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28節(jié)
“可惜我唐與突厥本有盟約交好,奈何貴邦大汗撕毀盟約,行此等背信棄義之舉,不但是毫無盟友之姿態(tài),更讓爾等千里迢迢,離鄉(xiāng)背井,陷入今日困境。 “我們大唐非是小國小邦,若爾等要戰(zhàn),我們自當(dāng)奉陪到底,什么俯首稱臣,獻上長安,這等天大的笑話便不必說了。你們自己心里也知,絕無可能。我們大唐可沒有孬種。 “圣人征戰(zhàn)四方,鮮有敗績,麾下諸將亦是勇猛之輩。今日能生擒爾等兩位大將,他日只會生擒更多。哦,錯了,此刻大戰(zhàn)未開,我們尚能秉承仁善之心。大戰(zhàn)開始,就莫怪我等手下不留情了。 “到時候即便對貴邦這兩位大將深感佩服,也不得不拿他們祭旗。我知道你們之中許多人曾在兩位將軍手下做事,更對兩位將軍抱有敬仰之心,定不愿看到這一幕。 “不過也不要緊。反正戰(zhàn)場生死乃平常,你們敬仰的將軍死了,你們也會死傷一大片。都死了,也便不重要了。 “我們大唐不喜歡彎彎繞繞,今日便跟你們說清楚,要戰(zhàn)的只管來。只是那時爾等落得個身死異鄉(xiāng)的下場可別怪我們,要怪就怪你們自家大汗吧!若非他一意孤行,事情何至于此!” 話音落,突厥營內(nèi)喧嚷聲起。 頡利可汗與麾下大將盡皆色變。 李唐這話好深的心機。字字句句在亂他們的軍心。 他們舉兵二十萬,怎是二十萬人都甘愿南下,一部分是因為血性,一部分是因為軍令。一路行來,他們勢如破竹,勝利在望便罷;但此刻李唐援軍倍增,又赫然拿下他們兩員大將。這般情形,何人看不出來,他們已無可能輕易拿下李唐,必要付出慘痛代價。 這代價誰愿意付?尤其他們并非必須攻打長安不可,若不攻,代價本可以不需要付。這等情況之下,誰又愿意死呢?加之突厥至此千里之遙,誰人沒有思鄉(xiāng)之情。 李唐更聰明的一點是,他們雖帶阿史德烏沒啜與執(zhí)失思力上城樓,不給二人說話的機會,卻未有別的折辱。倘若他們舉止過激,凌虐毆打或吊城門示威,或許會激起己方戰(zhàn)士的怒火與反抗。 但他們沒有,非但沒有,還為二人換過衣服,舉止溫和,更是多有敬佩之言,這讓營地的戰(zhàn)士怎么想! 更別說他們幾次有意無意提到頡利可汗之名,意圖燃起將士對大汗不滿的心思昭然若揭! 頡利可汗憤而回帳,抽出佩刀一揮,即刻將桌案劈成兩半,又摔摔打打好一通發(fā)泄。然而發(fā)泄完之后呢? 頡利可汗胸中怒氣任然未消,卻不得不考慮現(xiàn)實,他將眾人再次聚集起來。 “我們乃二十萬大軍,身為大汗,李唐若以為這點言語刺激就能讓我軍戰(zhàn)士不尊我的號令,那本汗座下這個位子也不必坐了?!?/br> 疊羅支挑眉:“所以父汗的意思是戰(zhàn)?” 頡利可汗擺手:“不。李世民搞這么多動作是為了什么,為了震懾我,為了讓我退。因為他很清楚,如果開戰(zhàn),我們雖然會損失重大,但李唐只會更慘烈。 “他們目前的情況要對付我們二十萬大軍,必須傾盡全力,到時候長安大概率仍舊守不住,就算勉強守住,也會成為一座空城,一座廢城。所以比起戰(zhàn),他更希望和。 “他既要和,我便和。只是怎么和,可不是他們說了算,總要讓我滿意。正如諸位所說,我們此次南下一趟總不能就這么算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決不無功而返,和也要從李唐身上咬下一大塊rou來?!?