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286節(jié)
頂多說一句,吾乃大漢忠臣! 忠于大漢,和你劉協(xié)有什么關(guān)系,又不是只有你可以做皇帝。 皇甫嵩也是看中了這一點,這才巴巴的跑來,看看丘志清為人如何。 他之前在洛陽之時,并未與丘志清有過什么交集,他和蔡伯喈又不熟,大家都不是一個圈子里的。 他想看看,要是丘志清不錯的話。 就讓自家那幾個小家伙,跟著丘志清干了。 他算是看開了,當今朝廷,指不定什么時候。 便又是一場火拼,和自己待在長安,確實是危險。 還不如在地方上待得安穩(wěn)。 而今還算太平的,也就荊州,益州,以及并州,荊州被西涼軍張濟叔侄占領(lǐng),說是防備袁術(shù)西進,可也截斷了往荊州的通道。 益州更是別提,米賊張魯,占領(lǐng)益州。 此時根本無法南下避禍,至于冀州劉備。 在皇甫嵩看來,南有曹cao袁紹這對發(fā)小。 北有公孫瓚這位同門,西有丘志清這頭猛虎,實在不是個好去處。 想來想去,也就并州比較安穩(wěn)。 正如慈禧太后所言:殫謁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不過在此之前,皇甫嵩想先看看,丘志清的人品再說,以免所托非人。 丘志清也沒想到,皇甫嵩是來搞投資的,還以為這位大漢太尉,就是心中存有為什么現(xiàn)在修長城這個疑惑。 這才跑過來想詢。 此時他還沒有意識到。 這個世道,已經(jīng)到了他們這些世家大族,也需要站隊的時候了。 丘志清詳細解釋了,為何自己在這個點修長城的原因。 除了自己要先把北方防御體系,建設(shè)起來,以免到時候,北邊的家伙,又出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帶隊南侵之外。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修筑長城。 官道,水庫水渠等,勞力都是前些年的鮮卑俘虜。 還有就是,這些年草原之上。 檀石槐霸權(quán)倒下,群雄并起,鄭巖提議,向那些草原部落,收購奴隸,男的修各種道路,女的則是按意愿分配。 也就是相親…… 鄭巖表示,只希望他們可以認識到。 戰(zhàn)爭對草原的危害,讓他們少死人。 可惜,那些草原部族,完全無法理解鄭巖的好心。 在鄭巖這項政策傳遍了草原部落之后,非但沒有使草原部落變得和平,反倒是越發(fā)的征討不斷,給草原帶去更多的災難。 沒有買賣,就沒有…… 鄭巖還是給了那些戰(zhàn)俘希望,服役夠八年。 表現(xiàn)好的,六年左右,便給予一定經(jīng)費,遣散。 除了北方五郡之外,新納入管轄的并州南四郡,以及司隸三郡的工程,主要還是為了以工代賑,救助貧困而已。 話說而今的司隸,除了被丘志清占據(jù)的三郡之外。 劉備還占了大河以北的幾個郡。 除了洛陽地區(qū),以及弘農(nóng)郡,和關(guān)中之外,整個大河以北的郡,全部丟失。 洛陽附近人口,幾乎被董卓遷徙一空,而今也就弘農(nóng)郡還有些生氣。 …… 皇甫嵩,聽完丘志清的解釋,雖然可以理解,卻是不甚認同,他認為,丘志清完全可以先平定天下,占領(lǐng)更多的地方。 而后再考慮這些安民的問題。 這點,在皇甫嵩攻打黃巾之時。 便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他這是典型的軍人思維。 在打仗之時,他可要是完全不顧被戰(zhàn)爭波及的百姓死活。 例如在最后一戰(zhàn),圍攻張角所在的邯鄲城之時,便是毫不留情的下令,將邯鄲城外所有未成熟的麥田全部占據(jù)。 