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寵夫郎 第11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小說大綱里的女主覺醒后(NPH)、炮灰滅世后穿進娛樂圈了(NP)、他是淹沒我的那片海、野性叛變(夾心餅干h)、熱吻凜冬、與和尚的婚后生活(古言,1v2)、成為廢人后仇家全都找上門(NPH)、人間傳奇,但含羞草、魁星亂(女尊np)、不配
平城這邊,九成九的百姓都是農(nóng)人。 農(nóng)人靠天吃飯,能富到哪里? 總之,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毫無特色讓他連土特產(chǎn)都尋不出的小縣城。 真的,平城這邊沒有任何特產(chǎn)。 這邊有的任何東西,隔壁縣都有。 因此,前兩年過年他給親朋好友送的年禮,全都是從府城采購的。 平城本地的實在是拿不出手。 當平城這種縣城的知縣,想整出一番讓圣上眼前一亮的政績,那真是比登天都難。 這三年來,他想禿了頭,也沒想出什么好法子。 政績不突出,那就無法升遷。 他自身也沒什么背景,他是寒門出身,前朝時他家也闊過,是個不大不小的世家,但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等盛朝建立,他家徹底沒落了。 沒政績,沒人脈,為避免走出圣上的視線,他原本想著,今年狠狠心,動用祖產(chǎn)去和吏部的官員拉拉關系,明年好選一個能讓他施展拳腳的縣。 但現(xiàn)在嘛。 平平無奇普普通通的平城,終于有拿得出手的土特產(chǎn)了! 靠著一個粉條,就可以讓平城的百姓比從前富裕一倍甚至是更多。 這就是他的政績! 在翰林院待了兩年,他大概能摸清楚圣上的心思:民富國安。 百姓富不富,這是考核官員的一條隱形標準。 所以,他還是得動用祖產(chǎn)了。 因為按照大盛的規(guī)定,知縣是三年一調(diào)任,他想繼續(xù)留在平城,那必須得托關系。 只要能留下,花費些祖產(chǎn)算什么,靠著粉條,他能讓圣上眼前一亮。 必須要支持三柳村的粉條大業(yè)! 江知縣下了命令,很快全縣城上百個村子的村長都來到了縣衙。 當然,離的遠的村子,即便是坐著牛車也要走上一天一夜的,來的就比較慢。 但這無所謂。 這不影響江知縣先對來得早的村長宣布三柳村收購淀粉一事。 一年兩次的賦稅,都是衙役親自去各個村子收的,所以,這些村子的村長和江知縣的聯(lián)系挺密切。 現(xiàn)在江知縣宣布了粉條一事,這些村長意外之后就是驚喜。 粉條在縣城火爆了一個多月,很多村長都知道粉條,現(xiàn)在三柳村要買淀粉,這是好事哇。 他們村子的紅薯也能變成銀子了! 甚至有個別村長拉著莊豐收的袖子,一臉心疼的問莊豐收咋不早下這個決定。 因為現(xiàn)在都臘月了,距離過年沒幾天了,家家戶戶種的紅薯也消耗不少了。 這多可惜啊。 但也沒人真的埋怨莊豐收,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雖然種紅薯的人家已經(jīng)消耗了不少紅薯,但這些人家里還留有一些紅薯。因為按照平城這邊的習俗,過年會炸紅薯丸子。 過年需要用到紅薯,那此時家家戶戶自然有紅薯。 莊豐收把紅薯淀粉的做法教給這些村長,這些村長便回了各自的村子,教村人做淀粉。 當然了,莊豐收也特意強調(diào)了,淀粉必須干凈,凡是有雜質(zhì)的,三柳村不收。 到時候白忙活一場,那可別怪他。 江知縣也同意這個條件,粉條是要成為平城的特產(chǎn)的,代表的是平城的臉面,也是他的臉面。 他不想丟臉。 江知縣發(fā)了話,眾位村長不敢不重視。 回到村子之后,向村民傳授淀粉做法時,著重強調(diào)衛(wèi)生問題。 這可是縣太爺發(fā)了話的! 縣太爺對普通村人的威懾力,那就好比老天一般,畢竟絕大多數(shù)村民這輩子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在他們活動的這片區(qū)域里,江知縣掌握著他們的賦稅徭役等生殺大權。 這的確是他們的天。 現(xiàn)在天發(fā)了話,他們不敢不聽。 