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97節(jié)
可惜,隨著封建王朝的進一步發(fā)展,科舉制在帝王手中變成維護統(tǒng)治的工具,反而嚴(yán)重危害社會進步。】 秦朝 “不用擔(dān)心危害?!?/br> 看著天幕,嬴政心里已經(jīng)有了打算。 他也要開科舉! 當(dāng)然,嬴政想的‘科舉’和后世的科舉不是一回事,畢竟大秦的情況和后世完全不同,就像后世已經(jīng)形成勢力的權(quán)貴,肯定會瘋狂阻止科舉,因為那時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多了,可如今又能有幾個讀書人? 能識字的人都少的可憐,能讀書的,最低也得是士,而散落民間的這種人,基本上都是原六國的貴族官吏! 他開的科舉,是檢測他們是否投誠的敲門磚。 “朕給你們一個機會,學(xué)秦字,考科舉,當(dāng)秦吏,好繼續(xù)榮華富貴,而連秦字都不學(xué)的人——” 嬴政的眼中閃過一絲寒意: “當(dāng)殺!” 漢朝 “光有紙可不行,寒門可沒有書。如今紙張用做考核更有效?!?/br> 劉徹?fù)u了搖頭,唐朝和如今相差太大,尤其是底層,大多只是認(rèn)字,不懂治國,想從底層民間選取人才,太難! 不過—— “民間不行,吏目們總可以選吧?又不是選上來當(dāng)國相,有能力做二千石(郡守),也比放上去一堆什么不做,只會貪污斂財?shù)睦鴱?!?/br> 熟知權(quán)斗的劉徹,顯然不會直接挑起那么激烈的社會變革,只是官員內(nèi)部競爭而已,上層的官員一個蘿卜一個坑,往下走個一兩層,屬官、大吏各曹簡直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人不想往上升? 以往是沒機會,現(xiàn)在機會可擺在你們面前了,只要你們通過考試,證明自己能力夠強,能干的比郡守好,郡守職位就是你們的了! 至于被踢下去的郡守—— 垃圾有多遠(yuǎn)滾多遠(yuǎn)。 【而在唐朝,一項與造紙術(shù)無比相配的技術(shù)發(fā)明了。 雕版印刷。 在木板上雕刻出文字,圖畫,在版上涂抹上墨,反過來貼上紙張,用滾筒輕輕一壓,一頁書就印好了?!?/br> 伴隨著天音,天幕展示出一個人刷墨印刷的場景,那雕版的模樣,使用一應(yīng)俱全,全部展示在了眾人眼中。 秦朝 嬴政怔了一下,隨即生出了狂喜。 “好??!好一個印刷術(shù),朕能更快將秦律印到各地了!” 如此一來,他可以清理起來六國叛賊就更加容易,甚至只要多給他一些時間,十年,不,五年,對大秦歸心的秦吏就能夠逐漸成長起來,到那時,大秦就能逐漸坐穩(wěn)天下! 漢朝 “嘶——” 看著如此便捷的雕版,劉徹不由得深吸一口冷氣。 “天幕,你給的好東西太多了,朕沒法現(xiàn)在用??!” 紙張改變還沒那么大,可配上印刷,這就是掘墳了! 【而除了雕版印刷,宋朝還出現(xiàn)了活字印刷,不過,現(xiàn)代人大多認(rèn)為活字印刷在古代更先進,但實際上,哪怕到了清末,印書還是多以雕版為主。 活字不被大規(guī)模采用的原因很多,木制陶瓷的活字難以保存,銅可以,但造價太昂貴,油墨技術(shù)不達(dá)標(biāo),最麻煩的,是漢字實在是太多了,活字的成本極高,再加上排版……是真的打不過雕版?!?/br> 【不過,僅僅是雕版,就足夠給古代帶來很大的改變了。 在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努力下,唐朝繼承隋朝三萬七千卷書,再加上本朝著作,最后達(dá)到了接近八萬卷藏書。 北宋初年,藏書也在八萬卷左右,可惜真宗時皇宮失火全給燒了,只剩下一些復(fù)印本存世,仁宗重建崇文院的時候,只有三萬卷書。 與此同時,民間藏書也極為興盛, 比如唐代的蘇弁、韋述,聚,蓄書二萬卷,宋代榮王趙宗綽的藏書最多,能達(dá)到七萬多卷。 等到了明清,家藏書達(dá)幾萬卷的人多以千計,甚至有藏書多達(dá)幾十萬卷的家族,足可見文風(fēng)之盛。】 漢朝 “多少?!!” 聽著最后的數(shù)字,劉徹想起來自己天祿閣也就幾千卷的藏書,心態(tài)崩了。 艸(一種植物) 他一個皇帝,藏書還沒有后世民間藏書的零頭多?! 第77章 視頻 華夏危已 秦朝 “民間個人能有幾十萬卷藏書……” 聽聞這個數(shù)字的嬴政眼中全是恍惚,之前竹簡對比商周的金文,他還感觸不深,現(xiàn)今紙張對比竹簡,這改變,簡直是翻天覆地! “秦宮內(nèi)的這些典籍,放在后世,怕是連士人都能擁有的了吧?” 