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24節(jié)
李承乾看向眾人:“我知道你們的家在長安,根在長安。我亦如此,我生在長安,長在長安。這里的許多街道我走過,許多坊市我去過。我在這里出過力流過汗,我愛我的家園,愛這里每一寸土地。我對長安的感情不比你們少?!?/br> 百姓心頭觸動。是啊,為什么說故土難離,便是如此。這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根啊。太子……太子是懂他們的。 “突厥年年犯邊,邊關(guān)之地是何種情景,我不曾見,但我深知。突厥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怎么忍心看到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重蹈邊關(guān)的覆轍,怎么能讓突厥的鐵蹄來踐踏我苦心經(jīng)營的家園。 “我不能!我不能讓突厥來破壞我們的安寧,不能讓突厥毀壞我們的城池,更不能讓突厥傷害我們的同胞?!?/br> 同胞? “在場的每一位,我們共同生活在長安,有同樣的膚色,說同一種語言,我們都是長安人,亦是大唐人。你我皆同胞,人人皆同胞?!?/br> 同胞,這是一個重逾千斤的字眼。他們何德何能,能與太子為同胞。 場中已有百姓面露激動,熱淚盈眶。富貴娘握緊楊富貴的手,喉頭哽咽,難以自已。 “你們擔(dān)心之事,我通通知曉。國難當(dāng)頭,作為皇族,身為太子,本該為你們遮風(fēng)避雨,擋災(zāi)去難,可是……我很抱歉,你們想要的斬釘截鐵的承諾,我給不了你們,朝廷給不了你們。是我對不起你們,是朝廷對不起你們。” 李承乾緩緩彎腰,鄭重鞠躬。 百姓如何敢受,又如何能受。他們受不起,不單單是因尊卑,更是這一鞠躬是砸在他們心中的重錘,他們受之有愧啊。 眾人再次跪下:“太子殿下!” 他們沒有多少學(xué)識,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唯有聲聲呼喚,泣淚滿襟。 李承乾也已哽咽難言,這場反擊雖是他計劃,這場演講也是他籌謀,可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亦是肺腑之言。 他有幸身處兩個世界,有幸受到兩邊的精心教育。雖然二者并不相同,且有許多矛盾之處,但也有不少共通之點。這些教育融合在一起塑造了他的魂。 沒有哪一處,沒有任何一個人教過他當(dāng)逃兵。不論夢中還是大唐,他所接受的教育都告訴他,他需要保護自己的子民,他需要承擔(dān)自己的責(zé)任,他需要像一個勇士一樣敢于人先。 他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fù)內(nèi)心的激蕩之情,將喉頭的哽咽稍稍緩和,才再度開口。 “我知道你們有顧慮,有懼怕,有慌恐,有不安。這些種種,我都知曉,也都理解。既給不了你們十分的安全,給不了你們想要的承諾,至少我能做到一點。 “我可以下令開城門,放你們出去?;厝ナ帐靶心野?,帶上充足糧食,多烙些餅,多帶掛面土豆粉條,一路往南走。我可能分不出太多人,但可以讓一小隊衛(wèi)兵護你們前行。 “家中老弱病幼,若你們舍不得想帶在身邊,記得細心照料,與眾人同行作伴,相互扶持,你幫我,我?guī)湍?,大家擰成一股繩,如此出事的概率也會小些?!?/br> 說到此,李承乾停下來,他剛剛聽到了青年關(guān)于逃難的言辭,他知道電視里那些難民的慘狀,人性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即便互幫互助,有些事情還是會發(fā)生。 但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這么說,只能這么做。至少存活人數(shù)會多一些,幾率會大一些,哪怕只多那么一點,大那么一點。 “若你們有困難有苦衷,無法將這些老弱病幼的親人帶在身邊,也沒關(guān)系,留下足夠的糧食給她們。朝廷會聯(lián)合各村各坊,組織人手照看。 “朝廷勝了,你們可以再回來,回到親人身邊。便是朝廷敗了,我們也會想辦法讓災(zāi)禍不牽連她們。只需父皇不倒,我不倒,便不會讓突厥人傷害她們一分一毫?!?/br> 明明是幼小的身影,佇立在那卻仿佛有了偉岸的身軀,明明是稚嫩的奶音,說出的話卻好似有著磅礴的力量,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沒有一個人懷疑這位小男孩的言辭。因為這是太子啊。