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18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藥學女博士穿成渣知青、病弱男二對我蓄謀已久、七零大雜院的嬌軟美人、重生后學霸總想攻略我、當高門找回我后、明珠在匣、天災,我的好大兒、年代文大冤種拒絕走劇情、[綜英美]我的變種能力為什么這么羞恥、愛情公園
姜護仍舊沒有什么表情變化,只是一拱手,做官禮出來:“臣食君祿,自然該為君分憂,不然莫說是枉為人臣,便是連人都不配做了?!?/br> 他含沙射影的,韋存道當場就變了臉色。 就連吏部和戶部兩位尚書的面色也不大好看。 晉和帝只當聽不懂。 反正姜護的態(tài)度,他是早就猜到了的。 這些日子姜護忙著cao辦姜莞的及笄禮,休息了幾日,沒有上朝來,他其實根本都不指望姜護會改變想法。 倒不是說姜護跟顧懷章一個鼻孔里出氣。 而是這事兒,對于他們而言,是勢在必行。 晉和帝并非不清楚。 三年前顧懷章上折提起,他也考慮過設(shè)立南苑都護府的可行性。 不過是覺得勞民傷財,南苑又遠,即便真的設(shè)立都護府,派了朝中官員前去駐扎鎮(zhèn)守,提調(diào)南苑軍政要務,今后也還會有別的麻煩。 譬如貪墨,譬如通敵賣國。 三年后,二郎把舊事重提,顧懷章這么賣力氣,很明顯是這三年來他一直都沒放下過這件事。 姜護亦然。 晉和帝心里是什么都明白,不過他自有他的考量,才把事情擱置在這里,一時不提。 既沒點頭,也沒說不成。 他打心眼里是希望韋存道能爭氣點,撐得久一些,拉得上戶部和吏部兩個。 朝中三部尚書都反對,就算是姜護回京,且有大郎支持,這事情到頭來也大抵是要作罷的。 他們再極力推行,戶部拿不出銀子,兵部和吏部都不配合,那不是說什么也沒用嗎? 現(xiàn)在看來,可能是不行了。 晉和帝心里是明知道結(jié)果,仍問姜護道:“那依你之見,二郎奏本所提議的兩件事情,是怎么說?” 姜護便先往趙禹站立的方向看過去了一眼。 他可沒有往來肅王府走動。 也不是真的打算跟晉和帝對著干。 連趙禹和趙行兩兄弟自己心里都清楚的事兒,他也不準備挑起頭來,都扛下來。 于是姜護沉聲回晉和帝:“設(shè)立南苑都護府一事,臣以為勢在必行,且是迫在眉睫的。即便南苑那邊會有怨懟之言,但只要朝廷不在南苑施行苛政,不苛待南苑百姓,不強行漢化南苑人,他們畢竟已經(jīng)做了大鄴屬國這么多年,一時不接受,一年半載過去,也就習慣了。 也免得來日突厥與匈奴真的重燃戰(zhàn)火,南苑會因此而生出些不該有的心思,降而復叛,反生出無窮禍患來。” 晉和帝眸色幾不可見沉了一瞬,心道果然。 不過姜護所言也在理。 前幾年突厥那邊沒有鬧騰的那么厲害,不把南苑放在眼里也就算了。 這幾年情況大不相同,盡管南苑彈丸之地,仍舊不足為患,但還是盡早防范為好。 他深吸口氣,沒說好,又問姜護:“那改行兵馬制一事呢?” 姜護是兵馬大元帥,這種事情問他當然是合情合理。 大鄴的兵制本來就冗雜,其實早就該改制,但是一直過了幾代帝王,也沒能真的推行新兵馬制。 無非是推行起來難度大,也是沒有太好的意見呈上來。 姜護略想了想,搖頭說不成:“改行兵馬制一事,目下恐怕是不太行。 二殿下提議的固然是好,想推行行制也沒錯。 臣早年也曾上過折子,跟官家說過這事兒。 但臣心里明白,改行兵馬制困難重重,不是兵部一句話就能推行到各地軍中去的。 再加上如今正是外寇強敵虎視眈眈之際,此時改行兵馬制,傷了軍心,若給了突厥與匈奴等部族可乘之機,反倒對大鄴是巨大的危機。 所以臣以為,南苑都護府可設(shè),兵馬制改行一事,要暫壓不議?!?/br> 第262章 枉為人(一更) 姜護并不支持改行兵馬制,這對于韋存道來說算是意外之喜。 吏部亦然。 最起碼有了姜護開口,他們底氣就更足了。 再去打量趙禹兩兄弟的神色,好像對此也并不意外。 韋存道皺了皺額眉頭,一時無話。 晉和帝想了半晌,才叫趙禹:“你覺得呢?” 改行兵馬制其實最早就是趙禹先動的心思。 姜護曾贊他是難得的將帥之才,原也不是隨口說說,夸來好聽,討晉和帝與鄭皇后高興的。 