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 “裴相,善戰(zhàn)者,未必擅教書育人?!?/br> 其實第一次聽李文成說這句話的時候,裴行儉沒在意。 他如愿進入軍事學院,任【高等研討院】的院長后,他又提交了副校長的申請。 之后才知道,文成也提交了。 有競爭,自然就要有比試。 其實裴行儉原本想著不爭了:李尚書到底是李唐宗親,也是曾經(jīng)平定吐蕃的女將。 若是圣神皇帝點了她為副校長,一來可以安撫朝上舊臣,二來他也看出陛下想要培養(yǎng)更多女將女兵,那李尚書為副校長,似乎更合適。 但是,圣神皇帝沒有直接任命,而是讓他們兩人回去各自準備一堂課,講給宰相和六部尚書們聽,讓重臣們公投來選。 圣神皇帝還道:“裴卿,李卿,朕手里也只有一票。” 這就把裴行儉的好勝心給激發(fā)出來了。 既然能競爭,他就好好爭一爭! 甚至裴行儉還特別認真跟圣神皇帝算了下賬:“陛下,臣還有一事。” “五位宰相,六位尚書,這是十一人。去掉臣與李尚書,是九人九票,再加上陛下的一票——十票的話,萬一是平局如何是好?” 裴行儉算完,就見在御前的大司徒笑道:“裴相忘了?樂城郡公自然也有一票!” 正正好好十一票。 裴行儉放心了,當即回去通宵達旦地準備他的一堂大課。 雖說幾位宰相除了他(劉仁軌已經(jīng)不任宰相了),沒有人真的上過戰(zhàn)場。 但需知,宰相料理天下庶務,在軍事上,哪怕不能真的上戰(zhàn)場帶兵打仗,也是通曉許多兵家常識。尤其是諸如辛相這等在戶部多年的人,對軍需后勤等事是很精通的。 于是裴行儉在夜色中奮筆疾書:《由突厥一戰(zhàn)論兵家四勢》 次日正好是常朝。朝會后,圣神皇帝召諸位宰相尚書至蓬萊殿書房。 裴行儉與李文成互相謙讓過后,依舊是宰相先講,裴行儉就開講了—— “《漢書》中有云,何為兵家四勢?兵權(quán)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也?!? “兵形勢之言,其理多相通……” “兵陰陽之言,順時而發(fā),如測候云物,推步氣象……” “正所謂兵家有言,鬼無遯謀,靈不藏用……” …… 裴行儉慷慨激昂講了一個時辰。 何其漫長的一個時辰! 不過,姜握那天除了收獲頭疼外,也有其余很多驚喜收獲:比如,她第一次看到王神玉滿眼圈圈,沒有聽懂的茫然神色。 許圉師許相更是帶著一種‘我是宰相,我有跟陛下一樣的一票權(quán),我不能睡著’的倔強在聽。 姜握再轉(zhuǎn)頭看六部尚書,就見狄仁杰、婁師德兩人面前都記了好幾大張竹紙的筆記,看起來陷入了苦思冥想,大約都沒注意到裴行儉停下來了。 但其余人,都是王相和許相的樣子—— 什么?裴相講完了? 終于! 大司徒鼓掌了,快,咱們跟上! * 九月一日開學典禮。 觀風殿內(nèi),裴行儉看向東臺之上。 他只是被王相的戳戳給惹‘惱了’,實則在他聽過李文成講課后,對她成為副校長一事,毫無異議。 那是裴行儉第一次聽李文成講課。 正如他講的是與突厥的一戰(zhàn),李文成講的是在吐谷渾抵御吐蕃那一戰(zhàn)。 而在李文成開講前,她先把幾張圖掛在了墻上的金鉤處。 看她這個舉動,在場的宰相和尚書,不由齊齊看了看大司徒:真不愧是多年好友啊,這個發(fā)言前先往墻上掛圖的習慣,真的很像! 待李文成掛完圖,還沒有開始講,裴行儉的神色就已經(jīng)十分專注了—— 竟然有‘空心敵臺’的構(gòu)造圖紙! 說來,裴行儉當時雖人在西域,但他忙于應對突厥,沒有親眼看到李文成對敵吐蕃那一戰(zhàn)。 他只是聽說,李大都護在吐谷渾等接吐蕃之城,都依托城池建了‘空心敵臺’御敵。 