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當(dāng)然,小黑哥的人氣仍然無法和寧飛媲美。 對此,寧飛倒也不是特別在意。 他直播并非只是為了直播,做事情還是講究順應(yīng)心意。 不過,今天直播內(nèi)容倒是不同。 “今天要進山一趟,三清殿的牌匾和清風(fēng)觀的牌匾都要換,我去找找有沒有合適的木材?!?/br> 寧飛笑著對直播間的網(wǎng)友說道。 “進山?主播終于要進山了?” “嗚嗚嗚,終于等到了!” “哈哈,就喜歡看主播在大山里的場景?!?/br> 網(wǎng)友們開心不已。 與此同時,在寧飛的眾多粉絲群之中,不少粉絲也都在群里發(fā)了這條消息。 “寧觀主要上山了!” 看到這條消息,一些老粉迫不及待的打開了直播:“扶我起來,我還能刷禮物!” 寧飛的直播間人氣迅速增加,沒多久,又是回到了六百萬的熱度。 這就是實力。 天駿工會本以為寧飛人氣已經(jīng)過了巔峰,開始下降,哪知寧飛只是說了一句要去深山里,熱度立馬又回去了。 這就說明,寧飛的粉絲,大部分都是真正的死忠粉。 在直播界,寧飛依然是一尊龐然大物一般的存在。 “這次上山,我想找一種適合做牌匾的木材。木材不一定要很稀有,但一定要耐腐爛、耐侵蝕。” 寧飛做好了打算。 山里有很多珍惜的樹木,比如那顆“神樹”,但是寧飛同樣也知道,樹木不能亂砍亂伐,尤其是國家保護植物,伐樹就相當(dāng)于犯法,和偷獵是一個道理。 他要找的,并不是珍稀樹木。 “之前去過山陰的地方,那里適合腐生生物和喜歡陰冷潮濕的生物生長?!?/br> “這一次,我要去山陽的地方!” “人有陰陽,樹有陰陽,山也有?!?/br> “山之陰,常年不見日曬,陰冷潮濕。山陰對應(yīng)的地方,就是山陽?!?/br> 寧飛看著旁邊的大山,緩緩說道。 “那個地方前幾年發(fā)生過森林大火,林業(yè)局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自然起火。當(dāng)時火勢很大,不過消防員撲滅的速度很快,所以沒有造成太大的危害?!?/br> 寧飛開始動身,這一次,他是簡裝出行,穿著防風(fēng)衣,帶著鴨舌帽,穿著登山靴,背了一個登山包。 “小狐,你乖乖等我,我晚上回來?!睂庯w進山不打算帶著小狐去,小狐現(xiàn)在還小,遇到什么危險跑都跑不掉。 聽到寧飛的話,小狐跑到寧飛的腳邊,仿佛撒嬌一般輕輕拋著寧飛的小腿,看樣子像是在哀求寧飛帶著它一起。 “寧觀主,帶著小狐吧!” “小狐這么可愛,你怎么能夠拋棄它?!?/br> “哪位大佬知道狐貍是怎么叫的,我還沒聽過狐貍的叫聲?!?/br> “fox?fox?” “老美國人了?!?/br> “我聽過,而且我記得一清二楚,狐貍的叫聲就是‘大楚興、陳勝王’!” “666666666!” “陳勝吳廣托夢告訴你的?” 網(wǎng)友們雖然發(fā)了很多為小狐鳴不平的彈幕,但是寧飛還是不為所動,讓小狐乖乖的回去休息了。 小隼則站在寧飛的肩頭,仰著腦袋,一幅有恃無恐的樣子,還很淡定的梳理幾下羽毛。 之后,寧飛再一次走進深山。 “這里植物恢復(fù)的很好,大家知道嗎,三年前這里的森林大火還上過新聞。” 寧飛一邊走,一邊解說道。 “那場森林大火,我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當(dāng)時雷雨交加,一道驚雷過后沒多久,森林里黑煙騰騰升起、伴隨著噼里啪啦的爆裂聲,火勢就蔓延起來了?!?/br> “幸虧消防和武警趕來的快,迅速撲滅了大火?!?/br> “火災(zāi)撲滅的三天后,我曾專程來過這里。大家知道我眼前的景象是什么嗎?” 寧飛繪聲繪色的描述著,網(wǎng)友們聽著他的話,注意力都格外的集中。 “觀主快說啊,你看到了什么?” “是啊,森林大火據(jù)說非??植?!” “只在電視里見過?!?/br> 寧飛嘆了口氣,說道:“黑色,一片漆黑,所有的樹木都沒有葉子,全部彌漫著一層黑灰,偶爾還能看到一些蛇、鼠的尸體?!?/br> “整個森林,非常的寂靜,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音?!?/br> “現(xiàn)在想想,真的是和地獄一樣。” 網(wǎng)友們正驚嘆著寧飛描述的那個恐怖的世界,寧飛忽然指著前方,說道: “大家看,那里就是被大火燒過的森林!” 無人機升起,網(wǎng)友們頓時集中注意力看了過去。 只見前方的山上,一大片郁郁蔥蔥,地面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野草,樹木雖然數(shù)量比較少,但是仍舊挺拔,長勢也很好。 看上去,全然沒有半點寧飛說的火災(zāi)的樣子! “這是火災(zāi)后的森林?我怎么覺得環(huán)境更好了?” “是啊,看上去很清爽?!?/br> “主播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寧飛則繼續(xù)解釋道: “有一種觀點認為,天然林火有利于森林的自我更新。” “因為森林長期沒有更新,郁閉度非常高,地下土壤得不到陽光的照射,草本植物無法生長,依靠草本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就無法生存。” “天然林火可以降低森林郁閉度,給草本植物提供生長的空間,從而讓生態(tài)煥發(fā)新的活力。”