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當名師 第51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科舉文男主的嫡兄、貧家子的科舉路、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zhí)大佬/給偏執(zhí)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cè)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tǒng)當領(lǐng)主、農(nóng)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
周鈺忍不住笑了,“甚好。” (本章完) 第八百二十一章 次子 昭元元年的國家算得上風調(diào)雨順,昭元元年步入了臘月,過了臘月就是昭元二年。 今年的風調(diào)雨順百姓覺得是老天保佑華國,這是老天對皇上的認可才會風調(diào)雨順。 古代這種心理杜絕不了,當歷代皇帝自稱天子時,君主就帶了神性。 這眼瞧著臘月尾聲,楊兮卻病倒了,這一場受涼引起的發(fā)熱來勢洶洶,溫度計的使用準確測量體溫,已經(jīng)達到三十九度多。 楊兮明明發(fā)熱卻覺得很冷,她身上蓋了好些厚被子依舊覺得冷,然頭腦卻是清醒的。 周鈺守了一晚上,親自喂藥后詢問,“感覺好些了嗎?” 楊兮還算有些精神,“這些年身體健健康康的,這次來勢洶洶就倒下了?!?/br> “你還有心情調(diào)侃看來精神不錯?!?/br> 楊兮正難受著呢,她只是不想周鈺過于擔心,“俞老爺子可是被稱為藥神的人,你要相信他的藥?!?/br> 她先吃了成藥又喝了太醫(yī)配的湯藥,這一場病嚇到了跟著進京的所有人,尤其是太醫(yī)深怕她有個好歹。 這些年太醫(yī)跟著楊兮夫妻十分享福,因為兩口子輕易不生病,哪怕病了也都是小問題很快就好了,這次楊兮發(fā)熱溫度高的有些嚇人。 周鈺握著媳婦的手,他能感覺到媳婦掌心的熱度,“明明有兩個兒子,結(jié)果都不在我們身邊,等兩個臭小子成家了,還是我們兩個一直陪伴著彼此,所以你一定要陪我到老啊?!?/br> 他是真的害怕,他和妻子的陪伴已經(jīng)超越了愛情,兩人宛如一個整體已經(jīng)不能分割。 楊兮抬手摸了摸周鈺蹙緊的眉毛,“放心,我不會丟下你一個人?!?/br> 她會心疼死的。 周鈺臉上終于笑了,“好?!?/br> 楊兮說了一會話疲憊了,她喝的藥效上來終于出汗了,太醫(yī)和周鈺松了一口氣,楊兮也高興得很體溫終于下去了。 楊兮這一病周家子弟想來探望,周鈺都給擋了回去,當楊兮康復的時候,已經(jīng)進入昭元二年。 夫妻二人這個年過的很簡單,楊兮借著生病的由頭所有上門拜訪的都沒見,夫妻二人陪伴著彼此,哪怕兒子們沒在身邊,他們覺得今年過的舒心。 楊兮唯一不高興的是病了不能出屋子制作冰燈,好不容易來北方過年,大過年的只能窩在屋子里。 周鈺為了讓媳婦開心,選了一顆小樹回來陪媳婦制作蠟梅花。 楊兮制作的很開心,然假的就是假的,“遠看還是很漂亮的?!?/br> 周鈺受傷都是蠟油,“嗯?!?/br> 楊兮說起了草原的礦脈,“今年就可以開挖了。” 周鈺用帕子擦手,“想要不知不覺開采不容易?!?/br> 胡勒赤那出租了土地,他也會派人盯著。 楊兮瞇著眼睛,“為了礦脈容易打起來啊?!?/br> “所以曦軒一定會轉(zhuǎn)移胡勒赤那的注意力,北方洋人就是最好的人選?!?