趙禹年少時候熟讀兵書,兵法謀略在同齡的這一批孩子里,可謂無人能出其右者。 彼時他還在進學,跟著老帝師梁老太傅學一學經(jīng)國知世的本領(lǐng),至于兵法謀略一道,晉和帝特意托姜護指點他一二。 故而他那些年也時常往來沛國公府。 年少時期的趙禹文武兼?zhèn)?,但要說他自己對哪個更感興趣,一定是后者。 所以常常跟姜護坐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談論此道,也的確是頗有進益。 等到年長一些,跟在晉和帝身邊幫著處置朝堂政務,對于大鄴如今所行兵馬制其實早有不滿。 冗雜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軍餉繁重,權(quán)責劃分不明確,軍中事務好像隨便是個人都能插手進來。 各地駐軍大多如此,也只有姜護所親率的能有所好轉(zhuǎn)。 可是軍制擺在那兒,就算情況有所好轉(zhuǎn),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如今趙禹心里也很清楚。 改行兵馬制不在一朝一夕。 姜護一定有姜護的考量。 放眼朝堂,哪怕是連同顧懷章在內(nèi),誰來說這個話,趙禹都不會放在心上。 除了姜護——他說眼下不合適,那就一定是真的不合適。 突厥與匈奴虎視眈眈,設(shè)立都護府又迫在眉睫,此時推行新的兵馬制,軍中裁剪在冊兵丁,軍餉較往日減去不少,軍心不穩(wěn),最易激起兵變,到時候就是內(nèi)憂外患。 以朝廷現(xiàn)在的局面來講,確實是自掘墳墓。 故而趙禹縝著臉,往外站了站,拱手回道:“沛國公掌天下兵馬,對于此事最有話語權(quán),兒臣也覺得,改行兵馬制一事可壓后再議,并不急于這一時。 朝中百官,坐鎮(zhèn)盛京,未曾有一日吹過邊關(guān)冷風,并不知軍中情形如何,侃侃而談,雖也是為國事憂心,但總有考慮不周的地方。 二郎年紀尚輕,初入兵部歷練,往后時日久了,他也曉得何為三思而行,謀定后動。 至于韋尚書——現(xiàn)如今看來,韋尚書極力反對二郎奏本所請,也實是情有可原。 兒臣以為非但不該責罰,反倒該予以褒獎,才正彰顯父皇賞罰分明?!?/br> 晉和帝問的只是改行兵馬制一件事,趙禹卻已經(jīng)把后頭的話都先回明了。 這事兒大概就這樣算了。 那設(shè)立南苑都護府一宗呢? 當然不必再議。 也就這么著敲定下來。 可晉和帝分明還沒開口點頭。 這是拿話堵他的口呢。 趙禹這點小心思,都算不上是心眼子。 畢竟父子之間,一目了然,他眼珠子一滾,晉和帝都知道他打什么主意,何況是這么直白的心思? 無非是仗著他不會真的惱怒生氣。 也是曉得設(shè)立都護府已成定局。 只能說父子兩個是摸準了彼此的心意吧。 這邊趙禹已經(jīng)把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韋存道就是再不情愿,也沒法再反駁什么。 而且他不是沒眼力見的人。 看看晉和帝的神情,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終歸人家是親父子。 他再怎么想著效忠天子,揣摩著官家心意而行事,必要的時候,還不是得退讓諸位殿下嗎? 是以韋存道掖著手,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再不發(fā)一言。 “那就這么著吧?!?/br> 晉和帝大手一揮,算是把事情敲定下來:“設(shè)立都護府一事交吏部處置,兵部從旁輔佐?!?/br> 他一面說,側(cè)目又去看姜護:“你才回京,橫豎交了職,閑來無事,也幫著料理幾日吧?” 君臣之間,也是親疏有別的。 反正朝廷里三省六部這么些人,誰也沒有姜護的這份兒待遇,何曾聞得晉和帝是如此語氣。 姜護好似習以為常,頷首應是:“這是臣分內(nèi)之事?!?/br> · 散朝后晉和帝把趙禹和趙行傳去了福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