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市重返年代 第26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年代文反派大佬的早逝前妻重生了、邊關(guān)廚娘發(fā)家記(美食)、七十年代甜媳婦兒、電競第一綠茶指南[電競]、團(tuán)寵八零年代:我有一座星際農(nóng)場、從無限游戲回來后、我從冥府退休后進(jìn)了無限游戲、春動蓮房、嫁鶯嬌、俯聽聞驚風(fēng)
就像是余占松,他好好的跟高瑩瑩結(jié)婚不好嗎? 待在紡織廠里好好的學(xué)徒不好嗎? 干嘛非要來招惹自己? 只能說,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蘇小軟不會主動對付他們,也不會同情他們,都是在世為人,誰活得容易了? 臘月十四晚上,蘇向東總算是回來了,騎車帶著趙英子一起回來的。 蘇向南出車了,跑的還是外省,估計還得再等四五天才能回來。 蘇向東回來把自己和趙英子的工資交了一部份給趙紅梅,然后又把另外一個信封拿出來。 “這是向南讓我給您的,他說這兩個月出車多,又是到年底了,單位里發(fā)了一部分獎金,讓您收著?!?/br> 趙紅梅笑瞇瞇地將錢接了過來,然后也沒避著他們,直接就數(shù)了起來。 蘇向南讓蘇向東捎回來十張大團(tuán)結(jié),也就是一百塊。 趙英子自始至終很淡定,半點沒有貪婪的意思。 蘇奶奶坐在一旁瞧著,心里默默點頭,這個長孫媳婦是個能立得住的,將來有她當(dāng)家,這日子也不會差了。 “行了,快去洗手吧,晚飯都做好了,英子有沒有特別想吃的?” 趙英子搖頭:“我吃啥都行?!?/br> 趙紅梅高興,這孕婦不挑嘴,那就得多吃些好的,也給孩子補(bǔ)充點兒營養(yǎng)。 蘇奶奶也覺得趙英子應(yīng)該補(bǔ)一補(bǔ),這都有了身孕了,也沒瞧見她長rou。 趙英子現(xiàn)在還在上班,夜校那里剛剛停了課,要等明天再參加一場考試,就能拿到畢業(yè)證了。 按蘇向東的說法,到時候她的工作還能再往上走一走。 趙紅梅已經(jīng)在想著等明年趙英子有了孩子,她就把工作讓給蘇小軟,反正明年蘇小軟也就能畢業(yè)了,到時候她去給英子帶孩子,小軟正好也在縣里上班,一舉兩得的事兒。 只是她把打算說出來,蘇小軟卻給否了。 “伯伯之前就找過我,讓我畢業(yè)以后直接在蘑菇廠上班,而且還是負(fù)責(zé)技術(shù)相關(guān)的工作。他說是大隊干部們一致通過的?!?/br> 趙紅梅搖頭道:“蘑菇廠的效益是不錯,可還是不能跟縣服裝廠比的。而且你拿出來的設(shè)計也都是相當(dāng)棒,我原本也就是沾了你的光才進(jìn)的服裝廠。等明年你自己去上班,這才合適。” “還早著呢,等到時候再說?!碧K奶奶直接拍板,趙紅梅也不好再勸了。 別人家要是有一份工作要接手,那不知道有多高興呢。 也就是蘇家,才不看重一份正式工作。 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蘇奶奶也不例外。 蘇奶奶是覺得自己年紀(jì)還沒有那么老,伺候月子帶帶孩子,她還是可以的,再加上紅梅的工作又輕松,并不是天天坐班,完全沒必要把工作讓出來。 至于蘇小軟明年畢業(yè)以后要不要進(jìn)蘑菇廠,蘇奶奶是完全尊重她的。 “軟寶這孩子有主意,你們也別拿你們那一套來逼孩子。還是想想向南的婚事怎么辦吧?!?/br> 于娜有一次去給于大貴送飯,一看就是兩人的量,于大貴留蘇向南一起吃,他本來是不愿意的,可是于師傅一再堅持,他也不好推辭了。 只是這種事情,偶爾一次也就算了。 鬧了兩回之后,這運輸隊里頭自然就有些閑話傳出來了。 也不算是閑話,就是在說于大貴把蘇向南當(dāng)親女婿疼的。 這話讓蘇向南心里頭不那么舒坦。 他對于娜的印象還不錯,可是遠(yuǎn)沒有到那種非她不娶的地步。 現(xiàn)在被人們這么一調(diào)侃,他反對是說不清了。 有幾次,蘇向南聽到了別人拿這個開玩笑,被他給制止了,并且十分嚴(yán)肅地說他跟于娜沒關(guān)系,如果再這么鬧下去,壞了于娜的名聲,那到時候出了事誰負(fù)責(zé)? 蘇向南這樣義正言辭的幾次之后,運輸隊里關(guān)于他和于娜的閑話就傳地少了。 而且于大貴聽說了這件事之后,就沉默了許多。 上回出車的時候,于大貴就破例讓新徒弟跟著一起去的,沒讓蘇向南跟。 蘇向南倒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公平的,他雖然轉(zhuǎn)正了,但是沒有能力自己出車的,上頭不允許。 反正工資不少拿,最多就是獎金方面少一點而已。 蘇向南像是察覺不到于大貴對他的疏遠(yuǎn)和不滿,仍然安安靜靜地上自己的班。 還是后來隊長瞧出來有些貓膩,跟蘇向南聊了一次之后,就把他安排在了另一位師傅組里。 也是巧了,那位師傅的搭檔因為下雪天騎車子摔了一跤,腳踝骨裂,估計要三個月以后才能出車。 就這樣,蘇向南的搭檔變了,運輸線路也變了。 對此,于大貴很是不滿,明里暗里,沒少罵蘇向南是白眼兒狼。 蘇向南也不解釋,不管怎么說于大貴都是師傅,他也不好跟長輩生氣,干脆就能避則避。 其實運輸隊的不少人都能看出幾分貓膩來。 無非就是于家相中了蘇向南這個女婿,但是人家蘇向南自己不愿意,所以于大貴才想著冷一冷他,帶帶新徒弟。 沒想到,他這一冷,就徹底把蘇向南給冷到了別人組里。 于大貴年紀(jì)也不小了,運輸隊像他這個年紀(jì)還在出車的還有兩位老師傅,不過都不是開車的主力,大部分時候都是坐在副駕上。 于大貴是因為家里頭條件一般,要養(yǎng)活一大家子,所以一直都很拼。 于娜知道蘇向南對她無意之后,也不想再惹人煩,再沒有去過運輸隊。 反倒是于大貴和李淑貞對蘇向南頗為不滿,大有一種他不識好歹的意思! 第401章 收音機(jī) 蘇向南被于大貴針對的事,蘇家人并不知情,這會兒趙紅梅還在跟蘇奶奶商量著過年給于大貴家送年禮的事。 “這位于師傅的年紀(jì)也不小了,既然向南叫他一聲師父,咱們這禮數(shù)上就不能差了。我尋思著給他們家送上三斤臘腸,再把那兩只兔子也給于家送去,娘覺得合適不?” 兔子是蘇小軟前天在耳場附近轉(zhuǎn)悠的時候逮到的,總共抓了三只,都剝了,然后吊在了西屋房梁底下,現(xiàn)在天氣冷,也不怕壞。 那兔毛自然又被趙紅梅給充分地利用了起來,想著做個小斗篷,等來年可以給大孫子防寒用。 蘇奶奶喝了口熱湯,身體里暖烘烘的。 “這種小事,你看著辦就行。也不知道向南哪天能回來,到時候讓他送過去,到了年根底下咱們家肯定人來人往,家里頭總得留個年輕人撐著?!?/br> “成,到時候讓向南看著辦,早點兒把年禮送了,也能塌實地回來過年?!?/br> 蘇奶奶又提點了一句:“運輸隊的隊長那里也不能落下了。