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317節(jié)
謝慕林也不多言,只問他:“你是跟著瑞哥去了京城的吧?這會子過來,是不是瑞哥有話要帶給我?” 小洪忙道:“郡王爺這會子還沒回到北平城呢!他前日下船去了天津,也不知要待幾日,怕謝二姑娘擔心,就先打發(fā)我回來報信。他說他會盡快回來的,只是還得支應太后娘娘那邊的差使,不知道能不能擠出時間來看姑娘,但怎么也會想辦法給姑娘傳個信來,讓姑娘別擔心他。他還從京城給姑娘帶了禮物,過些時候收拾妥當了,就給姑娘送來?!?/br> 謝慕林一怔,想起發(fā)現(xiàn)四皇子中毒的某位太醫(yī),老家就在天津,似乎還有一本記載了相關毒物的書。她猜朱瑞多半是帶著這位太醫(yī)回家找書去了,順便還可以搜羅一下藥材。這樣也好,四皇子的身體要緊。她與朱瑞什么時候才能見面,倒沒那么重要了,反正將來有大把時間可以相處。 不行,不可以立flag! 謝慕林低咳了一聲,晃走腦中忽然生出的念頭,對小洪說:“禮物什么的都不要緊,只要他平安回來就好了。你只管回去,讓你們郡王爺安心。我會在家里等他消息的,讓他一切以正事為重,不必牽掛我。若是有什么事需要我?guī)兔Γ还艽虬l(fā)人送信來。但凡是我力所能及,我必定會竭盡全力!” 小洪得了她這話,這趟差使便算是完成了,恭敬地向謝慕林行了一禮,便告辭而去。 謝慕林暗暗嘆了口氣,但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了精神。朱瑞忙碌也是為了他們未來的幸福安穩(wěn),她又不是離了男人就不能活,何必在這里糾結呢? 她轉身就想回自己的院子,卻看到張婆子小跑了過來:“二姑娘!去保定和通州的人回來了,藥都買到了!小的們什么時候開始熬藥呀?” 謝慕林頓時精神一振:“人在哪兒?我這就過去驗看!” 第1151章 流言 藥材沒問題,質量還挺好的,量也不算少。 謝慕林迅速把藥收好了,對張婆子道:“張mama把地方收拾出來,工具都準備妥當,一會兒我就讓人送一批藥材到你那兒去。我陪著你,照方子先熬一鍋藥試試?!?/br> 張婆子忙笑著應了,轉身就忙活起來。 謝慕林則叫了自家?guī)讉€丫頭出力,把剛弄回來的藥材先搬回自己的院子,然后摒退左右,獨個兒把藥重新打包好了,附上標簽,拿匣子裝了,貼好封條,又拿絲繩捆了兩圈,然后方才找出幾包熬潤喉蜜煉膏要用的藥材,拿大籃子裝了,命小桃送到張婆子那兒去,讓她先做初步處理。她自己則是命人給永平郡主那邊送信,并不隨意派人送藥,免得不知情的下人途中出了什么差錯。 永平郡主那邊早得了她的提醒,自己雖然一大早就跟著家人進了紫禁城,卻留下了一個知道內(nèi)情的心腹女護衛(wèi),一收到謝慕林的信,便立刻到謝家把藥帶走,直接送進紫禁城去了。 謝慕林把藥送出,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無事一身輕。她果然如先前對周圍的人所說的那樣,帶著香桃,陪張婆子夫妻倆熬制膏方。幾個人都是新手,但謝慕林與香桃都曾親眼見杜家人熬過兩回,還算清楚步驟與手法,磕磕碰碰的,試了三次,總算熬出了象模象樣的蜜煉膏來,吃在嘴里,感覺跟往年從杜家醫(yī)館拿回來的是一樣的口感與味道。 文氏十分歡喜,正好這兩日有些上火,便要了一罐子早晚沖水喝,覺得效果不錯,總算放下心來了。她讓張婆子加緊熬制一批,近來不少熟悉的人家聽說了謝家要制膏的事,紛紛來向她討要呢。新膏制出來了,正好可以送一圈人情,免得她們總是來催她。 這一批膏送了出去,住在同一條街上的人家路經(jīng)謝家時,又能隱隱約約聞到略帶香甜的藥味,都知道謝家確實是在制膏了,還有誰會對他家先時采買大批藥材的事生疑? 