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嫡謀 第291節(jié)
“怎么回事?”皇帝緊張地站了起來,朝臣們也都提著一口氣。 “報……皇上,邵將軍……帶十五萬大軍偷襲……偷襲 西涼邊境,遭……遭伏擊,損失慘重……西北局勢不穩(wěn),請……請皇上降罪!” 第485章 錢都用哪去了 “什么?”滿朝文武都嚇得面無人色。 那信使說完就暈了,皇帝擺擺手讓人抬下去醫(yī)治,在高臺上走來走去,緊張的情緒寫在臉上。 他到底還年輕,登基后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大事,關乎國運,不緊張不行。 他掃了一眼大殿上的文武官員,最終將目光投向楊蹇,問:“楊統(tǒng)領,你覺得如今該如何挽救?” 楊蹇低頭,瞬間想過數種可能,邊思考邊回答:“回皇上,想來是西涼也知道出兵山海關后,西北軍會有所動作,因此早早就做好了防范。只是不知為何邵將軍沒有做好探測,踏入了敵軍的埋伏中。 十五萬大軍,我們還不知道傷亡多少,但從信使的表達和表情來看,恐怕不是小數目,消息傳到這里至少已經三天了,咱們此時能做的唯有向西北增兵,并且將情況告訴楊鉞,讓他加快速度剿滅敵軍,將山海關的防御重新筑起來,以免東遼與其他小國趁亂而入?!?/br> 兵部尚書第一個不答應,“增兵?從哪增?山海關和玉門關是兩個最重要的關隘,駐守的軍隊也是最多的,各地守備軍不過幾千人,如果全都調去增援,那城池怎么辦?” 戶部尚書附和道:“就算將京畿衛(wèi)派過去,朝廷也負擔不起幾十萬大軍的糧餉,這樣的天氣,輜重隊根本無法跟上,楊統(tǒng)領要三思啊?!?/br> 楊蹇怒視著他二人,“大慶周圍危機四伏,東遼好不容易被打趴下 了,但西涼兵強馬壯,會出兵南下一點不奇怪,難道他們都打過來了我們還不奮力反擊?要等他們沖破關卡直逼京城再來害怕? 戶部成天叫著國庫沒錢,可每年的稅收也沒少收,這兩年還算風調雨順,也無大的戰(zhàn)事,敢問尚書大人,錢都用哪去了? 陛下節(jié)儉,后宮更是減少開支,如此情形還敢叫沒錢,末將真的想問一問,國庫里是不是養(yǎng)了一只碩鼠,專門吞金吞糧,又或者,尚書大人是想讓西涼軍盡早打過來?” “你……你含血噴人!楊蹇,你別太過分!” 楊蹇心道:若今日站在大殿上的是楊鉞,一定會比他罵的更過分! 他直接翻了個白眼,朝皇帝請求:“皇上,臣可以領一半京畿衛(wèi)去增援,至于糧草,若是國庫拿不出來,不如就讓朝中大臣們支援一二,我楊家愿意捐贈一萬兩用于購買軍糧!” 楊家一脈的官員紛紛上前捐款,你五千,我三千,很快就將捐款累積到了五十萬兩。 戶部尚書被氣得夠嗆,諷刺道:“楊家財大氣粗,也不知道是如何賺來的錢財,我等兩袖清風,只能捐個一千兩。” 楊蹇抬著下巴高傲地說:“我楊家世代為將,百年的世家,這點底蘊還是有的,不像某些人家,蠅營狗茍往上爬,連家業(yè)都沒存下兩分?!?/br> 皇帝心中松了口氣,還好有楊蹇,他愿意帶頭,至少這一次的錢糧危機就過去了。 他冷眼瞧著 戶部尚書,心中也不是不懷疑他,國庫空空,這位尚書看來并不適合這個位置。 他咳嗽一聲,大聲說:“多謝眾位愛卿為國分憂,西北情況不明,由楊統(tǒng)領先帶五萬京畿衛(wèi)過去支援,有任何動靜務必盡快報來,朕信任威遠將軍,楊統(tǒng)領過去后一切行動聽從威遠將軍安排?!?/br> “皇上,不如宣武侯進宮面談,武侯在西北數十年,才西北真正的定海神針!”岳次輔提議道。 皇帝眼睛一亮,“對對對,快去傳武侯進宮!” 朝臣饑腸轆轆地在大殿等候,時不時朝大門外張望,而楊蹇直接問內侍要了筆墨紙硯,坐在地上開始寫思路。 皇帝命人搬來桌椅讓他坐著寫,同時好奇他寫了什么,他從小就很崇拜楊將軍,后來楊鉞又那么厲害,在他眼中,楊家都是能臣。 