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寵夫郎 第17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小說大綱里的女主覺醒后(NPH)、炮灰滅世后穿進(jìn)娛樂圈了(NP)、他是淹沒我的那片海、野性叛變(夾心餅干h)、熱吻凜冬、與和尚的婚后生活(古言,1v2)、成為廢人后仇家全都找上門(NPH)、人間傳奇,但含羞草、魁星亂(女尊np)、不配
日子一天天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冬至。 冬至這一日下雪了,在這種風(fēng)雪天氣中,明知府來了平城。 * 作者有話要說: 沒寫完也沒能早一點……qaq 給大家發(fā)紅包! 第86章 掙了大一筆銀子 方子差點兒泄露 雪是小雪粒, 伴隨著寒風(fēng)砸在人臉上,砸得生疼。 這種天氣,甚少有人愿意出門。 但平城不一樣, 明知府進(jìn)了城,發(fā)現(xiàn)大街上來來往往有不少行人。 這些行人雖形色匆匆,但身上穿的挺厚實,除了行人外,街上還有少量的馬車。 明知府忍不住感嘆, 連這種鬼天氣都有不少人出門,那平日里平城得熱鬧成什么樣。 他帶著人徑直去了縣衙。 明知府來的突然, 事先沒有和江知縣打招呼, 他到時,江知縣人不在縣衙,而是去了紅薯作坊。 今日是冬至, 按照習(xí)俗要吃餃子。 紅薯作坊工人多, 吃的是大鍋飯,這些工人和服徭役時一樣都是自帶的糧食, 這種大鍋飯,沒人舍得帶細(xì)糧,他們帶的都是粗糧。 但今日是冬至, 黎蕎給縣城的紅薯作坊捐了三千斤小麥面粉, 三千斤玉米面粉, 十四頭豬,讓紅薯作坊做兩摻面包子——工人太多, 廚子包不了那么多餃子, 但大包子勉勉強(qiáng)強(qiáng)是供得上的。 于是江知縣就挨個巡邏莊子去了, 看這包子有沒有落到實處。 明知府聽完縣丞的話, 制止了縣丞要去找江知縣的舉止,他打算親自去紅薯作坊走一趟。 平城的紅薯作坊其實是七個大莊子,每個莊子可容納三千人,明知府挑了個離縣城最近的,他坐著馬車,在寒風(fēng)中晃晃悠悠進(jìn)了莊子。 江知縣不在此處,他便沒公開身份,只是在負(fù)責(zé)人的帶領(lǐng)下,在莊子里四處轉(zhuǎn)悠。 莊子里都是土坯房,房間很大,不管是大通鋪宿舍還是大廚房亦或者是生產(chǎn)車間,每一處都很大,能容納很多人。 明知府對生產(chǎn)車間最感興趣,他隨意進(jìn)了其中一間。 這間房子很大,里面足足有一百多人,地面鋪的是土坯磚,一眼看過去,又整齊又干凈。 工人所使用的鍋碗器具也都很干凈,看得出是每日都清洗的。 至于這些工人,每個人頭上都包著棉布巾,防止掉頭發(fā),嘴巴上也戴著一塊布,那是口罩,防止說話時口水噴進(jìn)粉條里。 做粉條需要用到熱水,所以整個生產(chǎn)車間被白煙填滿,人待在里頭一點兒都不冷。 明知府在里面轉(zhuǎn)悠了一圈,很滿意。 出了生產(chǎn)車間,他前往晾曬粉條的區(qū)域,莊子里鋪的也是土坯磚,掃的干干凈凈,地面上只有雪粒。 晾曬粉條的區(qū)域滿是木架子,木架子上掛滿了粉條,這些粉條在寒風(fēng)中凍得硬邦邦的,表層掛著一層冰碴。 明知府抬手戳了戳冰碴,神色很滿意。 這會兒是中午,正是飯點。因為人多,所以莊子是錯峰吃飯。 明知府抬步去了大廚房。 大廚房里熱氣繚繞,擠滿了正在吃飯的工人,少部分?jǐn)D不進(jìn)去的便待在廚房門口。 吃飯時間短,而且宿舍是鎖著的,回不去。 所以工人們一般都是在這邊廚房吃飯。 今日的午飯是小米粥,玉米面餅子,兩摻面包子。 小米粥和玉米面餅子隨便吃,不限量,兩摻面包子一人兩個,每個有成□□頭那么大,里面的餡是蘿卜豬rou。 豬rou不多,大部分都是蘿卜,但因為放足了油水,再加上包子皮有一半都是白面,細(xì)膩暄軟,所以這些工人都挺滿意,不僅一口一口吃的很香,臉上還帶著笑。 明知府站在廚房門口,沒有進(jìn)廚房。 他沒有讓這個莊子的負(fù)責(zé)人跟過來,免得工人們吃的不自在。 而且,他想聽一聽工人們的心聲。 廚房門口的一群工人一手拿著包子,一手端著碗小米粥,一邊吃一邊閑聊。 他們不認(rèn)識明知府,但看明知府的穿著,應(yīng)該是個富商。 反正這里是廚房門口,不涉及到粉條方子,所以這些工人只瞧了他幾眼,便轉(zhuǎn)了注意力。 “黎蕎可真大方,竟然給咱們捐了這么多吃的,而且一個莊子兩頭豬!” 