只不過,外人好唬弄,自己人卻不見得不聰明。 張婆子就曾私下問謝慕林:“二姑娘,您先時讓人買回來這么多種藥材,制熬卻只用了二三十種,那剩下的那些怎么辦?都是拿來糊弄人,不叫他們猜出咱家秘方用了什么藥的么?可就算是要糊弄人,也犯不著買那些貴的、稀少的、難買的吧?如今好不容易買到了那么多藥材,卻派不上用場,是不是太可惜了?” 謝慕林不可能跟她說實話,只好告訴她:“正是高價又少見的藥,才容易誤導人呢,別人要是有心要偷我們的方子,肯定會覺得花大價錢買回來的藥材是必用的,這就坑到他們了。你也不必擔心,藥材買回來了,就沒有浪費的道理。這會子不用,是正在風口浪尖上,不能輕易引人懷疑。等到這事兒風聲過去了,我自有地方處置它們,肯定不會把好東西浪費掉的!” 張婆子自然不會不信自家小主人,也就不再多問了。 在大戶人家當了這么多年的差,張婆子心里是有主意的。謝家主人很好,仁慈恤下,出手也大方,但她畢竟一把年紀了,丈夫張老寒的腿腳不好,又干不了什么重活,繼續(xù)在謝家待下去,等她老到干不動時,兩口子就真的沒什么用了。就算主人家愿意給他們養(yǎng)老,也不過是回老家看房子田地去。張老寒的腿腳,離不開北瑞堂的膏貼??苫亓撕幚霞?,她上哪兒找這膏貼去?就算能找到,也沒多少銀子去買了! 但二姑娘要嫁進燕王府去了,倘若她覺得自己有用,把自己夫妻二人帶上,今后他們就是王府的下人!別說身份與尋常官宦人家的仆役不同,光是二姑爺是郡王,還是北瑞堂的東家,這份量就不一樣了。主人家鋪子里賣的膏藥,倘若她侍候得好了,就算不能得了賞,也能打個折吧?買起來也方便。張婆子是無論如何也要爭取這份巧宗的,斷不可能惹二姑娘生氣。隨二姑娘怎么說,她都照辦就是了! 張婆子越發(fā)精心地從事制膏的事業(yè),把它當成了自己的進身之階。她的丈夫張老寒也默默地配合著妻子的計劃,仔細地打著下手。謝慕林對他夫妻二人的工作成果十分滿意,心里已經(jīng)在盤算著要把他們列入陪嫁名單了,但主要的注意力,還是放到了紫禁城那邊。她想知道,四皇子的身體情況是否有望好轉? 可是太后一行人進了紫禁城,就連著幾天沒了消息。燕王府一家每日進紫禁城去,一大早進去,天黑了才出來。永寧長公主直接就住在了城中,馬駙馬帶著兒女仆從住進燕王府,每天也要往紫禁城中請安,起碼要待上兩個時辰才會回來。他們也不跟旁人提起在紫禁城中都經(jīng)歷了什么,對太后的病情更是閉口不言。有人試探著給馬大公子遞了帖子,邀請他參加某個本地書畫名家的聚會宴席,馬大公子婉拒了,道是長輩有恙,需要侍疾,不敢貪圖玩樂。 北平城里的官宦權貴圈子,很快就傳言滿天飛了。大家猜測太后的病情會不會很不妙?要知道燕王府的兩位府醫(yī)自打進了紫禁城,就沒出來過,要不是太后病得實在太重,身邊離不得人,又怎會如此?這么說來,太后得病后,不肯原地醫(yī)治,也不肯折返京城,非得加快行程到北平來,是要見小兒子最后一面呀! 沒過兩日,又有消息傳來,京中接到永寧長公主密折的皇帝下了旨意,命正在普陀山禮佛的四皇子速速趕往北平為太后侍疾,越發(fā)加重了這種傳言。 皇帝自然是不能輕易離開京城的,但正出行在外的四皇子卻可以代替父親去給祖母盡孝。要不是太后的病情不樂觀,皇帝也不會這般折騰心愛的小兒子呀! 甚至有陰謀論者認為,皇帝屬意小兒子繼承大寶,朝廷上卻有許多人反對廢長立幼?;实圻@時候下旨命小兒子前來北平侍奉重病的太后,大約是想借孝順名聲與太后的尊榮給小兒子抬轎子了! 流言在北平城中四處傳播著,沒什么人留意到,新封的永安郡王朱瑞,帶著幾個隨行人員,低調地微服進了城。 