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就職德魯伊開始 第4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冥府賣能源、救命索(年上 強制 調教 H)、想分手的第327天、高門庶女的生存指南、腳踏三條船(1v3)、太子妃的八零創(chuàng)業(yè)路、退場、得寸進尺、奪性食者(黑道強娶豪奪)、你有一筆新的喂了么訂單(產(chǎn)乳,校園H)
現(xiàn)在張哲所要做的,就是按照祭器法門上的功法印訣。 將這神咒咒文通過頌唱一遍遍的加持在清心環(huán)上,以增法器威力。 第五十三章 拘靈之法 而靈青則開始研究拘靈化神法。 此時他正閉目研讀著,投影在他眼前的面板上,所顯示的拘靈法。 拘靈法作為根本法門,就是用來提升修煉之人的心念,使其能夠感知、引導,并拘納天地精靈。 所以此法共分為感靈術、引靈術、拘靈術和納靈術四術。 顧名思義,靈。 代指為天地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 感,動人心也。 感靈,以心承天地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繼而感其為靈。 引,本義是開弓,引申指拉。 引靈,以心靈之力牽動、引領自然之精靈,撬動天地之權柄,以致隨心驅使。 拘,止也,束縛、限制。 拘靈,將自然之精靈或連同天地所賦予其權柄,如同生靈一般拘禁起來固定住。 納,收入,容納,使之融入。 納靈,則是將拘禁而來的精靈權柄收納之一器之中,以其器物為載體。 僅將感悟的自然之精靈拘納至心神,則為煉法;連同天地之權柄一同拘納至一器,則為用法。 感、引、拘、納,此為拘靈四術。 這既是一套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修煉之法,也可單獨拆出來以作應用之法。 其實這拘靈法跟德魯伊傳承的自然之道也有那么幾分相似之處。 其中感靈術、引靈術和自然感受差不多。 也是感應自然,引導平衡其靈性。 不同的是,拘靈法乃是將這種靈性強制拘禁,并容納到某一器物之上。 然后再將其通過凝神、融神之法,匯聚成各種各樣的權柄。 最后利用化神法中的術法發(fā)揮自然靈性的威力。 而自然之道則是接受大自然的靈性饋贈,將其化為屬于自己的自然原力。 再用這種原力去應用法術等。 可以說分別走的是萬法歸一神,一靈化萬法的道路。 其實認真想起來,無論是自然之心、拘靈法、還是張哲祭器法門。 亦或是昨天抄錄經(jīng)書的過程,其根本都相差不多。 德魯伊之道,以感悟、踐行自然之道,獲得饋贈。 拘靈法需要感靈、拘靈。 張哲的祭器法門需要將日夜修持的咒力加持到法器中。 而抄錄經(jīng)書同樣如此,需要將讀經(jīng)時的感悟融入到筆墨書寫到紙上。 四者雖做法不同,但其本質相同。 都是將一些道理通過某種行為化作一種特殊的力量。 相通了這一點之后,靈青心中豁然開朗。 雖然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修行的本質,但對于現(xiàn)在的他來說算是找到了一種基本法了。 以此理應用到平日里的砍柴中,亦是大有收獲。 往日他砍柴時更多的是利用五禽戲的技能等級和經(jīng)驗,來化解揮斧時產(chǎn)生的反震之力。 擔柴時亦是如此,扁擔的拋接之間也是憑著經(jīng)驗。 而現(xiàn)在他可以以感靈之法,感應并總結砍柴擔柴時的規(guī)律。 再將其融入到常用的幾個行為動作當中。 吃過早飯后,來到柴山,靈青開始早晨的感悟行動起來。 果不其然,當他結合五禽戲將砍柴擔柴,初步歸納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動作時。 一道信息浮現(xiàn)在他的眼前。 “人物在砍柴、擔柴中有所感悟,領悟出特有的使力、用勁技巧(1/7)。 注:人物的感悟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將其整理為通用技能?!?