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婚后我嫁給了年代文大佬 第236節(jié)
夏芍知道他說的是腌菜的場地,“等我休班的,這兩天廠里又上了新東西,我得盯著點?!?/br> 等夏芍休班,院里的木桶早被抬走了。 陳寄北租的是江城的老棉織廠,六幾年就因為經(jīng)營不善黃了,工人全轉(zhuǎn)去了其他工廠,廠房就空了下來。廠區(qū)不大,還帶個院子,剛好可以用來曬山菜。 因為荒廢了太久,房屋已經(jīng)很舊了,門窗全都透風。 陳寄北只收拾出了其中一排平房,先將做好的木桶放了進去,“這邊不能沒人看,我請了何叔。” 何叔年紀大了,瓦匠的活肯定干不了了,又沒有退休金,看個大門倒的確合適。 兩人正說著,陳寄北訂的大缸來了,一共十個,全都是直徑一米的。比食品廠用來裝糖漿那種能裝個一千四五百斤的肯定要小,裝個二四百斤山菜也夠了。 缸是夏芍給的錢,光這十個就花了五百多。 這還是便宜的,食品廠那種特大號一百六一個,五百多只能買倆。 晚上回去算賬,夏芍都有些慶幸,“還好這半年又收了二百多房租,不然都不夠二千了?!?/br> 這生意果然不是誰都能做的,菜還沒收呢,他們前前后后已經(jīng)花出去一千多了。好在不管桶還是缸,都可以反復使用,明年就算要買,也不用買這么多了。 一切準備就緒,四月底,江城周邊開始薅山菜了。 何嬸兒、金美云她媽甚至孫清她媽,陳寄北發(fā)動了所有人脈,專門在常薅山菜的幾個山頭下山路上等著收。這樣不用背著東西去土產(chǎn)公司的收購點,很多人直接就賣了。 反正價格差不多,能少跑一趟,誰愿意多跑那一趟。 收完陳寄北會租了車過去拉,按照收購量,給幾人結當天的工錢。 何嬸兒這輩子就沒上過班,晚上回家直嚷嚷累,嚷嚷完,第一天又數(shù)著錢收菜去了。 廠房那邊則是雇的臨時工,每天一毛五,比家屬服務隊的工資高多了。雖然用的人不多,用的時間也不長,但通過熟人把消息往外一傳,沒幾天人就齊了。 陳寄北這邊第一批山菜進了缸,夏芍那邊的第一屆交流學習大會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大概吃過一次虧,這回省城食品廠沒再自視甚高,一收到消息就報了名。不止他們,上次沒來的幾個廠全報名了,包括五城食品廠,十一家食品廠一家沒少。 去年才退下去的車光喜拿著夏芍遞給他的名單,“這回師父解氣了?!?/br> 可不是解氣了,上一屆那么多廠沒來,簡直就是明晃晃的瞧不起人。 夏芍笑著喝了口水,“我想把師父請回來,作為建廠元老出席這次交流會,你看怎么樣?” “作為建廠元老出席交流會?”車光喜一愣。 夏芍點頭,“糕點車間就是師父一手建起來的,別人沒有資格,他也有這個資格。而且上次人沒來全,我看他挺失望的,這回請他回來看看,也讓他樂呵樂呵?!?/br> 那時候老羅就已經(jīng)準備退了,人沒來全,老頭兒的確挺失望的。 車光喜半晌無言,將名單還給了夏芍,“你這個徒弟,師父沒白教?!?/br> “我這個徒弟沒白教吧?” 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老羅忍不住跟身邊的溫廣山說。 聽說能作為建廠元老來參加這次的交流會,老頭兒特地去理了個發(fā),還把自己的毛料中山裝穿上了。胸前別著個名牌,上書“特邀嘉賓”,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因為主辦方是糕點車間,溫廣山也收到了邀請,聞言笑著點頭,“沒白教,就你的徒弟最有出息。” “那是,我當初第一眼看到她,就覺得她……評書里咋說的來著?