今日,她竟然要講敵臺御敵戰(zhàn)術(shù)嗎? 很快,裴行儉就發(fā)現(xiàn),李文成不是講御敵戰(zhàn)術(shù),而是從怎么建造空心敵臺開始具體講起! “空心敵臺,其制,高三、四丈,闊十二丈。如有一百力工……” “守衛(wèi)要地,隔五十步到一百步便需建一座敵臺,兩臺相救,左右而立。每座敵臺應配備火藥數(shù)目為……” “諸位請看,這敵臺中層空豁,四面皆為箭窗……” 蓬萊殿書房內(nèi),只有李文成的聲音,不疾不徐地講述著。這些她不需要看圖,閉著眼睛也可以倒背如流的知識。 就是這一座座御敵臺,讓她軍隊中的傷亡數(shù)目,小的驚人。 裴行儉不知如何說清彼時心中的震動。 他看著李文成講起了下一張圖:上面畫了許多小人,標注著每座敵臺需要安排的不同種類的士兵和個數(shù):負責調(diào)度的百總、副手,負責進攻的幾組射箭手、火藥手;負責安排敵臺內(nèi)的軍械的輜重兵…… 以及她們應該怎么樣排兵布陣,如何進如何退。 每一步的教學都有圖片,詳細到恨不得手把手教著做。 裴行儉忽然懂了李文成的那句話。 善教者。 因此,他對于李尚書做副校長一點意見都沒有。 倒是親愛的同僚們傷到了他—— 王相帶頭:“裴相講的好!”頓一頓:“但我投李尚書。” 大司徒、劉仁軌等人亦然:“贊同?!?/br> 裴行儉:……這不是當年你們都爭著要我的時候了! 裴相傷心到文藝了起來:果然,這世上的感情如沙,不但會被風吹散,還會迷眼。 ** “這墻上還有訓言?” “這兩句都出自陛下之手吧?!?/br> 說來,方才王神玉一進門就直奔裴相而來,此時戳完裴行儉,才有心思打量這煥然一新的觀風殿禮堂。 就見,三所學校對應的區(qū)域,墻上各嵌著一行金色的字。 王神玉很確定,這只是金色的字,而非金子做成的字——這么大的字,若是純用金子打成,辛相絕對要上諫的。 王神玉挨個看過去: 高等學校鐫的訓言是:“夫欲構(gòu)大廈者,必藉眾材,為國者亦猶是焉。”。[1] 軍事學校的則為:“將者,兵者,國之所憑也?!?/br> 那么…… * 周蕎雖然坐在高等學院的學生中,但她的目光沒有從女校的訓言上離開。 與高等學校和軍事學校那兩句話不同,周蕎直覺,女校一句并非出自圣神皇帝之手,倒是很像大司徒素日之風。 做編輯多年,周蕎對文字文風自然比旁人敏感些。 她長久凝視那句話—— 吾等生為高山而非溪流,自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溝壑。[2] 沒有什么文字與語言,能描述今日周蕎心中的感觸。 過去被迫于世家中做身不由己琵琶樂人的日子,早已經(jīng)遠的恍如前塵往世。 當年,大司徒帶她離開江南西道。 她曾在滕王閣見到了第一份報紙的誕生。之后,她就一直待在出版署內(nèi)。 如今她是考入高等學校,來學習‘新聞學’與‘傳播學’兩科的學生。 她將要學著如何更好的采訪、寫作、編輯一份報紙,如何更好的將信息準確而迅速地傳播出去。 大司徒說過的:這上陽宮的女校,只是最初,是‘實驗一號’(周蕎還是去參觀采訪城建署后,才知道這個名詞的)。 將來會如各地的州學、縣學一樣越來越多。 而關(guān)于這第一座上陽宮女校的建立,周蕎已經(jīng)一路追蹤采訪,攢下了許多底稿。 接下來,她會細細打磨這一系列的文章。 周蕎決意:她要通過她的所學,讓天下更多人知道,讓更多原本如她一般的女孩子,知道是可以讀書的。 可以過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 金鐘聲響起。 巳時到。 開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