/br> 頡利可汗冷嗤一聲,眸中閃爍寒光。 已有決斷,他立刻手書一封,派遣使者,送去對岸。 大唐軍營,眾人看到這封手書再次炸開了鍋。 使者卻不卑不吭,不慌不忙:“大汗說此是大事,貴國君主不可能瞬間做下決定,可考慮一番,明日答復(fù)也不遲?!?/br> 放下此話,施施然離開。 他一走,帳中諸將諸臣再也忍不住。 “突厥可汗什么意思,他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些,這是要搬空我們整座長安城啊?!?/br> “他胃口不大誰胃口大?他率軍南下本來不也是存的這個目的嗎?” “不能答應(yīng),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怎能答應(yīng)?!?/br> “不答應(yīng)?你沒聽剛才使者說嘛?明日答復(fù),頡利可汗這是還給我們設(shè)了期限呢。我們?nèi)舨粦?yīng),他勢必出兵,只需出兵一戰(zhàn),他就會知我們的援軍尚且未到,所謂大批兵馬全是假的,到時候他會如何?你覺得讓他知道此點,他還會和談?” 關(guān)鍵就在于此,他們甚至都不是突厥以為的“兩敗俱傷”之局,他們根本沒有抗衡突厥二十萬大軍的資本。 杜如晦上前言道:“圣人,臣記得太子殿下曾說過一句話,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我們唯有忍下此辱,令突厥退兵,保得都城安寧才能籌謀日后。 “日后我們必臥薪嘗膽,厲兵秣馬,今日之恥必讓頡利可汗親身償還,所贈財物也當(dāng)連本帶息數(shù)倍收回。 “不過和談和談,總要談一談,不能頡利可汗想要多少就是多少。此信中所言財物之龐大屬實荒唐。臣請去往對岸,與頡利可汗親議?!?/br> 房玄齡等文臣一一跪下:“臣也請往?!?/br> 李世民閉上眼,他深知頡利可汗是什么人,不見兔子不撒鷹,若不讓他拿到足夠的好處,他絕不會罷手。他既然提出這些要求,那么便是談,也談不下多少。這些財物,一旦給了,這份屈辱,這份屈辱…… 李世民握緊雙拳,咬牙道:“讓朕想想?!?/br> 眾人張了張嘴又一同閉上。左右明日答復(fù),還有時間。這個決定確實不好做,他們也不忍再逼自家君王。 李世民枯坐案前,一動不動,低頭看向頡利可汗的手書,目光幾度變幻。 他試想著答應(yīng)后,長安一掃而空,李唐舉步維艱的場景;試想著不答應(yīng),突厥大軍踏破京師,李唐風(fēng)雨飄搖,甚至可能覆滅的場景;他想到自己,想到長孫氏,想到李承乾,又想到長安諸多百姓。 他就這般坐著,一坐便是一整夜,直到天光大亮,眾臣再度而來。 李世民這才艱難動了動已然酸脹發(fā)麻的身子,緩緩站起來,走向房玄齡杜如晦:“朕決議與頡利可汗和談,只是這財物之?dāng)?shù)確實不妥,望兩位愛卿竭盡所能,設(shè)法斡旋。長安城中府庫便罷了,朕總不能去向百姓索取錢財,讓他們?yōu)殡薜臎Q定捐獻所有?!?/br> 房玄齡杜如晦立時明白。李世民的底線是府庫,不能占用民脂民膏。而在府庫金銀財帛數(shù)目之內(nèi),能談到什么地步,就看他們的本事了。 二人齊齊下跪:“臣領(lǐng)命,定不負厚望?!?/br> 李世民張了張嘴:“朕送二位出營?!?/br> 君臣相攜,剛走出去,忽然聽程咬金指著天邊言道:“圣人快看!” 