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fēng)流人物 第86節(jié)
漢武帝劉徹感慨:"這大宋的開國皇帝真荒唐!怪不得被外族人打得落花流水!"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如果知道漢武帝對他說風(fēng)涼話,估計要連聲喊冤。 他額頭青筋直跳:"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五代十國混亂不堪,那是因為武將權(quán)力太大。朕只不過是吸取了他們的教訓(xùn),才會杯酒釋兵權(quán)?!?/br> “而且,朕從來沒有把武將壓制到這種地步!” “到底是哪個混蛋,把武將弄成這副模樣?” 趙匡,敬其實對于守邊大將依舊給了足夠的權(quán)利和信任,只是不讓這些大將軍掌握政治上面的權(quán)利,讓軍事權(quán)力和政治權(quán)力分開,杜絕唐朝藩鎮(zhèn)的形成。 他重文抑武,只是壓制武將的權(quán)利,這對國家穩(wěn)定來說是有意義的。 趙光義見哥哥生氣,連忙打抱不平:"對,太離譜了,到底是哪個王八蛋想出這么蠢的招數(shù)?親手把大宋送到了懸崖上面!” 趙匡胤得知未來弟弟會篡位之后,對弟弟實行了一次杯酒釋兵權(quán),搶走了弟弟的權(quán)利。 趙光義目前只能做個富貴王爺。他越發(fā)感覺得討好哥哥,最近一直在身邊隨侍。 誰知這時,便聽天 幕說:【宋朝開國的時候,還沒有這么打壓武將。到了什么時候出現(xiàn)改變呢?其實是在宋太宗趙光義時期。 宋朝的祖宗家法主要是趙光義制定的。 他上位之后,看遼國非常虛弱,所以決定趁他病要他命,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御駕親征。 結(jié)果他直接送了快遞,大軍慘敗,連皇帝都差點被俘虜了。 據(jù)傳,他的屁股被射了一箭,乘坐一輛驢車,和開掛一樣,一夜狂奔七十公里,創(chuàng)造了驢車速度的世界紀(jì)錄。 從此,宋太宗趙光義一戰(zhàn)封神,被稱為“高粱河車神”! 經(jīng)過這次高梁河慘敗,宋太宗趙光義意識到根本打不過,開始重文輕武。他哥哥只是打壓武將,到他這里開始輕視武將。 他給整個大宋埋下了巨大的地雷,他的子孫苦不堪言?!?/br> 與此同時,天幕還出現(xiàn)了很多彈幕,全在刷什么“高粱河車神”“驢車飄移”,人氣完全不亞于蘇軾。 可大宋的人們卻高興不起來。 開國皇帝趙匡胤:“……” 好啊,原來請康恥的源頭居然在他弟弟身上。 弟弟趙光義:“……” 好損啊! 原來他剛剛罵的蠢貨,一直是他自己…… 趙匡胤看向身旁的宦官:“把朕的鞭子拿來,拿那個最大的?!?/br> 最重的鞭子往往打起人來越疼。 弟弟趙光義驚恐不已,彈跳而起:“——哥,不要啊,我是你親弟弟?!?/br> 趙匡胤冷笑:“讓我看看,你逃跑的速度是不是有那么厲害!” 那一天,男人的哀喙響徹整個皇宮。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下無數(shù)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宋太宗趙光義的外號。 漢高祖劉邦聽到天幕所說的話,一個沒忍住笑出了聲。后世人真是促狹鬼! 什么車神,真的笑死了。 漢高祖劉邦看熱鬧不嫌事大,讓宦官找來車,吩咐另一位真正的車神夏侯嬰。 “他憑借驢車一夜奔襲七十公里。我們試試看是不是能跑這么遠吧!” 他簡直羨慕死了宋太宗的技能,如果他能有一半的速度,也不至于被匈奴圍在 白登山啊。 他也想練出這種速度,這樣以后再御駕親征,就不會被匈奴圍困了! 別人在看熱鬧,武德充沛的唐太宗李世民臉都黑了。 他們一個唐太宗,一個宋太宗,謚號是一樣的,結(jié)果對方居然靠逃跑出名。連帶著唐太宗都感覺這個謚號不干凈了。 他真想把宋太宗開除太宗籍! 他皺著眉頭,收回思緒。他也聽說了唐朝后來藩鎮(zhèn)問題嚴(yán)重,后來還引發(fā)了嚴(yán)重的造反事件。 目前百官都在思考該怎么從根源杜絕。 他吩咐文武百官:"趙匡胤的做法倒是有一定可取之處,讓軍政分家,這樣武將就不會做大。愛卿們可以記錄一下。不過他弟弟的還是算了。” 天幕接著說道:【宋太宗制定的祖宗之法弊端重重。宋仁宗也用范仲淹等人實行過慶歷新政,結(jié)果失敗了。 宋神宗上位之后,感覺再不改革祖宗之法。這大宋就要完了,所以用王安石進行變法。 王安石變法出來之后,朝廷分為兩派,一派是革新派,一派是守舊派。 司馬光對王安石算是全盤否定。 蘇軾覺得王安石變法有可取之處,但推行得太草率了、讓百姓苦不堪言,應(yīng)該再商量一下細節(jié)。 當(dāng)時朝廷有些脫離變法的初衷,只看站隊。官員憑借站隊謀取官位,結(jié)黨之風(fēng)很盛。 蘇軾不結(jié)黨,一心為民,好像只有他在認(rèn)真在考慮變法,導(dǎo)致在兩派都落不了好。他提出了很多有建樹的意見,都沒有被采納,反而被排擠。 他感覺這個朝廷好爛,也擔(dān)心自己影響弟弟的仕途,所以申請外任。 