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變 第233節(jié)
魏騫摸出幾個銅錢放在桌上,再次摸摸珠兒的頭,這才轉身出去。 他從吳二郎身邊經過時,還沖他們點點頭,雖然沒笑,但神情愉悅,和他來時判若兩人。 魏騫走后,又等了一會兒,餃子端上桌,小女孩珠兒顯然是個小話嘮,吳二郎沖她招招手,她便開開心心地跑了過來。 吳二郎從荷包里掏出一只山核桃雕的小墜子,遞給珠兒:“給你拿去玩?!?/br> 珠兒眼睛一亮,可一雙小胖手卻握在一起,沒有伸手去接,這是個家教很好的孩子。 “這是我買東西時店家送的,不值錢,就是小孩玩的東西?!眳嵌蓪φ诓潦米雷拥膵D人說道。 婦人笑著對珠兒道:“還不快謝謝客官?!?/br> 珠兒一喜,學著大人的樣子福了福:“謝謝客官?!?/br> 小模樣可愛極了。 珠兒接過墜子,小墜子雕成一只小猴子的模樣,用紅線系著,上面還掛著一個小鈴鐺。 婦人轉身進屋,再出來時,端了一碟老醋花生,和剛才魏騫桌上的一樣。 “二位嘗嘗,加的是我們自己釀的醋?!?/br> 雖然那只小墜子不值錢,但婦人顯然不想欠人情。 吳二郎笑著謝過,他已經吃飽,可吳三郎還在吃,吳二郎一邊好脾氣地等著吳三郎,一邊和婦人拉起來家常。 “老板娘,聽口音您也不是本地人吧?” “是啊,我是懷來人,我們那兒歸京城管?!?/br> “原來是懷來人啊,難怪官話講得這么好,來沁州多久了?嫁到這邊的?” 老板娘的身世顯然也并非秘密,她想都不想便說道:“我那當家的,是山西人,在我們懷來開豆腐坊,后來我就跟著他來了山西,先是在蔚縣,后來又來了沁州,這里是州城,南來北往的人多,生意好做些,那口子走了以后,我哪里也沒去,就帶著 閨女留在這里了?!?/br> 吳二郎心里一動,這婦人是個寡婦? “既然以前是開豆腐坊的,怎么沒做老本行呢。”吳二郎隨口問道。 老板娘苦笑:“山西人家家都會做豆腐,會發(fā)豆芽,哪家的豆腐都挺好吃,我們那做豆腐的手藝,在懷來能賺錢,回了山西可就賺不錢了,還不如賣賣餃子面條賺得多?!?/br> 吳二郎想想也是,又夸了幾句餃子好吃,指指門口:“您這叫湯記餃子刀削面,您家姓湯?” “是啊,我那當家的姓湯,這附近的人都叫我湯大嫂?!睖竽锼实卣f道。ap. 吳三郎終于吃飽喝足,吳二郎沒讓他去喝那碗醋,只給他倒了一點蘸餃子吃,小孩子家家的,不吃饑飽,醋能化食,一碗醋喝下去,一頓吃上五斤八斤,還不把人給嚇著? 吳二郎向湯大嫂告辭,還不忘沖著小珠兒揮揮手,多好看的小丫頭,可惜姓湯,湯珠兒,不好聽,如果她以后有了女兒,一定要取個更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呢,晚上睡不著要好好想一想。 吳二郎和吳三郎沒有急著回客棧,他們在附近轉了一圈兒,買了點東西,東家長西家短地聊了聊,便把這對母女的事情打聽清楚了。 湯家男人什么時候死的,沒人知道,只是記得幾年前湯大嫂盤下這家鋪子時,便是死了男人的,只帶著一個兩三歲的女兒。 一個女人帶著孩子開鋪子不容易,好在沁州民風淳樸,南來北往的人也多,倒是沒有欺生的事情發(fā)生,這里又緊挨著官學,治安也好,就連收保護費的混子也不來這條街,因此,湯大嫂的鋪子,倒也平平安安地開到了如今。 “那兒的客人?都是官學里的吧,離得近啊,出門就是,方便。” 吳二郎心想,今天中午除了魏騫以外,也沒見其他客人,且,官學里有廚子,有飯?zhí)茫蠖鄶祵W生都在官學里吃,中午時也只看到幾個學生出來,他們沒進鋪子,都是在臨街的小攤子上吃飯,攤子比鋪子的東西更便宜。 “魏先生?你們說的是知州老爺家的公子吧,人家是小官爺,哪會在飯?zhí)美锍园。焯煜吗^子,那附近的鋪子,常做他的生意?!?/br> 看來,也并非只去湯大嫂一家鋪子啊。 可不知為何,吳二郎就是覺得魏騫和那對母女之間的互動,有著說不出來的默契,他們不像是店家和客人,更像親人,骨rou至親的親人。 