天賦異稟,骨骼清奇?!?/br> 見夏芍要上臺講話,老羅趕緊收了聲,目含笑意落在自己最驕傲的徒弟身上。 下面十幾個廠二四十號人,又有誰的目光不落在夏芍身上。尤其是那幾個年齡大的,參加過上一次交流會的,完全沒想到一轉(zhuǎn)眼,夏芍就又成為了車間主任。 歲月似乎格外眷顧她,沒有在她臉上留下過多痕跡,只沉淀下愈發(fā)從容的氣度。 她只要一開口,甚至都不用刻意強調(diào)紀律,下面便會下意識噤聲,變得無比安靜。 等暫停下來休息,準備正式開始學習了,老羅才找到五城食品廠的人,,“常金順這些年還好吧?” 說是師徒情分到此為止,真見到了人,還是沒忍住打聽了下。 沒想到對方竟然愣了下,“常金順是誰?” “就你們廠糕點車間的,長臉,個子不算高,平時挺愛笑,今年差不多該退休了。” “我們車間沒有叫常金順的,姓常的都沒有?!?/br> 老羅皺眉,終于覺得不對勁了,“姓常的都沒有?他十多年前就調(diào)去你們廠了。” “你等我找人問問?!?/br> 那人跑去跟同伴說了幾句,不多會兒兩個人一起過來。 他那同伴顯然年紀大一些,“廠里以前是有個叫常金順的,一開始在糕點車間,沒升上去,又走后門轉(zhuǎn)去了銷售科。不過他這人太貪,把一壇紅方兌上水,裝成兩壇退給廠里,說是人家退的貨,賣貨的錢全自己吞了,吞了得有上千。那啥時期被人發(fā)現(xiàn),抓去蹲了幾年,又送到溝里改造去了?!?/br> 哪怕知道這個徒弟心術不正,老羅也沒想到他吃了教訓不僅沒改邪歸正,反而變本加厲。 他膽子是有多大,竟然敢用這種方式糊弄廠里,把廠里的貨錢都貪了,還貪了上千…… 好半晌,老羅才點點頭,“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毙睦锏降讻]之前那么高興了。 溫廣山正要說點什么勸勸他,車間一個負責接待的年輕姑娘走了進來,叫夏芍:“夏主任!” 一面說,一面難掩喜色,讓出身后一個二十來歲、脖子上掛著照相機的青年。 “夏主任,這位是《全省日報》的記者,來采訪的!”! 第143章 萬元戶 夏芍上《全省日報》了。 雖然配圖是黑白的,可上面的人一身工作服,眉目宛然,熟悉她的人都能一眼認出來。 早上秦二嫂一拿到報紙就笑了,“這么大的版面,這回是徹底出名了?!?/br> 這位記者也是會找噱頭,不僅報道了這次的交流會,還附了一小段夏芍的個人簡歷。雖然著墨不多,但無論經(jīng)歷,還是上面列出來的一樣樣點心,都夠人驚奇了。 秦一嫂下面的科員笑著恭喜她,“又促成了這么大一場活動?!?/br> 秦一嫂聽了好笑,“你們與其恭喜我,還不如恭喜陸局?!?/br> “恭喜陸局?”眾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陸澤同不說,秦一嫂自然也不會說那是人家兄弟媳婦兒。夏芍自己能干,完全不需要任何照顧,說出這層關系,反而讓那些吃不到葡萄的人有了說酸話的理由。 秦一嫂只是有些感慨,“這一轉(zhuǎn)眼,都上報紙了?!?/br> “咱們主任上報紙了!” 江城食品廠,公告欄前突然有人喊了聲。 本來看周圍人多,準備等下班再來讀報的人一聽,全都擠了過來,“上報紙了?這么快!” “日前,第一屆糕點交流學習大會如期在江城舉行,參加大會的有全省……” 外面的人看不到,最里面的人干脆念起來。所有工人都豎著耳朵聽著,只覺與有榮焉。 