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養(yǎng)生系統(tǒng)(慢穿) 第526節(jié)
她見路面有很多賣賣報紙的小童,應(yīng)當(dāng)是對長安熟門熟路的本地人。她忍著rou疼,咬牙花了五文錢買一份報紙,順便問:“這位小哥,請問你知道應(yīng)國公夫人住在哪里嗎?我是她的長女,姓武,回來認(rèn)親的……” “應(yīng)國公夫人?”小哥撓了撓頭,他琢磨著好像有點熟悉,“應(yīng)國公夫人……不就是東家夫人的娘家嘛!” 郭孝慎娶了武家三囡,又長年累月奉養(yǎng)丈母娘,在坊間是出了名的孝順女婿。只要是聽說過的人,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 若非他是商人,說不定能舉孝廉,混個官職玩玩。 賣報的小子在前頭帶路,把武順一家三口帶到郭家的書坊。武順旁敲側(cè)擊打聽清楚,心里又是一番羨慕,原來大名鼎鼎的《大唐周報》由她的三妹夫在長安售賣,一看就很能掙錢。 話說三囡結(jié)婚的時候,曾給她寄了一封信,講了大概。她見meimei嫁給商人,嗤笑一聲,瞧不起人,連回信都沒有捎過去長安。 誰知道人家現(xiàn)在過著好日子,反而她成了寡婦。 “阿娘,我餓,我餓?!?/br> “阿娘,我想吃古樓子,我走不動了?!?/br> “等會兒見到你們?nèi)谈?,問他要,他肯定會請你們吃喝的。”武順給倆娃一人賞了一個暴栗,“走快點,好趕上中午吃飯呢?!?/br> 郭孝慎在書坊看報紙,沒想到外頭說有美貌婦人帶著兩個孩子來找。他心中一驚,他可沒有在外面干壞事,為什么有人找上門來? 別是看到他發(fā)財,想要訛詐他的吧? 他心情不悅,臉上卻不顯,掛上商人職業(yè)的微笑。外頭招呼的小伙計給三人倒了茶水,這一家三口看到他過來,眼中居然泛著淚花! 郭孝慎:果然是碰瓷的! 八歲的賀蘭敏之跑過來,像是小旋風(fēng)似的抓著他的手,抓得都紅了。小孩大聲地干嚎:“三姨父,我好餓,我要吃rou,吃烤羊rou——” 見哥哥跑出去,賀蘭敏月坐在武順的懷里,跟著哭得慘兮兮的:“三姨父,我餓,我要吃甜糕,還要穿長安的漂亮衣服!” 郭孝慎:吃,吃屁?。?/br> 不對,為什么這兩個小崽子喊我三姨父? 武順拿帕子半遮臉,頭戴白絹花,是一番秀氣的美麗。她見書坊所有人都看著他們,不覺得難堪,落淚道:“三妹夫,妾身姓武,是阿娘的女兒。女兒不孝,多年未能盡孝于阿娘膝下,我對不住阿娘啊……” 郭孝慎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就是三囡說的,早年嫁出去的武家大jiejie?哭得跟唱戲似的,怎么如此做作? 他曾經(jīng)埋怨丈母娘不公平,老人家把武娘娘生得那么美,三囡的容貌卻比二姨子差上幾分。 現(xiàn)在他不怨了。 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大姨子是個坑,人不但沒有三囡年輕懂事,而且還沒有腦子。 “有話好好說,莫哭,莫哭?!彼€沒有子嗣,實在是不會哄孩子,“某帶你們?nèi)フ野⑵牛ㄍ馄牛?,阿婆那里有rou吃,有玩的。” “真的?” 賀蘭敏之的哭聲頓時收了,他回到母親的懷里,說要快快去找阿婆。 武順正合心意。 郭孝慎怕熊孩子,給母子三人叫了一輛車,他自己騎馬過去找丈母娘。楊氏與長女好多年沒有通信來往,她一眼就認(rèn)出來長女,張嘴就罵:“你這個狠心的,你不要娘,娘也不要你了……” “阿娘……” 武順rou眼可見的有些尷尬,她原想著過自己的日子便好,哪里有顧及母親和兩個meimei?