眾人抬頭望去,但見天際突然出現(xiàn)一群飛鳥,以蒼鷹鷂鷹為主,還有許多辨認不出的品種,但無一例外,體積都不小。他們聚眾飛來,綿延一大半,直接占據(jù)眼前整片天際,如烏云蔽日,浩浩蕩蕩。 所有人盡皆驚駭。怎會有這許多飛鳥?為什么會突然出現(xiàn)這些飛鳥? 正值我軍危難之際,若這群飛鳥再掀起何等變故,他們處境豈非更艱辛? 就在大家整顆心都提起來的時候,秦瓊蹙眉:“那些鷹,他們爪子上是不是抓著什么東西?” 什么東西?似乎確實有,但是什么呢? 啪! 正疑惑時,便有一只飛鳥沒抓穩(wěn),爪中物事掉下來,程咬金伸手捧住,捧在手里捏了捏:“這是何物?看起來有點像土豆?顏色與形狀不像,但捏起來的感覺很像。” 李世民接過,也是不解,這東西從未見過。 要將蒼鷹鷂鷹許多種類的飛鳥聚集在一起本就已經(jīng)十分稀奇,而且這些飛鳥竟然還非常和諧。它們這是在做什么?為什么出現(xiàn)在渭水?怎么可能在渭水突然涌現(xiàn)這么多飛鳥。這不符合常理。 李世民一聲令下,全軍戒備,蓄勢待發(fā)。倘若飛鳥有何異動,也能第一時間反應(yīng)。 然而他們等啊等,眼看著飛鳥自他們上空飛過,徑直往前而去,到得突厥軍營,忽然將身上攜帶的不明物體紛紛擲下,對岸立時傳來驚呼之聲。隨后不知又發(fā)生了什么,飛鳥縱身一躍,俯沖而下,遮天蔽日的飛鳥全部朝軍營涌去。 驚呼變成了哀嚎,變成了慘叫。 李世民;amp;眾人:?。?! 斥候急速來報:“飛鳥不知為何到得突厥營地,將攜帶之物全部拋下,砸傷許多人。有突厥將士惱火,拉弓射擊飛鳥,沒想到此舉反而激怒飛鳥,與飛鳥結(jié)下仇怨,令它們憤恨不已。飛鳥齊齊開始在軍營無差別攻擊,如今突厥營內(nèi)已經(jīng)大亂了?!?/br> 大亂了! 眾人眼前倏然一亮,每個人都反應(yīng)過來,這是個絕佳的機會。 尉遲恭程咬金等武將不約而同跪下:“臣請戰(zhàn)!” 而李世民也未過多言語,唯有堅定有力的一個字:“準(zhǔn)!” 趁他病要他命,此時不戰(zhàn)更待何時! 第85章 局勢倒轉(zhuǎn)。 武將們帶著人馬來到突厥軍營, 等真正踏入營地,看到周遭的情形,他們才知道斥候所說的大亂是怎么個亂法。這是真大亂??! 鷹鳥群的出現(xiàn)過于突兀且詭異, 突厥大軍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并且這群鷹鳥相當(dāng)聰明, 極通人性,他們并非毫無章法、盲目硬干,而是有著十分聰明的分工與合作。 譬如一個掩護, 一個進攻;又譬如一個啄眼,一個抓喉。諸如此類,很是默契。它們甚至知道利用鳴叫來擾亂突厥的聽力, 攻擊眼球來傷害他們的視覺。 若突厥反擊, 它們就回避。靈活的身影與能高低左右肆意飛翔的特性讓它們在躲閃上占盡優(yōu)勢。它們通人性, 在作戰(zhàn)上有自己的章法, 但這個章法又與人類不盡相同。突厥從未應(yīng)對過。 他們在草原上或許獵過許多鷹殺過不少鳥, 但瞬間遭遇這么多鷹鳥的圍攻還是頭一回,此生罕見, 聞所未聞。這樣的突發(fā)狀況讓他們第一時間陷入被動。 鷹群在迎頭痛擊的第一步取得勝利,令突厥懵逼后, 又趁勢頭加大攻擊力度,甚至四下亂躥, 帶著突厥人到處跑,讓他們疲于奔命,更是打翻燭臺, 引燃大火。 鷹鳥可以借助飛翔來逃離, 突厥人可沒這么幸運,尤其是還有龐大鷹群阻撓求生的情況下。 