/br> 楊兮瞪大眼睛,“你的意思傳播北方洋人寬闊土地有大量礦脈?” 周鈺贊許媳婦反應(yīng)夠快,“嗯,我給曦軒如此建議的?!?/br> 楊兮扶額,“我覺得曦軒也會在意。” 周鈺噗嗤笑了,“嗯,他還特意詢問此話當真否?!?/br> 礦產(chǎn)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曦軒一點都不像放過。 楊兮又提起了盧克夫,“他一點都沒有回國家的意思?!?/br> “冬日回去太遭罪,今年春日會動身回國。” 盧克夫繼續(xù)耗下去只有死路一條,曦軒的耐心已經(jīng)耗沒了。 楊兮打個哆嗦,“北方洋人的國家的確很冷?!?/br> 簡單的新年過去,兩口子也沒什么重要的事情,去年北方建設(shè)有目共睹,朝廷十分的滿意。 今年北方耕地的數(shù)量目標是翻一倍,這樣勉強北方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 朝廷對昭元元年做了總結(jié),北方是屯銀子巨獸,那么南方一些偏遠族群就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昭元元年這些族群山寨出了不少事,窮鄉(xiāng)僻壤出惡霸,仗著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給官府照成了很多麻煩。 今年朝廷的目標繼續(xù)建設(shè)北方各州,徹底解決南方偏遠的確的各種問題。 楊兮夫妻不在南方,所以皇后和周苒生產(chǎn)沒能親自守著,皇后和周苒生的都是兒子。 皇次子的出生大大緩解了皇后的壓力,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兩子了,皇后再也不會懼怕流言,朝堂上不少大臣白拜了佛祖,大臣沒能祈求到公主,他們想送女兒孫女進后宮的想法再次破滅。 李家最為高興,兩個皇子了,他們的心徹底踏實了,皇后下一胎生的是公主也不用擔心了。 楊曦軒也高興,他倒是不怕朝臣們的算計,但是他年紀不小了的確需要次子,有的時候聽大臣說得多了他也煩,還不能殺了大臣,這回耳根子能夠清凈了。 楊曦軒對次子是喜愛的,然這種當父親的喜愛比不上太子,他的心偏著太子,次子就沒抱多少次,大部分的時候更關(guān)注太子的反應(yīng)。 太子已經(jīng)能夠明白一些淺顯的道理,他并不排斥弟弟,反而高興有了弟弟。 太子時常來看弟弟,笑瞇瞇的逗著弟弟,親兄弟血脈最親近,兩兄弟的感情特別好。 婉寧和曦軒看著也高興,他們期盼兄弟恭維而不是禍起蕭墻。 婉寧生子意義重大,周苒生子就是順其自然,哪怕再生一個女兒沈家也不會表現(xiàn)不滿。 周苒是侯爺,她已經(jīng)和丈夫商量過長女為世子,她的侯爺是第一個女侯是女性地位提升的標桿,她希望未來能夠以女侯傳承下去。 沈家明白其中的意義,沈家沒有多言語。 其實沈老爺子高興侯爵傳給孫女的,這樣沈家就能和爵位分隔開,而不是記載族譜上好像沈白術(shù)入贅了一樣。 沈家寧愿自己去掙得爵位也不愿意男嗣繼承兒媳的爵位。 周苒生子周霖夫妻親自來看望,他們帶上了兒子,這次兄妹兩人會提交申請世子折子。 楊曦軒接到折子給了批復,他對待周家以真心,從不會為難周霖兄妹,對于其他神情世子的折子,楊曦軒就沒么痛快了。 周苒的兒子沈耀,對于與族親斷了關(guān)系的沈白術(shù)一家,兒子的名字簡單直白希望他們這一支能夠繁榮榮耀。 (本章完) 第八百二十二章 使團 新的一年春季,東北邊境迎來了訪問的洋人使團,他們沒走海路而是來到了邊境。 