如遇城中出來搶糧,就地焚毀。 對于拆民居,征用民夫等,也是毫不吝嗇。 可戰(zhàn)后,又會對災后百姓同情,申請政策優(yōu)惠…… 而丘志清則是覺得,沒有穩(wěn)固的后方,根本沒法好好擴展,要是和當?shù)睾缽姾献鬟€好說,看在利益的份上。 人家會幫你,可也就是有限的幫助。 可要是遇到勢大的,立馬投降都是輕的。 說不得,還會問你借點什么,當作上升之階。 可丘志清實行這些政策則是不同,打下一地,穩(wěn)固一地,他們得到了好處,是真的會為了生存,而拼命的。 比之豪族,靠譜的多,這才是并州基石! 第三百二十二章 龍驤虎賁 丘志清和皇甫嵩的想法,是有些不一樣的。 在皇甫嵩看來,大漢的基石,是那些世家大族,以及良家子。 而在丘志清看來,而今所謂的良家子這種說法,或許并不是那么的準確。 因為隨著豪門大族的增加,相應的,作為良家子的小地主。 卻是在不斷的減少,直至消亡。 僅剩世家豪族,以及佃農(nóng)隱戶。 所以,丘志清要打破這種階級,而打破這種階級最好的辦法,只有打破他們的土地,知識,功法的壟斷。 丘志清的做法,很是簡單,粗暴。 將其全部收歸州牧府,由州牧府辦學,教學。 而今這個政策,已經(jīng)在平城,進行了十多年。 不過新的問題,又隨之出現(xiàn)。 先獲利的平城那幫人,并不希望其他地方之人,達到他們這等高度,也就是說,他們成為了新的壟斷者。 或者說,他們多數(shù)人,加入了壟斷者的行列。 對于這種情況,丘志清有些無措。 只能干繼續(xù)辦學,傳播,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就是不知道,這項政策能堅持多久。 他感覺,自己這般情況,就像丘志清所知的明朝那般,剛開始之時,大家上的,都是官學,官學的教學質(zhì)量,大體沒有多大區(qū)別。 多數(shù),全憑自己的自覺。 后來,一些退休官員,為了自家后輩。 或是為了傳播學說,便學習前宋的文人,開始辦學。 由于他們考試經(jīng)驗豐富,所以…… 不過這些都不是皇甫嵩所要擔心的,他現(xiàn)在只擔心自家兒子,因此,與丘志清暢談一番后,皇甫嵩終于道明此行最終目的。 “不瞞使君,此次前來,乃是為了吾之犬子,求條活路……” “哦?太尉但說無妨!” “使君有所不知啊……” 說著,皇甫嵩將自己兒子的情況一一道來。 他兒子,名堅壽,那是董卓的好友,當初張懿那家伙,被先帝免職之后,便任命董卓為并州牧,令其交出兵權(quán),前往晉陽上任。 董卓害怕失去兵權(quán),拒不執(zhí)行。 他侄子皇甫酈,認為董卓逆命懷jian,罪在不赦! 勸皇甫嵩將董卓給砍了,皇甫嵩不肯,認為他沒有那個權(quán)力。 他想讓劉宏決斷,因此上書,將此事原原本本告知劉宏。 劉宏一看,我還沒死呢,你就這么放肆? 于是將董卓斥責一頓,順便給了皇甫嵩一道密旨,要是董卓再不奉召,可依令將其斬殺。 此事雖然機密,然不知何故,還是被董卓知道,因此董卓當初,才會如此干脆,在劉宏詔書再次下達之時, 果斷率領(lǐng)五千兵馬,往晉陽上任去了。 可董卓也因此記恨上了皇甫嵩。 因此,董卓掌權(quán)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將皇甫嵩的官職給免了。 等他回到洛陽之后,董卓便讓其擔任城門校尉,也就是看城門的。 皇甫嵩自然不肯,便被董卓順理成章下獄,準備弄死。 此時被皇甫堅壽得知,直接從長安跑到洛陽,直接去找董卓,又是下跪,又是講道理,就算董卓設(shè)宴也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