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市重返年代 第27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年代文反派大佬的早逝前妻重生了、邊關(guān)廚娘發(fā)家記(美食)、七十年代甜媳婦兒、電競第一綠茶指南[電競]、團寵八零年代:我有一座星際農(nóng)場、從無限游戲回來后、我從冥府退休后進了無限游戲、春動蓮房、嫁鶯嬌、俯聽聞驚風
第424章 和睦的婆媳關(guān)系 蘇大蘭說的就是被蘇文英拋棄的孩子于小偉。 于小偉初中畢業(yè)之后就沒有再念書了,家里頭的條件也不允許,再則在于蘭莊能念到初中畢業(yè)的人可是屈指可數(shù)的,這于小偉的養(yǎng)父母待他也已經(jīng)是相當?shù)貌诲e了。 蘇奶奶嘆了口氣:“只要這孩子上進,以后的日子也不會差了?!?/br> “話是這么說,那五十塊錢我給了小偉娘之后,她就一直哭,說是總算放下心來了,她是生怕這孩子再被人給要回去呀?!?/br> 養(yǎng)了這么多年了,哪能一點兒感情也沒有? 再說于家兩口子膝下也沒別的孩子,不就指著于小偉給他們養(yǎng)老呢? “對了,娘,我聽說蘇文英的閨女出事了,咋了?” 蘇奶奶三言兩語把事情簡單說了,末了又提了一句:“事情都過去了,咱們也沒必要死揪著不放。以后要是碰上蘇文英了,也別惡語相向的,頂多不答理她就完了,別鬧得太過,讓外人們看了笑話?!?/br> “我知道的,娘。” 蘇大蘭雖然強勢,但是在老太太面前,那乖地跟個鵪鶉似的。 用蘇建業(yè)的話說,他大姐這性子,天底下能壓得住她的,估計也就是老娘這么一個了。 蘇大蘭比蘇建國還大呢,蘇建國就算是再厲害,對于長姐,那也是不能不敬著的。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干脆就東西兩間堂屋里各擺了兩張桌子,這其中有從霍長河家借來的桌椅。 借桌椅的時候,霍云霆想主動幫忙搬,還被蘇向南給拒絕了,倒是霍云雷來回跑了兩趟,還得了蘇向上給的一把奶糖。 這個差別待遇,也真是沒誰了。 午飯做的也比較簡單,因為rou菜基本上用的都是現(xiàn)成的。 四只鹵雞,這都是年前就給鹵出來的,只需要放到籠屜里熱一熱就好。 再就是之前鹵的豬頭rou,這還是霍云霆那小子讓人送過來的,把豬耳朵、豬臉rou等等切成絲,再加上蔥絲、蒜末啥的一拌,那叫一個香喲! 趙英子直接拌了一大盆子,分裝到盤子里,竟然弄出來了五盤。 趙紅梅扭頭瞥了一眼:“云雷是不是還沒走呢?正好讓他端一盤回去?!?/br> 這豬頭原本就是霍家拿過來的,給人家一盤子這個,也是應該的。 霍云雷被叫住,給塞了一盤子涼拌豬頭rou,另外朝他衣服口袋里塞了一大把的炒花生。 蒸籠里頭除了四只鹵雞之外,還熱了四只大肘子。 等到籠罩一掀,這香味兒頓時飄得滿院子都是。 趙英子又開始切臘腸,這個就是當涼菜吃的,五香口味的,她動作利索,沒一會兒功夫就切好了。 廚房不大,所以丁心蘭和李麗主要就是幫著往外頭端端菜,再擺擺碗筷啥的。 蘇奶奶掀簾子進來:“咋,還有呢?” “奶,沒了,我再把這兩道素菜給拌出來就好了,軟寶愛吃這個豆腐絲呢,剛切好,一會兒拌了?!?/br> “嗯,都是自家人,不用太見外了。主食吃啥?” “熱了一籠屜的饅頭呢,哦,還有這個木桶里是軟寶弄的米飯?!?/br> 蘇小軟在空間里用電飯鍋蒸了一鍋米飯出來,然后再掙騰到了一個小木桶里。 