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市重返年代 第48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年代文反派大佬的早逝前妻重生了、邊關廚娘發(fā)家記(美食)、七十年代甜媳婦兒、電競第一綠茶指南[電競]、團寵八零年代:我有一座星際農(nóng)場、從無限游戲回來后、我從冥府退休后進了無限游戲、春動蓮房、嫁鶯嬌、俯聽聞驚風
蘇小軟不放心,回老家之前,又特意過來看了一遭,確定他們兄妹倆自己在這兒沒問題,這才離開。 可以說,這回回去,除了蘇小朋和蘇小樂兄妹倆,其它人都高高興興地一家團聚了。 高平也跟著他們一起走,蘇小軟早在剛進臘月時就統(tǒng)計了人數(shù),然后托蘇向上去買了火車票。 趙英子他們陪著老太太早有臘月十七這天就上了火車回去了。 蘇小軟和趙紅梅、蘇建業(yè)暫時還在京都,打算等廠子也徹底放假了之后,安排好值班和保安事宜后再走。 肖然兩口子沒回去,他們干脆就住在廠里,當值班了。 蘇小軟又讓霍小林幫忙安排了人手定期過來轉轉,大過年的,千萬不能出什么岔子。 第776章 到家了 蘇向東和趙英子一路上照顧著老太太,還得管著兩個熊孩子,這一路上倒是很機警。 也幸虧他們回去的時候,還有小水跟著一起呢。 小水如今也是個半大小子了,十五六的年歲,人長得高高大大的,就是有點兒瘦,比剛到京都的時候長了一大截,但是體重卻沒怎么變。 這孩子在京都吃的穿的樣樣都不錯,就是不長rou,每回老太太見了他,都要說他幾句。 多了一個大小子陪著一起回家,大家心里頭也能更塌實一些。 其實京都離著高縣并沒有太遠,只是這個年代的火車還很慢,再加上中途要在好多個站口停車,所以時間就會被拉長了。 蘇向南和李曉曉都在省城,畢竟飯店還開著呢,聽說他們要回來,就特意回了一趟老家,夫妻倆把屋里屋外都收拾了個遍,還是蘇向磊帶著小木幾個孩子幫忙一起收拾的,要不然只他們兩個,這么多房間,可是有個忙的。 這就顯出一個大家族住在一起的好處了。 有什么事兒,在門口喊一嗓子,立馬就有人過來幫忙了。 所以說,鄉(xiāng)下人重宗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蘇向南第二天就回了省城,把李曉曉和孩子留在家里了。 “你記得跟奶奶和娘說一聲,我等餐館放假也就回來了?!?/br> “知道了,你是做正事的,奶奶還能怪你?快走吧?!?/br> 蘇向東他們一行到高縣火車站的時候,蘇建軍和蘇向陽早就等半天了。 蘇向磊開著村子里的拖拉機過來的,還特意在上面鋪了一層舊褥子,還放了兩個半舊的被子,就是為了讓他們在路上擋風用的。 到了家,屋子里干干凈凈的,暖暖和和的,蘇奶奶這心里頭也亮堂熱乎了起來。 “嬸子,瞧你這氣色,怕是又小了好幾歲呢。咋保養(yǎng)的呀?是不是天天吃燕窩啥的,聽說那東西老貴了,也可補身體了?!?/br> 蘇國安這么一打岔,老太太不由得哈哈大笑。 這幾年蘇奶奶養(yǎng)尊處優(yōu),又被蘇小軟以各種的營養(yǎng)品調理著身體,還真的是看著年輕了,頭發(fā)是染過的,烏黑烏黑的,因為吃的好睡的好,所以臉上也有著紅潤的光澤,一瞧就是個富家老太太。 小水這會兒已經(jīng)回了自己家,蘇向東和趙英子開始整理他們的行李。 王梅聽到拖拉機進村的動靜,也趕忙過來了。 “嬸子回來了!這天兒都黑了,你們也別忙著做飯了,一會兒直接去我們家吃,我都做好了,白面饅頭配上熱乎的大鍋菜,還有自己做的臘腸呢。” 蘇奶奶也不跟她客氣:“行,一會兒就過去,讓你費心了呀?!?