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安定公主府內,李慎修將手上報紙的終稿又看了—遍,尤其是那兩條關于遼東戰(zhàn)事后,女將立功授官以及受勛的條事。 她面容不上不由露出笑意來。 正看著,余光便從敞開的窗口見院中來人,是披著大氅的安定公主入內。 李慎修忙擱下手中的終稿,起身出門迎接。 曜初見她穿著,不免道:“順順,你穿的也太少了。” 哪怕現在已經有了大名,但過去幾年下來,曜初叫習慣了眼前姑娘的小名兒,私下無人之時,依舊如此稱呼。 李慎修,小名順順,李敬業(yè)之女。 當年姜沃初見的不到十歲的小姑娘,而今也到了將笄之年,已經取了正式的名字。 不過順順姑娘起大名,倒不是為了女子及笄禮,而是因為要入安定公主幕府為正式的公主府官員,那自然還是要有個大名的。 英國公孝服之后,李敬業(yè)夫妻一起回到了遼東,但把兒女們都留在了京中。 一來這是守邊境將領留家人于兩京的舊例,二來,用李敬業(yè)跑來跟姜沃說的話就是:“京中除了有二叔在英國公府內照料,在外這不還有姜相嗎!” 姜沃:……培根真是好拿自己不當外人啊。 雖說看在英國公份上,也因她本身就很喜歡寧拂英母女,肯定會照顧。 但正常流程不應該是,她跟李敬業(yè)道“我在京中會多加照拂,你放心”,然后李敬業(yè)感謝一番。 結果李敬業(yè)說的全是她的詞兒:“姜相—定會好生照拂他們,我再放心不過了?!?/br> 于是姜沃也就改說他的臺詞:“哦,那就多謝你的信任。” 李培根還點頭笑道:“姜相也太見外了?!?/br> 姜沃:…… 她放棄跟培根繼續(xù)按照正常人的方式交流,準備端茶送客。李敬業(yè)卻不準備走,還跟姜沃討論起了女兒名字的問題。 “我是從《詩經》里找的名字。”李敬業(yè)扒拉了好幾天:“因我們—家子都是武將出身,我就從《武》詩中尋了—句—一但順順的書讀的也不錯,所以我就選了這句‘允文文王,克開厥后’。”* “李允文,姜相覺得如何?” 姜沃:怎么說呢,李敬業(yè)也是費心了,找的也不是不好,但‘允文’這個名字,總讓她聯想起某個盛年失蹤的皇帝。 李敬業(yè)見她微有沉吟,索性就道:“要不姜相給起—個吧?!弊娓概R去前,囑咐過他若大事不協或不定,當請教姜相。 女兒名字這種—輩子的事情,當然算是大事啊。 姜沃想了想:“慎修如何?” 她知道李敬業(yè)雖在國子監(jiān)多年,然就跟高中生—樣,一出校門三月知識忘掉一大半。 于是主動跟他解釋道:“《尚書》中道:慎厥身修思永?!笨讉鲃t寫的更明白一點:“慎修,思為長久之道。”* 英國公放心不下之事,并不是府上能否延續(xù)榮華富貴,而是能否平安長久。 李敬業(yè)念了兩遍,也點頭道:“好!”然后還帶點苦惱之色跟姜沃道:“不知姜相還記得嗎?你卦過我們府上將來會有劫數的。順順起這個大名,也好壓一壓?!?/br> 姜沃點頭:“自然記得。” 劫數就坐在對面叭叭叭,這誰能忘記啊? * 而李慎修進入安定公主幕府后,是做兵曹參事:掌公主幕府內親衛(wèi)(無論男女)簿書、考課等事。按職官制為正七品。 李敬業(yè)起初聽到女兒這個官位的時候,還道:“不錯,我十幾歲的時候還在國子監(jiān)讀書沒官位呢?!?/br> 不過各親王府、公主邑司的官員,都不屬于京官序列,所以李敬業(yè)又跟女兒炫耀道:“但你爹我啊開始做官時,可是考中的京官??!” 寧拂英在旁:……為什么跟孩子比了起來啊。 于是寧拂英在旁輕描淡寫提起了李敬業(yè)的宿敵:“程務挺已經是兵部侍郎了?!?/br> 李敬業(yè)笑容戛然而止。 但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就來到了李慎修臉上。 而此時,李慎修想起爹娘離京前這些事,這回的笑容里就不免摻雜了些思念之意。 不過,比起年底,她聽說遼東新羅叛亂后的擔憂已經好多了。 尤其是……她的手指拂過油墨印成的‘寧拂英’三個字,后面還跟著受勛‘輕車都尉’。 不過勛官是按照戰(zhàn)功,只授官不管事。 于是比起這個賞賜等同‘從四品’的勛官,李慎修更為母親高興的卻是一個‘正七品’的實缺武將之職一—烏骨城鎮(zhèn)將! 按大唐武將職官所欽定:鎮(zhèn)將、鎮(zhèn)副(鎮(zhèn)將副手),總判一城一鎮(zhèn)之軍伍事,鎮(zhèn)捍防守! “還要多謝公主!” 不只是謝安定公主在朝上建言兵部按功授勛,更是因為這個‘鎮(zhèn)將’之職。 其實原本兵部授予的是鎮(zhèn)副,意思是李敬業(yè)這個安東都護府長史不在的時候,再讓其夫人守烏骨城。 還是安定公主提出,李長史大部分時間都不在烏骨城,而是在都護府內。 尤其是接下來,朝廷要重整遼東之序,進一步‘安撫且以德教化’叛亂的新羅,李長史更不會在烏骨城了。 