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7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錯把逆臣當(dāng)情郎、咬不動的甜栗、晚秋、[父女]酩酊、圣母的下場(np)、禁錮(火葬場 NPH)
可是…… 可是這么一來,萬一有個萬一…… 多年失寵,十三早已經(jīng)失去以往的意氣風(fēng)發(fā),那點年少時幼稚的小想法也都消失殆盡。如今細(xì)細(xì)看過諸位兄弟、反復(fù)比對之后,他發(fā)現(xiàn)不管是從私情還是國情上來說,四哥都是當(dāng)仁不讓的最佳人選。 他也愿意做四哥的賢王,不讓大清落在瞧著風(fēng)光霽月,實則滿肚子小心眼的八哥手里。 于是幾經(jīng)斟酌,到底還是說讓四哥留在京中以防不測。 江南什么的,他去就好。 胤禛雖沒有采納他的想法,但卻深深記住了這份情。想著十三弟文采武功皆是兄弟們之中的佼佼者,若有一日他能如愿以償,必定重用之。 除了十三外,老十也表示愿意跟四哥一道同甘共苦。 幫皇阿瑪分憂。 不愿意他趟進(jìn)這趟渾水里的貴妃娘娘笑,當(dāng)著皇上的面便對自家兒子大開嘲諷:“就你,還給你四哥幫忙,替皇阿瑪分憂?乖啊,你要是真有這個心,就好好留在京城,莫跟去添亂?!?/br> 胤俄覺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侮辱,趕緊求皇阿瑪替自己做主。 不想他老人家竟然認(rèn)同點頭,也覺得他跟去不但與事無補,還得添不少亂。于是果斷回絕,將九哥派了去。 看得胤俄直扶額:“長生天??!皇阿瑪竟然覺得四九湊在一起,除了打架之外,還有可能合作嗎?” 原則上確實不行。 有剃毛剪辮之仇在,基本上,老九瞧見胤禛就不煩別人兒。 但是他的經(jīng)商夢做了這么多年,一直也未能變成現(xiàn)實。老四往江南,除了鹽政之外,還有海貿(mào)事宜,關(guān)乎著他心心念念的經(jīng)商大事。 而且皇阿瑪說了,只要他能盡一個皇子阿哥的本分,踏踏實實跟老四倆把這事兒辦好了。 他老人家就法外開恩,允許他在不利用身份之便欺行霸市、搞惡意競爭的前提下,合乎大清律要求的同時從事商業(yè)。 如此驚天香餌一出,別說是跟老四一起辦差了,就算現(xiàn)在讓胤禟抱著胤禛的冷臉啃一口,他都不帶有半點遲疑的。 給他幫手,給皇阿瑪當(dāng)眼線? 可以可以,他都可以!保準(zhǔn)詳實可靠,原原本本地都記下來,絕不錯過老四的任何小動作。 老九這邊興致勃勃地收拾行囊,胤禛也在對福晉、對兒子們仔細(xì)叮囑。就怕自己孤身在外,福晉跟孩子們有什么應(yīng)付不來。 一切都井然有序中,只有德妃慌了神。 老兒子當(dāng)上了副將也不改其志,把當(dāng)鐵帽子王當(dāng)成畢生理想。明示暗示皆不成,皇上的態(tài)度也明顯擺出來。 無奈間,她只好轉(zhuǎn)變心思,嘗試去燒胤禛這個冷灶。 結(jié)果還未開口呢,他就自請往江南了? 這要是有個萬一…… 德妃皺眉,趕緊著人往雍親王府傳令,讓他往永和宮覲見。 第217章 母子過招前無古人值得驕傲,真后無…… 傳話之人到的時候,雍親王府上下都愣了。 畢竟,十四阿哥出征在即。按理說,德妃娘娘應(yīng)該正為他忙前忙后,無假他顧??!這怎么好端端的,還傳自家爺/阿瑪進(jìn)宮呢? 弘陽甚至騰騰騰一溜小跑,抬頭瞧了瞧外面的天空:“太陽好好的,沒有打西邊出來誒!