嗎?而靜明師太搬進紫禁城,確實可以阻攔那些不請自來的人士去打攪她。若靜明師太哪天不想待在庵堂里念經了,想到外頭院子里散散步,紫禁城豈不是比慈云庵那點地方要大得多了? 于是朱瑞便點了頭。 朱晟見狀便答應下來:“朕回頭就打發(fā)工部的人隨你們夫妻一同回北平,順道把紫禁城里的宮院給改一改?!闭f到這件事,他還忍不住嘆氣。若不是當年太宗皇帝建紫禁城時,一心是要當國都皇城建的,各種規(guī)制都過高了,如今再去改建太費銀錢,他真的很想把紫禁城的建筑品級降下來,讓朱瑞當作親王府住進去的。這么大的地方,白放著真的太可惜了??墒歉慕ㄐ枰ㄙM的成本太高,又似乎不是十分必要。他想到北方邊境每年在軍費上的花銷,便立時打消了主意。 接著他又問起太后:“母后,關于兒子與靜明的那個孩子,您覺得該起什么樣的名字好?” 太后問他:“你自己的孩子,難道就沒想過叫什么名兒?難不成你當年知道靜明有孕的消息后,連孩子的名字都沒考慮過么?!” 說到這事兒,朱晟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兒子是想過的,當年原本打算給孩子起名叫朱玦后來想想,似乎有些不太妥當,就沒提起?!?/br> 玦字,是環(huán)形有缺口的玉器,暗含著“決斷”、“決絕”之意。 太后想起朱晟當年知道了蕭明珠與兄長的私情后,決定與蕭明珠斷絕婚約,納了蕭明珠的侍女,還改娶了岳氏隱隱便有些明白他為什么會給孩子起這個名字了。 她嘆了口氣:“那就這樣吧,玦字不錯,就給孩子起名叫朱玦了!你快召禮部的人來商議,給玦兒封個好聽點兒的王爵,再把孩子的遺骨遷入皇陵來,也好讓他早日安息,讓他的母親安心。” 第1670章 交接 朱瑞與謝慕林陪著新君朱晟、皇后岳氏,在慈寧宮陪太后聊了一會兒天,又在那兒用了簡單清淡的午膳,便告退出來了。 然后朱晟帶著朱瑞去了奉天殿繼續(xù)給大行皇帝跪靈,謝慕林則陪著岳皇后去了坤寧宮。 坤寧宮是她帶著人收拾出來的,因此對宮中的情況也比較熟悉。她給岳皇后詳細介紹了對方今后的居所,又把宮中的侍從宮人都叫過來一一給岳皇后介紹過,包括姓名、出身、籍貫、資歷與性情、擅長領域什么的,都細細說了一遍,同時又將坤寧宮所有相關的文書、賬冊移交給了吳瓊葉姑姑。 現(xiàn)在的坤寧宮是在原本曹皇后一系覆滅之后,破而后立,由謝慕林帶著人重新建立起文書賬目檔案來的,所以沒有什么舊賬的麻煩在,一應都是新的。事務與賬目雖然看起來繁瑣,但其實處理起來還算簡單。謝慕林又交代得十分仔細,還留下了多名了解情況的人手給吳瓊葉姑姑做輔佐,后者很容易就能上手坤寧宮事務。吳姑姑見她把事情料理得明明白白,各項文書、賬目又做得比燕王府用了多年的舊賬更清晰有條理,就忍不住贊嘆道:“王妃這理家的本事真是沒說的!從前在王府的時候,小的就已經感嘆王妃擅長理家,萬萬沒想到您原來那時候還在藏拙呢!” 謝慕林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吳姑姑過獎了,其實我基本都是照著宮里的老規(guī)矩處理坤寧宮中事務的,只因為年輕沒經驗,怕中間會有什么差錯,才把文書和賬目做得格外仔細些,想查也方便。我這算是什么本事呢?平日里還老是遇到一大堆不懂的東西,若不是去請教了太后娘娘與永寧長公主,我早就把這些事搞砸了,哪里當?shù)闷饏枪霉玫目洫???/br> 岳皇后慈愛地笑道:“你把事情辦得這樣好,自然當?shù)闷鹑魏稳说目洫?,很不必妄自菲薄。我們朱家的年輕媳婦,誰沒有個年長經事多的長輩?卻不是人人得了長輩指點,就能初上手便把這么多繁雜的事務料理得妥妥當當、明明白白的。你能做得好,便是你的長處。知道你有這樣的本事,我也就能放心把燕王府交給你了。往后你是燕王妃,是燕王府的主母,想要做什么,只要王爺不反對,只管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必有什么顧慮。北平那邊的宗室,如今也很少說閑話了。就算有沒眼色的人,也只能嘴上說說而已。你不必理會他們,千萬別象我似的,因為覺得自身有不足,在人前便少了底氣?!?/br> 岳皇后看起來是有感而發(fā)。