第431章 少了一個孩子 回到客棧,除了孟小海以外,其他人全都回來了。 孟小海順利進入劉家大宅,而汪安也有進展,昨天他便查到了一件事。 大晉朝雖然沒有禁食牛rou,但卻禁止私自宰殺耕牛,官府需要驗明牛rou來源清白方可出售,因此,牛rou價格遠遠高于羊rou和豬rou,不是尋常百姓能吃得起的。 劉老將軍喜食牛rou,當年在軍中時,曾因宰殺農戶耕牛而被御史彈劾,前前后后罰過幾次俸祿,即便如此,劉老將軍的這個愛好,就像他好象一樣,并沒有因為年紀大了而有所更改。 他有錢,自是舍得買高價牛rou,但卻不想花高價去買老死病死的牛rou,不好吃。 因此,劉老將軍在晉中靠近汾河下游的一處地方置辦農莊,那里水草豐茂、氣候溫和,草坡遍布,宜林宜牧。 劉老將軍便用這處地方養(yǎng)牛,品種上佳的晉南黃牛,晉南黃牛rou質色鮮,香味濃郁,鮮嫩可口。 此處距離沁州不到一百多里,運送方便,還能掩人耳目。 劉老將軍當然不會讓自己的人去養(yǎng)牛,只是派了管事過去,養(yǎng)牛的事全都交給了佃戶,除了佃戶,莊子里還有專門的屠戶,活牛運到沁州太過引人注目,因此,屠戶們前一天傍晚殺了牛,把牛rou裝在桶里,用冰鎮(zhèn)著,快馬加鞭運到沁州,中午之前便能趕到。 運送牛rou是個辛苦活兒,要找騎術好,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三個人輪流,路上還要換一次馬。 前幾天,有個小伙子路上出了意外,摔斷了腿,因為受傷耽誤了幾個時辰,天氣又熱,好端端的一桶牛rou全都壞了,好在剛出莊子就出了事,他家里又是干屠戶的,他爹想辦法填上了牛rou的窟窿,給管事使了銀子,想給兒子保下這個差事,這個差事雖然累,但是薪俸很高,一個月有三兩銀子呢。 管事同意讓他家找個人頂上,可這個人卻不好找,要能吃苦,騎術還要好,最重要的,是不貪圖這三兩銀子,以后用不上他了,可以隨時滾蛋。 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屠戶一家急得不成,于是,汪安便如干旱天里的及時雨,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 汪安把事情交待完,便動身去了莊子,全都說好了,今天晚上他就上工。 這份工是三個人輪班,送完牛rou不用急著回去,可以在沁州睡一覺,城門關閉之前再回去,因此,只要夠機靈,就能在劉家大宅里與孟小海碰面。 而南萍也查到了一些事,她不緊不慢地把這事說了,明卉驚訝地差點叫出聲來。 沁州保明堂,有一位擅長千金科和兒科的張大夫,張大夫的娘子跟在他身邊幾十年,醫(yī)術也不錯,遇到不便診療的女子,都是由張娘子出面。 魏騫的妻子小李氏懷孕時,也請了張娘子過來,那時小李氏懷孕只有四個月,但肚子很大,看上去像六個月的,張娘子當時便診出了雙胎,魏家還給了一個大封紅。 之后,魏家便再也沒有請過張娘子過府,直到幾個月后,小李氏生產,洗三過后,張娘子去給一家的兒媳診脈,與那家的婆婆閑聊,這才意外得知,魏大人家里新得了一位千金。 張娘子詫異不已,以她的經驗,即使不能百分百判斷是男胎還是女胎,孿生雙胎她還是能診出來,絕對不會出錯。 莫非是出生時死了一個? 想來也只有這個原因了。 他們夫妻常在大戶人家行走,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心里有數。 只是張娘子那日聽說這事之后,回家后提了幾句,被身邊的婆子聽到,告訴了自家妹子,那妹子也認為定是出生時死了一個孩子,人家心里別扭,就沒對外人說吧,那妹子沒當回來,可當南萍塞了銀子,打聽她姐在魏家的事時 ,那位meimei便把這件事告訴了南萍,換了二兩銀子。 明卉在屋里踱了兩圈兒,若不是小李氏的孩子只有一歲多,明卉差點懷疑到珠兒身上。 