/br> “這是說得啥話!我家小麗和郭亮不得多虧了你們家照顧才能安穩(wěn)地在京都干活?就這么說定了,我先回去,一會兒你們過來吃飯啊?!?/br> 一旁正打算說自己也做了飯的李曉曉,徹底沒能插上話。 事實上,她不太會做飯,只是勉強煮了稀飯也熱了饅頭,還沒有炒菜呢。 屋里頭已經(jīng)燒上了炕,一家人抓緊時間收拾了收拾,就去蘇國安家吃飯了。 都說好了過去,也不好讓人家一直等著。 蘇國安是先一步回來的,還沒進屋呢,王梅就連忙問:“有沒有咱家小麗的消息?” “你急啥?不是說了嘛,他們要晚些日子才能回來呢。小麗和郭亮現(xiàn)在可都是店長呢,那店員們都不歇,他們哪能先歇了?” “這個我懂,我就是想問問他們啥時候能回來過年,我也想孩子了?!?/br> 蘇國安嘴角往上翹著,心情是rou眼可見得好:“我問過向東了,他說估計要等到臘月二十四左右。店里生意好是好事,孩子們能多掙錢,咱們不是也能放心嘛?!?/br> 話是這樣說沒錯,可是這都要過年了,王梅這心跳得飛快,就想著能趕緊見到親閨女。 年紀大了,老伴兒在她這里不吃香了,還是想孩子們。 蘇小麗時常會寫信回來,再后來,大外孫也經(jīng)常寫信,那字跡一看就還有些稚嫩,但是寫得很工整。 王梅知道女兒和女婿在京都掙了錢,而且掙的還不少,一個人一個月掙的比縣里正式工人還要多,有時候甚至能達到了他們的三倍! 就沖這個,她也覺得當初讓孩子們去京都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了。 現(xiàn)在她兒子一個在鎮(zhèn)上,一個是廠長,王梅手頭上也不缺錢花了,這最近幾年都是在為了這個閨女cao心。 好在,閨女離了家,這日子越來越好了,只盼著這回回來以后,能在這邊多住幾天,也讓她稀罕稀罕兩個外孫呢。 沒一會兒,蘇奶奶領著孩子們都過來了,蘇向東還十分高興地和蘇向磊對了一下拳。 第二天,趙英子就接下了家里頭做飯的活,而李曉曉則負責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這些活。 幾個孩子一回到了村子里,基本上就跟瘋了似的,誰也管不住了,撒丫子往外跑。 不過還是有大人們叮囑,不許他們上山,頂多就是在山腳下轉悠轉悠。 蘇向東看著南院墻底下給堆放了不少的柴火,就知道是小木幾個孩子干的了。 蘇向兵拎了兩只雞過來,手里頭還拎著一袋子面粉。 “你們這里都許久沒住人了,家里頭肯定也沒有糧食,所以就拿了一袋子過來。” “哥,不用的,向南已經(jīng)買好了?!?/br> “我知道向南買了,但是你們家人多,他買的那點兒哪夠呀!我?guī)Ф紟н^來了,就放著吧?!?/br> 蘇向東知道,他應該是為了感激小水能上中專的事,畢竟這以后畢業(yè)了出來,可就要成為正式工了,以后就是吃商品糧的了,肯定比窩在家里頭要強。 蘇向兵為人老實,太漂亮的話也不會說,東西放下后,就去屋里跟老太太打了個招呼,然后轉了一圈,幫忙拾掇一下院子。 “哥,這些柴火也是你幫忙弄的吧?” 蘇向兵笑道:“我們也沒啥能幫得上忙的,弄些柴火也不費啥力氣。向東呀,我還想問問你,以后小水要是念出來了,是會被留在京都,還是會被分配到咱們老家呀?” 第777章 要一整頭豬吧 蘇向東也不能確定,畢竟這個一是要看成績,二來也得看京都是不是缺人呢。 “這個不好說,主要還要看小水自己的想法,如果他的成績優(yōu)異,留在京都也是有可能的?!?/br> 蘇向東說到這里,還以為是他不愿意:“你是擔心以后小水留在京都了,沒辦法回來給你們養(yǎng)老?” 