更兼之攻擊士兵的鷹鳥多,攻擊頡利可汗與幾員大將的鷹鳥更多, 主將們自身難保,根本無法站出來主持大局,麾下士兵群龍無首,成為一盤散沙,自然只能如無頭蒼蠅,到處亂躥。 各項交加,亂局一步步加劇,頗有幾分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態(tài)。越亂越急,越急越亂。 唐軍到達之時看到的就是這么一幅場景。他們一個個睜大眼睛,老實說,這場面,他們的懵逼不比突厥人少。 因此他們沒有輕易冒進,而是一邊前行一邊觀察。 畢竟有突厥人的“前車之鑒”在前,他們想趁亂打劫突厥不假,卻不想牽扯進突厥跟飛鳥的“恩怨”,免得沒吃到羊rou反而惹來一身sao。 但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這群飛鳥行事非常有原則,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它們堅定對付“仇家”突厥人,對唐軍睬都不睬。 不論是高空投擲不明物體,還是俯沖而下用爪子抓、用尖嘴啄,對突厥人的出手果斷決絕,堪稱兇狠,但對于沒惹它們的唐軍,便是從其身邊飛過,也未有任何動作,就連高空投擲也極有準(zhǔn)頭,不會誤傷無辜。 這情形讓唐軍更是驚訝,再看惹怒鷹鳥,被它們當(dāng)做仇敵的突厥。慘,好慘,怎一個慘字了得。 這種時候該怎么辦呢?當(dāng)然是上去再捅一刀,讓他們更慘一點。 來啊,趁火打劫干起來! 很快突厥人就發(fā)現(xiàn)他們既被飛鳥大軍攻擊后,又被唐軍偷襲了!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fēng)。這些唐軍,絕對是故意的,狡詐! 唐軍:兵不厭詐,了解一下。嘿嘿。 一場混戰(zhàn)就此開始。 突厥大軍陷入了一種另類的他們以往從未敢設(shè)想的焦灼局面。己方又要應(yīng)對鷹群又要應(yīng)對唐軍,而鷹群與唐軍呢?好似盟友一般,明明是三方勢力卻能做到互不干擾,非但如此,時不時還秉承“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幫上一把。 譬如鷹鳥抓傷了一人,唐軍立刻補一刀;或是唐軍砍傷一人,鷹鳥馬上抓一把啄一口。突厥死傷無數(shù),哀嚎不斷,鷹鳥與唐軍卻打得興致高昂,不亦樂乎。仿佛他們的哀嚎聲越大,對方越興奮。 突厥:?。?! 不被打死,也氣死了! 好在頡利可汗終歸不是廢物,他竭盡全力,與突利二可汗殺出重圍,脫身出來,立刻讓人吹響號角,布置指揮,重新列陣對戰(zhàn)。 沒多久,前方混亂的大軍漸漸開始收攏,按軍令而戰(zhàn),后方援軍也已整肅趕來,眼見戰(zhàn)局開始轉(zhuǎn)變,己方優(yōu)勢不在,敵方呈現(xiàn)反撲之勢。 鷹鳥大軍十分機靈,當(dāng)機立斷,即刻四散,沒一會兒就海闊天空,高飛而去;唐軍呢?自然也跟著鷹鳥同時撤退,走得干脆利落,半點不戀戰(zhàn)。 突厥:我艸;amp;%¥…… 他們甚至都沒法去追。因為自家大本營已然一片狼藉,火勢尚在蔓延,他們唯有先把家里穩(wěn)住,至于其他,即使覺得生氣也只能氣著,覺得憋屈也只能憋著。 同一時間,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