是說要讓他們有謀生之能就教授他們腐竹豆皮;說要讓他們?nèi)巳顺燥柧团鐾炼梗徽f要讓他們不必費力澆水灌田就做出高轉(zhuǎn)筒車與水車的太子啊。 他們怎能去懷疑他的說辭。他說的樁樁件件,何曾食言過? 尤其他說他們都是長安人,說他們有同樣的膚色,說同一種語言,說他們是同胞。在場每一個無不動容。他們眼眶濕潤,內(nèi)心震蕩,雙手顫抖。 “我不走。我們走了,太子怎么辦?太子既不走,我們?yōu)楹我撸 ?/br> 不知是誰一聲吶喊,眾人回神,是啊,太子都不走,他們走什么? “前朝顛沛流離的日子我過夠了。我就呆在長安哪也不去。太子說了,這是我們的故土,我們的家園,我們的根基。我就守在這,守著我的家我的根。離了家,離了根,我們要怎么活?我不走,我留在這,若真有那一天,長安城破,突厥入境,也是我的命。” “說的不錯。就算走了又如何?走了能有好日子過?大伙兒誰沒經(jīng)歷過前朝,前朝之時我們是怎么過的,你們都忘了嗎?你們想放棄故土家園,重新去過前朝顛沛流離的日子嗎!” “我們好容易擺脫前朝的苦難,日子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如今才多久就又要回到從前了?這一切都是誰害的!” 誰害的?還能是誰。 人群中一聲吶喊:“突厥!全是因為突厥!” “突厥不來的時候,我們過得多好,還在歡喜土豆豐收呢。突厥一來,我們這些天提心吊膽,可曾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 “太子殿下說朝廷對不起我們,您對不起我們。但我們知道,不是這樣的。不是!我們的好日子是你給的,是圣人給的,是朝廷給的。想要毀了這一切的是突厥。這分明是突厥的錯。” “對,太子殿下,這不是你的錯,不是朝廷的錯,要怪只怪那些殺千刀的突厥人!” “突厥自己的地盤不呆,就想著闖別人家來偷來搶,是強盜,是土匪。不,他們比強盜土匪還可惡?!?/br> 楊富貴面目激憤,他輕輕推開母親,決絕站出來:“各位聽我一言,我們相信圣人神勇。圣人打了那么多場仗,以前他能贏,這次也一定可以。更何況太子殿下說了他身邊還有許多能臣良將。我們不一定會輸,就算當(dāng)真……” “當(dāng)真戰(zhàn)事危急,不就是兵力嗎!將士不夠,還有我們。老弱婦孺便罷了,我們男丁總能湊個數(shù)。在場的男兒,你們?nèi)羰怯醒缘模碗S我一起。我們投軍去,大不了跟他們拼了!” 此話一出,立時有人附議:“其他人怎么想我不管,我應(yīng)你。如今的朝廷多好,我都存夠錢能娶媳婦了,這樣的好日子若是沒了我們上哪再找去。反正前朝那樣的生活我不想再過了。突厥要打,那就打。殺一個夠本,殺兩個是我賺了?!?/br> 緊接著是第三人:“那些讀書人不常說大丈夫如何如何嗎?要我說,大丈夫就該保護父母保護妻兒。便是為了她們,我也要戰(zhàn)。我不逃。此戰(zhàn)贏了,我們還能過回好日子;輸了便如前朝一樣,那跟死有什么區(qū)別。不如放手一搏!” 是啊。如今的和平與美好來之不易,他們十分珍惜。前朝的苦難猶在眼前,他們忘不掉,不忍回顧。 放眼身后,是刀山,走過去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淵;放眼前方,是火海,但若能趟過去,是一路繁花似錦。該如何選擇,幾乎不必過多考量。更何況這條火海之路上,圣人一馬當(dāng)先,太子緊隨其后。有此等明君國儲相伴,又有何懼! 很快,出現(xiàn)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 “算我一個。我這么大塊頭,肯定不只殺他們一個兩個,總能殺多他們幾個賺夠本?!?/br> “也算我一個?!?/br> “還有我!” “再加上我?!?/br> “為了父母妻兒,為了如今的好日子,為了圣人,為了太子,我們跟他們拼了!” “對,拼了!” “拼了!” …… 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 李承乾聳了聳鼻子,雙手微微握拳。他看向楊富貴,看向這些一一站出的每一個人。其中有些是他曾走訪過的村落,幫助的人民,是他熟悉的面孔,而有一些是他不認得的。但他努力記住他們,記住每一個人的臉龐。 他堅信將心比心,堅信努力不會白費,付出必有回報。 他緩緩開口:“突厥人身強馬壯,你們不怕嗎?” 楊富貴笑起來:“怕又如何不怕又如何?太子便不怕嗎?太子為何要死守,為何不肯退!太子殿下,你說了,長安是我們的家,我們共同的。我們!” 他強調(diào)了一下這兩個字,咬音特別重。 “既然也有我們的一份,為何要全靠圣人,全靠朝廷,全靠太子。我們不應(yīng)該出一份力嗎?不應(yīng)該去護好我們自己的家嗎?