第1152章 穩(wěn)定 謝慕林遲遲打聽不到朱瑞的消息,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的。 雖然她知道朱瑞不會有危險,卻會擔心四皇子的狀況到底如何。 他身上的毒應該是能拔除的吧?不會給身體留下什么后遺癥吧?朱瑞應該順利找到了記載相關毒物的那本醫(yī)書了吧?她先前收集的那些有解毒作用的藥草,幫上四皇子的忙了嗎? 燕王府那邊遲遲沒有消息,連永平郡主也是天天逗留在紫禁城里,沒有再往謝家來了。如今謝慕林一點兒消息來源都沒有,除了從父母家人那里打聽些城中流傳的小道消息,就只能呆坐家中暗自擔憂了。 謝璞面上沒有露出任何異狀,文氏還以為太后真的在旅行途中生病了,還跟幾位熟識的官太太相約,到寺廟里為太后祈福呢。她完全不知道四皇子也來了,還當他仍舊在從普陀山趕來北平的路上,有時候會感嘆一聲:“四皇子還是個孩子呢,這大夏天的,就得趕幾千里的路到北平來,真是太辛苦了!太后娘娘坐船走運河,一路趕得再急,水路也是平穩(wěn)的??伤幕首尤羰球T快馬走陸路而來,那可就太遭罪了!” 謝顯之與謝映慧都深有同感。謝映慧還露出了擔憂的表情:“四殿下小時候也不甚康健,三天兩頭喬美人就要為他告病。他真能撐得住這千里迢迢么?皇上為什么要讓他受這個罪呢?實在放心不下太后娘娘的病情,也可以打發(fā)宗室近支子弟過來呀?況且,依我的主意,這種事太子就該出頭露臉,表表自己的孝心。他既然執(zhí)意要賴在儲君寶座上不肯相讓,也該叫人瞧瞧,他除了貪圖美色、寵妾滅妻以外,還能有點真正的好處,配得上儲君之位的尊榮!不然,圣眷叫弟弟得了去,孝心也輸給了弟弟,他還有什么能跟別人比的?!是比能為他去死的親娘,還是比遭了皇上忌憚的舅家?!” 文氏與謝顯之都露出了不安的表情,謝慕林忙咳了一聲,給大姐使了個眼色,尋借口把話岔了過去:“最近北平城里流言紛紛的,說什么的都有。但我看燕王府那邊還算穩(wěn)得住,除了不透露一點兒消息之外,也沒什么慌亂的樣子。我估計太后娘娘的病情應該不是很嚴重吧?不然燕王一家哪里還顧得上每天回王府去?早就留在慈寧宮里日夜侍疾了!那里雖然是當作皇宮來建造的,但如今只能算是個行宮,又沒有后宮妃嬪在,門禁其實沒那么嚴格?!?/br> 謝映慧想了想,有些半信半疑:“可若太后娘娘的病情沒有大礙,為何燕王一家都只字不提呢?哪怕只是讓府醫(yī)出面說句話,道是太后娘娘的病情穩(wěn)定下來了,也不會引得流言滿天飛呀?” 謝慕林估計,燕王一家恐怕還顧不上這事兒??磥硭幕首拥闹委熐闆r不是很順利,也不知道朱瑞回來了沒有…… 文氏在旁默默地聽著,覺得自己應該去找巡撫夫人探探口風。巡撫大人乃是皇帝昔日潛邸舊人之后,素來與皇室親善,巡撫夫人在京城時,也曾跟著婆婆做過太后宮中常客,因此太后到達北平后的第二日,巡撫夫人便往紫禁城送了請安的帖子,請求晉見。雖說她一直未能得到許可,但每日一帖從來不少,偶爾還能跟慈寧宮派出來傳話的宮人見個面,興許她那兒能打聽到些消息,也未可知。 不是文氏有心要探聽禁中之事,而是太后的病情安危關系重大,她也得為長子謝顯之的婚事考慮…… 巡撫夫人一直對文氏態(tài)度十分客氣。自打朱瑞永安郡王的封號定了下來,他們夫妻的態(tài)度就更加客氣了。跟別人惋惜或嘲諷朱瑞未能成為燕王世子不同,巡撫夫妻對朱瑞的身份有自己的猜想,堅信他早晚會成為燕王府未來的主人,永安郡王只是第一步而已。因此,他們對朱瑞的未來岳家,也不敢有所怠慢,哪怕巡撫大人的官職品階在謝璞之上,平日里見面也都是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他。 