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71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裴總的烏龜成精了、春和景寧/嫁給準未婚夫他叔、我火了以后他們都想和我炒CP、小竹馬他有億點甜、從工地賣盒飯開始、曉陌微暖與君言歡、在地鐵上和高中同學撞衫后、你就演吧[娛樂圈]、碎月投江、聽說總裁要親三遍
意識到這點后,他給李逸解答起來也更加賣力了,還親自帶著李逸去看了鑄劍廬,向他展示了獨家秘技。 李逸只看了一眼就認了出來,原來是橐龠,也就是鼓風器。 所謂橐龠,就是用一整只牛的皮制作的一個皮囊。 在皮囊上會留出進風口和出風口,通過擠壓,就可以讓空氣大量進入爐體中,加速爐內(nèi)炭火燃燒效率,增加溫度。 歐冶子表示,用這種橐龠鼓風,即便是天火煅燒過的隕鐵,也會變得像面團一樣柔軟。 而這也就是他鑄造神兵的秘密所在了。 第837章 八面鑌鐵劍 歐冶子對于自己的橐龠是很有自信的,但他卻發(fā)現(xiàn),李逸在看到橐龠以后,卻并沒有什么驚喜之色。 直到李逸隨手畫出了手搖鼓風機的草圖,他才知道為什么。 根據(jù)草圖,他打出了所需的零部件,再由李逸組裝成了手搖鼓風機,他就迫不及待的裝在了爐子上,試驗了起來。 結(jié)果試驗效果讓他驚喜不已,手搖鼓風機要比橐龠方便無數(shù)倍,而且效果也更好,送風均勻,風力強度也比橐龠高得多。 而且橐龠最好是兩個人一起使用,但手搖鼓風機只需要一個人就能用了,效率翻了一倍不止。 見識到手搖鼓風機的效果后,歐冶子備受打擊,只感覺自己視為珍寶的橐龠,瞬間就被比了下去,變成了個破皮囊。 李逸對此并未在意,甚至主動把手搖鼓風機的做法送給了歐冶子,就當做是拜師的束脩了。 讓扈從帶了口信回家后,李逸就留在了歐冶子這里,跟隨歐冶子學習煉鐵鑄劍的工藝。 在接受了手搖鼓風機后,歐冶子正式將李逸收為了弟子,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經(jīng)過學習后,李逸才知道,原來歐冶子煉鐵的方式,其實已經(jīng)有了煉鋼雛形了。 他煉制的鐵材叫做精鐵,其實就是用反復加熱,折疊鍛打的方式,讓鐵料的組織更加致密,成分更加均勻,雜質(zhì)逐漸減少,從而提高鐵料的質(zhì)量。 這個過程在后世有個名字,叫做百煉成鋼。 雖然在現(xiàn)代人看來,這種做法可能有點簡單粗笨。 但這是在戰(zhàn)國時期,絕大多數(shù)的金屬器還是青銅。 和青銅相比,歐冶子煉制的百煉鋼劍,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神兵了。 這種折疊鍛打的方式,一直傳承了兩千多年,一直到清末,大部分鐵匠都還在用這種方式來煉制鐵料。 用了三年時間,李逸就將歐冶子的畢生所學學到手了。 而在這三年里,逐漸長大的眉間尺也驗證了李逸的話。 一直長到三歲的他還不會開口說話,而且反應遲緩,看著十分蠢笨。 歐冶子明白李逸所言非虛,也意識到為干將報仇之事希望渺茫,于是就不再提及了。 在教授李逸的這三年里,他從李逸身上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他決定潛心鉆研合金工藝,早日鍛出李逸所說的不銹之鋼。 李逸告辭離開,返回了家中。 趙國與秦國矛盾日益凸顯,長平之戰(zhàn)在即,國中均在備戰(zhàn)。 徐家也在夜以繼日的為趙軍制造軍械。 也正是因此,大量的物資都被調(diào)撥于徐家管理使用。 借助這一資源優(yōu)勢,李逸開始嘗試冶煉高碳鋼。 這一時期,印都已經(jīng)生產(chǎn)出烏茲鋼了。 烏茲鋼是現(xiàn)代合金鋼的前身,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在使用粉末冶金技術了。 法拉第就是通過研究烏茲鋼,才發(fā)現(xiàn)在鋼鐵中加入不同的微量元素,可以顯著的改變鋼鐵性能,從而為工業(yè)化生產(chǎn)合金鋼奠定了基礎。 法拉第也因此被稱為現(xiàn)代合金鋼之父。 李逸向歐冶子打聽過烏茲鋼,在幾百年后,隨著絲綢之路被打通,烏茲鋼被波斯商人帶到國內(nèi)后,起了個別名叫鑌鐵。 鑌鐵是這個時期鑄造刀劍最好的材料了,波斯匠人生產(chǎn)的大馬士革刀就是用鑌鐵打造的。 李逸認為,想要離開這個神秘空間,就要鑄造出比歐冶子更好的神兵寶劍來。 所以他必須要制造出烏茲鋼來。 烏茲鋼是用坩堝冶煉的高碳鋼,李逸只記得,它的原料是高純度的鐵礦石、麻栗木炭、竹炭和兩種所謂圣樹的葉子。 冶煉的時候是放在陶爐里燃燒加熱,把所有原料全部燒化,形成一團金屬,然后反復融化,冷卻,最終煉成高純度的烏茲鋼。 但除了這些信息,李逸對于冶煉過程卻一無所知。 所以,他只能用最笨也是最有用的窮舉法來進行實驗。 然而,在他實驗到中途時,長平之戰(zhàn)就開打了。 