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份有所變化的關系,她如今眉目間似乎開朗了許多,說話行事比從前少了顧慮,底氣都足了。 謝慕林若有所思,乖乖領受了嫡婆婆的“指點”。 她如今確實沒什么可顧慮的。北平宗室圈子里的人若想對她說怪話,那得先看自己的脖子是不是夠硬!她可不是娘家被燕王救了才免去抄家滅族之禍的岳氏,她老子可是北平民政部門的老大呢!丈夫朱瑞是皇帝“唯一的親生兒子”,就算不能做儲君,那身份地位也是杠杠的!他們在乎什么名聲?還用得著怕幾個宗室的閑話?! 謝慕林交接完坤寧宮的事務,便向岳皇后正式告假了。朱瑞與她北上的日子基本已經定下來了,可因為他們連日在宮中忙活,行李雖然收拾得差不多了,卻還沒來得及與京中的親友相見辭行,一些該采買的東西也還沒采買完畢呢,無論如何,他們都得回燕王府休整一下了。 反正宮中有了皇后處理所有事務,再也用不著謝慕林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親王妃越俎代皰了。 岳皇后十分體諒她的難處,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她的請求,還表示她方便時進宮就可以了,太后那兒有自己這個婆婆在呢。 謝慕林謝過岳皇后的恩典,鄭重行過禮,退出坤寧宮來,才往前殿方向走了一段路,便遇上了前來接自己的朱瑞。 朱瑞同樣向皇帝告了假,小夫妻倆便一塊兒出宮回家去了。 朱瑞告訴妻子:“父皇方才跟禮部、工部的人打過招呼了,等大行皇帝入葬皇陵后,便會舉行封后大典,到時候,順道把我姨娘還有……母親的冊封儀式也一塊兒辦了。阿玦……阿玦的封爵旨意也會一并頒布下去的。工部的人則隨我們回北平去,在紫禁城里挑個宮殿,改建成庵堂?!彼D了一頓,“娘子覺得……是壽康宮好,還是壽安宮好?” 紫禁城里的宮殿,幾處正殿自然是不能隨便住人的,慈寧宮乃是太后居所,都不適合改建作靜明師太的庵堂。壽康、壽安兩宮在慈寧宮后方,原也是給太妃、太嬪等身份的宮眷居住的,地方雖相對小些,卻也不失華美。其中壽安宮更清靜一點,但壽康宮卻挨著大佛堂,似乎更適合改建成庵堂。 謝慕林道:“等咱們回去了,再請靜明師太到現(xiàn)場去看看,她喜歡哪里,就改建哪里吧。其實我覺得,不管是哪一處宮殿,在人煙稀少的紫禁城中生活,都太過孤單冷清了一點,但靜明師太基本不與外人往來,也不出門,除了咱們,就是與皇后娘娘、吳姑姑她們打交道,是住在慈云庵,還是搬進紫禁城,也沒多少差別。不過慈云庵確實容易有外人進入,打攪了她的清靜。若是她將來搬進紫禁城后覺得悶,大不了咱們多去看望她,陪她說說話就是了?!?/br> 朱瑞先前也這么想過,此時見妻子與自己有同感,只覺得心下溫暖。他握著謝慕林的手,輕聲道:“娘子,父皇剛才跟我說,將來打算把自己的皇陵建在大行皇帝陵寢邊上,但獨獨劃出一塊地界,是專門給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還有母親準備的。” 謝慕林怔了怔:“啊?”為什么忽然轉入到如此陰深詭異的話題中去? 朱瑞便告訴妻子,大行皇帝給自己建皇陵時,絕對沒想過要讓兄弟繼承自己的皇位,所以他在自己的陵園里特地劃出了給弟弟一家的墓地,打算讓弟弟死后也繼續(xù)陪著自己——興許還想過,弟弟的“兒子”也等于是隨葬在他的皇陵中了。 只是如今情況大變,新君朱晟自己都做了皇帝,不可能再隨葬哥哥的皇陵了,于是就把原本給自己留的地皮劃分出來,留給兒子朱瑞這個現(xiàn)任“燕王”一家使,自己在邊上再建皇陵,爭取兄弟雙陵并立、長久相伴的意思。 這么一來,朱瑞一家的墓地便正好處于兩位“父親”的皇陵之間,方位頗為微妙。更微妙的是,新君朱晟已經決定了,會追封“兒子”的生母蕭明珠為皇貴妃,并將其葬入給兒子留的陵園中去。 蕭明珠名義上是新君的女人,實際上是大行皇帝的女人,可最終,她只會長眠在兒孫們身邊,不會成為任何一個皇帝的附庸。 朱瑞還決定,將來把朱玦與靜明師太母子也埋進自己的陵園中去,一家人便整整齊齊,團圓了! 第1671章 用心 謝慕林不是很適應這種話題。 