文氏親自上門求見,打聽太后的病情,巡撫夫人也不會拿對待別人的敷衍態(tài)度來待她,而是悄聲告知了實情:“我一次也沒見過太后娘娘,只知道太后娘娘身體抱恙,不見外臣官眷,除了燕王府一家四口,也不見其他的宗室。不過,太后娘娘身邊的宮人表情雖然有些焦慮,卻并不十分驚惶,因此我想……太后娘娘的病情應該是不打緊的。燕王一家不向外泄露消息,必然有他們的緣故,但這種事情應該不會持續(xù)太久,這兩天估計就會有個說法出來了?!?/br> 文氏鄭重謝過巡撫夫人,稍稍鎮(zhèn)定了些,回家去了,才到家,她就聽匆匆上門來的萬太太說了消息,得知燕王妃今日從紫禁城提前回到了燕王府,似乎是因為太過勞累了,才回去休息的,正好趕上徐夫人帶著幾位旁支宗室的女眷趕去打聽太后的病情,質疑先前傳聞中的恩旨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頒布?難不成這些恩旨都是幌子,并不是真的?否則太后病就病了,旁人宣旨,又有什么不同呢? 文氏與孩子們聽了萬太太的話,都大吃了一驚。 謝慕林忍不住冷笑:“徐夫人是不是瘋了?說出這種話來……其他宗室也由得她亂講?皇帝有恩典,他們等著領受就是了??商蟛×?,他們不說多表表忠心、孝心,卻說太后病了就該另外派個人來給他們宣旨,這是生怕皇帝不生他們的氣?!” 萬太太滿臉興奮地道:“聽說她這話剛說出口,與她同行的幾位宗室婦就立刻辯解開了,生怕燕王妃誤會呢!一個個臉上都后悔得不行,恨不得離得她遠遠的!” 當時燕王妃確實很生氣,但當場發(fā)作徐夫人卻沒什么意義。她很直白地告訴了眾人,太后的病情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了,目前也神智清醒,知道宗室眾人都很關心她,還很欣慰呢,打算賞賜大家。燕王妃讓眾人各自回家去,因為再過不久,太后的使者就要上門了,別耽誤了接旨。 上門問話的宗室女眷幾乎瞬間走了個精光,留下徐夫人一個人尷尷尬尬地坐在那里,燕王妃也不理她,徑自離開回房去了。不再把她當成嫂子,而是視她為大伯子屋里一個尋常的妾室。正妃又怎會需要與別家王府的妾室打交道呢? 最終徐夫人只能灰溜溜地獨自離開。等她到了家,還不知道聞訊趕來的女兒女婿會跟她說什么呢! 第1153章 上門 太后的“病情”一旦穩(wěn)定下來,燕王一家也就減少了在紫禁城里逗留的時間。 燕王每天仍舊會繼續(xù)進紫禁城侍疾,但其他時候又恢復了正常的辦公。眾人向他打聽太后的病情,他也只說:“太后安好,只是需要靜養(yǎng)?!本蜎]別的話了??杀镜毓賳T們愛生事的少,得到這個答案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 那些原本有點蠢蠢欲動的宗室旁支,發(fā)現(xiàn)自己差一點就被徐夫人坑了之后,立刻就清醒過來,不再執(zhí)著于追問自家封爵旨意幾時能下來,反倒是殷勤地每日呈上請安問候的帖子,勸太后只管安心休養(yǎng),旁的事都不必著急…… 沒想到這份殷勤反倒得了實惠,太后派人送來了豐厚的賞賜,眾人都覺得臉上很有體面。至于跟女兒女婿發(fā)生了爭吵,仿佛瘋了一樣想要給太后與燕王府難堪的徐夫人,人人都與她徹底疏遠了。當初說好了只是讓她帶著各家女眷去見燕王妃,旁敲側擊一下頒旨的事,沒想到她說得那般直白無禮,差點兒壞了眾人的大事! 宗室旁支們醒悟到,如今的徐夫人因為沒能得到正式冊封,傳聞還要搬出燕王府,便一肚子怨氣,巴不得其他人也得不著好呢。他們何必再被這個女人利用?反正她只是順義郡王的妾室罷了,只要順義郡王與郡王太妃得以平反,他們的血脈后人得到了應有的封誥,大家也能得些實惠,那皇帝與燕王就足夠厚道了。一個妾,被眾人抬舉了那么多年,誰也不欠她的。