那……” 瑪嬤為何找阿瑪?shù)暮笤掃€沒說出來,就被大哥死死捂住了嘴。 烏拉那拉氏趕緊欠身行禮。 上次選秀皇上來來回回斟酌許久,感覺哪家閨秀都有些配不上他乖孫子。到最后,也沒定下來弘暉福晉的人選。又三年過去,三十六年生人的弘暉今年都虛十九了,烏拉那拉氏這當(dāng)額娘的能不著急嗎? 這些日子就頻頻往宮中,想著盡可能地多見見待選秀女。 多做些了解。 免得瞧資料、看風(fēng)評都千好萬好,娶進(jìn)門來才知道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她這一顆心都撲在給大兒子選媳婦上,家中諸務(wù)不免懈怠了些,竟讓小弘時說出這等但凡傳出去就是個大不孝的話來。 就…… 好在夫妻多年,王爺素知她秉性。否則的話,這小失禮搞不好就弄出大問題來。 可事實上,雙方關(guān)系生疏,哪有只怨一個人的道理呢? 連胤禛自己聽到生母傳話,都不由有些怔忪。 也不怪弘陽…… 不過這話可不能說出來,助長臭小子囂張氣焰。于是,胤禛只扶起自家福晉:“孩子犯錯,好生管教便是,福晉何必致歉?姨母常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可見先賢都認(rèn)為當(dāng)阿瑪?shù)牡迷诮逃⒆臃矫娉袚?dān)更多責(zé)任。若弘陽這小子不好,也是爺沒教好,福晉不必自責(zé)。” 烏拉那拉氏笑,心中萬千感謝姨婆婆。 多虧了她這些積極正向的引導(dǎo),自己才能成為皇子福晉中最輕松愉悅的一個。 比起隔壁那一院子妾室格格,還被皇上摁頭妒婦的八弟妹。咸安宮內(nèi)被連累了一輩子,連生病都要被借機謀劃,差點被生生嚇?biāo)赖亩┳印?/br> 她真是幸福的太多太多。 不過…… 烏拉那拉氏垂眸,十一歲大婚至今,攜手并肩半輩子。胤禛就算隱藏的再好,也注定會被枕邊人發(fā)現(xiàn)端倪。 帳殿夜警、張明德案、喇嘛詛咒、共推太子、斃鷹案、礬書案…… 這一樁樁下來,無疑使皇上對諸皇子的防備空前加劇。 奪嫡二字說來簡單,實則如火中取栗。 必定危險萬分。 可自家爺滿腹才華,胸懷天下。雖一直不顯山露水,只以賢王為目標(biāo)。可遍觀諸皇子,實際上數(shù)他的功勞最大。 先皇后養(yǎng)子的身份,也讓他在諸皇子之中,出身僅次于二阿哥。比貴妃娘娘所生的十阿哥比肩。皇上亦稱其孝,每有褒獎。 排除幾個不可能,余下的皇子之中還真就數(shù)他最靠譜、贏面也最大。 因此種種,烏拉那拉氏自是支持自家夫君青云志的。 也暗下決心,要把王府中大小事務(wù)整理的妥妥當(dāng)當(dāng),讓王爺再無后顧之憂。如今兒小弘陽這般童言無忌事,再不能發(fā)生。 感受到她這默默支持的胤禛笑著拍了拍她肩膀:“小四還小,慢慢教便是。只是此后爺不在京城,福晉便不免多費些心了?!?/br> “王爺客氣,這本就是妾身分內(nèi)之事。” “這些年有福晉,爺實在省心不少。以往常聽姨父說感謝皇阿瑪賜婚,爺還不以為然。覺得他堂堂男子,也太矯情了點。如今方知,確實妻賢夫禍少。感謝皇額娘,病重之時,不忘為爺千挑萬選定下如福晉這般賢妻?!?/br> 烏拉那拉氏:!?。?/br> 震驚到以為自己出現(xiàn)了幻覺。 抬眼一瞧,就看三個兒子也正恍恍惚惚著。而口出非常言的某人已經(jīng)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說是不好讓娘娘久等。 要不是那慣來規(guī)矩,好像用尺子量過的步子有些凌亂,烏拉那拉氏還真就信了。 