不過她看朱瑞的表情,似乎并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吉利的,反而還認為,早早確認了將來自己死去之后,所有重要的親人、家人和子孫都會陪伴在自己身邊,是一種幸福。 對此她只能干笑著回答:“這樣的安排也不錯?!?/br> 不過她有一個問題有些好奇:“不知道朱玦如今埋在哪里?” 朱瑞嘆了口氣:“他早年是與我母親埋在一起的。” 當初朱玦是頂著蕭明珠與大行皇帝之子的身份入葬的,好掩護實際上活了下來的朱瑞,所以,他被蕭明德與李瑤枝當成是蕭明珠的孩子,與后者埋在了一具棺木中。大行皇帝當年把愛人的棺木起出來的時候,是瞞著蕭家的人進行的,所以并沒有從棺木中起出朱玦的小棺材。直到大行皇帝駕崩之后,新君與儲君按照先前達成的默契,把蕭明珠的遺棺從皇陵中運出時,才順便把朱玦的小棺材分出來了,如今安放在寺廟中,由僧人舉行著祈福儀式呢。 新君如今把陵墓的安排告訴了朱瑞,就是在跟他打招呼,隨后蕭明珠與朱玦的棺木都會先一步移葬進他的墓園中。他若是想祭拜生母與兄弟,隨時都可以去。 移葬儀式會低調進行的??紤]到大行皇帝臨終前,有不少人聽到了他的話,知道了朱瑞的真實身份,新君不希望有什么人跑去打攪蕭明珠的清靜,更不想消息傳進太后耳中,讓她老人家知道,自己與儲君都沒有遵照大行皇帝的遺命,將蕭明珠葬入后者的皇陵。 朱瑞告訴妻子:“父皇心里其實有些顧慮,他覺得母親臨終前還惦記著大行皇帝,想必更愿意與大行皇帝廝守,然而無論是他也好,我也好,還有姨娘……我們都不想讓大行皇帝順心如意,更沒辦法忍受,母親只能頂著蕭明玉的身份下葬,所以才決定將她移出皇陵的。但父皇心里也明白,恐怕母親不會樂意葬在他身邊,所以……只能葬在我旁邊了。母親若是知道將來會有兒孫們與姨娘陪在她身旁,想必也不會再埋怨我們了吧?” 謝慕林聽著這話,總覺得身上發(fā)毛,忙道:“這個安排挺好的。倘若你母親在天有靈,知道了大行皇帝這些年是怎么對她,又怎么對你的,也不可能沒有半點怨氣,這樣的安排就很妥當。反正……她埋的地方離大行皇帝也不是很遠,就在邊上而已?!碑斎唬绻捗髦樵谔鞜o靈,那她埋在哪兒,也就不重要了。 朱瑞很滿意妻子的回答。他也覺得這個安排十分妥當,心里還有幾分期盼呢!他剛出生就失去了生母與兄弟,成年后又總是與養(yǎng)母分離,如今知道將來大家會有團聚在一起、再也不分開的時候,心里自然是高興的。 謝慕林卻不是很想繼續(xù)談論這個話題,便嘗試著轉移丈夫的注意力:“皇上打算追封你母親為皇貴妃么?可先前咱們進宮的時候,在路上不是聽皇后娘娘說,要奏請皇上,追封你母親為皇后么?還說只有皇后的尊榮才配得上她這些年受的委屈?!边@大約是岳皇后在發(fā)現(xiàn)自己成為皇后之后,宗室勛貴官員圈子里的女眷們對她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才產生的想法。蕭明珠因為種種原因,死后沒少被人說閑話,連娘家嫂子都沒有幫忙澄清的意思,她應該是看不下去了。 朱瑞嘆道:“父皇未必沒有這個打算,只是……如今知道母親與大行皇帝關系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而已?!贝笮谢实叟R終前那幾句多余的話,已經在宗室部分圈子里傳開了。朝中重臣也有知情的。在這樣的前提下,把一個明顯是大行皇帝妃嬪的女子追封為正宮皇后,反對的聲音恐怕不會小。新君朱晟不想鬧出什么大風波,讓世人把目光投注到蕭明珠這個早已死去多年的可憐人身上,將她的經歷挖出來翻來覆去地議論,寧可低調一些,把事情辦了就完了。 再者,朱瑞已經跟朱晟表明過自己對儲君之位的態(tài)度。朱晟自然就不方便再給這個兒子增添份量了。世人皆知蕭明珠是朱瑞生母,倘若她被追封為正宮皇后,朱瑞便是真真正正的新君嫡長子,具有天然的皇位繼承權。如今的儲君朱珞想要壓制住他,那可太難了。與其節(jié)外生枝,在朱珞與朱瑞之間增添隔閡,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別把朱瑞的身份抬得太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