蘇向兵擺手:“不是不是,我沒這個意思,我就是覺得這孩子回來也好,被分到外地也沒事,主要是我們都是鄉(xiāng)下人,沒見過什么世面,也擔心以后幫不上他什么忙?!?/br> 蘇向東笑著攬住他的肩膀就往外走:“哥你想多了,小水這孩子的福份大著呢,就他學的這個專業(yè),以后進什么廠子都應該挺吃香的,弄不好,還能進電力局呢。” “啥?就水娃子還能進電力局了?” “有這個可能。主要還是看他的成績。放心吧,就算是進廠子了,那也絕對是技術工,一般人干不了他的活?!?/br> 蘇向兵心里頭踏實了,他不懂這個,問孩子,孩子也說地吞吞吐吐的,所以這才過來問蘇向東一句。 “我們家小水現(xiàn)在能有出息,還是多虧了你和軟寶呀。我都聽小水說了,他原本是要進廠干活的,可是軟寶不讓,非得壓著他念書,要不然,也不能成了中專生?!?/br> “哥,說這話就外道了,再說小水這孩子懂事,自己念書有補貼,還知道節(jié)假日去店里幫忙,他現(xiàn)在自己完全就能養(yǎng)活自己,你也不用擔心他?!?/br> “你說的對,這孩子打小兒就懂事,也是我們當父母的沒用,小時候沒少讓孩子受委屈。現(xiàn)在好了,孩子出去了,以后就盼著他能高飛呢,我們在家里也管不了他,以后在京都,你和軟寶就幫我們多管教這小子,他要是犯了錯,你們該打就打,千萬別手軟。” “哈哈,小水要是聽到你這話,估計能變臉了?!?/br> 蘇向兵是發(fā)自內心地感激他們兄妹,說這些事也是真心的,不過蘇向東可不覺得小水能有被打的一天。 蘇向東陪著老太太回來了,蘇家又熱鬧了起來。 天天有過來串門的,送東西的。 今天這位伯伯過來給帶上一捆蔥,明天那位嬸子給送過一籃子雞蛋來,這么一折騰,蘇家的廚房里倒也滿當了。 “向東,你今天去買rou吧,向陽媳婦和二伯娘明天都過來,到時候一起做臘腸?!?/br> “也行,今年爹娘肯定回來的晚,咱們在家做好吧?!?/br> 這臘腸做出來,還得先晾干,然后才能拿出去走禮呢。 別的不說,就是向南的岳父李亞彬家、縣里的宋局長家還有幾位長輩那里,也都是不能缺的??偟迷谀昵熬桶讯Y給送過去。 蘇向東手上有rou票,攢了不少呢,而且還是全國通用的。 “我先去rou聯(lián)廠問問,今天不一定能買上,如果有我就買,沒有的話,看看能提前定不?!?/br> “行,你拿上袋子?!?/br> 蘇向東雖然不在高縣了,但是以前認識的朋友同事們可都還在呢。 他原本就是在職的時候考的大學,而且成績還挺好,當年也是在縣城風光一時的人物。 他來rou聯(lián)廠買rou,還沒說話呢,就先見到rou聯(lián)廠的主任了。 這位主任是分管銷售的,以前去縣里開會,也沒少跟蘇向東打交道。 “喲,蘇秘書,不對,蘇同志這是放假了?” “嗯,放假了,正好奶奶想家了,所以回來看看,聽說縣里在弄土地承包呢?” “對呀,這都是夏天就開始弄了,不過到現(xiàn)在還沒弄完呢,主要就是有些村里的地還得重新量,挺麻煩的。” 蘇向東他們這次回來,主要就是因為蘇建業(yè)和蘇奶奶都是農(nóng)村戶口,他們肯定是得把地的問題解決的。 “咱們高縣也算是地多,按人頭分呢,應該說是按戶口本兒上分,一人能分三畝地呢,對了,聽說你家人多,現(xiàn)在能分不少地吧?” 蘇向北雖然是去當兵了,也只是轉走了糧食關系,他的戶口還在村子里,后來提了干,雖然現(xiàn)在還只是個副排長,但是這戶口也轉走了。 “我家戶口本上就只有我奶奶和我爹了,我們現(xiàn)在都屬于城鎮(zhèn)戶口,分不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