/br> “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將其感悟整理為技能?也就是說自創(chuàng)技能嗎?!?/br> 靈青看著懸浮在眼前的提示信心,心中若有所思。 所有的技能都是由生靈創(chuàng)造出來的。 這創(chuàng)造技能也無非就是觀察事物運行的原理,總結其規(guī)律。 然后在依據(jù)自身的習慣來中和自己行為習慣和其規(guī)律的相性,使之形成一套契合自己的方法。 但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每一步都是看似容易,實則十分的繁瑣復雜。 但好在靈青在創(chuàng)造這個技能的過程中,不僅有著德魯伊的自然感受,還有感靈術的感應之法。 在運用自然感受的時候,只要不去調理周圍的自然平衡,就不虞觸動柴樹內的濁煞之氣。 兩種感知能力,讓他能夠清晰的感知到每一步、每一個動作的優(yōu)劣和產(chǎn)生變化的好壞。 并將其瞬間產(chǎn)生的靈感抓住。 這不需要他多么深刻的明白,其中所蘊含的大道理。 只是需要感知告訴他這么做對,并行之有效,那就用這個動作。 這么做不對,會妨礙到自己的目的,那就舍棄、避免這個動作。 想要優(yōu)化動作,使其效果更好也是如此。 可以依靠感知找到最好、最優(yōu)的選擇。 雖說有種種優(yōu)勢,但想要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技能仍舊不是那么容易的。 靈青依舊需要像當初學習五禽戲入門一樣,一點點的總結、應用、調整、再總結。 當然還有拘靈法未入門,導致他無法自如的運用。 不過這樣一來,一邊創(chuàng)造著新技能,一邊鍛煉自然感受,一邊學習著拘靈法以求盡早入門。 如此一舉三得,也讓他在打柴的時候多了一份動力。 當人們在做一件感興趣的事物時,往往會忽略其過程中的疲憊。 靈青也是如此,在沉浸在創(chuàng)造新技能的過程中。 時刻掛在身上的疲憊狀態(tài),對他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削減了幾分。 及至下午收工時,靈青再次有了一次階段性的感悟,將創(chuàng)新技能的進度條推進到了2/7。 簡單的清洗了一番,吃過晚飯后,靈青等一行人不約而同的直奔藏經(jīng)殿而去。 不說昨日一直不斷感悟的清凈之意,讓靈青的思維更加的清晰了一些,對于經(jīng)文的理解也透徹了幾分。 其余人也各有收獲,雖然沒有靈青來的明顯。 但他們同樣能夠感覺到,在日常修煉中,所產(chǎn)生的靈感要比往日多了幾分。 到了藏經(jīng)殿,拜見了萬師兄后來到偏殿。 靈青拿起昨日抄錄的稿件,準備繼續(xù)往下抄寫。 仍舊是默誦一遍玄蘊咒后,開始默讀經(jīng)文。 與昨天不同的時,昨天他在讀經(jīng)的時候更多的是將注意力放到經(jīng)文內容上,被動的感悟經(jīng)義之中蘊含的清靜之意。 這一次則是利用感靈之法,仔細感悟在誦讀經(jīng)書時的心念變化。 以求能夠更加清晰的感悟經(jīng)文中蘊含的清靜之意。 第五十四章 出入資格 果然,誦經(jīng)一遍之后,比昨日更加深刻的感悟涌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 與此同時隱約有玄理妙義在心頭縈繞。 但以他現(xiàn)在的本事和底蘊,自然還不能通過誦讀經(jīng)典來領悟出,其中蘊藏的什么道法仙術之類的。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至少對經(jīng)文中蘊藏的道理有了幾分領悟。 同時道門誦持經(jīng)典本就是在做功,雖然沒有持法,無法修煉。 但誦讀的時候仍舊能夠得些護衛(wèi)神通。 這個神通并不是那種翻江倒海、法天象地般的神通。 而是跟他所學的八大神咒一般,更像是加持了一種增益狀態(tài)。 只不過這種加持十分的微弱,只是由于在藏經(jīng)殿這種特殊的區(qū)域,效果才能如此的明顯。 并不是他本身有如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