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96節(jié)
且柳賀被發(fā)配治河才幾月而已,從他的策論看,他對江北水系的了解絲毫不遜于各府的河道官員,甚至比一部分官員更加精通。 吳桂芳此前并不知曉柳賀已做到了這種程度,看過之后更是震驚。 他這下明白,為何柳賀明明因會試一事得罪了張居正,張居正卻仍將人送到了他這里。 吳桂芳問胖師爺:“柳澤遠給潘時良去信了,可有此事?” 潘時良即潘季馴,潘季馴嘉靖四十四年時治河,但因與朱衡在治河一事上意見不合而回了老家,之后隆慶四年潘季馴又被起用,卻又遭給事中雒遵彈劾,如今仍在烏程老家待著。 但世人皆知,潘季馴是治水的能臣,朝廷官員中,他屬于對河事了解透徹,又有一套專門的治河之策的。 “這……似有此事?!?/br> 吳桂芳笑道:“老夫并非對柳澤遠不滿,老夫當年治黃時,也是向治河的干臣請教過數(shù)回的,要想將河治好,必得聽取各方想法?!?/br> “老夫倒覺得咱們柳三元分外有本事,既能屈能伸,又不恥下問,日后前途必然遠大?!?/br> 吳桂芳輕輕嘆了口氣:“被柳澤遠道明了開草灣新河的禍處后,老夫一夜未眠?!?/br> “東翁為河道事殫精竭慮,實乃百姓之福?!?/br> “東翁也當愛惜自己身體才是?!?/br> “老夫平生愛惜名聲,自為官那一日起便立志要當個好官?!眳枪鸱嫉?/br> ,“然而無論如何,要當好官就必須將百姓性命放在眼底,若這草灣新河開通后,黃河只自新河灌入,淮、揚、泰等地的情景恐怕要比這一回凄慘數(shù)倍,到時百姓該如何看我?” “一思及此處,我便寢食難安?!?/br> 吳桂芳這話并非謊言,在正式上任之前,他已與張居正通過信,在信中,他簡要地說明了自己開通草灣新河的設(shè)想。 他任官已有三十年,這一任漕運總督干滿后,運氣若好還能在京中任工部尚書一職,若是不能,這漕運總督恐怕就是他為官的最后一任。 換句話說,吳桂芳要帶著建樹退休。 草灣新河便是他想要創(chuàng)下的政績。 但眼下,他這政績極有可能變成禍害,這卻是吳桂芳不想看到的。 他雖聽取胖瘦師爺和其他幕客的意見,但他心中其實已經(jīng)有些偏向柳賀了。 柳賀所獻之策,條條框框道理分明,并非無憑無據(jù)之言,且柳賀在此次水患中力保高郵、寶應(yīng)二地安寧,吳桂芳已向朝廷奏明柳賀的功勞。 …… 過了一日,吳桂芳便著手寫給張居正的書信,他這一封信寫得極長,將自己治河以來所遭遇的困境及解決策略悉數(shù)寫上,在書信的最后,他再附上了一份治水之策,正是柳賀此前交予他的那一份。 在信中,吳桂芳毫無保留地將柳賀夸了一頓,并告知張居正,若是想治河得力,他身邊必須要有柳賀這般敢于直言、敢于任事的官員。 …… 書信快馬加鞭到達了張居正手中。 展開信后,張居正撫須一笑:“真有說的那般好?” 之后他便細讀起了吳桂芳寫的這封書信,讀到最后,張居正也看到吳桂芳所附的那份治水策。 讀完之后,張居正眉毛微微一皺。 第127章 治河策 張居正倒并非覺得柳賀獻出的治河之策太過莽撞,而是在思索吳桂芳新提的治水之策。 吳桂芳此去任漕督兼鳳陽巡撫,是他鼎力支持的結(jié)果,朝中自然有不贊同之聲,但吳桂芳開通草灣新河的決定是他同意的,他允了吳桂芳放手施為。 草灣河開通一事原本就惹來朝中議論紛紛,此時吳桂芳上任不過幾月,又改弦易轍了,此事恐怕會招來更多的麻煩。 張居正的性子非同一般的強勢,即使是朝臣們不贊同占多數(shù)的,他也能夠排除一切壓力,讓官員去做自己所能做到之事,但眼下吳桂芳更改太快,倒是給張居正出了個難題。 當然,若怕麻煩的話,張居正就不是張居正了。 