但楊蹇也只是畫了一張行軍路線圖,從京城到玉門關最快的一條路,還得考慮到氣候因素,最終做出了兩個選擇。 皇帝激動地問:“愛卿,幾日可到玉門關?” 楊蹇嘆氣道:“回皇上,若在平時,加速行軍,是五日后可抵達,但臣怕大雪封路,恐怕得有七八日?!?/br> “七八日夠了?!贝蟮钔鈧鱽硪坏罍喓竦穆曇?,正是武侯到了。 武侯拄著拐杖走進來,還未行禮就被皇帝免了。 他已經知道了情況,直接走向楊蹇,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小子,你去支援我很放心,軍情瞬息萬變,大家 聚在這里也研究不出個花來,還得到了實地具體安排。 西北軍沒那么脆弱,不可能一場敗仗就緩不過來,我那蠢兒子本事再不濟也能守個把月,至于后面該怎么打,還是要看局勢?!?/br> 他轉頭朝皇帝作揖道:“皇上若信得過老臣,老臣可以派家中幾個退伍的老兵一起過去瞧瞧,他們對那邊地形熟悉,又有經驗,或許能幫上忙?!?/br> “那再好不過?!被实劭粗线~的武侯,遺憾不已,若不是武侯年事已高,他才是最佳的援軍人選。 眾人原本還關心東北戰(zhàn)事,如今倒是不覺得楊鉞會打敗仗了,反而更擔心西北門戶。 邵蕓瑯很快也收到了消息,這般大的陣勢,西涼是要舉全國之力發(fā)起一場戰(zhàn)爭啊。 可是這也太突然了,毫無預兆,并且是在前世的軌跡之外。 這才是最讓他們措手不及的,她和楊鉞多少有點自命不凡,以為自己是先知,有度過了大劫,便忘了,任何一點小的改變都可能導致大的變動。 如今也沒什么可想的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全力抗爭就是了。 楊鉞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中簡單介紹了一下戰(zhàn)事進程,讓她不要擔心,至于邵二叔那邊,更不用擔心了。 那是他們商量好的計謀,要想一次性解決問題,那就要來個大的。 西涼敢偷襲山海關,說明他們不是毫無準備的,與其放任他們耍陰謀,不如直接搞陽謀。 他最愧對的就是邵 蕓瑯,按照目前的局勢,或許五月初五都不一定能成親。 第486章 離開 邵蕓瑯鋪開信紙開始給楊鉞寫回信,這信紙是特制的,還帶著一股花香。 這樣的信紙配上簪花小楷的字體格外優(yōu)雅,若是平時,邵蕓瑯也不會為了一封信費這樣的心思。 如今楊鉞征戰(zhàn)在外,有家不能回,局勢突變,能費一點小心思哄他開心,邵蕓瑯覺得值得。 等信寫好,她交給來送信的小兵,一共送去的還有她親手做的一袋醬rou,幾雙襪子和一雙手套。 送信的小兵剛被好吃好喝招待過,還換了一套干凈的新棉衣,滿臉恭敬的笑意,“夫人放心,將軍好著呢,就是想您。” 邵蕓瑯見過他,他是楊家親衛(wèi),只有這樣的人來送信,邵蕓瑯才敢相信。 “讓他不必多慮,朝廷紛爭與他無關,如今朝臣的目光都轉向了西北,他想做什么就去做吧?!?/br> 那親衛(wèi)雖然聽得一頭霧水,但還是一字一句記了下來,回頭轉述給楊鉞聽。 楊鉞換上新襪子新手套,聽完這話后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邵蕓瑯果然很懂他,也很懂局勢,他確實有個大膽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敢決定。 滕安之喝了一口烈酒讓身體暖和起來,夾了一片醬rou放在嘴里慢慢嚼著,舍不得直接吞下去。 他感慨道:“這種時候就體現出成親的好處了,有夫人關心,有人送吃的送喝的,比單身漢強多了?!?/br> 楊鉞將信貼身放好,調侃道:“當初說要替你娶妻你非不要,現在后悔了吧?” 滕安之 搖搖頭,娶妻娶賢,可什么樣的妻子才算賢淑呢?他總不能將人娶回家后連安穩(wěn)的日子都給不了人家,甚至讓她隨時做寡婦。 