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書迷正在閱讀:病美人師兄有尾巴、執(zhí)子之手gl[修真]、隨身空間:我在鄉(xiāng)下佛系養(yǎng)老、問心、謀愛(青梅竹馬)、周她復(fù)始、狩獵遺跡、糖和紙飛機、關(guān)于我們(BG H)(短篇合集 包括1V1 骨科等)、公主能有什么壞心思呢(甜寵 1v1)
“不過,”陳尋放下茶壺,又低低嘆了口氣,“當(dāng)時為兄了解到,距那茶山采摘時間已不足半月,若是一人縱馬趕赴,或許還有機會得觀其景?!?/br> “但若是一群人趕赴,先不說行車之前的準(zhǔn)備,光是行車時大家身體狀況不一,身體好些倒也罷,若是身體差些,亦或是水土不服,沿途沾染病癥,必得走走停停?!?/br> “這前后所耗費的時間,實是與獨身前去,要慢上許多。” “到時不僅茶山盛景未能看到,還可能因疾行赴會,而失去沿途賞景作畫的心情,這與我等最初賞山觀景的初衷,實有相背。” “可若是錯過這難得的觀山聞香機會,往后我等回轉(zhuǎn)江左,又不知道下一次于何時,能有得一晤?!?/br> “所以在一番思量爭斗后,為兄才是選擇急急只留下信件于趙府,自己只身趕赴茶山。” “至于宸弟所言寄信一事,”陳尋揉了揉眉宇,面上也閃過一抹疲憊之色,繼而嘆道:“從廣南城去往茶山,距離之遠,路途之遙,實是遠超為兄先前所知?!?/br> “且此條道路之上,城鎮(zhèn)又極少勾連,往往行過一處城鎮(zhèn),就要再過個數(shù)日,才能再到一處城鎮(zhèn)。” “故而在去往茶山之時,最先時日還有時間每到一處城鎮(zhèn),就傳一封書信回來。” “但等時日一長,為赴采茶之期,又因城鎮(zhèn)逐漸減少,為兄也不得不延長回信時間。” “但縱為兄已這般節(jié)儉時間,可兩地相隔之遠,還是出乎為兄所料。” “哪怕緊趕慢趕,耗費了許久光陰,等趕至茶山時,莫說觀采茶聞香之景,就連十里茶樹也因時節(jié)變更,紛紛垂蔫下來?!?/br> “傳說中的十里茶山風(fēng)光,卻是未曾領(lǐng)略分毫。” 陳尋低垂著眼,心中滿是失落之情,半晌后,才在是悠悠道:“待出得茶山,準(zhǔn)備回轉(zhuǎn)廣南時,為兄又念及先前急趕馳行,而忽視了沿路諸多風(fēng)景?!?/br> “加之入山不久前,為兄曾遞回一封書信回轉(zhuǎn)廣南,是以在稍加思索后,為兄便選擇少行官道,多入山林,一邊觀景作畫,一邊慢慢回趕。” “直到十?dāng)?shù)日前,因畫紙欠缺,才是從山中出來,也是在那時,為兄才發(fā)現(xiàn)廣南沿途竟多出了諸多難民。” “哪怕不知是何情況造成,但見他們皆面帶惶恐,神色俱是不安,為兄也知是有大事發(fā)生?!?/br> “所以在心憂之下,為兄也顧不得再賞山觀景,趕忙驅(qū)馬急回廣南,但兩地相距甚遠,縱放馬狂奔,一刻不休,也直到今朝才是堪堪回來?!?/br> 說到這,陳尋也抬眸朝趙宸處看了一眼,見對方因為自己的話,而困惑得解,一臉恍然后。 他才再又壓低聲音,朝趙宸輕聲問道:“我一路歸來,見狼煙蔽空,旌旗獵獵,諸軍皆有征戰(zhàn)之意?!?/br> “但我姜國素來與人為善,卻不知宸弟可知,我姜國要與何人交戰(zhàn),而這江北道,又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聽到陳尋所問,趙宸也微微沉默了一瞬,他倒不是不想告訴陳尋近些時日發(fā)生了什么,只是覺得兩人好不容易再相見,尚未寒暄幾句,就要談?wù)撨@么嚴(yán)肅話題,實是讓他有些郁悶。 但在見陳尋滿臉困惑,又念及他因心系此事因由與他們安危,而放棄賞景作畫,匆匆回趕廣南。 在抬手飲了一口茶后,趙宸也終是放平心態(tài),沉聲開口道:“江北道今日之景,皆因三國交戰(zhàn)之故。” “三國交戰(zhàn)?”陳尋聞言,眉宇猛地一皺,看向趙宸的目光中也帶上了諸多不解。 “確是三國交戰(zhàn),”趙宸回視著陳尋,再又點了點頭,道:“月余之前,姜國曾遣使團出使梁國,而彼時梁國正在接待其兄弟國,宋國?!?/br> “因著近些年姜國常與周遭諸國聯(lián)絡(luò),所以姜國與宋國之間交情也尚算不錯?!?/br> “故而在一番交流后,三國便決定于梁國境內(nèi)展開一場學(xué)術(shù)探討。” “為此,梁國還出面讓三國使團將梁國一十八上舍書塾逛了一圈,欲以此展示梁國文化之盛?!?/br> “但在東道主與其兄弟國的強壓下,姜國使團還是以強大知識儲備,贏了梁國九大上社。” “此朝雖非全勝,甚至僅是半勝,但與全勝也相差無幾,姜國得了名,梁國未失面,就連宋國也因八勝上社,未在此事件中,被拉了臉?!?/br> “原本這一切到此結(jié)束,那此次三國交流也稱得上一句完滿?!?/br> “但,”趙宸搖搖頭,也學(xué)著陳尋低低嘆了一聲,“不知是他國安排細作,還是國內(nèi)的反叛軍安插了人手于使團內(nèi)?!?/br> “總之,在數(shù)日后的辭行宴會上,于面見梁君時,我國使團有人脫離隊伍,刺殺了梁君?!?/br> “刺殺?。∵@??!”陳尋聞言,原先還是虛虛握著茶盞的手,猛地攥緊起來。 他先前一路趕回時,也不是沒有過對于戰(zhàn)事掀起的起因猜測。 甚至他還曾深入念想過,是不是兩國之間彼此有所誤會,有可能是文化經(jīng)濟交流上的矛盾,加之邊境摩擦等問題。 畢竟兩國哪怕交情再好,于國土邊境上,也不存在兩國軍士你好我好的情況,多少還是有所矛盾。 加之文化經(jīng)濟一塊,也是各大國絕不會退縮的一方利益,因此在這些小事的不斷積攢下,兩國一個利益沒談妥,就引發(fā)了今朝兩國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