其目的之一親眼查干邊境的防御,第二個目的一路到膠州能了解華國更多的信息。 消息傳回膠州,楊曦軒同意了,當命令送回北方,這些北方洋人已經(jīng)將邊境附近轉(zhuǎn)了個遍。 因為沒過境,士兵也只能干看著,北方洋人整日嘀嘀咕咕的,當時使團進入東北后,邊境處來了不少洋人大兵,隨著大兵一同來的還有底層百姓,目的很明顯如華國一樣修葺眺望臺。 子恒接到消息時,他正帶人清理農(nóng)田,北方洋人的使團到達云州,他們不急著走了,反而在云州休整。 因為控制洋人的自由,他們得到的消息并不多,然一些廣為人知的消息就足夠了,比如羊毛作坊和干果作坊。 使團的洋人都有華國制造的羊毛衣,他們通過海貿(mào)購買的,因為轉(zhuǎn)手的次數(shù)多價格不便宜,利益的趨勢下商人已經(jīng)研究了七七八八,這次使團的目的之一交換技術(shù)。 對于干果作坊,他們挺好奇的,因為本國就有許多的干果作坊,他們喜歡吃干果和果醬。 子恒特意見了一位使臣卡克林的請求,子恒親自帶人在游覽云州府城。 卡克林越逛越沉默,好半天才驚嘆,“我很震驚恢復的速度。” 他們一直關(guān)注東方古國的戰(zhàn)亂,知道死了許多的人,他們的陛下還想等古國打的傷了元氣,他們能趁機拿下更多的土地。 結(jié)果好處沒撈到,東方古國新建立的朝廷已經(jīng)對他們下手了,控制了河流卡住了運送物資的喉嚨。 卡克林對東方國度了解甚深,正因為了解才震驚,這個國家的女子不僅能進入工廠,還能讀書當官了。 卡克林踩著新修葺的水泥路,仔細打量街道的整潔干凈,他低頭看著自己的鞋子,臉上多了沉重和難堪,“貴國的道路真是了不起?!?/br> 誰不想擁有一個干凈整潔的城池,哦,他已經(jīng)回想起本國城內(nèi)的臭水溝了,真是超級不好的回憶。 子恒笑著道:“這是百姓一同努力的結(jié)果?!?/br> 卡克林笑著點頭,他不愿意錯過任何的發(fā)現(xiàn),注視著街道上的垃圾箱,他能看到百姓將垃圾分類丟棄,這是如何養(yǎng)成的習慣?為何百姓如此聽話? 卡克林又品嘗了各種干果,需要自己去剝出果仁,這就很不友好了,他更習慣吃現(xiàn)成的。 今日也是巧了,戲園又有了新的戲本,這回不是子恒編輯的,其目的依舊是宣傳國家法例,今日的主題孩子能享有的權(quán)力。 子恒帶人去看戲本,卡克林漢語不錯,并不需要翻譯跟隨,他興致勃勃的看著東方古國的戲本。 子恒為了更好的宣傳,所以戲本表演挺直白的,百姓最能接受的模式。 卡克林剩下的時間哪里也不去了,他從戲本品出了重點,眸子越發(fā)的幽暗無光。 子恒可不管洋人的想法,他只想送使團早些離開。 當使團離開后,子恒寫信給父母,子恒說了自己的感受,這次北方洋人出使的使團不簡單,北方正恢復建設(shè),到了南方才是真正的繁榮,就怕這些洋人打著其他的主意。 楊兮夫妻接到信件,楊兮道:“使團會在京城停留?!?/br> “京城正在重建,他們想?yún)⒂^可以去看俘虜如何勞作。” 楊兮噗嗤樂了,“你這是恐嚇。” 周鈺哼了一聲,“他們要是知趣就早些離開。” 楊兮指尖點著心智,“我們對他們的了解還是太少了?!?/br> “不過,這次洋人的使團成功出使,曦軒也有了正當理由派使團訪問?!?/br> 楊兮嗯了一聲,女官進來道:“公主,這是佘娘子給您編的羊毛披肩?!?/br> 周鈺皺著眉頭,“自從年后子耑的娘子沒少送東西過來?!?/br> “是啊,子耑手里的銀錢有這么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