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姜沃將兩物細細收好,繼續(xù)去整理其余行裝。 ** 使團出發(fā)前,姜沃先去拜見了過年歸京的孫神醫(yī)。 孫思邈一見她便笑道:“你再不來,我就要去尋你了。” 然后將早準備好的匣子遞給她:“里面是幾種我試著調(diào)的藥以及針灸的xue位圖——但我到底沒有親去過雪原高地,只是根據(jù)你那本醫(yī)書里所寫的‘高原反應’之病源調(diào)配的藥方?!?/br> 原本別說唐朝時沒有高原反應的概念,哪怕到了清朝打藏地時,朝廷對于士兵的高原反應還以為是‘瘴氣所逼’。 可現(xiàn)在不同了。 姜沃接過孫思邈的藥匣。 “多謝先生。這回使團中有許多兵士,皆是身強力壯又要趕路,只怕不少人會有高反?!?/br> 且除了藥和針灸方外,姜沃還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帶了大量的糖。 若是這一次試得緩解高反之法,將來大唐與吐蕃再起紛爭,又能少一巨大掣肘。 “先生,我去了。” 孫思邈頷首,笑意溫和而飽含關懷:“好。此去平安?!?/br> * 永徽二年二月。 大唐使團離京,出使吐蕃。 未及四月,至吐蕃都城邏些。[3] 作為使節(jié),到邏些的當日,姜沃便一身素衣,前往吊祭先贊普。 * 與大唐的喪儀皆是白色不同,吐蕃喪儀,人皆‘斷發(fā)、墨衣’,還要‘黛面’,即把面容涂成青黑色。 于是姜沃目之所及全是一片黑色。 黑色的靈幡,黑色的喪衣,黑色的人面。 幾乎讓人覺得眼盲。 直到在一片深重的黑色的靈前,有女子轉(zhuǎn)過了身。 她亦有著一張被墨染過的面容,連五官都看不太清。 唯有雙眸依舊明亮。 第84章 吐蕃國俗 鋪天蓋地的墨色中。 文成轉(zhuǎn)過身來,以斷發(fā)、黛面、墨衣之態(tài),面對她故國的使團,神色很平靜堅強,似乎永不需要旁人的擔心。 似乎要以堅毅的姿態(tài)告知她的故國:她永不會丟掉大唐公主的氣度和尊嚴。 姜沃望著文成的眼睛。 依舊明亮,依舊堅定。 只是,在看清姜沃面容后,這雙眼睛變了,像是一直壓抑著暴雨的天空,終于起了風,像是一座休眠許久的活火山,忽然迸出些微巖漿,像是……孩子離開家太久一直撐著的堅強,再見到親人時的星點淚光。 ** 當年祿東贊作為使臣到大唐時,鴻臚寺相迎,此番大唐使節(jié)到達吐蕃,已為大相的祿東贊也未親自露面,而是也令吐蕃官員相迎。 吐蕃,與其余四夷賓服不同,總是力爭與大唐的平等地位,甚至一直在躍躍欲試的挑釁。 畢竟其民風上下彪悍,最崇尚武力。 使團進入吐蕃境內(nèi),姜沃就曾發(fā)現(xiàn)有人頭上帶著一根狐尾,走在路上很受人唾棄似的。 崔朝在旁解釋道:“吐蕃人尚勇武,更以戰(zhàn)死為榮——若是一家中代代有戰(zhàn)死的男兒,則被人敬為第一甲等門戶。若是在戰(zhàn)場上怯懦戰(zhàn)敗的,就是這樣,頭栓狐尾,不配為人,見人都要作揖兩次?!?/br> 姜沃見人群中畏畏縮縮,甚至被人戲弄的狐尾人,深深體會到了吐蕃人的秉性。 她忽然就想起了二鳳皇帝所憂。 “外夷強梁,世為紛更?!?/br> 何以保國? 禮法?文義?詩書? 吐蕃或許會慕中華風物,和親事后,吐蕃也曾派出使團來長安學習《詩》《書》等典籍。 但這并不能讓他們敬畏。 他們認的始終是更鋒利的刀劍,更強大的武力。 正因極其崇尚武力和強壯,吐蕃對女人的態(tài)度—— 趕路時姜沃見到的吐蕃女子不多。 但姜沃很快就親身體會到了。 * 她作為使團正使,雖心系文成公主,到贊普祭堂后也先去尋望文成公主,但四目相對彼此認出后,兩人都迅速掩下激流般的心緒。 