她怎么能恩將仇報,故意坑他們這些對她們母女照顧有加的親族呢?! 宗室們不再理會徐夫人,繼續(xù)耐心地等候著,每天讓家中的女眷去給燕王妃請個安,順道打聽太后的身體狀況。雖說冊封的旨意,太后派別人代為頒布,也沒什么差別,但他們自認為不是尋常官民,宗室之親、王府之后,好不容易得了一回體面,怎么能讓個小太監(jiān)隨便打發(fā)了?當然還是等待太后娘娘那邊正式的儀式比較好。幾十年都等下來了,哪里就差了這幾日功夫? 宗室旁支們老實了,燕王府一家也省心許多。燕王妃與永平郡主同樣是每日在紫禁城中侍疾半日,剩下的時間可以處理王府中的事務,接見各路宗室官宦人家的女眷,雖然忙碌,情緒卻是平穩(wěn)的。眾人見狀,也知道太后的病情真的穩(wěn)定下來了,個個臉上都不由得露出了松一口氣的笑容,只等太后“病愈”了。 自打回了北平后一直不見人影的新任永安郡王朱瑞,也終于重新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起初也曾有人好奇他為什么一直沒有露面?燕王夫婦帶著女兒每日都要回燕王府休息,他卻始終不見人影,難不成是住在了紫禁城里?但后來眾人見小袁將軍也沒回家與祖母、母親團聚,而是僅僅打發(fā)親兵送回了冬衣與從京城捎回來的禮物,簡單報了聲平安的口信就完了,人留在了紫禁城中擔任太后的護衛(wèi)首領,便覺得永安郡王朱瑞大約也是如此,要留在紫禁城中護衛(wèi)親祖母呢!橫豎燕王一家每日進城都能見到他,該送的東西也不會漏下,他出不出來都是一樣的。直到如今太后病情穩(wěn)固,他才放心回王府安歇,也算是孝心可嘉。剛剛認祖歸宗的孫子,確實應該用心一些的! 朱瑞在沿路各種熟人的恭賀聲中回了燕王府。別看他封郡王的消息傳回來時,人人都在私下說他做不了世子,很可憐,但事實上當著本人的面,沒誰敢說郡王爵位有多差的。他沒做成燕王世子,照樣是堂堂宗室郡王,燕王獨子,誰敢怠慢?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當面也必得禮數(shù)周到,畢恭畢敬,不能再把人家當成從前那位將軍府庶子、燕王府親衛(wèi)對待了。 朱瑞回到燕王府后,與父親嫡母打了個招呼,簡單梳洗了一下,吃了點東西,打了個盹,看著自己的氣色恢復了些,便立刻換上低調的便裝,帶著小洪小謝出門,直奔謝家去了。 謝慕林等他消息等了近將十日,早已心急如焚,如今見到他來了,才真正算是松了口氣,忙忙迎了他進正院上房:“你瞧著消瘦了不少,這段時間很累吧?太后娘娘不要緊了嗎?”邊說邊暗暗給朱瑞使了個眼色。 朱瑞心領神會,明白謝慕林明著問的是太后,實則問的是四皇子的病情,便微笑答道:“眼下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了,只需要每日吃藥,慢慢調養(yǎng),就會漸漸痊愈。其實這病也不算危急,主要是難纏。太后娘娘是有春秋的人了,父王與長公主擔心她受不住猛藥,但若不用猛藥,又怕對太后的病情幫助有限,所以耽擱了不少時間,才最終定下了藥方。所幸藥方很對癥,病人吃過藥后,也就有了起色?!?/br> 這么說,四皇子身體內(nèi)的毒已經(jīng)拔出來了?至少拔了一部分,慢慢吃著藥,早晚能拔清。看來他年紀尚小的情況與未來儲君的身份也令身邊的人不敢輕易用藥,生怕藥用得重了會傷身體,影響日后身體生長,藥用得輕了又怕起不了效果。但不管怎么說,最終定下的藥方能清除他體內(nèi)的毒,又不留后患,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謝璞與文氏聽得朱瑞與謝慕林的對話,還以為他們在討論的是太后的病情,也跟著念佛:“太后玉體能安康無恙,便是天大的幸事!” 