她成親后隨賀蘭越石到外地當(dāng)官,以為這輩子和娘家的來往不多。 一想到送年禮回家,會落到武元爽武元慶兄弟倆的手里,她干脆連年禮都不送了。 郭孝慎喊了腿腳快的伙計給三囡送口信,很快三囡趕過來娘家。 她看著抱頭痛哭的楊氏和武順,再看看在進(jìn)屋子到處翻東西的賀蘭敏之和賀蘭敏月……她木著一張臉,竟然沒有太多的感覺。 姐妹相見,有激動嗎? 好像沒有,武順出嫁的時候,她的年紀(jì)太小,和長姐的感情不深。 見到外甥和外甥女,她高興嗎? 好像也沒有,兩個熊孩子問她要禮物,一臉“你不給我就哭給你看”的表情。 三囡扯了扯嘴角,她把手腕上的玉鐲擼下來,塞給賀蘭敏之。又摘下耳朵上的銀耳墜,戴到賀蘭敏月的小耳洞上,這才算完。 這下誰受得住?。?/br> 她把郭孝慎拉到一旁,拼命打眼色說:“書坊那邊不是要你忙活嗎?莫要耽誤了圣人的大事!長姐好不容易到長安,總要和阿娘親近一番的……” 你可別留下來了,再在這兒拄著,要破財! 郭孝慎領(lǐng)會到妻子的意思,借口生意要忙,騎馬跑得比誰都快。 大姨子這番回來的架勢,絕對是要吃大戶的。有圣人這位便宜連襟在前頭扛著,他能縮就縮,不當(dāng)好漢。 他養(yǎng)丈母娘,是敬老,丈母娘沒有親生兒子,他便是楊氏的半個兒子。若是他連大姨子都養(yǎng)著,傳出去不好聽??! 不知道的人,說不定以為他和大姨子有什么不正當(dāng)男女關(guān)系…… 三囡在楊氏家里陪著,笑得臉都僵了。她當(dāng)慣了老板娘,雖然穿得不如達(dá)官貴人精美,但手頭是有錢的。她打算叫一桌胡玉樓的好酒菜,要給長姐接風(fēng)洗塵。 “三姨,我要吃rou,吃烤羊rou!” “三姨,我要吃甜糕,吃甜糕?!?/br> “三姨,怎么可以沒有魚膾?” “魚膾魚膾魚膾——” 兩個小孩圍著她,爭搶著點菜,完全把自己當(dāng)主人,當(dāng)真是一點兒都不怕生。三囡與武順好多年沒見,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客氣地問:“長姐要吃什么,只當(dāng)是自己家里便是?!?/br> 武順擦了擦泛紅的眼角,弱弱地說:“三meimei,你姐夫去了不足周年,我苦啊。再想起耶耶,還有當(dāng)年我們團(tuán)聚的時光,我實在是食不下咽啊……” 三囡:你吃不吃得下,我看不出來。但是你家孩子的胃口很好,我看出來了。 姓賀蘭的兩個小崽子,完全沒有給生父守孝茹素的意思。 本來孩子小,要他們長期吃素,太為難人了??墒侨锢溲矍浦鴰兹舜篝~大rou的樣子,總覺得心里不舒服。 小男孩鬧著要吃烤rou,大概羊腿上有一點兒烤焦了,咬了一口,嚼了兩下,又吐回裝烤rou盤子上。小姑娘沒吃過魚膾,嫌腥,噗噗噗地吐到席上。 長姐說沒胃口,她倒是沒少吃。 只有三囡是真的倒胃口。 這么被人嚼過的擱桌上,白的紅的,誰吃得下?。?/br> 她微微扭過頭去,喝了一盅茶,沒有心思再吃。楊氏見兩個外孫如此做派,欲言又止,最后沒說出來。 算了,孩子們才第一天到長安,不是說教的好時候。 武順也不管管! 武順在旅途中省吃儉用,好不容易逮著親娘和meimei買單,開懷暢吃,連唇上的胭脂都吃得失色。她吃得舒坦了,才說出自己的來意—— “阿娘,我與二囡好多年沒見,做夢都想起她小時候的嬌氣模樣。聽聞她懷孕了,我想去看望她,全了姐妹之間的情誼?!?/br> “相公去后,我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若是能得二囡的庇佑,不但是我的福氣,還是敏之和敏月的福氣……” 正在喝茶的三囡沒忍住,“噗——”的一聲,全噴到帕子上。 