沒有什么比物質(zhì)財富更能對比差別,嬴政微微嘆息,道: “古今,好一個古今,我等古人,當(dāng)真是不如后人!” 不過。 嬴政的眼中逐漸多出幾分笑意。 這樣的不如,也是好事。 若兩千年下來,士人還是用著竹簡,穿著麻衣,一切都和如今沒有差別,那樣的后世,豈不是一潭死水! “世有更替,唯變方新啊?!?/br> 【造紙和印刷的影響,除去使得書籍越來越多之外,它還產(chǎn)生了一些更加有趣的影響。 由于紙張的充沛,人們的書寫變得寬松起來,這使得白話開始逐漸盛行,風(fēng)氣逐漸蔓延到皇帝頭上。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出征高麗的時候,給李治寫私信,直接寫‘耶耶忌欲恒死!憶奴欲死!’ 用現(xiàn)代話翻譯一下就是,爸爸想死你啦!】 唐朝 看著沒有王羲之筆跡,準(zhǔn)備回胡床坐著,好在火爐邊烤火的李世民默默頓住。 后世人怎么什么都后亂往天上放,這是私信,私信?。?/br> 還有,朕說句想死你了怎么啦! 知道李治是誰的長孫皇后舉起袖子遮住臉上的笑意,而沒看過天幕的李承乾心里生出股子醋意,他從胡床下來,沖著李世民跑過去,扯著衣擺大聲喊道: “耶耶以后也要想我!” 長孫皇后還在旁邊看熱鬧,李世民無奈,將兒子抱起來,往屋里走,邊走邊應(yīng):“好好好,想你,天天想!” 【到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手下有個在翰林院做草擬文件公告的陶穀,他努力表現(xiàn)文才,在翰林院很拔尖,想更進一步,于是向趙匡胤求升職,而皇帝的回復(fù)是:‘此官司職甚難做?依樣畫葫蘆,且做且做。’ 明朝的朱元璋由于出身的緣故,發(fā)圣旨就更加隨便了,比如明朝初,倭寇在東南沿海劫掠百姓,他直接發(fā)了這么一道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zhǔn)備好刀子,這幫家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br> 清朝的皇帝們就更加放松,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直接在奏折上批‘知道了’。 而現(xiàn)存康熙奏折中,還出現(xiàn)了大量的,諸如‘朕安’‘再打聽再奏’‘知道了’‘再打聽’‘可笑’等現(xiàn)代還在使用的白話詞匯?!?/br> 伴隨著天音,天幕還放出了黃色的圣旨,折起來的奏折,以及字體不一的‘知道了’。 秦朝 嬴政越發(fā)的面無表情起來。 謝謝,雖然朕能接受后世一代更比一代強,但朕并不想聽后世的皇帝書寫有多么放松! 漢朝 “不聽不聽——算了?!?/br> 劉徹放下自己捂耳朵的手,覺著自己還能掙扎下: “朕還是督促工坊趕緊把紙造出來吧!” 唐朝 “這后世的皇帝,看起來越發(fā)的隨意了。” 坐在胡床上的李世民有些疑惑:“不過,為何后世人要提這個?” 天幕雖然廢話挺多,可不會平白無故的說某種現(xiàn)象,最后肯定會有某種原因,這次,又是為何呢? 【而在語言的簡化的同時,書寫又開始有了韻律,格式的要求,大量驚艷的文章和詩詞歌賦,也開始井噴。 這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唐詩,宋詞。 王勃送友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dá)。 李白‘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膫b氣。 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詩意邀約……】 秦朝 “好一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喜好信陵君俠義的劉邦沖著天空揮了揮拳頭。 “快哉!”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邁、雄壯。 李清照‘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某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