向東跟在耿同志身邊,這禮數(shù)也不能少了,還有你的頂頭上司李廠長,咱們也都得把禮送到了?!?/br> “聽您這么一說,我倒是覺得家里頭這些東西都不夠用的。要不咱們再買點兒rou,灌點兒臘腸?” 蘇奶奶瞪她:“你還嫌咱家不顯眼呀?這都灌了一百多斤的臘腸了,你要是再灌,那別人還以為咱們家是自己殺豬的呢?!?/br> 趙紅梅撲哧一笑,也明白婆婆這是提點她不能太過了。 “那臘腸就留著咱們自己家人吃,大姐二姐那里一人送五斤過去,至于于師傅那里也不送了。這東西做起來就挺麻煩的,折騰了好幾天呢。就不便宜那些外人了?!?/br> 蘇奶奶嗯了一聲,又提醒她記得給張書記那里也得備份兒禮。 往年是不曾給張書記那里送年禮的,畢竟蘇向東跟張書記那里還差著好幾層呢。只是之前家里頭出事,還得多虧了張書記發(fā)話嚴(yán)查,要不然,向東的對頭也未必就能那么老實了。 “您說的是,聽向東說張書記是個好領(lǐng)導(dǎo),平時也是很節(jié)儉的,我尋思著,咱們就送些自己家里頭做的東西,說起來沒花錢,也免得再有人盯上張書記了?!?/br> 蘇奶奶覺得可行,這到了過節(jié),人情往來的,還真是事事都得cao心。 蘇小軟先前去省城里弄回來了一臺收音機(jī),不過一直收在了空間里,沒敢拿出來。 這東西可是一百多塊錢呢,而且還得要工業(yè)票,蘇建業(yè)讓她先藏好了,等哪天大哥寄包裹回來,再往外拿。 這不,機(jī)會就來了。 蘇建業(yè)帶著蘇小軟,又取了兩個大包裹回來。 蘇小軟坐在前面的橫梁上,后座上綁了兩個包裹,一路上蘇建業(yè)都在回頭,生怕這東西再掉下去了。 這回寄過來的東西,跟往年也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基本上還是以衣裳居多,另外還有丁心蘭給寄回來的奶粉,說是讓蘇奶奶天天喝一碗,補(bǔ)補(bǔ)身體。 奶粉這東西,蘇小軟空間里多的是,蘇奶奶現(xiàn)在也是經(jīng)常喝,所以身子骨一直挺壯實。 “喲,這個是大蝦吧?大嫂這是從哪兒弄的大蝦,這么遠(yuǎn)給運過來,還是沒壞掉?!?/br> 趙紅梅一邊說,一邊往外扒拉盒子,臉上滿是興奮。 蘇小軟是喜歡吃蝦的,她的空間里雖然有,但是鮮蝦的量沒有那么多,大部分也是冷凍的蝦。 不過這幾年下來,蘇小軟基本上已把那那些蝦給吃光了。 現(xiàn)在還是能翻出幾袋包裝完好的蝦仁來,蘇小軟一直沒敢再往外拿,就想著先留著,等以后饞得不行了再吃。 沒辦法,就他們這個地方,海鮮那可是絕對的高級貨呀! 東西都拿地差不多了,蘇建業(yè)忙給蘇小軟使了個眼色,然后就拿了一臺收音機(jī)出來。 “大伯還給咱們寄收音機(jī)回來了!奶奶,咱們可以聽新聞了?!?/br> 蘇奶奶愣了一下:“啥?收音機(jī)?” 趙紅梅也好奇地看了過來:“你說的新聞是啥?” 蘇小軟抿唇笑了笑,然后把收音機(jī)拿出來,又接上電源,這收音機(jī)就開始呲拉呲拉地響了。 蘇建業(yè)搓搓手,早就想鼓搗了。 “我來調(diào),你們把這些東西都收拾好,我估摸著一會兒家里頭就得來人。” 蘇建業(yè)帶回來兩個大包裹,多少人都看著了呀! 這會兒農(nóng)閑,雖然有蘑菇加工廠,也有蘑菇屋和耳場了,但是村子里還是有閑人的。 果然,沒一會兒就有人上門了。 蘇建業(yè)調(diào)好了收音機(jī),一家子人正坐在堂屋里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