文氏看著朱瑞瘦了一圈的臉,心疼不已,忙吩咐人去把原本給丈夫謝璞準備的補湯拿過來先給未來女婿喝了。謝璞也沒有意見,還勸朱瑞:“在長輩身邊侍疾盡孝,固然重要,你自己也要多保重身體。只有你自己身體好了,才有力氣在太后娘娘面前盡孝。若是你自個兒都累得病了,只怕還要讓太后娘娘在病中擔憂你,那反倒是不孝了?!?/br> 朱瑞乖乖領訓,又問候了謝璞與文氏的身體,順道說起萬隆在京中的情形。他也不提萬隆具體做了什么工作,只說起這位連襟現(xiàn)今在家中處境地位大有改進,與謝家聯(lián)姻也得到了長輩們的認可,平昌侯府不但要派一位嫡支的太太北上,為他主持婚禮,還特地在侯府后街為他準備了宅子做新房,預備他明年帶著新婚妻子回京上任,等等等等。聽起來,萬家上下都對謝映容這位新媳婦十分歡迎。 文氏聽著,倒有幾分遲疑:“新房是在平昌侯府外頭么?這算什么?萬隆又不曾分家出去!” 第1154章 緣由 文氏心里挺生氣的。 雖說謝映容不是她親生的,但她與大金姨娘相處得挺好,也曾經(jīng)共過患難,她心里還是把庶女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不如親生的用心而已,可也盼著孩子能過得好。。謝映容這孩子平日里性子是古怪些,但也沒什么大錯,平平順順地跟萬隆定了親,萬隆也是個聰明伶俐的好小伙。兩人互相鐘情,將來成了親,也會踏踏實實地過日子,這就很好了! 文氏也清楚,萬隆是平昌侯府不大受待見的三房里最不受待見的庶子,將來他與謝映容成婚后回到京城生活,恐怕不會很如意,謝映容在平昌侯府的后宅,興許還會被別房的長輩們刁難。但擔憂歸擔憂,文氏也并不認為平昌侯府會公然打謝家的臉,基本的體面還是要有的。再怎么說,如今謝璞也差不多夠得上封疆大吏的邊了,哪怕在朝中影響不大,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忽怠慢的對象。平昌侯府眼下不過是中等人家罷了,即使有爵位,也沒有實權,憑什么在實權外省高官面前擺架子呢? 結果平昌侯府就給了她一個難堪。 她黑著臉道:“侯府后街的小宅子,通常都是分派給那些有體面的管家、管事住的吧?拿來給自家子弟做新房,這是什么意思?!就算他們不把萬隆一個旁支庶子放在心上,也不該公然打我謝家的臉!這門親事可是他們?nèi)f家上門求來的,當初萬太太說盡了好話,怎么如今就不作數(shù)了呢?!倘若萬家真?zhèn)€打算把自家子侄趕到外頭去住,那不如索性讓兩個孩子住進容姐兒陪嫁的宅子里好了,興許還住得更寬敞些呢!” 謝璞在旁沒有說話,但看他的表情,似乎沒有反對妻子的意思。 朱瑞見狀忙賠笑道:“伯母誤會了,平昌侯府的人,固然不大把萬隆放在心上,卻也不至于真敢公然打謝伯父的臉。再怎么說,還有我們燕王府在呢!他家之所以把萬隆的新房安排在府后,實在是因為府里已經(jīng)騰不出合適的院子來了。平昌侯府家大業(yè)大,子孫繁茂,宅子里的房屋卻有限。 “去歲他家二房的嫡子成婚,因他家老夫人疼愛這個孫子,看重他的婚事,他家二房順勢便把兒子的院子擴建了一半,將原本萬隆住的那個小跨院給劃了一大半進去。剩下那三間正屋,還得另修了一堵墻,才有了個院子的模樣。哪怕勉強夠萬隆一個人帶著小廝婆子住,也沒辦法拿來做新房——讓前來賀喜的賓客看見了,也是丟平昌侯府的臉面?!?/br> 萬家三房放了外任,他家其他幾個房頭的人都認定他們沒個十年八年是不可能回京的,哪怕把屬于三房的院子空了出來,不作他用,邊邊角角的地方,卻肯定少不了人打主意。萬隆又是其中最不受重視的庶孫,哪怕平昌侯老夫人待他還不錯,也不會將二房的嫡孫放在他之后。