當然,像邵蕓瑯那種強大的女人不一樣,她可以不用依附男人生存,還可以做到許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 “將軍,您真要這樣做?這不僅是越界,擅自發(fā)兵等罪名,還要考慮到得失,西涼兵馬能過來,不代表我們可以毫發(fā)無傷地過去?!?/br> 楊鉞叼著一片rou在輿圖上劃出一條路線,“吶,上次我們巡邊走的是這條路,當時一直走到了歸化城以北的位置,當時主要就是沖著西涼軍隊的先鋒去的,走了不少彎路。 半個月的時間太長,將不必要彎路去除,我們的行程大概可以縮減到十日,再往西肯定還要十日,可惜天氣不好,否則我們半個月應該可以趕到的?!?/br> 楊鉞狠狠嚼著嘴里的rou,執(zhí)筆將那條路線一直延續(xù)到西北去。 “如今境內的西涼士兵應該清剿的差不多了,哈莫奇在逃,但他受了傷,或許會逃回西涼國?!?/br> “再等一日,等斥候的消息,就算除不掉他,也要將他趕出去,如果他們能逃回西涼就再好不過了,咱們連借口都不用找了?!?/br> 楊鉞呼出一口白氣,這該死的天氣真是太冷了,將士們士氣都不太高,但仗不能不打,不將西涼打怕了,大慶邊境就沒一日安寧。 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點兵五萬,要最 精銳的部隊,這一去不知有多少人活著回來,讓他們留下遺書?!?/br> 滕安之頓時抬頭看他,并不是每次出戰(zhàn)軍中都會讓士兵留遺書,一旦下達這樣的命令,將士們就知道這一去兇多吉少。 曹副將聽了許久,猶豫不決,這時候也忍不住問道:“將軍,我們?yōu)楹我臀鞅避??咱們守好自己的地盤不就好了?皇上不會怪罪的?!?/br> 楊鉞把自己的刀拿出來,上次和哈莫奇交戰(zhàn),他的刀劈卷刃了,他把刀丟到曹副將腳邊,問他:“西涼兵馬能過來第一次就能過來第二次第三次,要如何防范?” “按您之前的規(guī)劃,咱們可以將到寧遠城這一帶嚴格防控,派兵駐守寧遠城,將西面的路封了,除非他們繞道東遼,否則進不了咱們大慶的地盤?!?/br> 從防守上來說,曹贏的說法不算錯,但楊鉞不想打保守的仗,更不想讓這場仗無限期的延續(xù)下去。 觀西涼此次用兵,怕是抱著必勝的信念的,還有那么多小國依附于他,光靠西北軍恐怕難以抵抗。 楊鉞心意已決,與幾位心腹愛將說起了自己的打算,眾人這才知道,他與邵將軍已達成協(xié)議,兩邊遠隔千里,但卻是一條心的。 “益州城里那幾千敵軍不足為慮,派人去勸降,他們如果愿意歸降,本將軍饒他們不死?!?/br> “本將軍只帶走五萬人,向各地發(fā)布征兵令,年滿十四歲到四十歲以下可入伍,先征三萬 加緊訓練,不可懈怠?!?/br> 眾將士聽命,抓緊時間休息,能被選出來的肯定都是精英,有人希望自己能去,有人希望自己不要被選上。 最后,楊鉞帶走了近六萬人,楊家的精銳部隊進了大半,他們誓死也要追隨楊將軍。 消息是封鎖的,錦州城那邊甚至連大軍走到哪都不知道,只是看到城門開了,迎來了一位新的知州大人,然后一切恢復了正常。 他們能自由出城了,城外也沒有了西涼兵了,地面上的痕跡被大雪覆蓋,仿佛攻城戰(zhàn)是很久遠的事情。 時不時還有士兵進城往將軍府送東西,因此百姓們也就以為楊將軍還在,沒人知道他早已悄然離開了這里。 邵蕓瑯的日子開始平靜下來,蜀州那位官員果然來接任了知州一職,她甚至不知道楊鉞是何時讓人cao作的。 不過這樣也好,錦州城沒有一把手也不行。 府衙從上到下都沒有一點反對的聲音,能反對的那些官員自顧不暇,深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趙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