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魚后我被迫上位了 第9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七零嬌嬌知青太會撩,糙漢臉紅了、色色網(wǎng)紅的大肌肌飢渴癥、委芳塵
寧氏雖然偏心,但吃過的鹽都比小輩們吃過的米多,對她是真心還是假意能分辨出來。 燕明月真的孝順,那她也愿意對這個孫女好些。 寧氏手里有不少東西,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不如給小輩們,說不定等她不在了,這些孩子看見東西還能想起她的好來。 但燕明月偶爾會要些不貴重的,而且她從不留飯,她心里一直對蘇小娘有愧,盡管事情不是自己做下的,可那是她的弟弟和小娘,怎么可能撇干凈。 因為這事,她都不敢見母親和五meimei。 初五請安那天,燕明月一直低著頭,請完安,就直接回院子。 一連幾日,她都沒去過正院,在年前,她常去的。 燕明蕎吃過中午飯就回了正院,她也沒見二jiejie。 沈氏道:“你二姐出門送人了?!?/br> 雖然兩人之間夾雜著許多不可明說的東西,但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這讓沈氏怎么能不高興。 鎮(zhèn)北侯一年到頭在盛京的時日還不足一個月,兩人也定親了,去送送就送送。 沈氏覺得沒有壞規(guī)矩。 送人,那應(yīng)該是未來姐夫。 燕明蕎拖長尾音哦了一聲,“母親,那我回屋了!” 還沒到睡午覺的時辰,燕明蕎打算再看會兒書,她沒看傅先生布置的書目,而是選了幾樣關(guān)于農(nóng)產(chǎn)、品茶、制瓷的書看,這幾本書,都和經(jīng)商有關(guān)。 玉芳齋兩個分店都已經(jīng)開業(yè)了,等四五月份,烤鴨鋪子在趙老板的經(jīng)營下也會開業(yè),到時候光等著數(shù)錢就行了。 用不著cao什么心。 這幾樣生意姐妹倆已經(jīng)摸透了,就是要有好的方子,然后租鋪子費事些,要選地段,然后找個靠譜的掌柜開業(yè)就行。 若是換個芯子再做別的生意,肯定也有賺頭,但燕明蕎覺得,一直這樣重復(fù),銀子是多了,但對她好像沒什么增益。 而沒嘗試過的東西,就算做不成,那起碼能長教訓(xùn)。她有銀子,只要不去賭錢,就算賠本也賠得起。 有句話叫做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現(xiàn)在不長教訓(xùn),等以后再吃虧,那得吃大的,不如現(xiàn)在挑小虧慢慢吃。 所以,燕明蕎想去試試。 但燕明蕎也沒有貿(mào)然去進(jìn)貨倒賣做生意。 她如今了解到的做生意,就是南來北往,利用差價賺錢。當(dāng)然一份差價很少,不可能差幾兩幾十兩銀子,還是要靠量多取勝。 做生意嘛,肯定也有揣摩不好局勢血本無歸的,這做生意有賺就有賠,燕明蕎雖然沒有賠過錢,但也知道會賠錢。 就點心鋪子,城南去年新開兩家,倒了兩家。 小的生意有做鄰村鄰縣的,大的天南地北的都有,要雇商隊、請鏢頭,還要建碼頭買航運線,上下打點商人頭頭和官員,燕明蕎要學(xué)的東西還有很多。 最主要的是當(dāng)初趙老板說的,打點好關(guān)系,路子會好走許多,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若非她和二jiejie背后有燕國公府,有母親,生意也不會這么好做的。就算出了問題,都不知道是哪兒出了事兒。 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從這幾日開始看。 