你也知道你剛死了男人? 二姐懷著孩子,正是要緊的時候,你一個寡婦沖撞過去,也不怕害了二姐? 作者有話說: 歷史上武順這一家真的心里沒點逼數(shù),大概是拿智商換的美貌。 若是好好抱女皇大腿,肯定能活得好好的。武順和她的女兒賀蘭氏非要跟女皇搶男人,瞅上李治這塊大肥rou。 第491章 李治不頭疼(30) ◎武婕妤拒絕外甥女入宮◎ 武順想要入宮的請求, 蕭靖很快就知道了。 “舅舅,你見還是不見?” “見, 怎么不見??!” 他斜著眼看過去, 看得張嫣的心里一顫,武娘娘的威勢真是越來越大了。他叉著腰,很不高興地說:“我啊, 到底想看看某人的韓國夫人和魏國夫人,長什么樣子的?!?/br> “你呀……” 張嫣哭笑不得,他這是吃醋了。 按照歷史的軌跡, 武皇后發(fā)跡之后, 經(jīng)常召jiejie武順入宮陪伴,連帶外甥女賀蘭敏月不時在李治跟前露面。這一來二去的,大家熟悉起來, 男女之間不禁產(chǎn)生點那個意思。 趁著武氏懷上李賢的時候, 李治暗地里跟武順看對眼,偷偷好上了。李治本人特別會玩,他不敢把武順封為妃嬪,卻將她冊封為韓國夫人。 正常來說,妻憑夫貴,母憑子貴,只有某位大人獲封韓國公的爵位, 他的妻子或母親才能被稱呼一聲“韓國(公)夫人”。可是武順一個喪偶的婦人,她的前夫賀蘭氏并無過人的功績,她憑什么當(dāng)韓國夫人? 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武順是圣人的情人, 等閑男子不會再去招惹她。只因她嫁過人又帶著孩子, 再加上武皇后這一層關(guān)系, 皇帝不好明目張膽地將她納入后宮。 不僅是武順備受寵愛,等再過幾年,武順的女兒賀蘭氏長成大姑娘,這閨女又跟李治看對眼—— 皇帝這狗男人,怎么瞧怎么順眼??! 賀蘭氏絲毫不顧忌皇后姨母的面子,她經(jīng)常出入宮闈,被李治冊封為魏國夫人。而上一任魏國(公)夫人是誰? 是李治的廢后王氏她娘,李治曾經(jīng)的丈母娘。皆因王皇后的父親獲封魏國公,所以她娘是魏國(公)夫人。 反正高宗皇帝不嫌丟臉,他對待這種不能娶回來的情人,給予x國夫人的封號。以至于他的親孫子、后來的唐玄宗李隆基有樣學(xué)樣,也是如此對待楊貴妃的三個漂亮jiejie。 楊貴妃的三個jiejie,分別被冊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風(fēng)頭之盛,當(dāng)時的大詩人杜甫忍不住寫詩諷刺: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連憂國憂民的老杜都看不過眼,這事兒影響得多大啊。 不過,這是好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蕭靖穿上一身深紫色的圓領(lǐng)袍,豎著單髻,幸好唐朝民風(fēng)開放,貴族姑娘穿男裝多的是,這樣的打扮不算出格。他選了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斜斜地靠在軟枕上,準(zhǔn)備接見了從娘家來的jiejie和大外甥。 他的情緒不算太好,容娘察覺到了,小聲地問:“娘子課要吃點什么?酥山?羊乳酪?還是杏仁粥?” 小姑娘懂事,娘子往日里經(jīng)常說:沒有什么是一頓吃的解決不了。 如果有,那就是兩頓。 她知道娘子見到家人不高興,好多人都說血濃于水,后宮的妃嬪見到家人應(yīng)該高興的。也不對,反正她見到耶耶和后娘,她沒有多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