趙英子來廚房的時候就已經(jīng)十一點多了,所以趙紅梅說是軟寶提前蒸好了放在那里的,她也不知道真假。 幾道rou菜一上桌,孩子們眼睛就亮了。 雖然家里頭條件不差,可問題是誰家也不可能天天這么大魚大rou的吃呀,而且主要還是這手藝,太特么地香了! 趙英子又做了一道嗆黃瓜,那熱油一澆上去,再配合著辣椒面的那個香味兒,真是絕了! 蘇建國倒是愛吃這道嗆黃瓜:“大冬天能吃到一口這個,還真地是爽口!” “大哥喜歡吃,等回頭你們走的時候,給你們帶上幾根,反正現(xiàn)在天氣冷,也不怕放。對了,順便再讓軟寶給你們摘些青菜帶回去?!?/br> 蘇建國滿意道:“那敢情好!不過心蘭的手藝可沒有弟妹的手藝好?!?/br> 丁心蘭聽了也不惱,反倒是認同道:“弟妹這手藝真是絕了!喲,這道拌菜的味道也真正,這是英子做的?” 趙紅梅一臉得意道:“可不!這孩子的手藝比我好?!?/br> 丁心蘭聽了就羨慕呀! “我這輩子是不行了,就盼著以后的兩個兒媳婦手藝能好一些?!?/br> 以蘇建國現(xiàn)在的級別,家里頭是有保姆幫忙做飯整理家務的。 可是那保姆手藝一般,也就是做個家常菜,在他們看來也比不上這自家的飯吃著香呀。 丁心蘭這種花式催婚,直接換來了蘇向前兄弟倆的白眼兒,不過他們佯裝沒聽到,繼續(xù)吃。 蘇二蘭有些心疼道:“都是自家人,下回再做飯,可別這么費事兒了,這么多人,這都趕得上吃席了?!?/br> 蘇大蘭一邊吃,也一邊點頭:“做這么一大桌子,也太辛苦了。” 趙紅梅笑道:“這些大部分都是年前就準備好的,直接上鍋熱一熱就成,也沒費什么事。主要還是娘有先見之明,早早地就讓我們多準備了些?!?/br> 丁心蘭收到了趙紅梅的眼神,立馬會意道:“要不怎么說還得是娘有先見之明呢,人家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還真地是沒說錯!” 李麗也適時地接了一句:“咱娘向來就是最有眼光的,要不然咱們家的日子能過得這么紅火?” 被三個兒媳這么一捧,蘇奶奶也是笑得見牙不見眼的。 過年嘛,就是圖個樂呵。 老太太高興了,全家人都跟著輕松了。 蘇大蘭以前是看不上李麗的,總覺得這個弟妹太顧娘家了,有點兒胳膊肘往外拐的意思,現(xiàn)在得知她變了不少,倒是對她有了些改觀,不過這三個弟妹,李麗仍然是最不受她待見的。 “二蘭,紅旗的親事咋樣了?” “等過了十五就去扯證,等到了二月就辦酒。” 蘇大蘭愣了一下:“先扯證后辦酒?這咋跟別人家結(jié)婚不一樣呀?” 蘇二蘭笑著解釋道:“這女方家的一位長輩是外省的,過了十五就得走了。我們想著是領(lǐng)了證,然后自己家里先備上兩桌,也算是給那位長輩一個交待?!?/br> 第425章 風光一把 蘇大蘭也沒有非得刨根問底的意思,弄清楚并不是因為其它原因,也就不再問了。 另一邊的蘇小軟在吃過飯后,回屋躺在炕上,則是琢磨著怎么樣才能再多賺點兒錢。 她手上倒是有物資,但也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來呀,而且有些東西自己家里人偷偷用還行,真要是拿出來,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茶葉是不能再賣了,估計得等到八月十五才能再有機會走一撥。 能買得起那么貴的茶葉的人倒是不算少,但是舍得買的,整個縣里也沒幾個。 而且茶葉這東西也不算是快消品,一包茶葉,省著點兒喝,有些人能喝一年呢。 蘇小軟當初賣茶葉的時候,想著這個價格也不低,所以包的量也不少,而且碧螺春這種茶葉,在北方的價格本身也是比較高的。 