做生意至少要選一樣做,糧食不太行,這陰天下雨,運送不方便,容易賠錢。瓷器沒經(jīng)驗,若是不小心弄碎了,肯定會心疼的,可以等摸熟之后再考慮這個。 綢緞倒是可行,可以一試。燕明蕎其實最想做的是茶葉生意,她記著二jiejie做的奶茶很好喝,雖然不再做老本行,但以前的東西能用的可以用上。 不能太死板了。 越朝人愛茶,母親她們很愛喝奶茶,去年夏天還有果茶,就是拿這種花茶果干泡在一起,清熱解暑。 若是做茶葉生意,奶茶能帶動三四成生意,而且自己做茶包,這樣的話能開辟出來一條新的商路。 奶茶又可以在烤rou鋪子里賣,不需要太大地方,也不用多弄個鋪子,燕明蕎寫寫畫畫,等到午睡的時辰,把墨跡吹了吹,這才放下筆午睡。 午睡醒來之后,她把林棗叫過來,點了點自己的財物,看能拿多少銀子出來。 財物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莊子,這個不能賣也不能動。這里面還有各種首飾小玩意。 今年過年的時候燕明蕎新添置了兩套首飾,一套珍珠頭面,一套銀飾,長大之后她的首飾就偏向簡單大方了。 燕明蕎現(xiàn)在光首飾就有十件套,這還只是成套的,沈氏自己掏銀子,一季就有兩套,比府里打的好,出門見客或是功課得嘉獎了,還有新衣服新首飾。 再加上出門的時候各家夫人給的,燕明蕎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剛來正院時那些小柿子小櫻桃頭飾收起來了,剩下的還把妝匣給裝滿了。 能動的有銀票,銀票燕明蕎沒有存銀莊,就放在了小匣子里,燕明蕎數(shù)了一遍,跟她記的差不多,兩千三百六十兩。 外加兩年過年收的各種壓歲錢,估計還能加一百兩銀子。但是壓歲錢燕明蕎肯定不會動的,因為這些金子銀子都打成了可好看的樣子,花了她舍不得。 年前燕明蕎給沈氏她們都買了禮物,花出去了一部分,剩下這兩千多兩,足夠她做生意了。 林棗那兒還有幾兩碎銀子,是留著打點過來傳話的丫鬟的,也不能動。 除此之外,庫房里還有不少字畫書本,一部分是燕明蕎看過的書,一部分是還用不到買了放著的。布料也不少,二jiejie分的母親給的,一小箱子替換下來的瓷器、擺設(shè),占據(jù)了庫房一個小角。 林棗覺得姑娘東西真不少,在梧桐苑幾年,都沒有這么多東西。 燕明蕎把銀票拿出來一千五百兩,做生意她能拿出來的只有這么多了。她能賠錢,但是全虧了肯定會心疼的,先拿一部分出來做生意,二jiejie那兒可以問問要不要入股…… 燕明蕎是這樣想的,可以自己先試試,若覺得這條路能走,再叫二jiejie也不遲,這樣賠錢也能少賠一點。 她知道,幾個鋪子雖然是她和二jiejie合伙開的,但最重要的是方子,她做的很少,能賺錢也是因為二姐不計較。 一家人做生意,她希望二姐能賺錢,賠錢就她先賠好了。 下午的時候,燕明玉從外面回來。 燕明玉和楚堪疑在外面吃了中午飯,吃過飯后送人到城北十里亭,送人走后才坐馬車回府。 楚堪疑回西北早,在盛京留了還不夠十日。他說六月份會回來,這回,他沒再說和楚錚有關(guān)的事,“有什么事找陳管事,也可以給我寫信?!?/br> 楚堪疑人悶了點,但跟他說的能記住。有事寫信,那還是算了吧,等楚堪疑趕回來,黃花菜都涼了。 燕明玉點了下頭,“我會看著楚錚的?!?/br> 燕明玉沒當(dāng)過母親,自然不知道怎么把楚錚當(dāng)兒子看,但兒子不行,可以先當(dāng)?shù)艿堋?/br> 楚堪疑道:“嗯,陳管事一會兒送你回去,順便給你帶了些東西?!?/br> 一樣是楚堪疑親手給的,一個四方小盒子,燕明玉在回程時看了一眼,是一盒粉色的珍珠,里面夾雜幾顆特別大的,橙粉色。 