平時大家都讀報,可這種《全省日報》上面的事總是離自己很遙遠。如今他們廠終于上了報紙,只要一想到能在全省面前露臉,哪怕是另外兩個車間的,也跟著面上有光。 “何止面上有光,我聽說還有其他市的商店過來,想進咱們廠的宮廷酥?!?/br> 夏芍還是留了一手的,宮廷酥、手指餅干,都沒外傳。 有些商店一看個人簡介那里還有東西沒見過,離得近的自然動了心思。正好改革開放,國營企業(yè)擁有了更多的自主經(jīng)營權,食品廠已經(jīng)準備再招一批工人,擴大生產(chǎn)了。 對于食品廠的工人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現(xiàn)在不是改革開放以前,廠子效益好,他們的福利自然也好。 像林大頭林業(yè)局,逢年過節(jié)都給發(fā)東西,什么蘋果、橘子,過冬的時候還給發(fā)一車柴火。當然只有戶主是林業(yè)局工人的才有,因此出現(xiàn)了不少女性當戶主的情況,在其他地方絕對少見。 對于食品廠以外的人來說,這同樣是個好消息。 知青回城,帶來了大量待業(yè)人群。這兩年又持續(xù)有中學生畢業(yè),食品廠要是招工,能解決一些人的就業(yè)問題,管他全民工還是大集體,能有個工作就比沒有強。 這可真是一個人,一個車間,帶動了一整個廠,造福了一個城市。 同樣倍感驚喜的,大概還有夏芍家附近的報刊亭。 改革開放以前,報紙都是各個單位去郵電局訂的,一訂就是一整年。改革開放以后街邊才出現(xiàn)了報刊亭,賣些《人民日報》《全省日報》,只是剛剛開始,銷量很是一般。 今天卻來了個身形挺拔相貌英俊的男人,一口氣把他手里幾十份《全省日報》全買走了。 你要說他是想倒賣吧,這年頭誰還賣報紙啊,街上又不是沒有報刊亭。 可不倒賣,幾十份也太多了。 穿著郵政制服的報刊亭負責人有些遲疑,“我這還有其他報紙,你要不要看看?” “不用?!蹦腥丝炊紱]看其他,拿上買好的報紙,騎上車走了。 路上經(jīng)過另一個報刊亭,聽到有人正介紹說報紙上有咱們江城的廠,有咱們江城的人。他又折回去,抽出一份放回原來的位置,“送你的,空著不太好看?!?/br> 報刊亭負責人:“……” 還好現(xiàn)在才80年,不然報刊亭負責人一定會吐槽:啥叫空著不好看?強迫癥??! 不多會兒有人來問:“《全省日報》怎么就剩一份了?” “剛來了個人,全買走了,這份是他留下當樣品的?!?/br> “全買走了?今天報道什么了買這么多?” “今天報上有咱們江城食品廠,還介紹了食品廠的夏主任,前些天那個交流會你知道吧……” 那人在報刊亭前翻了翻,走了。不多會兒來了個人,又問。 這只剩下一份,比他專門介紹還顯眼,還引人注目。要是以往,負責人一定很高興,可報紙他已經(jīng)全賣完了啊,還要花工夫給人解釋,這不是白費口舌嗎? 另一邊,陳寄北已經(jīng)把車在廠房里停下,“這些天大家辛苦了,坐下喝點水,讀讀報。” 這是給個人干活,可不是鐵飯碗,偷懶的,結完工錢人家直接就給開了。剩下的這些人都挺勤快,大早上就在翻曬牛毛廣,聽他說讓休息還愣了下,才紛紛停下。 然后每人手里就被發(fā)了一份《全省日報》。 有人不識字,拿著報紙都傻眼了,小聲跟旁邊的人嘀咕:“干臨時工還得學習啊?” “給你你就拿著唄,不行拿回家,留著過年的時候糊墻?!?/br> 那人一想也是,正準備裝起來,旁邊另一個人“咦”了聲,“這個夏主任咋瞅著有點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