所以,自打他隨三房去了北平,二房嫡孫與卞大姑娘定了親,他的院子就已經(jīng)被二房的伯父伯娘看中了,要給自家兒子擴建新房使用。等到年底萬隆頂著燕王府門下的名頭回京,連那幾間正屋都沒法住人呢!全部用來堆放各種雜物了。 那時候他直接入住了京中的燕王府,專心處理公務,除了定時回侯府給祖母請安,并不跟家里的長輩們歪纏。平昌侯夫婦見他似乎頗受重用,又得了老夫人夸獎,才把那三間屋子重新收拾干凈了,將他的行李舊物搬了回來,再加修了一堵墻,讓他再度住了進去。 后來萬隆得了燕王賞識,要入兵部任職,這份量又不一樣了。萬家孫輩當中,象二房嫡子這般有了舉人名頭的,已經(jīng)是極有前程的了,還有人僅僅是八九品小官,大多數(shù)人目前尚是白身,萬隆卻能得到燕王抬舉,直接入了仕,說不得便有七品以上的官職了。這幾乎便是孫輩當中的第一人!且不說他們堂兄弟幾個,日后誰人的前程更看好,至少目前,萬隆的優(yōu)勢明顯,也能借著燕王府的勢,受到外界矚目。若外人不到家里來還好,若是有人來拜訪萬隆,發(fā)現(xiàn)他住的僅僅是這半拉院子,那萬家的臉上可就不好看了! 更何況萬隆未過門的媳婦,親姐妹還即將要嫁給永安郡王為正妃了,那意味著萬隆會成為燕王獨子永安郡王的連襟。平昌侯夫婦對這個侄子過于刻薄的話,京城里的人會怎么議論他們呢? 平昌侯夫婦自然不愿意面對那種處境。反正搶了萬隆院子的又不是他們的兒子,他們?yōu)槭裁匆娑渴帐盃€攤子? 只是二房的新媳婦卞氏身后連著寧國侯府,又極得平昌侯老夫人的寵愛,平昌侯夫婦不可能讓二房重新把院子讓出來,府里又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安置萬隆了,無奈之下,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府后的宅子去。 朱瑞把事情原委詳細地解釋給謝璞與文氏聽,又道:“那院子萬隆曾經(jīng)親自去看過,說是相當寬敞,前后兩進,倒有二十多間房,七八年前才翻修過,如今還有八成新。婚禮前,平昌侯府會再把這宅子重新粉刷上漆,便與新宅子沒有兩樣了。那里與平昌侯府只有一墻之隔,墻對面便是侯府的花園,在墻上打個門洞,萬隆與三meimei日后要去侯府給長輩請安,直接走門洞,穿過小半個花園,便是平昌侯老夫人的院子了,十分方便的,且又清靜。 “他們在那院子里可以另外開門進出,倒是少了侯府的管束。萬隆最看重的還有一件事——”他頓了一頓,“花園離原本三房的院子比較遠,隔著大半個侯府,往后萬隆的父母兄弟便是回了京城,也不會與他們夫妻日夜相對。三meimei若要去給婆婆請安,來回也得經(jīng)過太婆婆的院子與兩位伯婆婆的門前,嫡親的婆婆若做得過分了,別的長輩也會開口相勸的。做晚輩的只需要做好晨昏定醒,別的都能省心許多?!?/br> 文氏聽著,倒是冷靜下來了。她問朱瑞:“是萬隆挑的地方么?”聽著竟然不是對萬隆的怠慢,反倒是好事了?! 朱瑞微笑:“平昌侯讓他從侯府后街的幾個院子里挑一個出來,他就挑中了這一個。平昌侯立刻就讓原本住在里頭的一家管事給搬出來了,又重新給他翻修房子,說是萬事不必他cao心,叫他只管專心辦好燕王府的差事即可?!?/br> 當然了,平昌侯夫婦出了這份力,他家二房也沒有閑著。因著是他們兒子成婚才占了萬隆的院子,所以為了彌補萬隆的損失,二房太太將會親自前來北平,替侄兒主持婚禮,說不得到時候還會親自來拜訪親家謝太太,向文氏好生解釋自己占院子的緣由,絕對不是要故意欺負謝家的女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