小李氏的孩子要比珠兒小上好幾歲,再說,珠兒的眉宇之間有湯大嫂的影子,不太可能是小李氏的孩子。 可小李氏的另一個孩子哪里去了? 死了?這當然很有可能,可明卉心中卻如萬馬奔騰,她不相信那個孩子真的死了。 如果那是一個男孩,他是誰?他是先帝的重孫! 明卉聽說過,有很多父母,對兒子失望,覺得兒子沒有長成他們想要的樣子,因此便寄希望于孫子,更會把孫子從小養(yǎng)在自己身邊,親自教養(yǎng)。 如果小李氏生的是龍鳳胎,如果另一個孩子沒有死,還恰恰是個男孩,那么他去哪里了?又是被什么人抱走了? 當年的明巒帶走了魏騫,如今魏騫的兒子也同樣被人帶走。 明卉坐立不安,她對南萍說道:“今晚,我們夜探后衙可好?” 南萍看她一眼,世子夫人有武功,再加上自己,應是夠用了,且,她們要去的地方只是小小的沁州后衙,不是皇宮,也不是龍?zhí)痘ue,應是不會有危險的。 只是…… “世子爺一定不會同意?!蹦掀祭淅湔f道,她是霍譽找來的,一旦這事被霍譽知道,他們小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到時被怪罪的只有她這個外人。 明卉如同久別重逢,熱情地抱住南萍的胳膊:“南jiejie,這件事,你知,我知,咱們誰也不告訴他,他又不是千里眼順風耳,只要你不說我不說,他怎會知道?” 反正這屋里沒有別人,中午的二斤餃子已經五谷輪回了,朵朵帶著小魚去外面小攤子上吃東西了。 南萍嘆了口氣,嬌養(yǎng)長大的姑娘就是不一樣,特別會磨人。 南萍哪里知道,明卉的確是嬌養(yǎng)長大的,但前世的二十年,早已讓她脫胎換骨。 “好,不過到了那里,無論遇到什么事,您都不能久留,更不能強出頭,有什么事,讓我來。”南萍雖然無奈,但是對于這個相處了幾年的世子夫人,她還是放心的。 有時南萍睡不著時也會想,她在明卉這個年齡時,論智論力論心性,全都遠遠不及。 第432章 夜探 明卉和南萍用了晚飯,喬裝改扮換上夜行衣,便在屋里等著。 夏日天長,她們在等著天色完全黑下來。 掌燈時分,白天里熱鬧的街市并沒有因為夜晚而靜寂,各家鋪子都掛上了燈籠,遠離京城的沁州城有屬于自己的繁華。 明卉感慨,保定府的宵禁雖然管得不嚴,可也有巡城的,除了藥鋪、當鋪、壽材鋪,也只有酒樓花樓賭場這種地方,宵禁后還敢點燈了。 可是在沁州城,哪怕沒有多少客人了,各家鋪子也會點上一盞燈,舍不得用燈油的,就點上一盞小燈,也要讓人知道,他家鋪子沒有打烊,還能進來買東西。 天高皇帝遠,就是這個意思吧。 乘著夜色,明卉和南萍翻窗出來,悄悄來了沁州衙門。 明卉到了這里才發(fā)現(xiàn),衙門的后門,與湯大嫂的鋪子,只隔著一條巷子加一堵墻! 如果在墻上開一道門,走出后衙就能直接走進湯大嫂的后廚。 中午時,明卉只是知道官學所有的街道,與衙門只隔著一條街,卻沒有想到,湯大嫂的鋪子竟然和后衙只是一墻之隔。 貼在墻上,說不定還能聽到里面的說話聲。 不過,此時,明卉沒有時間多想,更沒有時間去偷聽,看看四下無人,她和南萍一前一后攀上了后衙的墻頭。qs 后衙里住的不是只有魏大人一家,還有同知黃大人一家,不過據說黃大人的老娘來了,老太太與兒媳孫媳全都不和,整日吵吵鬧鬧,讓黃同知焦頭爛額,不想因此被同僚笑話,黃大人已經找了房子,準備擇吉日搬家了。 可能是有很多東西要收拾,黃大人一家住的小院子里,此時燈火通明,不時還會傳出幾時爭吵,而對比明顯的,便是另一處稍大一些的院子,院子里安安靜靜,如果不是窗子里透出的燈光,以及窗前影影綽綽,明卉甚至會以為,這院子里沒有住人。 這家人喜靜?不養(yǎng)貓不養(yǎng)狗,下人少,而且小孩子也不哭鬧? 明卉仔細回想前世,她曾在魏家小住,當時也是住在后衙里,那時的魏家也是這個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