永和宮中,素來淡定的德妃娘娘已經(jīng)往宮門口瞧了幾次。 雙眉緊鎖,不停想著措辭。 沒辦法。 主觀也好,客觀也罷。 終歸是這兒子自打出生以來,就未養(yǎng)在她膝下。先皇后過世之后又…… 總之,他們娘倆雖然有些默契,但母子感情確實生疏。 平時聊個家常都能尬住,更何況這種關(guān)乎身家性命的奪嫡大事?德妃合理懷疑,為策安全故,他不管有沒有這個心思,都會斷然否認(rèn)。 寧可不要她這個助力,也拒絕與她交心。 就好像前頭年羹堯的妹子一樣,多好的助力??!說推就給推了,讓她想起來就扼腕。 真·若不是十四側(cè)福晉的位置已滿,若不是事情做得太明了怕惹皇上忌憚。她都恨不得親自出馬,將人安排給老兒子。 何至于便宜了裕親王保泰? 思緒紛亂之間,胤禛就已經(jīng)過了永和門,到了永和宮。撩起袍角跪下來:“兒子胤禛給德額娘請安,德額娘福壽康寧?!?/br> 得,就這么個稱呼,就讓德妃瞬間無奈又冷靜。 揮帕子的手都有些無力了:“起磕吧。眼見著選秀結(jié)束,弘暉福晉的人選也馬上就定下來。那孩子康熙三十六年生,如今都虛十九了,正經(jīng)老大不小。婚事一旦定下,就該趕緊張羅著大婚了。你這當(dāng)阿瑪?shù)牟徽f幫兒子張羅著些,怎么還在這個時候遠(yuǎn)行江南?” 胤禛困惑眨眼:“有皇阿瑪指婚,內(nèi)務(wù)府、宗人府cao持、福晉掌舵,也用不著我非得留在京城吧!” 德妃:…… 想說需不需要是一方面,關(guān)鍵是,這個關(guān)鍵的時候你真的不能走。 但他們母子感情在那里,簡單的話卻不方便簡單說。 她只好又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方向去扯,著重往胤禛的安全上說。 然后,她的好大兒又給她跪了:“兒子多謝德額娘掛懷,但兒子身為大清皇子。自小便受皇阿瑪教導(dǎo),受天下百姓供養(yǎng)。自然也該為大清興旺發(fā)達(dá),而獻(xiàn)出自己的力量。十四弟比兒子還小幾歲,都能為了打擊策妄阿拉布坦,揚我大清國威而悍然奔赴前線。兒子這當(dāng)兄長的,豈能落后太多?” 這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直接說到德妃淚目:“罷罷罷,兒大不由娘。你們一個個的翅膀都硬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了。為娘說不動,也管不聽。只是……” “去年冬日,你們皇阿瑪就被老八氣得不輕。前頭二阿哥又……皇上當(dāng)年,可是中過風(fēng)的。你就不怕……” 話沒說完,胤禛便讓她慎言。 皇阿瑪乃是真龍?zhí)熳?,受命于天,自有長生天庇佑。 德妃嘴角微抽,想說秦始皇還把受命于天,即壽永昌八個字刻在玉璽上,也沒耽誤他突然間就暴斃在巡游的路上啊! 歷朝歷代,哪個皇帝不盼著萬歲萬歲萬萬歲? 實際上,如當(dāng)今這般能在位五十年不止的,不足一巴掌之?dāng)?shù)。 眼看著臨終末晚,咱們得善于自謀呀! 不然過了這個村,再沒有這個店。再回首,就只能對旁人拱手稱臣了。稱臣不要緊,萬一上位的那個與自己關(guān)系不佳,或者干脆既賢妒能。那就別說賢王,連閑王能不能有命當(dāng),都是未知之?dāng)?shù)了。 身家性命,都寄托在旁人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