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yī)生,別慫! 第1399節(jié)
甚至,很多媒體人已經(jīng)開始纂寫稿子,發(fā)表了出去。 “陳南才華橫溢,但可能依然抵不過成名已久的吉本東野!” “用中國的一句古話來說,姜還是老的辣!” “華燃股份,最終就會落在誰的手里?!” “陳南,很可能要在這里,遭遇人生滑鐵盧!” “陳南的一次慘敗,可能即將到來!” “……” 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言論聲音越來越大,關(guān)注陳南和吉本東野的這一次挑館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甚至,就連不少國家和資本勢力,已經(jīng)開始嘗試和吉本家族,以及若山家族接觸了。 他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華燃的股份! 為此,他們愿意出高價,甚至于拿出不同的資源來兌換。 可想而知,這樣的局面下。 陳南和吉本東野的壓力會有多大?!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 陳南坐在椅子上,感受著現(xiàn)場的氣氛,內(nèi)心其實也在反思,到底自己錯了沒有? 在外面的張柏林其實已經(jīng)著急壞了! 最后一關(guān),同樣也是陳南最后的機會了。 若是真的輸了,可真的就完了…… 第二關(guān),稍微遜色一點。 但是,輸了就是輸了,沒有什么可爭辯的。 第三關(guān),只要陳南贏了,這一切,都不晚。 挑館要過三關(guān)! 任何一關(guān)被卡,都沒有問題。 張柏林甚至覺得,陳南可以取巧取勝。 第一關(guān)的時候,陳南本來就猶豫,患者有沒有慢性腎炎,而他第二關(guān)在推拿的時候,毫無疑問的,多了慢性腎炎的治療手法。 可是! 第三關(guān)! 如果陳南聰明一點,是可以放棄這一點的,他只需要賭一次,便可以了! 可是……陳南會賭一次嗎? 會選擇這樣的方法嗎? 張柏林不知道…… 而陳南自己,都有些猶豫。 坐在這里,陳南閉上眼睛,靜靜的思考起來。 他對于患者的猜測,是有慢性腎炎的,這是基于中醫(yī)理論和大量病例診斷帶來的經(jīng)驗。 而若是沒有呢? 這該怎么辦? 陳南開始思考起來。 第三關(guān),比的肯定是方藥。 這意味著,兩人的方藥不同,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一些。 自己該怎么選擇? 陳南猶豫了! 不對…… 陳南忽然睜開眼睛。 他想錯了一點。 那就是患者慢性腎炎的由來。 按照陳南推測,西醫(yī)理論解釋:患者的慢性腎炎是因為糖尿病對于腎臟微小血管的破壞造成的。 而如果使用推拿手法,其實對于血糖的改變,可能不會太明顯。 但是…… 如果用藥物的話,就不一樣了。 用中醫(yī)理論解釋的話,患者的腎炎,原因并非僅僅只是腎氣不足,腎水泛濫所導(dǎo)致。 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體內(nèi)陰陽平衡改變導(dǎo)致。 而心火熾盛,需要用滋陰藥物,而腎水泛濫,需要用腎陽的藥物。 如此之間的判斷,就遇到了一些障礙。 使用藥物,能使用的藥物太多了。 藥物進(jìn)入體內(nèi),是各行其道,各司其職的。 而推拿,陳南說句實話,他還真的沒有這樣的把握。 他的元老之術(shù),并非圓滿,也并非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稱心如意。 想到這些,陳南內(nèi)心明了了。 他這一次,完全可以取巧,但是并非是因為考核的原因取巧。 沉思良久,內(nèi)心也終于豁然開朗起來。 他的眼神,此時也更加堅定了。 而吉本東野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休息之后,整個人也恢復(fù)了過來。 其實,競爭到此時此刻。 他也意識到,自己真的低估了陳南了。 這小子的技術(shù),比起自己真的不遑多讓。 若是再給他一段時間,他真的再次找挑館,自己能接得住嗎? 這是一個疑惑! 而且,吉本東野根本想不通,陳南是怎樣能在如此年紀(jì),掌握這樣豐富而且需要大量臨床經(jīng)驗積累才能獲取到的知識和技能的呢? 真的是一個可怕的年輕人。 可惜??! 吉本東野看了一眼陳南,搖了搖頭。 非吾族類,其心必異。 更何況,你已經(jīng)站在了我的對立面。 咱們兩人…… 今日,只有一人,能安好的離開…… 吉本東野深吸一口氣,看了一眼時間,差不多了。 而這個時候! 關(guān)之德站起身子,大聲說了句: “第三關(guān)!” “聞香識藥,租方而治!” “時間:10分鐘!” “十分鐘內(nèi),你們要給患者配制出一副中藥?!?/br> “但是,前提在于……你們必須要蒙上眼睛?!?/br> 此話一出,頓時周圍眾人都傻眼了。 蒙上眼睛?! 這……這怎么可能?。?! 這蒙上眼睛,怎么稱藥物重量??? 一時間,大家都紛紛對視起來。 于眉等人也不免深吸一口氣,感覺震撼無比。 說實話…… 這一次的挑館,難度真的高! 甚至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高! 于眉不是沒有見過高手挑館,那當(dāng)初吉本東野登上杏林圣手榜第七寶座的時候,于眉就有幸參與。 他親眼見證了很多次的高手挑館。 但是…… 他卻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高難度,高要求,高門檻的考核。 難度甚至已經(jīng)不能說是難了,應(yīng)該說是……離譜! 因為,現(xiàn)在很多醫(yī)生,對于藥物并不了解,即便了解,能做到聞香識藥? 這無疑是需要多年的積累,甚至需要對藥學(xué)有著豐富的認(rèn)知,這才有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