雖然說這兩頭豬分給三千人,一人還分不到一塊rou,但好歹是rou啊。 “黎蕎是我見過的最大方最有善心的富人,他有錢了舍得拉扯鄉(xiāng)親,他這樣的人就該天天發(fā)財,好人必須得有好報。現(xiàn)在我全家日日都為他祈福,希望他一直發(fā)財,這樣不僅他好好的,咱們也能跟著沾光。” 又有人這般道。 這人的話一出,立馬在人群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好家伙,還能這樣? 但細(xì)細(xì)一琢磨,這法子妙哇! 老天爺都曾在三柳村顯靈懲治趙二妞了,這說明老天爺一直在關(guān)注著三柳村。 若他們祈禱的多了,那老天爺肯定能聽到他們的心聲。 “黎蕎這樣的財主的確罕見,我今后也天天求老天爺保佑他,他配得上日日發(fā)財這種祈福?!?/br> “等下次我爹來看我,我就把這話告訴給他,讓他今后帶著全家一起給黎蕎祈福?!?/br> “我不僅祈禱黎蕎天天發(fā)財,我還祈禱他早點生兒子,生個兒子他的根才在這里啊。” 黎蕎和陶竹已經(jīng)成親兩年半了,但陶竹的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 現(xiàn)在整個平城的人都知道黎蕎肯定是要一路沖到殿試站在圣上跟前的,若黎蕎做官之后留在京城或者是去其他地方了,那別說是平城了,連三柳村和他都沒多大關(guān)系了。 黎蕎的爹娘不在了,余下的黎家人與他再親近,那也是兩家人,戶籍本是分開的。 至于陶竹,陶竹和陶家人沒什么感情,等于是斷親了。 這種情況下,若黎蕎和陶竹兩人留在外地,那夫夫倆和三柳村還能有多大聯(lián)系? 可若是兩人有了孩子,那就多了一層牽扯。 將來孩子回來尋根。 或者是黎家人想孩子了拖家?guī)Э诘娜ネ獾乜春⒆印?/br> 反正不管咋說,若是有了孩子,那黎蕎陶竹兩人與三柳村、平城的牽連會多一些。 不只是一個人這么想的,傳宗接代,這是根植于此時空所有人腦子里的本能。 可黎蕎對陶竹的重視,連瞎子都能看出來。 黎蕎走到哪兒就把陶竹帶到哪兒,大庭廣眾之下還經(jīng)常牽著手,一點兒都不在意旁人的視線。 而且,黎蕎連田契上都寫了陶竹的名字,現(xiàn)在黎蕎家的五百畝田地,一半都是陶竹的。 嘴巴上的甜言蜜語可以裝出來,但田契上加名字這事兒怎么都不像是裝出來的。 所以說,黎蕎不僅是嘴巴上看重陶竹,實際上也真的離不開陶竹。 這種情況下,誰愿意做惡人沖到黎蕎跟前說陶竹生不出兒子? 誰都不愿意! 但這個問題又是切切實實存在,是以,現(xiàn)在第一個人提到了兒子這一問題,其他人紛紛響應(yīng)。 陶竹趕緊生兒子啊,就算是生不了兒子,生個女兒或者是小哥兒也成,到時候和本地人來個娃娃親,那黎蕎與平城的聯(lián)系就更多了。 …… 明知府萬萬沒想到工人們的話題能拐到孩子上,他有些哭笑不得,搖了搖頭,他抬步離去。 以黎蕎的性子而言,甭管他和陶竹有沒有孩子,都會幫扶鄉(xiāng)親。 這些工人真的多慮了。 不過,這些人也是真心盼著黎蕎和陶竹能好好的,黎蕎的一番心意,不算白費。 明知府沒有多停留,他坐上馬車回了縣衙。 在縣衙吃了熱飯,又睡了會兒,一直到天黑,江知縣這才回來了。 江知縣見到明知府后大吃一驚,趕緊請罪。 明知府自不會怪罪,江知縣在這種天氣里在外奔波一日,還不是為了百姓。 明知府此次過來,有一堆事情要和江知縣商議,這其中牽扯到了黎蕎,于是江知縣連夜派人去三柳村,讓黎蕎明日來縣城。 黎蕎接到消息時他和陶竹都已經(jīng)睡下了,謝了來報信的衙役大哥并將其安置好,然后夫夫兩人回后院繼續(xù)睡。 兩人倒是不擔(dān)心什么,睡的香甜,次日天不亮便帶著衙役大哥出發(fā)前往縣城。 一夜過去,小雪粒變成了雪花。 但土坯磚路上沒有什么積雪。 因為這個時間點是望月樓運輸隊去三柳村的時間,所以附近的村民早早就把路上的積雪給清掃了。 不過,下雪天,路滑,牛車走的慢,他們花了一個多時辰才走到縣城。 兩人去縣衙見明知府。 明知府見著黎蕎,先算賬冊。 明知府不是從府城那邊過來的,他是從永興縣來的平城。 在去永興縣之前,他還去沛水等三縣轉(zhuǎn)了一圈,查了這三縣的賬本,把該分給黎蕎的銀子算了出來。 沛水這三個縣的知縣雖不如江知縣精明強(qiáng)干,但比永興縣的孫知縣好多了,江知縣把飯喂到嘴邊,這三個知縣知道張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