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19節(jié)
多吃點,多吃點。阿耶最近好辛苦的。雖然他不是很喜歡阿耶總刺激他擠兌他看不慣他的“打擊式教育”,但阿耶終歸是他的阿耶啊。 平日里懟懟阿耶沒什么,畢竟人與人相處并沒有固定模式,父子間門也并非一定要是什么模樣。這便是他們的“父慈子孝”又有何不可? 然而現(xiàn)在情況不同。危急關(guān)頭,他不能給阿耶添亂,讓阿耶再增煩悶。若此刻他還不懂事,那就太不對了。身為人子,總歸要學著體諒父母替父母分擔。即便戰(zhàn)事他幫不上忙,但生活上他可以啊。 譬如換著花樣讓尚食局把伙食搞好點,時不時給阿耶按按頭,再就是管教好弟弟meimei,盡量不讓別的人別的事再叫阿耶煩心,為此他甚至把宮里庶出的兄弟姐妹們都總攬過來。有問題他來處理,有官司他來主持,反正不能讓任何人鬧到阿耶跟前去。 他的所作所為李世民樁樁件件看在眼里,十分欣慰,忍不住感嘆:這兒子雖然有時候氣人了點,但到底沒白養(yǎng)。 一頓飯還沒吃完,便有前方軍報傳來。李世民接過瞧了一眼,瞬間門面色大變:“傳令房玄齡、杜如晦、孔穎達、于志寧、魏征、秦瓊、程咬金……入宮議事。” 李世民一口氣把滿臣文武都叫上,匆匆離去,甚至沒來得及過多交待。李承乾立時察覺這封奏報必定與此前的軍報都不同,內(nèi)容更震撼,局勢更嚴峻。 他心里有點慌,但還是按壓了下來,等飯食吃完,就把李泰李麗質(zhì)拉出去,哄著他們?nèi)ノ缢氐綎|宮,自己卻怎么都睡不著,只好把抱春遣出去盯著兩儀殿的動靜,轉(zhuǎn)身鋪了紙筆練字,可惜便是如此還是靜不下來,總感覺一顆心是懸著的。 直到抱春回來,李承乾立時站起:“阿耶議完事了?” “是,圣人已回立政殿,此刻與皇后在一起?!?/br> 李承乾撒腿就跑,來到立政殿,還未進門便聽到長孫氏驚嘆:“二哥是說,突厥抵達渭水河畔,二十萬雄兵列陣北岸,旌旗飄飄沿河綿延?” “是?!?/br> 李承乾渾身一震。渭水河畔,距離長安也不過數(shù)十里,這是打到家門口了啊。 “已有朝臣建議遷都?!?/br> 遷都?遷都! 李承乾瞳孔地震,忍不住沖進去:“不能遷都!” 李世民有些驚訝:“你不是回去午睡了嗎?這會兒怎么來了?” “我睡不著?!崩畛星±钍烂竦氖?,“阿耶,已經(jīng)到這個地步了,非要遷都嗎?可是在這種時候遷都,哪里是遷都,分明是棄都啊?!?/br> 李世民頓住,看,就連一個六歲的孩子都知道,這不是遷都,是棄都。那些群臣會不知?天下人會不知? 他審視著眼前的小豆丁,小豆丁尚且年幼,卻是太子,還是個素來聰慧,注定不平凡的太子。現(xiàn)今戰(zhàn)事危急,他勢必要出京,那么有些事他就不能撇開太子。即便他還小,可萬一當真出現(xiàn)最壞的結(jié)果,那么危急時刻,太子必須學著撐起來。 李世民指了指自己身邊,讓李承乾坐下:“你可知突厥此次兵力幾何?” “我剛剛聽到了,二十萬?!?/br> “是。二十萬或許不一定完全正確,但至少十幾萬是有的,數(shù)目上不會差太多。”李世民又問,“你可知我方兵力幾何?” 李承乾搖頭。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將京師全部兵力算上,再加上目前能調(diào)動且能在有限的時間門內(nèi)趕來的人馬,最多不過數(shù)萬?!?/br> 李承乾睜大眼睛:“也就是說突厥兵力數(shù)倍于我們,敵我懸殊?” “對?!?/br> 李承乾咬牙:“我們打不贏,是嗎?” “戰(zhàn)事無絕對?!?/br> 話雖如此說,但李世民神色尤為嚴肅。李承乾瞬間門明白了他的意思。不是絕對打不贏,但希望渺茫,且十分渺茫。所謂“無絕對”期待地大約唯有“奇跡”。 雖然我方兵力強壯,可突厥亦非酒囊飯袋,全是精銳啊。 李承乾面色剎那發(fā)白。自他出生記事以來,大唐即便戰(zhàn)事不斷,但從不曾有過這樣的威脅。不論別的地方如何戰(zhàn)火喧囂,他所居住的長安一直是安寧的、繁華的。 他活在溫室之中,滿目所見皆是和平。如今敵人突然打到家門口,他猛然被告知,他們對付不了,敵軍的鐵騎隨時可能踏破京師,長驅(qū)直入。 李承乾未曾見過真實的戰(zhàn)場,但他在夢中電視劇里見過許多國破家亡之景,那些被踐踏的臣民,被折辱的皇族。 再有,陸德明孔穎達于志寧教過他史書。