他心里有牢sao要發(fā),喜歡寫詩,每個到一個地方就要寫。在杭州,他寫了《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把西湖唱得天下聞名。 后來,他來到密州當(dāng)長官?!?/br> 天幕中出現(xiàn)新的畫面,蘇軾的演員來到密州。 蘇軾不僅是個詩人,畫家,美食家,其實還是個治水專家。 他身披蓑衣,腳穿草鞋,親自參加搶險救災(zāi)。災(zāi)后,他又在當(dāng)?shù)丶庸谭浪こ獭?/br> 在蘇軾的治理下,當(dāng)?shù)卣ㄈ撕?,百廢俱興。 蘇軾 望著百姓安居樂業(yè),密州一日比一日轉(zhuǎn)好,被朝廷冷遇的郁悶消散了不少,臉上也有了笑容。 他年少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文壇大佬了,仕途的失意并不影響他詩壇上的名氣。 很多本地的文人邀請他參加聚會。 中秋夜,明月當(dāng)空,月光灑滿地面。 周圍的文人說道:"今日中秋,皓月當(dāng)空,不記錄下來可惜了,大家不如寫一篇文章,紀(jì)念這個風(fēng)景獨好的中秋。” 于是,很多文人都開始吟詩作賦。 蘇軾想起了自己的弟弟蘇嗽。如今,他們的父母不在了,只有他們兄弟相依為命。明明中秋節(jié)是團聚的日子,弟弟卻遠在濟南,不能見面。 月亮啊月亮,你為什么偏偏在我跟弟弟離別的時候如此團圓? 他舉杯望月,心中惆悵,寫下了那一首流傳干古的《水調(diào)歌頭》。 【有文人評價,《水調(diào)歌頭》一出,其他中秋節(jié)的詩詞都廢掉了,從此沒有人再敢寫中秋詠月的詞!】 天幕此話一出,無數(shù)文人頓覺不滿。 這話也未免太打擊人了,中秋詩詞一直是個熱門題材,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寫過,蘇軾的這篇憑什么當(dāng)?shù)谝唬?/br> 他們的筆都很厲害。如果蘇軾不足以服眾,他們定要噴死他! 高適聽見這《水調(diào)歌頭》這么厲害,有些不滿:"太白兄也有很多詠月的詩歌,怎么就比他差了?” 李白看到天幕中的中秋節(jié),正有些惆悵。 關(guān)于詠月的詩,他也有《把酒問月》,還有《靜夜思》。 他年輕的時候一直游山玩水,花的都是他爹的錢。結(jié)果花錢太奢侈,很快口袋干干凈凈。 他住在旅館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想爹了,想爹的錢。 李白收回思緒,含笑說道:"蘇軾能不能當(dāng)?shù)谌?,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緊接著,天幕便放出來完整版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言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他還以為蘇軾會直接描寫明月的美,結(jié)果第一句就驚掉了他的下巴。蘇軾居然想問青天,明月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這這這,光是這第一句,就飽含哲理。有屈原《天問》的色彩?。 ?/br> 第50章 蘇軾居然被稱為圣人? “等等?!备哌m像是想到什么:“太白兄,你的《把酒問月》里面也有一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這是不是有……抄襲?” 李白輕聲咳嗽:“這是讀書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做抄襲?要你這么說,那我跟王維都寫了一句俠骨香,那我們還互相抄襲了? 這么寫的人太多了,是你見的太少。” 高適哦了一聲,有些恍然:"原來如此。" 李白望著天幕,懷揣著好奇之心,到底什么樣的詞才能讓后人都不敢寫中秋詠月詞? 緊接著,他眼睛亮了起來:"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癡涼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蘇軾想去天上卻覺得太寒冷,并不貪戀月宮的美麗,感覺還是人間好,難得有這樣肯腳踏實地的人。換成是我,早就要上月宮逍遙快樂去了!" 高適忍俊不禁:“太白兄,你太促狹了?!?/br> 李白臉上含笑,喝了兩口酒,倍覺暢快淋漓,心中有些滿意,可不多。 “這上闋寫得不錯,可是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還不能被稱為千古第一詠月詞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話確實有哲理。 不過張若虛寫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也寫過:“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