張居正派人將工部尚書郭朝賓請來,朱衡致仕后,工部尚書一職便由郭朝賓任,此人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資歷也十分之老,且任官歷經(jīng)戶部、兵備、陜西、浙江,為官經(jīng)驗十足,且為人正直清廉。 治河一事上,此前有朝臣提出開通膠萊河以治理黃河水患,也是郭朝賓認為時機未到。 柳賀與郭朝賓賓也有一點交情,他考中狀元那年,郭朝賓正任順天府尹,便是他牽馬讓柳賀御街夸官。 “尚甫兄怎么看?” 郭朝賓思慮許久,道:“下官于草灣新河開通之事不甚了解,但此前下官之所以不贊同開通膠萊河,也是有這般顧慮在。” “自嘉靖年來,工部有記載的開河記錄便有數(shù)條,耗費可謂甚巨,然而效果十分不足,恐怕正如這信中所說,是新河開通致舊河淤塞?!?/br> 作為工部尚書,郭朝賓倒是不必算經(jīng)濟賬,但眼下官員每逢治河便想到開渠,工部也派出官員在各地河道駐守,但黃河仍是連年潰堤,開河的效果絕非想象中那般有用。 即便是有,恐怕也不過是短短幾年的效用,和開河所斥巨資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張居正隨后見了戶部尚書王國光。 王國光對吳桂芳的想法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眼下朝中最缺的就是錢,俺答封貢以來,朝廷在各處的兵費有增無減,今年因黃淮水災(zāi)一事,戶部又向各地發(fā)出賑災(zāi)銀,王國光這戶部尚書當?shù)弥鴮嵤抢锿馐軞狻?/br> 他想省錢,可花錢的地方比省錢的地方多太多了,京中各衙門也在向戶部伸手要錢,兩直十三布政司也是將戶部當成了錢袋子,各個只知道伸手。 眼下出了一個要錢少的官員,王國光又怎么會不樂意? 張居正仔細一想,還是給在烏程的潘季馴去了信。 潘季馴有治水之才,這一點張居正是很清楚的,不過他眼下用了吳桂芳,吳桂芳意見與潘季馴相左,他自然不好在起用潘季馴,治河之事只能一心而為,主意太多反而難以將河治好。 不過…… 他與郭朝賓商討后,又找來工部及順天府于治河一事相當精通的官員,這些官員的意見都很一致——可以先由吳桂芳施為,他的水策是有可取之處的。 眼下淮、徐、揚等地水患嚴重,吳桂芳既承擔著治水之責,無論采用何種治水之法,都得先水患阻擋了再說,否則再過幾年大水淹了泗州城,誰也沒法承受天子的怒火。 …… 柳賀的治河之策,張居正自也是細細讀了一遍,因吳桂芳夸柳賀夸得太狠,張居正也想探究探究柳賀究竟做了什么。 事實證明,他這個門生做什么都能立刻上手,且經(jīng)手的事務(wù)都能夠盡職盡責完成,任日講官時也是如此,到地方任職也是如此。 此次南直隸水患,一批官員受到斥責,也有一批因救災(zāi)有力受到褒獎,南直隸各府交上的官員名單中竟有柳賀的名字,這叫張居正吃 了一驚,可了解柳賀在當?shù)刈鲞^什么之后,張居正立刻明白了。 而看柳賀寫出的治水之策,這完全不像一個剛接觸河道不久的官員,倒好像在河道上浸yin過數(shù)年一般。 柳賀為人雖不聲不響,卻著實是個能成事之人。 但這治水策……考成法推出前,柳賀給他寫過信,信中毫不客氣地直言考成法的利與弊,雖他大力夸贊了考成法的益處,對他這個座師的稱贊卻遠不如稱贊吳桂芳這般直白。 他倒不知自己這門生和旁人寫信是這般口吻。 當然,張居正對柳賀吹捧吳桂芳的行為并不放在心上,畢竟他每日都接到無數(shù)封吹噓他的書信。 大明朝官員上疏一貫是這樣的風(fēng)格,吹捧天子及上官占了七成,實用的話通常都在三成以下,看書信時前面都可以匆匆略過,只撿重點看就是了。 …… 治河之策得到張居正首肯后,吳桂芳便正式向天子上疏,嚴明此次治河要疏浚舊河、修筑堤壩,將淮河和黃河之水歸入正道,要在高家堰、歸仁集、柳浦灣等地各自筑堤,還要修遙堤、縷堤等。 雖花費不似開通新河那般龐大,但是河工耗費一向甚巨,因而吳桂芳這疏一上,朝野上下立刻議論紛紛。 吳桂芳此前力挺的是開通新河,他在此事上和傅希摯產(chǎn)生分歧,但靠著張居正的威勢,他的想法便是治理黃淮的主策。 但眼下,吳桂芳竟輕易地改了主意! 一時之間,朝中折子亂飛,有彈劾吳桂芳浪費朝廷財稅的,也有彈劾吳桂芳為官軟弱的,更有官員認為治河之事重要,輕易改弦易轍便是辜負了天子的器重,要求吳桂芳辭官的。 作為吳桂芳的得力干將,柳賀也不能幸免。 他此前得天子特賜飛魚服,便有言官彈劾,說天子對他恩遇太重,柳賀未到而立之年就蒙天子恩典任日講之職,這已是天子厚待了,再賜下飛魚服,即便是天子偏愛柳賀,柳賀也不該不要臉地收下才是。 這件事上,文官們既批評了天子,但罵柳賀罵得更狠。 當然,這其中也有柳賀得罪了張居正的緣故在。 此時的言官們還是頗有戰(zhàn)斗力的,可以說是噴遍朝野上下,人人為之色變。 只要不得罪內(nèi)閣,言官們的日子便格外好過。 柳賀被打發(fā)去治河之后,因他守高郵湖有功,耳邊著實清凈了一陣子,但眼下吳桂芳更改了治河的策略,言官們又從他奏疏中知曉,柳賀在這份水策上也發(fā)揮了作用,言官們當然不客氣,一波一波的火力對準他。 可惜柳賀人不在京城,言官們的風(fēng)采他是無緣得見了。 若是他親眼看到,恐怕得感慨自己再次因帥獲罪了。 因朝中議論眾多的緣故,柳賀的這篇《治河策》也被公開了。 …… “澤遠這人,在外也不閑著?!?/br> 翰林院中,羅萬化、于慎行、吳中行等人聚在一處,一起讀柳賀這篇《治河策》。 柳賀文章寫得漂亮,幾人一向十分清楚,這篇《治河策》讀完,依然是柳賀一貫的文采風(fēng)流,但和會試時、在翰林院時不同,或許是到地方上歷練過的緣故,柳賀的文章更是平實實用,字字句句都奔著解決問題而去。 “這等文章,讀來真令人齒頰留香?!?/br> “在下覺得,這文章的厲害之處不在文采,而在于一個策字。”于慎行道,“黃河為何難治?黃河奪淮后,淮河各府水患連連又是何故,澤遠在這篇《治河策》中已提得分明,且遙堤、縷堤等如何發(fā)揮效用,他亦是條條說明。” “澤遠為人本就實在,他寫出這樣的治河策并不叫人意外?!?/br> “我少時常見黃河泛濫,治河之事我懂得雖不多 ,卻覺得澤遠所列諸條都可堪用?!?/br> “若是澤遠真能將黃淮治成,這《治河策》恐怕會成為后世效仿的典范了。” 翰林院中諸同僚原以為柳賀會因被外派治水而頹喪,結(jié)果柳賀不聲不響地又搬出了這《治河策》,即便對河務(wù)不通之人,也能感受到這《治河策》的厲害之處。 “這《治河策》若是真能成了,柳澤遠恐怕五年都不能回京了?!?/br> 見羅萬化幾人為柳賀高興,有人涼涼說道。 羅萬化目視著這人:“澤遠是能成事之人,他既已離京,心中所念的便不是這京城風(fēng)光,而是如何將河治好,還十萬百姓以安寧。” “何況無論澤遠何時回京,《治河策》這般的文章,閣下恐怕五十年也寫不出來?!?/br> 羅萬化脾氣本就執(zhí)拗,連張居正的招攬都不理會,因而他堂堂狀元在翰林院中卻并不受重用,可無論如何,羅萬化的科甲就是高于這幾位嘲諷之人,正如這幾人便是再譏諷柳賀,就文章本身而言,他們?nèi)允沁h遜于柳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