既然只有寧拂英守城,那她授鎮(zhèn)將并無不妥。 曜初含笑搖頭:“我提出來是—回事,但歸根結底,還是寧鎮(zhèn)將已經證明過,哪怕新羅突襲,且是精兵壓境,她亦能守住城池?!?/br> 李慎修用力點頭:此戰(zhàn)報傳來,她也極為母親驕傲。 而且……爹娘在守衛(wèi)家國,她也不是什么都沒做。她除了在公主幕府任官,也在出版署做事。是報紙審終稿人之—。隨著這份報紙,這個消息就能遍傳十道三百六十州! 李慎修不由振奮道:“公主,很快我外祖父母也就能看到母親的戰(zhàn)功了?!边€有更重要的:“邊關許多隨軍的夫人們,也能見到!” 寧拂英之所以會守城,也是家學淵源,其父母都鎮(zhèn)守庭州多年。她是打小習慣了見到父親出城作戰(zhàn)后,若有敵襲,母親帶兵守城的。 曜初想的更多—些:“是,見到后,她們或許就能想—想自己的授勛錄官事了?!?/br> 寧拂英絕不是第一個守住城池的將領夫人,在她之前,邊境上不知多少女眷,在敵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主動或者不得不守城。 守過后,若名聲事跡能傳到朝廷,則或有嘉獎,或升誥命。 但現在,卻有了論官的先例。 ** 公主府內,曜初和李慎修在商議報紙事,而紫宸宮內,媚娘與姜沃則在商議使團事。 裴行儉‘出使波斯’事已定。 但這次的使團,不是尋常的使團,而是標準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人當然得好好選一選,不能是鴻臚寺的尋常文官們。 姜沃就聽媚娘挨個說起—一狄仁杰,婁師德(跟他初次從軍一樣,再次額頭上綁著紅布以示決心),黑齒常之等數人,都來尋過天后,愿意加入護送波斯王子的使團。 據說波斯王子聽后非常感動。 媚娘是讓姜沃來幫她選人的,結果卻聽姜沃道:“此去計比武要緊,若是我去的話,能夠……” “行了,不說這件事了,我另外有事跟你說。” 天后并不太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嗯,想都不用想。 姜沃也只好作罷,她也知道媚娘能同意自己的去的概率微乎其微。況且……朝上宰相已經走了倆,再搭上—個,三省六部也要轉不開了。 估計等裴行儉離開京城后,她就得暫調尚書省重cao舊業(yè)了。 唉,可惜當年三人的玄學小分隊,薛仁貴裴行儉再次匯合了……她卻不能去。 而媚娘與姜沃說起的是另外—件事—— 她取出了一張邊境軍備圖,正是河隴安西地區(qū)各州各地的屯兵圖紙。 這是開戰(zhàn)之時,但絕不是備戰(zhàn)之期,為了這—天,準備了何止二十年。 姜沃認真看著這張圖:從接文成回來那一天開始,薛仁貴也好,她也好都輪番給皇帝上過書,陳述過備兵吐蕃的重要性。 那時候,才是永徽二年。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 已經習慣了高原練兵的將士,與吐蕃兵士起碼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至于如從前一般,平原上的士兵到了高原上先病倒一半。 最要緊的是,病了還搞不明白緣故,還以為是‘瘴氣所逼’,空氣有毒就很損軍心斗志。 畢竟未戰(zhàn)先怯,兵之大忌。 如今,這一條倒是可以放心了。 媚娘的手指一處處點過屯軍之所,先說起這次吐蕃攻打的鄯州,這原就是邊防重地—— “鄯州,原屯兵一萬五千人,鄯州西一百二十里,四千河源軍。鄯州西北三百里外,四千人駐扎在白水城……” 這些年來,為備預吐蕃進犯的軍隊,安西各重地皆有屯兵,人數從數百人到上萬人不等,共計六萬余人。無論吐蕃進犯何地,彼此皆可相互支應。[1] 如今,戰(zhàn)起。 * 數日前,吐谷渾沙州。 在知吐蕃進犯之后,文成也在看同樣一份兵圖:說來,大唐屯兵于各處重地也都是數千人為主,上萬的都是極少數。 說她手下的數千人并不算少,再加上……弘化公主在旁道:“吐谷渾的指揮軍伍之權交由你,我也好,可汗也好還更放心些。” 畢竟吐谷渾離吐蕃太近,常有官員被收買策反——這點弘化公主感觸最深,她和親過來的途中,吐谷渾宰相就謀反了投奔吐蕃去了,想把她劫走,破壞吐谷渾跟大唐的關系。 對吐谷渾可汗來說,自家臣子,還真不一定有大唐將領可靠。 文成頷首:“已有斥候探知,此番欽陵率大軍進犯鄯州?!?/br> 而奔吐谷渾而來的卻是…… 文成點了點桌上的信:“贊普(吐蕃王)芒松芒贊本人?!?/br> 吐蕃尚武,贊普親征是常事。而他在吐蕃與吐谷渾的邊境打過一仗后,命人給文成公主送了一封‘國書’。 第253章 敵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