年前剛出手一波,有錢買的,或者是有這方面需要的,基本上手里頭也已經(jīng)有了,短時間內(nèi)應該不會再買了。 而日用品的話,蘇小軟的超市里雖然還有不少,可問題是這些東西都不怎么值錢,折騰半天,可能連買上幾味藥的錢都湊不夠。 蘇小軟是想著多掙些錢,給北疆的戰(zhàn)士們多送些物資過去。 不管是糧食也好,還是必需品也好,只要是能幫到他們,蘇小軟這心里頭就好受些。 她問過蘇向前了,北疆現(xiàn)在的溫度極低,凍瘡膏顯然是必需品,先前蘇小軟給他的那些凍瘡膏,他還分給了兄弟營一部分,而且這種天氣,她先前讓人送過去的一大袋子的生姜,可是起了大作用了。 蘇小軟想著既然北疆現(xiàn)在冷,那就先準備一些當下急用的。 蘇小軟也躺不住了,干脆一骨碌爬了起來,悄咪咪地去找老牛頭了。 年前蘇小軟拜托顧旺又給弄了一批藥材過來,這會兒蘇小軟一股腦全都拿了出來。 時間緊,任務重,這一次蘇小軟把歇年假的紀豐年和王琴都給叫過來幫忙了。 反正也不是做壞事,而且這些藥材的來歷,蘇小軟也算是過了明面兒,畢竟他們家現(xiàn)在不缺錢,實在不行還把鍋扣在蘇建國這個大伯頭上呢。 老年頭一聽說蘇小軟急著要,這氣得胡子都要吹飄起來了。 “你早怎么不說?” “我先前也不知道北疆的條件這么艱苦呀!我明明給大哥送了那么多藥和棉衣棉被過去,哪里知道竟然還能出這種事呀?!?/br> 蘇小軟弄的棉衣棉被,自然是不可能自己寄去部隊的,她這還是托了大伯的關(guān)系,自己弄了些棉花和棉布送到了部隊的被服廠,然后再由他們生產(chǎn)制作,并且送到捐贈者指定的北疆軍區(qū)的。 當然,數(shù)量并不算是太多,畢竟這是以個人名義捐贈的,如果數(shù)量太多,只怕也會引人懷疑的。 當然,蘇小軟的這種行為,還是很好的,還被相關(guān)部門特意提出了表揚,可是也僅此而言。 因為蘇小軟表示她不想鬧得人盡皆知的,畢竟她年紀還小,而且這些物資很多都是家里人一起湊的,并不愿意引起太多人的關(guān)注。 而領(lǐng)導們考慮到蘇建業(yè)家的條件不錯,也怕如果大力宣傳的話,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也就這么過去了。 老牛頭這里能做的,主要就是一些凍瘡膏和退燒藥,再就是一些軍營里常備的跌打藥、止血藥。 蘇小軟幫著打下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霍云雷竟然也過來了。 老牛頭一臉得意道:“丫頭,讓你學你不學,怎么樣?看看我收的這個徒弟,也不比你差吧?” 蘇小軟呵了一聲:“云雷,快過來幫忙!” 老牛頭當然知道霍云雷和蘇小軟的關(guān)系的,要不然也不會敢讓她知道自己收了霍云雷當徒弟。 “云霆哥什么時候走?”蘇小軟小聲問。 霍云雷手上動作不停,回道:“之前說是初十以前走,不過這兩天也沒聽大哥提起過,所以不知道具體的時間?!?/br> 蘇大蘭是初四后晌走的,原本蘇建業(yè)是想著留人再住幾天,可是他們這里的規(guī)矩是初五最好不要串門子,而且已經(jīng)出嫁的婦人初五這天也是不能回娘家的,所以蘇建業(yè)就借了拖拉機,然后初四后晌送他們一家子回了于蘭莊。 蘇大蘭一家被拖拉機給送回來,可是風光了一把。 這年頭拖家?guī)Э诔鲩T走親戚的,一般都是坐牛車或者是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