于是,整個平城凡是種了紅薯的農(nóng)人,在這個本該是冬閑時期的臘月,突然就無比忙碌了起來。 六斤紅薯出一斤淀粉,三柳村以十五文一斤的價格收淀粉,若是能做一百斤淀粉,那就能賣一千五百文。 若是做兩百斤淀粉,那就能賣三千文。 這是一筆不小的錢,足以讓他們過一個富足的年。 所以,必須得甩開膀子加油干! 當旁人忙活著做淀粉做粉條時,黎蕎家的生活一如既往。 莊文回村之后,每隔一日便會來黎蕎家找黎蕎探討學問。 他將四書五經(jīng)三史三傳背得滾瓜爛熟,于是他便時常充當夫子,choucha黎蕎最基本的背誦情況。 也會考一考墨義。 黎蕎雖然買了四書五經(jīng)的注釋書,但注釋這個東西,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解,所以有不同版本的注釋書。 更絕的是,注釋書也有專門的注釋書。 這簡直跟套娃一般。 因此,并不是說拿著注釋書對照著四書五經(jīng)死記硬背就可以了,還得找夫子、同窗咨詢,看如今主流采用的是哪個版本的注釋。 莊文苦讀三十年,在這一塊自然能暫時充當黎蕎的夫子,為黎蕎傳道授業(yè)解惑。 但莊文也有不擅長的地方。 他身為地地道道的古人,去的最遠的地方便是府城,他對臺風、龍卷風、海嘯、地震這些自然災害,只有籠統(tǒng)的了解。 詢問私塾的夫子和同窗,夫子和同窗與他一樣,面對這古古怪怪的題目頭皮發(fā)麻。 黎蕎懂這些。 但黎蕎現(xiàn)在只能裝不懂。 之前做點心他可以說是從雜書上看來的,但這么多自然災害,用雜書肯定糊弄不過去。 所以,他只能發(fā)揮精湛的演技,做出苦思和犯愁的模樣,與莊文一起皺眉。 這日,臘月二十六,去割rou。 下午莊文來時,黎蕎正待在廚房里燉rou。 他活了兩輩子,這是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新年,因此自打祭灶之后,他每日讀書的時間就少了許多。 書可以等年后再讀。 但年前熱熱鬧鬧的準備工作,他必須和陶竹一起做。 黎蕎燉rou加了不少大料,莊文剛進院門就聞到了濃郁的香味,他忍不住深吸兩口氣,香死了! 他今天一定吃了燉rou再回家。 黎蕎透過廚房的窗戶,瞧見莊文來了,便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咳,他剛才正夾著一根油條,非得要和陶竹一起吃。 當然,一起吃指的是他和陶竹各咬著油條的一端。 陶竹臉頰上染著淡淡的紅,視線一轉,也看到了莊文,便推他出去:“文哥來了,別鬧了?!?/br> “行,那晚上時咱們?nèi)チ茉¢g鬧?!崩枋w笑瞇瞇的點頭。 陶竹聞言,雙頰的紅暈更重,但眼瞅著莊文要進廚房了,他便沒接黎蕎的話,而是轉身拿了兩個盤子,分別裝了今天剛做好的糯米藕和炸藕合。 “文哥,今天有人送來了一板車蓮藕,黎蕎按照書上寫的做法做了這兩道吃食,你嘗一嘗?!?/br> 陶竹把盤子遞給黎蕎,讓黎蕎帶著莊文去后院書房。 黎蕎應下,臨走前還用口型說了淋浴間三個字。 陶竹讀懂他的口型,直接“啪”的一聲將廚房門給關上了,大白天的,羞不羞。 但關上門之后,想到淋浴間的奇妙,他臉上的熱氣怎么都下不去。 這新房子最妙的設計,便是淋浴間了,只感受過一次,那這輩子都忘不了。 “你這小日子不錯,有人送吃的,你也能整出好吃的?!?/br> 莊文沒看到黎蕎和陶竹的眉來眼去,他瞧著盤子里只看外表就很誘人的吃食,忍不住笑著開口。 “這是鎮(zhèn)子那邊的牛家莊送來的,牛家莊今年種了不少紅薯,賣了錢,今天便派了人隨著鄭叔一起過來送藕了。待會兒你回去時帶回去幾斤,我家吃不完。” 黎蕎解釋。 “行?!鼻f文沒和黎蕎客氣。 現(xiàn)在給黎蕎送年貨的人太多了,除了外村的,還有本村的。 三柳村的人靠著紅薯作坊,在這個冬天著實掙了不少銀子,自從紅薯作坊不做淀粉只專心做粉條之后,一日最多竟是能做一千五百斤的粉條。 這么多粉條,完全不用擔心銷路。 除了平城的人想買,商販也想買。 在這種情況下,村人自是想感謝黎蕎。 雖然黎蕎明確說了他不收鄉(xiāng)親們的東西,但從前的不收和現(xiàn)在的不收不是一回事,因為現(xiàn)在要過年了。 大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