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是胭脂,他加了胭脂進去!” “神了!王希孟真是個天才,難怪他畫的山水如此的寫意,他竟然在礦物的顏料中,混入了些植物的顏料!” 寧飛的神色有些激動,聽到寧飛的話,林山河也是目不轉睛的看了過去。 他仔細看著那道墨韻,旋即,也是笑了起來: “是胭脂!看來我們今天下午研究成分的時候,少了一道材料!” “難怪我們畫出的墨韻總是不對!” 林山河也變得激動,他急忙讓王旭找了些胭脂過來,還好文物修復中心有多余的備料,這事倒也沒耽誤多久。 網友們看著直播中的畫面,都是滿臉驚嘆。 他們雖然聽不懂寧飛和林山河在說什么,但是他們知道,這兩個人都很厲害。 接著,兩個人在墨里混入了些胭脂,繼續(xù)研究墨韻,這一次的速度就快了很多,大約又用了十分鐘,他們就找到了最正確的墨韻,和《千里江山圖》的墨韻分毫不差。 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寧飛和林山河在紙上畫出來的墨水圖案、紋路,和《千里江山圖》的紋路一模一樣。 兩個人調整好墨水,接著,他們又做了同樣的一件事。 他們取出一只新的毛筆,蘸好墨水后,又在紙上勾勒了一道。然后,用放大鏡仔細的觀察。 旋即,再換一根新的毛筆,重復這個過程。 網友們更加的好奇,他們這是在做什么?不是已經找到最正確的墨了嗎?為什么又重復勾勒。 這個時候,劉天之在電視節(jié)目中解說道: “我?guī)煾负蛯幱^主在進行第二步,畫。這一步,他們需要掌握好墨浸透在宣紙里的力度?!?/br> “簡單來說,就是紙分千層,《千里江山圖》的墨浸透到六百層,他們的墨就要也浸透到六百層?!?/br> “所以,他們需要知道毛筆蘸墨水的多少,也要熟悉畫畫的時候該用多大的力道?!?/br> “這是細節(jié)。” “只有真正的國畫大家,才能做到這一點?!?/br> 說這話的時候,劉天之的語氣中充滿了敬佩。 網友們更是覺得大開眼界。 他們想不到,只是修理一點國畫,竟然需要用到如此精準的手藝。 也難怪故宮博物院一直以來都沒有維修這幅國畫。 因為難度真的太高了。 “幾層把握?!?/br> 練了一會兒后,林山河轉頭問向寧飛。 “目前六層。” 寧飛看著筆下勾勒的一道墨痕,沉靜的說道。 “練到八層,就開始。” 林山河回道。 “好的?!?/br> 實際上,寧飛剛才練了幾下,就已經能做到百分之百控制好墨水的力度了。 畢竟他有技能在身,這些精準的技法對別人來說很難,對他來說卻很簡單。 不過為了照顧林山河的面子,也為了自己不顯得那么突兀,寧飛故意說低了一些可能性。 接著,兩個人又是描摹、對比了一陣,才終于開始最關鍵的一步: 作畫。 “溫度,升高兩度,我說降溫就降溫?!?/br> 林山河對著旁邊的王旭說了一句。 王旭點了點頭。 接著,寧飛和林山河一人持著一塊筆墨,分別來到了《千里江山圖》的一個需要修復的地方。 網友們看到這一幕,緊張到大氣都不敢多喘。 大家知道,最關鍵的地方,就要來了。 寧飛和林山河相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睛里看到了自信。 “準備好了嗎?”林山河問道 “沒問題。”寧飛點點頭。 “好,開始吧!” 兩個人同時執(zhí)筆,同時研磨,同時作畫。 一老一少,均是面色沉靜,穩(wěn)如泰山。 網友們發(fā)現,當這兩個人開始作畫的時候,他們的氣場,完全變了。 毛筆的筆鋒吸滿了墨汁,恰到好處,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 寧飛只用毛筆最尖的地方,一點一點,順著《千里江山圖》的墨韻,勾勒完善著這幅古畫。 國畫最難的地方,是神韻。 他需要掌握這幅畫的神韻,才能將神韻畫出來。 不過他的技巧很高,倒是不需要太過的擔心。 無人機盤旋的很高,鏡頭的焦距不斷提升,將寧飛勾勒的地方放大。 網友們可以一清二楚的看到,寧飛是如何完善那一小塊區(qū)域的。 那塊區(qū)域面積大約就四平方厘米,和整幅畫卷比起來,微不足道。 尋常人可能兩筆就將這面積畫滿了。 寧飛卻是一點一點細心的完善著這塊區(qū)域。 仔細看去,網友們發(fā)現,寧飛畫過的地方,和原來的畫卷完全是一體的,渾然天成,根本看不出一絲一毫突兀的地方。 這就是他的實力。 這也是他能來修補國畫的原因。 看著兩個國畫大師,在專心致志的修復一幅經典的華夏古畫,這種感覺,讓網友們大呼過癮。 這一刻,寧飛的每一次動筆,都牽動著千千萬萬網友的心。 華夏tv3臺的臺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副院長這些人,更是緊張到大氣都不敢多喘。 那可是價值連城的古畫,故宮的經典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