遠的朝代先且不提,如今距離前朝滅亡不過數(shù)年。前朝末年,天下是何等情景,百姓過得是什么日子,而當年高高在上的皇室而今剩余幾人,過得如何? 電視劇里的一幕幕刺激著李承乾的神經(jīng),而先生們以往同他說過的前朝之事又一句句震蕩著他的耳膜。每一個畫面每一句言語都仿佛擊打在他心間門的重錘。 李世民靜靜看著他,看著他從面色煞白到渾身發(fā)抖。長孫氏想伸手給予一個擁抱安撫,卻被李世民按下。承乾的恐慌害怕,長孫氏感受得到,李世民如何感受不到。長孫氏心疼孩子,李世民又如何不心疼。 但承乾是太子啊,尤其還在這等國家危難之際。他得成長,他也必須成長。 李世民沒有催促沒有逼迫,耐心等著。等到李承乾自己回過神來,即便仍舊恐慌仍舊害怕卻極力控制,一點點讓自己的心緒平緩下來,說:“我們打不贏便要棄都嗎?我們跑了,長安怎么辦?滿城的百姓怎么辦? “權(quán)掌天下的皇族跑了,守衛(wèi)天下的將士護著皇族跑了。本該擔起自身責任的人全都一逃了之。然后呢?這是**裸將突厥的二十萬大軍留給城內(nèi)惶惶的百姓!這些百姓要怎么辦?除了任人宰割,他們能怎么辦! “還是說,我們要寄希望于突厥的善心與人性,寄希望于他們會善待我們的臣民?我們自己都不為自己的臣民考慮,憑什么認為他們會為我們的臣民施之以仁。 “再有,逃了之后呢?突厥一來,我們便聞風喪膽,連都城都不要,只求茍命,此等作為,國家威望何在,帝王聲名何存?我們的將士軍心渙散,這般情景,他日我們要拿什么再來奪回今日丟失的城池,洗刷曾經(jīng)蒙受的屈辱? “恐怕再難了。國家威望,帝王聲名,將士軍心,再加上萬萬百姓的民心,一旦失去,我大唐根基盡毀,往后要如何立國存世尚未可知,又何談奪回城池,洗刷屈辱。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不能棄都。” 李承乾雙眼泛紅,他緩緩跪下來,拉著李世民的手:“父皇,唯有突厥退,而我們不能退。先生教過,大夫死眾,士死制,國君死社稷1。寧可死戰(zhàn),絕不棄都?!?/br> 他喚的是父皇,而非阿耶,不是如之前一樣帶著小心思的回懟擠兌,而是認真嚴肅以一個兒臣的姿態(tài)來上表請柬,如此做也是為了更有力量地展示他的心意與懇求。 不得不說,他的言語,他的行為都讓李世民內(nèi)心震蕩不已。這大約是他得知突厥進犯的消息以來,最讓他高興的事情。 他的承乾,原來已經(jīng)有了一個國之儲君的風范與模樣。 “如果兵力不夠,如果需要,我也可以去。我雖然年紀小,但我力氣大,我會武藝會射箭,雖然比不得軍中將士,但總比一般的普通百姓要強?!?/br> 李世民眼中透出點點笑意:“不怕嗎?” “我……”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努力壓住心底的恐懼,語氣鄭重而堅定,“不怕!” 既然不能退,那便戰(zhàn)。就算真死了,他這幾年也活得足夠瀟灑恣意,勉強夠本,不算虧。若無生死輪回,誰人最后不是一捧黃土?若有生死輪回,很好,憑他的投胎技術(shù),來生又是一條好漢! 李世民哈哈大笑,伸手把李承乾舉起來:“好!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兒子!” 他將李承乾拋到空中又穩(wěn)穩(wěn)接住,待李承乾掙扎落地,又忍不住揉了揉他的頭:“你能說出這些話,阿耶很欣慰??梢娤壬鷤兤饺諞]有白教。陸德明孔穎達于志寧當賞?!?/br> 李承乾:…… 你是怎么把功勞扯到先生身上的!我能說出這些話,不說先生們無功,但最大的功勞難道不是我自己?合著你親兒子不賞就記著賞外人? 李承乾很無語,但這會兒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他抬眼望向李世民:“所以阿耶根本沒打算棄都是嗎?” “是。你都能想到的事情阿耶如何想不到?這提議也不過是殿上爭吵之時順嘴一說,朝堂上多數(shù)人是不贊同的,我已直接駁回了?!?/br> 李承乾:……既然如此,你怎么不早說,害我真情實感了那么一大堆。 算了,看在你最近又累又辛苦的份上,我勉強原諒你,不懟你了。 棄都的事解決了,但突厥猶在,京師的危局猶在啊。 “阿耶打算怎么辦?” “我已下令親征,明日便啟程去渭水?!崩钍烂襁@般說著,神色卻望向遠方。 長孫氏一秒看出來:“二哥是還有旁的顧慮?” 