我們能肩挑,能手扛。我們種田搬物諸多苦活都干得,如何不能上戰(zhàn)場。” 人群之中傳來附議者:“這話說得好!錚錚鐵骨好男兒,保家衛(wèi)國真英雄!哪怕戰(zhàn)死沙場,也不枉人間走一遭。他日族譜留名,傳記書寫,后世子孫亦有榮焉!” “太子殿下,讓我們?nèi)グ伞W屛覀兂鲆环萘?。我們怎么能讓太子站在前面,自己龜縮在后呢!” “說的不錯。我們不僅要保護長安,還要保護太子,保護圣人!”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 他成功了。他成功了! 夢里說的“國不負民,民不負國”,就在這里,就在此刻。 他擦掉臉上的淚水,綻放出欣慰的笑靨:“好!我們一起保護長安。我在,你們在,我們同在!” “是!我們在,太子在,我們同在?!?/br> “我們齊心協(xié)力,保家衛(wèi)國,眾志成城,共抗突厥?!?/br> “齊心協(xié)力,保家衛(wèi)國,眾志成城,共抗突厥?!?/br> “齊心協(xié)力,保家衛(wèi)國,眾志成城,共抗突厥。” …… 他們揮舞著手臂,呼喊著口號。一聲又一聲,宛如浪濤滾滾,振聾發(fā)聵。瞬間,長安的上空被這些吶喊充斥,整個城內(nèi)好似處處蕩著回聲。 突厥人夾雜在其中,宛如一個異類,這瞬間竟不知是跟著喊還是不喊。他們眼瞧著眼前的場面,一顆心沉入湖底,那些一句句“共抗突厥”的吶喊之聲仿佛一把把刺刀扎在他們身上,百姓每說一句,他們面上便白上一分。 尤其被擒的三個更是滿目驚駭。這些百姓眼中的恨意是如此明顯,宛如能化為實質(zhì)將他們殺死。每個人都下意識看向他們,臉上幾乎全寫著“先殺一個保本,之后所殺全是賺的”。 咚。 他們跌坐在地,面色灰敗。 他們敗了,徹底敗了。本來計劃煽動百姓,利用百姓的怒火與瘋狂作亂京師,對付李唐。而如今李唐頃刻之間將局勢扭轉(zhuǎn),不但破壞了他們的計劃,還使矛盾瞬間變換,把這份怒火與瘋狂轉(zhuǎn)移到了他們身上。 張士貴立于李承乾身旁,雙手不自覺微微顫抖。他跟隨圣人打了不少仗,他見識過許多戰(zhàn)場,亦見識過許多戰(zhàn)地百姓的表現(xiàn)。 或許也曾有男壯相伴前來投軍,也曾有老幼相扶前來犒軍。但那不一樣,那時的戰(zhàn)地多是民不聊生之景,他們所為更多是因為走投無路,因為日子已然過不下去。 而現(xiàn)今的長安尚且安穩(wěn)富余,他們其實還有退路可走,一來突厥鐵蹄尚未破城,二來便是逃荒,有去歲一年的銀錢積累,有現(xiàn)在豐收的土豆等物,比之前朝末年強上數(shù)倍不止。 再有,就算從前曾有投軍犒軍之人,卻沒有哪一次有眼前這樣的聲勢。沒有。 一整個城池的百姓都在呼應(yīng)他們,自愿加入他們,與他們站在一起,并肩作戰(zhàn),共同抗敵。他們所求的除了希望,除了生存,還多了些別的東西。這個東西名字喚作家國。 他一直覺得圣人是英明勇武的,戰(zhàn)場殺敵,所向披靡,給過他不少驚嘆。但那些驚嘆似乎都沒有這次讓人意外與動容。 眼前之景是他這一生都難以想象的局面??伤霈F(xiàn)了,真實出現(xiàn)在他面前。他看到了一場戰(zhàn)役中遠離戰(zhàn)場之外的震撼,看到了來自于人民,來自于百姓的龐大力量。 他嘴唇微翕,眸中含淚,仿佛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該如何訴說。 放眼望去,旁邊的禁軍又有何人不是如此? 他們不約而同看向李承乾,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太子長大了,已經(jīng)有了圣人的模樣,卻又與圣人并不完全相同。他們的目光中有些東西漸漸轉(zhuǎn)變,變得炙熱,變得歡喜。 這是太子,是他們的太子啊。 驕傲,自豪。 第83章 系統(tǒng)許愿福袋孵化成功√…… 這場聲勢浩大的呼喊持續(xù)了許久, 直到最后長孫氏與李承乾出面一再安撫,才將眾人陸續(xù)勸離。 事情完美解決, 李承乾給牛進達使了個眼色, 牛進達自然會意,拱手道:“臣明白,殿下若讓臣去對抗突厥二十萬大軍, 臣勝不過,但就這么幾個人, 殿下都已經(jīng)用計把他們釣出來了,若臣還抓不住, 便是臣無能。” 事實上若不是有所顧慮, 那幾個人此刻已然被捕。沒有立即出手, 原因有二。 其一,他們藏身百姓堆里,不似另外三個突厥人能一招制服, 恐他們挾持百姓抵抗, 造成百姓傷亡。 雖則那時突厥人的陰謀已然暴露,即便真出現(xiàn)這等情況, 也不至于鬧出大亂子, 卻難免使得結(jié)局不那么美滿。既然可以盡善盡美,何不忍一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