對著太陽看看,還挺好看的。 剩下的燕明玉到家門口才知道是什么,用兩個竹筐裝著,帶著點腥味兒,不會又是螃蟹吧。 難不成楚錚說她們喜歡吃螃蟹,就一直送? 不過有了珍珠,送螃蟹也不是不行。 陳管事適時解釋道:“東海那邊送來的海貨,有扇貝龍蝦,幾條海魚,燕姑娘若是喜歡,以后直接吩咐一聲。” 燕明玉點了點頭,“嗯。” 流露跟著陳管事把這些送到了正院,順便給了一個荷包。 冬日里這些海貨肯定不是活的,燕明玉掀開蓋子看了眼,有大龍蝦大扇貝大魚,meimei看了不得高興壞了。 在越朝海貨不易得,燕明玉決定涮火鍋吃,就是粥底火鍋,吃海鮮的原滋原味。 就在正院吃,問問祖母和三妹。 沈氏也是這樣想的,她想叫上燕明月,這孩子自從除夕晚上出事,就沒怎么來過正院。 就兩次,還是請安來,請了安就走,低著頭,也不敢跟她對視。 這樣下去,只會把她推到孟小娘和燕明澤那邊。沈氏知道,一邊是親弟弟和小娘,一邊是良心,她也不好受,但這事兒都過去了。 至少明面上是過去了。 沈氏讓寧湘去月明軒傳話,讓燕明月來正院一趟。燕明月聽到這消息心口猛地一緊,略微收拾了一下就過去了。 沈氏問她:“鋪子怎么樣,好幾日沒問過你了,下人伺候的還盡心嗎?” 燕明月茫然地點了點頭,“鋪子一切都好,下人也盡心?!?/br> 沈氏笑了笑,“你呀,從前是我關(guān)心的少,倒也不是說你小娘不好,母親就是希望你眼界放寬些,別計較眼前的小利。你今年十三歲了,馬上就要像你二jiejie一樣說親了,姑娘家名聲最重要,你們姐妹幾個日后能互相幫扶我也放心?!?/br> 沈氏沒有說太深,她拍了怕燕明月的肩膀,“晚上在這兒留飯吧?!?/br> 燕明月有一瞬間,想把燕明澤做的事說出來,可說出來小娘和燕明澤就…… 最終,她點了點頭,“母親,我會把眼界放寬的,也會勸著我小娘?!?/br> 沈氏:“嗯,去和你二姐待著吧?!?/br> 燕明月:“女兒去找二jiejie了。” * 燕明蕎睡醒,就聽說晚上要吃海鮮火鍋的消息。 天冷,吃火鍋最暖和,燕明蕎來正院之后吃過骨湯鍋底、牛油紅油鍋底,還有菌菇湯底,吃的也不少了,但涮海鮮,從來沒吃過。 聽說要用白粥做鍋底,會因為其他湯底本身的味道沖淡海鮮的鮮味。 所以,小廚房的人熬了一大鍋白粥,煮爛,煮成濃稠的奶白色,最后再把里面的粥渣濾出去,湯底絲滑地像綢緞一樣。 然后海鮮切片的切片,切絲的切絲,蘸碟還得去大廚房找口味清甜清淡的醬油,太重的反而會壓了味道,海鮮薄片在粥底里燙一會兒,這就能吃了。 燕明蕎絲毫不懷疑這樣會不會不好吃,二jiejie吩咐的,肯定好吃。 而且,這看著就清淡,過年這陣子她吃油辣的重口味的已經(jīng)吃太多了,該改善改善口味。 這粥汁她都能喝兩碗,更別提里面還有rou了。 看著就好吃。 燕明玉許久沒吃這個了,也想的緊。這種時候,肯定應(yīng)該叫上燕國公一塊兒。 但湊巧的是,燕國公初七上職,盡管他的職位很清閑,但壓了好幾日的公務(wù)急需處理,就這樣把燕國公的腳步拽住了。燕國公身邊的小廝回來說了聲,今日公爺回來晚,不在家中用飯了。 燕明玉對這個父親沒什么好感,薄情寡義自私自大,沒什么本事不說,事兒倒是不少,唯一好的就是有個好出身,簡言之會投胎。 他不在,燕明玉能多吃點。 桌子擺在了正院,過來吃的只有寧氏和燕明月。 燕明玉也覺著,人得往前看,蘇小娘的事和燕明月關(guān)系不大,越是不理會,越是把她往燕明澤那兒推,燕明澤是燕明澤,燕明月是燕明月。 一共五人,圍著桌子坐,老國公因為受不了腥味就沒過來,寧氏也不是多喜歡吃海鮮,過來全是因為幾個孫女,說實話,在孫子輩里,像燕明軒他們要出門讀書,陪在她身邊的日子沒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