李世民點頭,看了眼長孫氏,又看了眼李承乾,重新落座:“承乾可知突厥為何選擇現(xiàn)在南下?” “因為阿耶剛剛登基?” “是。因為我剛上位,且是經(jīng)歷宮變上位。即便我誅殺了你大伯與四叔,但你大伯仍有舊臣在?!?/br> 李承乾明悟:“頡利可汗認為這些人一定會對阿耶不滿,伺機而動??墒侨缃癯谩?/br> 現(xiàn)在朝堂有這種趨勢嗎?好像還好? 李世民搖頭:“事情沒有突厥想的那般惡劣,但我也不算完全沒有顧慮。即便長安無礙,其他地方仍有些你大伯的隨臣舊部。只是大局已定,你大伯四叔都已亡故,你阿翁更是明旨下詔退位,他們只能歇了心思?!?/br> 長孫氏接著解釋:“你阿耶大度仁厚,自他上位以來,整肅朝堂,寬待敵黨。似王珪韋挺魏征這等當年東宮心腹都得以重用,更是赦免薛萬徹馮立,不計前嫌委以重任。此間門種種,他們看在眼里。久而久之,自然會誠心效忠。但是……” 問題就在于這個但是。 李世民輕嘆:“但此刻時日尚短,難保他們還念著舊主恩義。倘若京師無事,我皇權(quán)穩(wěn)固,他們沒有動的可能,也就不會生出禍心??扇羰蔷熚ky,再被有心人利用,那后果只怕不好估計?!?/br> 這個有心人是突厥的可能性有,但不大,更大的可能是誰不言自明。李淵。李淵非但能利用太子舊黨,他執(zhí)掌權(quán)柄數(shù)年,也不是蠢的,還有自己的一些勢力。若有李世民一直壓著還好,若李世民不在,他如果不甘心退位,再生出什么心思,那可就麻煩了。 這點不說長孫氏心領(lǐng)神會,就連李承乾也敏銳察覺到了。 他舉起手:“我去。阿耶放心去渭水,阿翁那邊交給我。大不了我搬去宏義宮住,天天跟著他,他去哪我去哪。就是睡覺,我也抱著他睡。他要是真有異動,我……我……” 李世民側(cè)目:“你如何?” 李承乾一咬牙:“關(guān)起來,軟禁。” 說這話時,李承乾內(nèi)心有點點掙扎。不管李淵對別人如何,對他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如果可以,他實在不愿意這么對阿翁。 但阿耶已經(jīng)這么難了,國家危難之際,不想著怎么一心抗敵,還在這為那點子權(quán)柄搞事,那就不能忍了。再是他阿翁也不能忍啊。所以雖有掙扎也不過一點點,瞬間門便下定決心。 阿翁終歸沒有阿耶重要,再者家國大義又在個人情感之前。這點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李世民眉宇一點點舒展,眸中欣喜之色更甚,他肯定了李承乾的心意,卻沒有肯定他的辦法。 李世民眸光閃動:“我去趟大安宮,與父親詳談。” 先禮后兵。能談妥最好,談不妥那就來硬的。 剛站起身還沒出內(nèi)殿,便有內(nèi)侍匆匆來報:“太上皇請圣人去宏義宮?!?/br> 在場三人盡皆一頓。 李承乾張大嘴巴:不會吧不會吧。阿耶剛說要去見阿翁,阿翁就派人來請,這也太巧合了。這人啊,果然不經(jīng)說。阿翁,你不會真要搞事吧。 李承乾立刻拉住李世民:“阿耶,我隨你一起去。” 若阿翁真犯糊涂,他還能幫幫阿耶。 李世民瞄了他一眼,沒有反對。 父子倆來到宏義宮,李淵正端著茶看著內(nèi)侍宮婢們整理東西,瞧見他們,站起身將茶具挪到偏殿。 祖孫三人依次而坐,李世民看著屋外忙碌的眾人詢問:“父親這是在做什么?” “收拾收拾,趁入夜前搬到甘露殿去?!?/br> 李世民一頓,看向李淵。李淵瞄了他一眼:“你莫非不是這個意思?” 李世民啞然。這確實是他的意思。 承乾小孩子家想得還是簡單了些,以為一時能跟著李淵,還能時時跟得住?即便宏義宮的密室密道早就被他封死,他也是不放心的。 唯有太極宮合適。此刻的太極宮可不是李淵住著時候的太極宮,宮里早就清理了一遍,甘露殿更是個個是他的眼線,李淵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關(guān)注范圍內(nèi),加之宮中有他的親信宿衛(wèi),還有長孫氏掌著宮權(quán),可隨時策應(yīng)。如此才最為妥當。 沒想到他還沒說,李淵自己提出了。 “咱們父子多久沒這般好好閑聊了。”李淵嘆息,“突厥列陣渭水,若我猜得不錯,不論是戰(zhàn)是和,你都會親去?!?/br> 李世民點頭,沒有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