先行正禮。 文成公主垂眸整理下心緒,而姜沃則上前,按照鴻臚寺吊祭的禮儀,為贊普頌唐使吊祭文。 她已然將祭詞背的純熟,然而還未開口,就見負責迎接他們的吐蕃大臣面色凝重出來阻攔,先用生硬的漢語:“等等!怎么回事!” 然后就嘰嘰呱呱說了一串吐蕃語。 姜沃余光見崔朝臉色變了,就知說的不是什么好話——崔朝還不是專業(yè)的譯語人,對吐蕃語不過懂四五分,都聽得面色不好,可見里面有些詞必是頗為過分。 譯語人深吸了一口氣,很快翻譯過來。 他省略掉這位吐蕃官員一些表示荒唐感的語氣詞,只將語意翻給這位太史令:“吐蕃國俗,婦人無及政。更有貴壯弱賤之分。” 譯語人繼續(xù)道:“所謂貴壯弱賤,便是吐蕃向來是重勇武強壯者——出門在外,都是少壯在前而老人在后,作為女子,哪怕是母親,也要拜強壯的兒子?!盵1] “哪里能讓一個女子來吊祭先贊普。若大唐使團誠心吊祭,應當換旁邊這位隨行將軍來?!?/br> 隨行將軍……姜沃目光轉(zhuǎn)到此番負責護送使團的薛仁貴身上。 吐蕃人還挺會挑的。 此番出行吐蕃,需猛將率兵護衛(wèi),薛仁貴便從守玄武門變成了守使團,暫領右武侯將軍之名。 此時聽吐蕃朝臣語,不由雙眉緊皺。 不由去看太史令:他知這位太史令性情謙和不爭,又素與人為善。此時倒有些擔心她聽聞吐蕃國俗后,會入鄉(xiāng)隨俗也退一步免生爭端。 這一步可退不得。 好在,薛仁貴很快放心下來。 太史令依舊是清淡如云的神色,但言辭卻篤定無改:“我乃大唐使節(jié),領圣命而來,自當親行吊祭之禮。” “再有攔阻,便視為吐蕃兵襲大唐使團?!?/br> 薛仁貴聞言心下安定,抬手握拳往下一頓,原本只在祭堂門外列隊的精兵,便齊齊往內(nèi)走一步。 那吐蕃朝臣明顯左右為難起來,又不能當場跟大唐使團打起來,又不能坐視一個女人來念吊祭文。 他叫過身邊一個吐蕃士兵,吩咐了兩句,那士兵就快步跑出去了。 顯然是出去請示了。 然后他用生硬漢語道:“請?zhí)剖沟群蚱??!庇謱ψg語人嘰里呱啦說起來。 姜沃這回都不等譯語人翻譯,直接開始走自己的流程——笑話,何必等你安排! 大唐的吊祭文書早已送到吐蕃新贊普處。 相當于唐使吊祭一事已與吐蕃完成了官方的交接,此時來走流程。 如何能容吐蕃朝臣在這兒挑肥揀瘦,一會兒想臨場換人吊祭,一會兒又要暫停等他去請示能做主的人。 簡直滑稽。 吐蕃朝臣再想攔阻,跟隨使團而來的唐軍已然以手按刀——祭堂前見刀光不吉,已然是給吐蕃留了最后的選擇余地。 若再攔阻正使祭拜,就要動兵戈了。 劍拔弩張間門,一直肅立在旁的文成公主對吐蕃朝臣道:“退下!” 然后換了吐蕃語,語氣肅然對那將軍說了幾句。 譯語人在旁低聲翻譯道:“公主在說‘先王祭堂何以放肆’。又道‘先王當年迎娶大唐公主,執(zhí)子婿禮,稱永修其好,如何今日攔阻唐使祭拜。’” 吐蕃朝臣看起來依舊不甘不愿地退下了。 姜沃只靜候文成公主話盡,便徑自誦起吊祭文。 甚至還是符合語文課本要求: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吊祭禮畢。 姜沃終于能走到文成公主面前。 “公主,臣奉陛下詔書至此,迎公主歸國!” * 時隔多年,姜沃再次與文成公主對坐。 她坐在毛氈之上,雙手接過文成遞過來的羹酪。 文成的神色已經(jīng)恢復了平靜,她望著姜沃道:“我早知贊普病逝,必有使團會來。也曾想過許多次,他們會給我?guī)硎裁粗家??!?/br> “應當是恩賞吧?!?/br> “厚賞我愿繼續(xù)留在吐蕃,為兩國修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