徐青也有軍籍,自然需要隨軍上陣。 不過徐青的父親卻讓他留在家中看守,自己則披甲上陣,為國御敵。 李逸是知道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局的,趙軍會因為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大敗,最后四十萬趙軍全體投降,被秦國白起全部坑殺。 他找到徐父,婉轉(zhuǎn)提醒,但徐父卻不以為然,認為他所說根本是天方夜譚。 趙國有老將廉頗,曾大破秦軍數(shù)次,安有慘敗之理? 見他不信,李逸也沒辦法再勸,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上了戰(zhàn)場。 歷史的車輪并不會因為螳臂的阻擋而改變。 最終,徐父戰(zhàn)死沙場,趙國四十萬降卒被秦將白起屠盡,只余240名年幼趙兵被放歸趙國。 一時間,趙國境內(nèi)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 徐青的爺爺徐度也因為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傷心欲絕,大病了一場。 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李逸雖然早有預知,卻也無法改變。 他只能泡在了軍器作坊內(nèi),潛心煉制鑌鐵,希望能早日返回現(xiàn)實。 因為在割地上分歧過大,趙王毀約,轉(zhuǎn)而備戰(zhàn),作為監(jiān)管軍器的徐家壓力巨大。 原本身體就不好的徐度突染風疾而死,軍器制作的壓力頓時就都落在了徐青的身上。 于是,李逸只能扛起重擔,組建流水線,敦促匠人全力制作軍器。 或許是因為軍械供應及時,秦軍屢攻邯鄲不下,最終秦王怒殺白起。 之后,平原君又靠著外交請來了魏楚聯(lián)軍,共同擊敗了秦軍。 值此,李逸終于有了喘息的機會,重新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鑌鐵的制造上。 最終,前后一共花費了十年時間,他終于煉出了鑌鐵,鑄造出了他的第一柄劍。 這是一柄標準的八面劍,劍長三尺三寸,劍刃長二尺三寸,劍柄長約一尺。 八面劍是青銅劍的標準,因為青銅的質(zhì)地硬而脆,局限了劍身的長度。 所以在鑄造青銅劍的時候,都會加寬劍身,在上半截縮窄,并且在鑄造的時候,會在劍脊和劍刃采用不同含錫量的青銅,來保證它的硬度,避免斷裂。 李逸用鑌鐵鍛造的八面劍,在硬度和韌性上都比青銅強得多,所以才可以做到二尺三寸的劍刃長度。 而且鑌鐵鍛成的劍刃鋒利無比,吹毛斷發(fā)輕輕松松。 再加上和歐冶子學到的獨家油浸淬火以及回火技巧,這柄劍在韌性上也是獨步天下,彎成90度都能瞬間回正,質(zhì)量絕佳。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柄八面鑌鐵劍都要比歐冶子之前所鑄造的神兵更加優(yōu)秀。 然而,讓李逸不解的是,在鑄出這柄劍后,他卻并沒有回到現(xiàn)實。 第838章 干掉楚王 這方空間的傳承應該就是冶煉或者鑄劍??? 如果是這兩者,李逸明明已經(jīng)煉出了鑌鐵,鑄出了八面鑌鐵劍,又為什么沒有返回現(xiàn)實呢? 為了解開疑惑,李逸帶上八面鑌鐵劍,前往了楚國,打算去請教歐冶子。 然而,等他到了歐冶子家中,看到的卻是歐冶子的新墳。 見到莫邪后,李逸才知道,歐冶子這幾年一直在試驗煉制合金鋼,最終在上個月成功鑄造出了一把合金鋼劍。 他打算進獻給楚王,于是驅(qū)車前往陳都獻劍。 但在前往陳都的途中,遇到暴雨,車子滑入了山谷,導致他死在了當場。 莫邪送往徐家的信前天才托人送出,卻沒想到李逸這么快就到了。 得知了情況后,李逸就直接問莫邪,歐冶子是不是打算效仿專諸,刺殺楚王,為干將報仇? 莫邪凄然不語,但已經(jīng)等于默認。 李逸感慨唏噓,雖然已經(jīng)過去數(shù)年,但歐冶子果然還是沒有忘了報仇之事。 安慰了莫邪一番后,他也見到了歐冶子鑄造出的合金鋼劍。 從外形來看,歐冶子鑄造的這柄劍已經(jīng)有點后世鋼材的意思了,只是材質(zhì)還沒有那么純。 雖然它的硬度不錯,可在韌性方面,和李逸自己鑄造的八面鑌鐵劍比,卻稍有不足。 這也意味著,李逸的八面鑌鐵劍,的確是當前全天下最好的神兵了。 然而,即便如此,他還是沒能返回現(xiàn)實。 在引著李逸祭拜了歐冶子后,莫邪也叫來了眉間尺,讓他喊李逸表舅。 李逸最后一次見他,他還只有三歲,不會說話,癡傻蠢笨。 但這次見到,他已經(jīng)長成了半大小子,而且已經(jīng)學會說話了。 雖然他說話依然比較含糊,但卻有問有答,已經(jīng)很有條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